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膜片体外构建过程中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情况。 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骨质疏松大鼠BMSC,采用含50 μg/mL维生素C的培养基连续培养构建细胞膜片,通过倒置显微镜和组织学染色对细胞膜片进行形态学观察; 利用免疫荧光染色、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及Western-blot检测细胞外基质中FN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 结果 采用含维生素C的培养基连续培养可获得含多层细胞及丰富胞外基质的BMSC细胞膜片。免疫荧光染色、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及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所构建的细胞膜片高表达FN。 结论 以浓度为50 μg/mL的维生素C培养基连续培养可成功构建骨质疏松大鼠BMSC细胞膜片,膜片富含FN,有望应用于骨质疏松状态下牙槽骨缺损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低温冻存对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部分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原代细胞的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表型。取第3代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置于-196℃液氮保存半年,37℃复苏并传至第7代。实验分为两组,实验组为冻存复苏后传至第7代的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为未冻存的第7代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用MTT绘制其生长曲线;添加成脂、成骨诱导液进行诱导,油红O、茜素红染色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分别进行鉴定。结果 体外培养的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呈梭形纤维样细胞形态,生长力旺盛。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第3代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强表达CD44、CD90,阴性表达造血细胞相关的表面标志CD45。两组细胞生长曲线呈典型的“S”形,无统计学差异(P>0.05);成脂诱导14 d后,油红O染色呈阳性;成骨诱导2周时茜素红染色阳性,ALP表达活性随成骨诱导时间延长不断增加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冻存后的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生长及多向分化潜能未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甲状腺结节微波消融治疗术后6个月消融区组织内细胞活性情况。方法 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9月甲状腺结节微波消融治疗术后6个月进行消融区粗针穿刺活组织检查病理评估的患者20例24个消融区。使用切割式活检针分别对消融区中央域及边缘域进行粗针穿刺活组织检查,取得标本条置入液氮制成冰冻切片。采用酶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细胞内琥珀酸脱氢酶(SDH)和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黄递酶(NADPH-d)的活性,并与常规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到的细胞形态及组织结构对比。结果 微波消融术后6个月24个消融区的中央域及边缘域均成功取材。消融区中央域SDH及NADPH-d酶组织化学染色情况一致性好,阴性率均为95.83%(23/24)。消融区边缘域SDH及NADPH-d酶组织化学染色情况一致性好,阴性率均为91.67%(22/24)。23个中央域及22个边缘域的H-E染色切片均显示为红染无结构的大片坏死组织;1个中央域、2个边缘域H-E染色切片显示部分为坏死结构、部分为纤维组织增生,纤维组织增生处与酶组织化学染色阳性区域位置一致。结论 微波消融术后6个月甲状腺结节消融区组织符合凝固性坏死改变,仍处于失活状态,酶组织化学染色结合H-E染色能够对陈旧消融区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藻红蛋白诱导人乳腺癌 MCF-7 细胞衰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藻红蛋白对人乳腺癌 MCF-7 细胞的诱导衰老作用。方法:采用 MTT 法检测藻红蛋白对 MCF-7 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形态学变化,酸性 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和衰老相关异染色质聚集检测藻红蛋白诱导人乳腺癌 MCF-7 细胞衰老作用。结果:MTT 法结果显示,藻红蛋白对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 MCF-7 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IC50 为 134.87 μg/mL。结果发现藻红蛋白作用 72 h 后,细胞呈现变大变扁平,细胞内形成空泡、颗粒增多等明显衰老形态。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酸性 β-半乳糖苷酶染色呈阳性;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DAPI 染色出现衰老相关异染色质聚集现象。结论:藻红蛋白可通过诱导 MCF-7 细胞衰老达到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在体内体外水平探讨冬凌草甲素(oridonin)对神经母细胞瘤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CCK-8法检测冬凌草甲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AO/EB双荧光染色后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免疫印迹检测细胞内活化的caspase-3和剪切的PARP表达水平;构建SHSY-5Y神经母细胞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Ki-67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冬凌草甲素对肿瘤组织增殖的影响。结果 冬凌草甲素作用HSY-5Y和SK-N-MC细胞24h后,可以剂量依赖性抑制细胞增殖。不同浓度冬凌草甲素处理24h后AO/EB双荧光染色显示,随着药物浓度增加细胞凋亡明显增多。