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目的 研究肉桂酸在大鼠肠道的吸收部位和吸收机制,以及转运蛋白对肉桂酸肠道吸收的影响.方法 建立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采用HPLC法测定肉桂酸在肠道中的浓度变化,通过吸收速度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eff)来研究肉桂酸的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 肉桂酸在各个肠段的Ka和Peff结果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十二指肠和空肠的Ka和Peff值显著性高于回肠(P<0.05),不同浓度肉桂酸在同一肠段的Ka和Pef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加入MRP2抑制剂(吲哚美辛)后Ka和Peff值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但加入Pgp抑制剂(盐酸维拉帕米)后其值则显著性增加.结论 十二指肠、空肠是肉桂酸吸收的主要部位,吸收机制为被动转运,肠道转运受Pgp转运蛋白的影响,但不受MRP2转运蛋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SPIP),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肠液中缬沙坦的浓度,研究缬沙坦的肠吸收动力学与P-糖蛋白(P-gp)和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ATP)对缬沙坦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缬沙坦为全肠段吸收,吸收速率与灌流液的pH和肠段部位有关,吸收速率按十二指肠、空肠、结肠和回肠顺序下降。缬沙坦在十二指肠的非线性吸收动力学参数为Ka=0.328 h-1;Vm=72.652μmol/(L.h);Km=10.968μmol/L;Vms=69.115μmol/(L.h);Kms=0μmol/L。空肠、结肠和回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595±0.091),(0.586±0.153)和(0.551±0.030)h-1。与原药组相比,含P-gp抑制剂药物组Papp显著增加,含OATP抑制剂药物组Papp显著减少(P<0.05)。缬沙坦的肠吸收机制为主动转运-被动扩散混合吸收,符合非线性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瓜蒌薤白(GX)提取物中3,29-二苯甲酰基栝楼仁三醇(DK)的大鼠在体肠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单向灌流模型,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PDAD)测定大鼠在体肠灌流GX提取物中DK的浓度变化,研究其吸收部位和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 GX提取物中DK的主要吸收部位为空肠、回肠和结肠,且三部分肠段间的吸收无显著性差异,均显著大于十二指肠的吸收(P<0.05);不同浓度的GX提取物中的DK的Ka值和Papp值无显著差异。结论 GX提取物中DK在全肠道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其中空肠、回肠和结肠吸收最好,药物浓度对GX提取物中DK的Ka值和Papp值无影响,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芍药苷的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性质。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法,利用HPLC法测定芍药苷的含量,分别研究吸收部位、药物浓度、灌流速度对芍药苷吸收的影响。结果:各肠段间药物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芍药苷浓度在5.52~21.43 mg/L范围内,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灌流速度的增加,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均明显增加。结论:芍药苷在全肠道均有吸收,且无特定吸收部位;吸收无高浓度饱和现象,提示芍药苷吸收主要为被动扩散机制。  相似文献   

5.
