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4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4篇
药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组人淀粉样蛋白前体Kunitz型蛋白酶抑制剂结构域变异体(Reorganization human Kunitz protease inhibitor domain of amyloid protein precursor variant,rh KD/APPvar)对实验性急性肝损伤小鼠肝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实验鼠的四氯化碳(CCl4)慢性肝损伤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阳性细胞数。结果正常对照组的PCNA阳性细胞数为(2±2)个/视野,模型组的PCNA阳性细胞数为(6±3)个/视野,rh KD/APPvar小、中、大剂量组的PCNA阳性细胞个数分别为(29±110)个/视野、(38±10)个/视野、(55±12)个/视野,抑肽酶组的PCNA阳性细胞个数为(24±9)个/视野,rh KD/APP组的PCNA阳性细胞个数为(19±5)个/视野。与模型组相比,rh KD/APPvar各剂量组PCNA阳性细胞数目均显著增加(P<0.05),并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rh KD/APPvar各剂量组阳性细胞数多于抑肽酶组。结论 rh KD/APPvar能够促进急性肝损伤小鼠肝细胞增殖,其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克山病(Keshan Disease,KD)是在我国16个省区流行的地方性心肌病。几十年来,我国生物化学界对于KD的发病机弹做了大量创新性研究.本文回顾和评述我国克山病心脏代谢为中心的研究发展历程。方法和结果包括:使用综合酶谱早期诊断KD的心肌受损;发现KD有低硒性代谢紊乱;发现KD死亡病人心脏有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呼吸酶功能障碍和心肌收缩蛋白结构和功能异常;发现心肌钙代谢紊乱与心肌收缩障碍之间关系;发现KD心肌细胞膜和线粒体膜受损;发现心肌自由基堆积等障碍;发现红细胞的形态、膜脂组分和功能异常;提出KD是一种“心肌线粒体病”,或者是一种“膜疾病“等等。通过长期的KD生化研究并与病婵、临床所见综合分析,确立了“KD是一种以心肌线粒体损伤为主要特征的原发性代谢性心肌病”的发病机理。提出应用抗氧化药物预防和控制KD策略:应用无机硒、辅酶Q10、含硒模拟物(PZ51)、GPX抗体酶等防治研究KD,取得巨大进展;还汪明GPX抗体酶(世界上第一个含硒抗体酶)、PZ51、无机硒、辅酶Q10等对于心肌线粒体自由基损害都有明显的阻止作用。结论克山病是世界上发病最多、研究得最为深入的人体心肌病。这些创新成果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贡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奖励。  相似文献   
3.
背景:沉默子由起始识别复合物结合位点,阻遏活化蛋白RAP1等元件组成,人们对于沉默子的功能及相互关系有较多研究,但对组成沉默子的元件与基因沉默之间关系的研究很少。目的:研究起始识别复合物结合位点对沉默子基因沉默的辅助作用。方法:用右侧带有报告基因URA3的起始识别复合物结合位点,以及不带任何结合位点的序列替代酵母基因组HML区域的HML-I沉默子后,比较URA3基因表达量,并使用DNA拓扑法分析染色质的结构变化。结果与结论:HML-E沉默子单独存在的情况下,酵母无法在FOA平板上生长,但在起始识别复合物结合位点的辅助下,能够在FOA平板上生长,两者之间区域的染色质大多为负超螺旋。因此可知起始识别复合物结合位点能增加HML-E沉默子作用范围,产生这种作用的原因是两者相互作用下形成紧密的染色质结构。  相似文献   
4.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人脂肪来源基质细胞(hADSCs),并定向诱导hADSCs向胰岛样细胞分化,探讨hADSCs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的潜能。方法:从脂肪抽吸物中分离hADSCs,利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上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尼克酰胺和exendin-4等因子诱导hADSCs向胰岛样细胞分化。采用RT-PCR检测诱导前后胰岛素、胰十二指肠同源性盒因子(Pdx-1)、葡萄糖转运因子2(Glut-2)和胰高血糖素(glucagon)基因的表达;双硫腙染色鉴定胰岛样细胞团;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诱导后细胞胰岛素和Pdx-1的表达;ELISA检测诱导后细胞在低糖和高糖环境中胰岛素的分泌量。结果:诱导7 d左右细胞由长梭形逐渐变成多边形,并且细胞开始呈岛状聚集,21 d左右形成胰岛样细胞团。双硫腙染色阳性;RT-PCR显示,诱导后细胞表达胰岛素、Pdx-1、Glut-2和glucagon基因;免疫细胞化学显示,诱导后细胞表达胰岛素和Pdx-1;葡萄糖刺激实验显示胰岛素的释放,并且随着葡萄糖浓度增加胰岛素的释放量也增加。结论:体外hADSCs具有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的潜能,为将来应用于临床移植治疗糖尿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背景:沉默子由起始识别复合物结合位点,阻遏活化蛋白RAP1等元件组成,人们对于沉默子的功能及相互关系有较多研究,但对组成沉默子的元件与基因沉默之间关系的研究很少。目的:研究起始识别复合物结合位点对沉默子基因沉默的辅助作用。方法:用右侧带有报告基因URA3的起始识别复合物结合位点,以及不带任何结合位点的序列替代酵母基因组HML区域的HML-I沉默子后,比较URA3基因表达量,并使用DNA拓扑法分析染色质的结构变化。结果与结论:HML-E沉默子单独存在的情况下,酵母无法在FOA平板上生长,但在起始识别复合物结合位点的辅助下,能够在FOA平板上生长,两者之间区域的染色质大多为负超螺旋。因此可知起始识别复合物结合位点能增加HML-E沉默子作用范围,产生这种作用的原因是两者相互作用下形成紧密的染色质结构。  相似文献   
6.