免疫印迹结果证实冬凌草甲素可以浓度依赖性增加活化的caspase-3和剪切的PARP蛋白的表达。冬凌草甲素处理组裸鼠移植瘤体积增量显著小于对照组,Ki-67免疫组化显示冬凌草甲素处理组肿瘤组织增殖细胞比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 冬凌草甲素可以抑制SHSY-5Y和SK-N-MC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并在动物水平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初步研究犬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ADSCs)膜片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对膜片复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后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 取犬腹股沟处的脂肪进行消化,分离培养成脂肪干细胞进行相关检测.将P3代细胞加入含抗坏血酸的成膜培养液培养2周以上,构建脂肪干细胞膜片,采用HE染色及扫描电镜对膜片进行形态学检测.提取静脉血PRF,分为细胞膜片复合PRF的实验组和膜片对照组,2组分别成骨诱导后进行ALP染色和茜素红染色,并于诱导后第3、5天,采用RT-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ALP、Runx2的表达.结果 体外分离培养脂肪干细胞,成功构建干细胞膜片.光镜下可见细胞极性排列紧密,细胞外基质分泌.扫描电镜可见膜片表面光滑,细胞紧密排列.HE染色可见蓝染细胞紧密相连,细胞外大量基质.成骨诱导后,ADSCs膜片复合PRF的实验组ALP表达及茜素红染色钙结节形成量明显优于ADSCs膜片对照组,实验组ALP、Runx2基因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结论 成功构建犬脂肪干细胞膜片,膜片复合PRF后具有更强的成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二烯丙基二硫(diallyl disulfide, DADS)对口腔鳞癌CAL-27细胞的增殖抑制及促进凋亡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口腔鳞癌CAL-27细胞,采用不同浓度二烯丙基二硫对CAL-27细胞进行干预,并设立对照组,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改变,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Hoechst33342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用比色法检测caspase-3活性的改变.结果 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对照组的细胞贴壁,形态呈多边形,生长活跃;实验组细胞形态改变,细胞脱壁,变小、变圆,细胞膜皱缩.MTT结果显示,随着浓度的增加,时间的延长,二烯丙基二硫对CAL-27细胞的生长及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各实验组相比及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经Hoechst33342染色的凋亡细胞.实验组caspase-3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烯丙基二硫体外能抑制CAL-27的细胞增殖,呈一定的时间及剂量依赖性,并且诱导细胞凋亡,caspase-3可能参与了细胞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由于其来源方便、易于分离培养、具有多分化潜能、可自体移植等优点,在组织损伤修复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但早期大量的移植后细胞死亡是阻碍其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局部微环境高浓度的ATP可能是导致细胞移植后死亡的因素之一。本课题将探究体外高浓度(>1 mmol/L)的ATP对大鼠BMSCs的死亡诱导作用及其是否与P2X7受体(P2X7R)和(或)Pannexin-1的激活有关,为减少BMSCs移植后死亡提供一条新的思路,以促进其在组织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方法】 (1)细胞凋亡检测(CCK试剂盒; caspase-3蛋白检测;Annexin V/PI试剂盒);(2)染料摄取实验观察细胞膜孔隙形成以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动态监测细胞内钙的变化;(3)细胞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 【结果】 (1)体外高浓度的ATP诱导大鼠BMSCs死亡;高浓度ATP (5、10 mmol/L) 处理大鼠BMSCs 24 h后细胞出现明显凋亡。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10 mmol/L ATP 处理24、48 h后,细胞内caspase-3表达明显增加。(2)高浓度ATP诱导的大鼠BMSCs死亡的机制可能与细胞膜孔隙的形成和(或)细胞内钙超载有关;加入10 mmol/L ATP后,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细胞对 Ethidium Bromide染料的摄取明显增加,提示细胞膜上孔隙形成;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监测ATP干预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显示ATP处理组细胞内Fluo-4荧光亮度随时间逐渐增强。这些数据提示高浓度ATP诱导的BMSCs死亡的机制可能与细胞膜孔隙的形成和(或)细胞内钙超载有关。(3)Pannexin-1半通道蛋白参与ATP诱导的BMSCs细胞毒性效应;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大鼠BMSCs有Pannexin-1表达。Pannexin-1的特异性阻断剂CBX可以部分阻断ATP诱导的BMSCs的死亡。(4)大鼠BMSCs表达P2X7R;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大鼠BMSCs表达P2X7R,但P2X7R的阻断剂oxATP不能逆转ATP诱导的细胞毒性作用。这可能是由于oxATP并不能特异性阻断P2X7R。下一步我们计划用特异性siRNA使大鼠BMSCs上P2X7R表达下调再进一步观察。 【结论】 高浓度的ATP诱导大鼠BMSCs死亡,其机制可能与细胞膜孔隙的形成和(或)细胞内钙超载有关;Pannexin-1参与了ATP诱导的大鼠BMSCs死亡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观察卵白蛋白(OVA)诱导的白毛黑眼兔(WHBE兔)和日本大耳白兔(JW兔)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模型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的功能,揭示WHBE兔对AR敏感的可能机制。