摘 要:目的 研究牛蒡子苷在大鼠小肠内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方法建立牛蒡子苷大鼠肠吸收模型,考察牛蒡子苷在大鼠小肠的吸收情况,计算牛蒡子苷的吸收速率常数(Ka)、吸收半衰期(t1/2)、单位时间吸收率(P)、表观渗透系数(Papp)。结果 牛蒡子苷10~50 μg/mL在肠道吸收的Ka、t1/2、P、Papp值不随质量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基本保持恒定。结论 牛蒡子苷在大鼠体内的小肠吸收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转运。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茶多酚在肠道中的吸收部位和吸收机制.方法 分别通过对大鼠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进行在体肠吸收实验,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多酚的含量,计算出茶多酚的表观吸收系数Papp和吸收速率常数Ka,反映茶多酚的吸收部位和吸收机制.结果 灌流速度不同,Ka和Papp有显著差异(P<0.05);药物浓度不同,Ka和Papp无显著差异(P>0.05);在相同的灌流速度及质量浓度下,茶多酚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茶多酚的吸收不受其质量浓度的影响,茶多酚在全肠段吸收情况较差,制剂时应考虑增加茶多酚的脂溶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考察秋水仙碱在大鼠肠道的吸收情况,为新型给药系统设计和处方研究提供生物学依据.方法 以一定质量浓度的秋水仙碱溶液作为灌流液,恒速(0.25 mL/min)对Wistar大鼠不同肠段进行单向灌流,分段收集灌流液并用HPLC法测定其中的药物浓度,以重量法校正水分吸收的影响.结果 20 μg/mL.秋水仙碱灌流液在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依次为回肠>十二指肠>空肠>结肠.不同质量浓度(4、20、40μg/mL)灌流液在全肠道的吸收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灌流液中含1%乳糖与不含乳糖时秋水仙碱的吸收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秋水仙碱在大鼠各肠段均有不同程度吸收,且乳糖能够促进其吸收.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酚红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特性,及葛根素、维拉帕米对酚红肠吸收的影响,探讨酚红法不适用于研究葛根素肠吸收的机制。方法采用在体单向肠灌流法,HPLC法测定灌流前后酚红的含量,研究分别加入葛根素和维拉帕米后,酚红在各肠段的吸收情况。结果加入维拉帕米后,酚红的吸收有所增加,维拉帕米质量浓度为100μg·mL。时,与对照组比较,各肠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加入葛根素后,酚红的吸收有所增加,尤其在结肠中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酚红在肠道有吸收,且为P-糖蛋白的底物;酚红法不适用于研究葛根素肠吸收机制的原因之一是葛根素能促进酚红在肠道的吸收。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研究P-糖蛋白(P-gp)底物罗丹明123(R123)在空肠、回肠和结肠转运时辣椒素的作用,探究辣椒素对肠粘膜上P-gp功能的影响。方法使用体外扩散池法技术,分别取SD雄性大鼠的空肠、回肠和结肠肠段标本,计算各肠段中吸收方向(mucosa to serosa, M-S)和分泌方向(serosa to mucosa, S-M)R123的表观渗透速率(Papp)。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R123和荧光素钠(CF)在接收室中的浓度。结果在辣椒素作用下,R123经空肠粘膜透过时,吸收方向与空白组相比显著增高,分泌方向显著降低,但其在回肠及结肠M-S组及S-M组表观渗透系数Papp与空白组相比均没有显著性差异。CF经空肠粘膜透过时,M-S组及S-M组Papp与空白组相比均显著增高;经回肠和结肠粘膜透过与空白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辣椒素影响P-gp底物R123和细胞旁转运药物CF经肠粘膜透过的作用具有肠段差异性,对R123和CF的影响仅存在于空肠,表明辣椒素是一种较弱的P-gp抑制剂和粘膜通道改善剂。可能与P-gp和紧密连接在肠粘膜上的逐渐变化的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去甲氧基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DECD)及去甲氧基姜黄素(DE)的在体肠吸收情况.方法 使用DE以环糊精包合技术制备DECD,光谱法测定其理化性质,显微照相观察其形态,马尔文粒径测定仪测定DECD的zeta电位.采用大鼠在体肠段单向灌流模型,并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DECD及DE在大鼠体内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表观渗透系数(Papp)和吸收百分率.结果 成功制得DECD,其溶解度为2.30 g/L,是DE的38.33倍;zeta电位为-32.2 mV.在体肠吸收实验显示DECD的Ka及Papp皆为回肠>十二指肠>空肠>结肠,且其Ka、Papp与吸收百分率较DE均有所提高.结论 DECD能够明显改善DE在大鼠小肠内的吸收情况.  相似文献   

11.
药物转运蛋白对灯盏花素小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药物转运蛋白P-糖蛋白(P-g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2)对灯盏花素小肠吸收的影响。方法:HPLC法测定大鼠肠液中灯盏花素的浓度,以大鼠在体单向灌流实验(SPIP)研究药物的小肠吸收,计算不含抑制剂药物组和含抑制剂药物组的小肠表观渗透系数(Papp)。结果:含P-gp抑制剂药物组与原药组相比,Papp没有显著变化;含MRP2抑制剂药物组与原药组相比,Papp显著增加。结论:P-gp对灯盏花素的小肠吸收基本没有影响,而MRP2可将吸收的灯盏花素从肠上皮细胞内又转运回肠腔,从而降低灯盏花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12.