牛胰蛋白酶抑制剂(Bovine pancreatic trypsin inhibitor,BPTI)是Kunitz家族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淀粉样β蛋白前体(amyloid beta-proteinprecursor,APP)包含一段Kunitz型蛋白酶抑制剂结构域(Kunitz protease inhibitor domain,KPI),是较理想的BPTI替代品。本文复习近年来有关人Kunitz型蛋白酶抑制剂研究进展的国内外文献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7.
观察了各种软骨细胞外基质对骺板软骨体外构建的影响。证实了胶原、蛋白多糖和透明质酸均显著地促进培养软骨细胞的生长,然而各种软骨细胞外基质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并不相同。从组织学可观察到,胶原蛋白明显地促进软骨细胞的肥大化;而蛋白糖和透明质酸抑制成熟期软骨细胞向肥大期转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组人淀粉样蛋白前体K/mitz型蛋白酶抑制剂结构域变异体(reorganization human Kunitz protease inhibitor domain of amyloid protein precursor variant,rhKD/APPvar)对实验鼠慢性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四氯化碳建立Wister大鼠慢性肝损伤实验动物模型,并给予rhKD/APPvar观察其对实验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白蛋白/球蛋白(A/G)、唾液酸(SA)、胆碱酯酶(CHE)、碱性磷酸酶(ALP)、肝组织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d)含量以及肝组织的病理改变的影响。结果rhKD/APP明显降低血清ALT、AST、ALP,明显增高血清ALB、A/G、SA、CHE值。肝组织Hyd明显降低。鼠肝组织病理性改变明显减轻。结论rhKD/APP-var对大鼠慢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对舌鳞癌的特异性免疫治疗作用。方法培养舌鳞癌细(Tca8113),43℃热后提取抗原并与树突状细胞(DC)共同培养,检测其对舌鳞癌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活性。结果负载抗原的DC对舌鳞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高于未负载抗原的DC。结论DC负载抗原后可明显提高其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0.
壳多糖基质网架复层组织工程皮肤的动物移植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治疗由烧伤或疾病等引起的大面积全层皮肤缺失最为常见的和有效的方法就是皮肤移植修复,但目前面临的最大障碍是皮肤供体不足。以自体皮肤细胞作为种子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最理想途径。目的:探讨组织工程皮肤动物移植实验的效果。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一所大学再生医学科学研究所及皮肤科。材料:实验于1998—09/2001—07在吉林大学细胞工程研究室完成。选用新生Wistar大鼠20只;8周龄雄性裸鼠24只。方法:应用以壳多糖为基质网架构建的组织工程化复层人工皮肤,对裸鼠大面积(直径20mm)全层皮肤缺损模型进行移植修复。24只8周龄裸鼠分为组织工程皮肤移植(artificial skin,AS)组、壳多糖膜覆盖物(chitosan,CH)组及对照组(control gmup,CG),术后进行大体观察,并在3,7,14和21d应用组织学、红外热像扫描分析等手段对修复组织进行动态监测。主要观察指标:①实验动物大体观察情况。②修复区血供情况的红外热像观察。③组织学观察。结果:AS组在移植第3天,移植的组织工程皮肤与自体皮肤能够很好地融合,有少量毛细血管长人移植物,皮肤移植物颜色与自体皮肤颜色接近;随着时间的延长,移植物中毛细血管的数量逐渐增多,表皮层清晰可见基底层、棘细胞层、颗粒层和角质层,角化现象加强,有角化物脱落;真皮层细胞数量增多,网架逐渐降解,分泌的细胞外基质成份增多;第14天,创面基本愈合;修复区皮肤颜色与正常皮肤颜色非常接近,瘢痕很小,无需进行二次植皮。至移植的第14天,CH组结痂未完全脱落,创面未愈合,颜色较AS组深。对照组的结痂脱落,创面大而深。颜色深红。结论:以壳多糖为基质网架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可应用于皮肤缺损的移植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