方法 以OVA诱导建立WHBE兔和JW兔AR模型,每次激发后观察动物一般体征,进行鼻黏膜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分离外周血DC,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DC表面分子CD86的表达以及DC摄取抗原的能力,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DC甘露糖受体(mannose receptor,MR)的mRNA表达水平。进一步以CFSE标记T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DC诱导T细胞增殖能力。结果 一般体征和HE染色观察显示,WHBE兔和JW兔模型组动物均表现为典型的变应性鼻炎症状和组织病理学改变,提示模型构建成功。WHBE兔AR模型组外周血DC CD86的表达不仅极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亦极显著高于JW兔AR模型组(P<0.01,P<0.01)。正常稳态下,WHBE兔外周血DC MR的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JW兔(P<0.01),经OVA诱发建立AR模型,WHBE兔外周血DC MR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显著高于JW兔模型组(P<0.05)。并且,WHBE兔模型组外周血DC摄取OVA647的能力极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亦极显著高于JW兔模型组(P<0.01)。结论 WHBE兔DC对变应原更敏感,可能与其高表达抗原识别受体MR,具备更强的分化成熟、摄取抗原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药珍珠梅黄酮纳米粒(TTF1-NP)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内质网应激作用机制。 【方法】 通过MTT法观察不同时间(24、48、72h)、不同浓度(50、100、200 μmol/L)的TTF1-NP对人肝癌HepG-2细胞及正常肝细胞的增殖抑制影响;通过H-E、Hoechst和AO/EB染色观察TTF1-NP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利用流式细胞凋亡技术检测人肝癌HepG-2细胞的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检测TTF1-NP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内质网应激起始蛋白GRP78及内质网应激凋亡蛋白CHOP、JNK及caspase-4的表达情况。 【结果】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TTF1-NP抑制人肝癌HepG-2的生长,呈一定的浓度和时间依赖关系。形态学检测结果:TTF1-NP作用后细胞数减少,形态改变,细胞变圆,变小,细胞核固缩,碎裂,细胞深染(H-E染色);随着TTF1-NP浓度增加,细胞染为红色(AO/EB染色);随着TTF1-NP浓度增加,细胞减少,细胞核内可见颗粒块状蓝色荧光(Hoechst染色)。流式凋亡检测结果:对照组细胞凋亡率为4.9%;50、100、200 μmol/L的 TTF1-NP作用人肝癌HepG-2细胞后,凋亡率为凋亡率为20.1%、86.2%、93.8%。蛋白质印迹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内CHOP、GRP78、JNK及caspase-4表达量很低,随着TTF1-NP浓度增加,上述蛋白表达逐渐升高,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结果与蛋白质印迹检测结果基本相同。 【结论】 TTF1-NP可以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内质网应激途径是其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分离、培养高纯度兔膀胱平滑肌细胞的方法,并进行细胞学鉴定与分析。方法 正常成年新西兰白兔共6只,运用显微手术器械在肉眼下仔细剔除膀胱黏膜层及浆膜层后,完整分离膀胱平滑肌层。然后以酶分离法获取兔膀胱平滑肌细胞,体外原代和传代培养分离细胞。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状况,同时进行细胞爬片H-E染色和透射电镜等形态学观察分析,并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平滑肌特有的α-肌动蛋白进行细胞学鉴定分析。最后根据细胞计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和增殖曲线。结果 24 h可见膀胱平滑肌细胞贴壁生长,7 d可进行传代,传至第10代时细胞仍迅速生长,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相互交叉、重叠生长形成多层,高低起伏呈“谷和峰”样结构,至第12代时,细胞开始变形,至第15代时细胞已失去平滑肌细胞的典型形态特点,细胞生长杂乱且不规则,至第20代时细胞已死亡。以第4代细胞进行形态学细胞爬片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分析,以及平滑肌特有的α-肌动蛋白免疫荧光染色分析均证实,该分离培养的细胞为膀胱平滑肌细胞,且纯度高达100%。结论 酶分离法在短时间内成功培养大量高纯度的膀胱平滑肌细胞,为深入研究膀胱平滑肌细胞的病理生理及分子生物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胶原蛋白和人血纤维蛋白混合物为载体在体外进行关节软骨细胞三维立体培养,构建人工软骨组织,研究载体对软骨细胞在其中的表达及合成Ⅱ型胶原的影响。方法:取2周龄的新生兔关节软骨,经消化,将获得的软骨细胞与牛Ⅰ型胶原、人血冻干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软骨培养物并在体外培养。培养第3周时,取材进行Masson染色、Ⅱ型胶原寡核苷酸探针原位杂交和Ⅱ型胶原的免疫组化观察。 结果:体外培养3周,培养物内细胞大部分存活, Masson染色形成软骨陷窝,同源性细胞簇出现,细胞周围有蓝色物质环绕存在,原位杂交证实其软骨细胞表达Ⅱ型胶原mRNA,免疫组化证实软骨细胞分泌Ⅱ型胶原。 结论:用胶原蛋白和人血纤维蛋白为载体支架体外培养软骨细胞,可促进关节软骨细胞合成分泌Ⅱ型胶原,Ⅱ型胶原是软骨组织最主要的细胞外基质成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利用两种不同上皮细胞的组织工程学技术培养片状细胞层体外构建尿道的方法,探索修复长段尿道狭窄的可行性。方法  手术切取雄性新西兰兔2 cm2左右的尿道黏膜和包皮,用酶分解获得上皮细胞后扩增培养成片状细胞层来构建尿道。培养出的片状细胞层裹在导尿管上继续培养进一步观察其完整性、张力以及强度。结果  经过2~3周的扩增培养,两种上皮细胞都能形成完整的并具有一定张力的片状细胞层来构建尿道。病理学(HE染色)显示片状细胞层与天然的尿道黏膜和包皮上皮结构类似。给予一定的作用力与导尿管共培养1周后,片状细胞层仍具有完整性。而包皮来源的片状细胞层培养时间最短且具有更好的强度和厚度。结论  通过组织工程学技术可以获得应用于临床的片状细胞层构建的尿道。包皮来源的细胞可能更加适合于长段尿道的修复。  相似文献   

14.
利用无血清培养和细胞克隆技术从孕鼠(14d)胚胎中分离出神经干细胞,并进行传代培养,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神经巢蛋白和成熟脑细胞特异性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表达,同时采用H-E染色法鉴定神经细胞类型。证实从大鼠胚胎大脑皮质分离出的细胞具有连续的克隆能力,并表达神经巢蛋白,分化的细胞表达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抗原,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干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从兔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富集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并在体外诱导培养和扩增的方法,试图证实外周血是获得血管内皮祖细胞理想来源之一。方法密度梯度法分离兔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s),采用专用的EGM-2-MV完全培养基对单个核细胞进行诱导分化培养,动态观察细胞生长过程,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细胞荧光化学法分别鉴定培养细胞的内皮细胞表面标记和生物学功能。结果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专用培养基体外诱导后,4 d左右可见多数细胞贴壁生长,9 d后可见位于中间的细胞聚集成团,4周后呈铺路石样内皮细胞形态。培养12 d细胞能表达的内皮细胞表面抗原,包括Ⅷ因子(VW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2)和钙粘素(VE-cadherin)等;并能特异性吸附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荆豆凝集素(UEA-1),能内吞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ac-LDL),具备内皮细胞的功能。结论兔外周血中存在具有增殖分化潜能的EPCs,经过特定的体外诱导培养可以收集和扩增。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脂肪干细胞体外培养的特性和体外向成脂细胞和成软骨细胞分化的情况.方法:采集成年兔腹部脂肪组织,体外分离培养脂肪干细胞,并进行成脂细胞和成软骨细胞的体外诱导分化,采用油红O染色证明成脂细胞分化,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Alcian Blue染色证明成软骨细胞分化.结果:脂肪干细胞形态为菱形,细胞可稳定传代,各代次间无形态上的差异.经油红O染色发现,脂肪干细胞可形成阳性脂滴,表明具有成脂分化能力.经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Alcian Blue染色后发现,脂肪干细胞可形成Ⅱ型胶原和硫酸蛋白聚糖,表明具有成软骨分化能力.结论:脂肪干细胞具有成脂成软骨分化能力,可成为脂肪和软骨组织工程研究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人食管上皮细胞在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三维支架上的贴附和生长情况,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培养工程化人工食管.方法制作PLGA三维细胞支架;分离培养成人食管上皮细胞,体外扩增后种植到PLGA支架上.在体外和裸鼠体内分别培养食管上皮细胞-支架复合物,分期终止培养,进行组织学染色、扫描电镜、细胞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体外培养发现,人食管上皮细胞在支架材料上贴附生长良好,长期培养仍保持食管上皮细胞特性,裸鼠体内培养4周后可形成食管黏膜样组织.结论 PLGA支架适合食管上皮细胞黏附生长,可作为食管组织工程的细胞载体.利用组织工程的方法可获得适于移植的工程化人工い食管.  相似文献   

18.
体外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在特定培养条件下向软骨细胞定向分化的情况。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兔BMSCs,在体外培养扩增后用含有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2的条件培养液诱导其在体外单层培养模式下向软骨细胞分化。采用甲苯胺蓝染色、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阿利新蓝比色法测定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GAG)的含量检测BMSCs分化情况。统计学分析比较第2、4、7代(P2、P4、P7)BMSCs诱导后增殖能力及向软骨细胞分化能力的变化。结果定向诱导后BMSCs表现出软骨细胞的特性。P2、P4间的细胞增殖能力和成软骨细胞分化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7与P2、P4相比,细胞增殖能力和成软骨细胞分化能力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MP-2能诱导兔BMSCs在体外单层培养模式下向软骨细胞分化;细胞传代对B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