Ye L  Liang FG  Yang XS  Shi J  Wang F  Liu W  Zhao J  Liu Z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8):1074-1081
目的研究脱水穿心莲内酯在大鼠体内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和肠道处置,为其在临床的使用和开发提供有用的信息。方法研究脱水穿心莲内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采用Caco-2细胞模型和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研究脱水穿心莲内酯在大鼠体内的肠道处置。结果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口服绝对生物利用度是11.92%。在Caco-2细胞模型中,脱水穿心莲内酯从基底膜到顶端膜方向转运的表观渗透系数(5.37×10-5cm/s)约等于其从相反方向转运的表观渗透系数(4.56×10-5cm/s),表明外排转运蛋白没有参与脱水穿心莲内酯的细胞转运。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中,脱水穿心莲内酯在不同肠段的吸收没有显著性差异,同时没有代谢。脱水穿心莲内酯经胆汁排泄,其排泄量约占吸收量的0.1%。在P-糖蛋白和乳腺癌蛋白抑制剂的作用下,脱水穿心莲内酯在不同肠段的吸收和胆汁排泄量都没有提高(P>0.05)。结论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是11.92%。它在肠道中的吸收较好,不进行代谢。外排转运蛋白例如P-糖蛋白和乳腺癌蛋白不参与脱水穿心莲内酯的细胞转运。  相似文献   

13.
人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单细胞层短期培养法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丁酸建立一种短期培养人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human colon adenocarcinoma cell line)单细胞层的方法。方法 使用不同成分的含丁酸培养基培养Caco-2单细胞层,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特点、测定跨膜电阻(transepithelial electrical resistance,TEER)和荧光黄通透量等指标,评价其完整性;通过检测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活性,评价其细胞极化程度;通过RT-PCR评价其对主要药物转运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使用短期培养法获得的Caco-2单细胞层形态完整,TEER>500 Ω·cm2,漏出标志物荧光黄表观分配系数(apparent permeability,Papp)<5×10-5 cm/s,表明单细胞层的完整性良好。同时肠腔侧(apical,AP)AKP活性显著升高,表明单细胞层出现明显的极性分化。短期培养与21天培养所得的Caco-2单细胞层中,药物转运蛋白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 2,MRP2)的RNA表达水平基本一致。结论 含丁酸的无血清培养基可促进Caco-2单细胞层的快速形成,利用该法建立的Caco-2细胞模型符合各项指标的要求,可用于研究口服药物转运的吸收机制。  相似文献   

14.
槲皮素对小肠吸收阿昔洛韦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槲皮素抑制P-糖蛋白(P-Glycoprotein P-gp)对小肠吸收阿昔洛韦的影响.方法: 采用小肠翻转实验和离体小肠吸收实验考察槲皮素促进阿昔洛韦的吸收.结果:小肠翻转实验结果表明,经不同浓度的槲皮素溶液孵育后,阿昔洛韦由小肠黏膜侧到浆膜侧的转运量随槲皮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经拟合符合Boltzmann 方程;离体小肠吸收实验结果表明,经不同浓度的槲皮素溶液孵育后,阿昔洛韦由小肠浆膜侧到黏膜侧的转运量随槲皮素浓度的增加而减少.结论:槲皮素为P-gp抑制剂,其多药耐药逆转作用有利于促进阿昔洛韦的吸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槲皮素肠溶PLGA纳米粒各肠段的吸收特性.方法 采用高压均质法结合复乳-溶剂挥发法等方法制备槲皮素PLGA纳米粒,进行纳米粒形态学分析与粒径考察及包封率的测定,并优化制备工艺;考察药物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不同介质中的槲皮素PLGA纳米粒的释放度;分别以Eudragit L100、Eudragit L100-55、Eudragit S10、HP55、HP50等肠溶包衣材料与PLGA以一定比例量制备槲皮素纳米粒,比较粒径、包封率,筛选肠溶材料及制备方法;分别于人工胃液及人工肠液中测定不同槲皮素肠溶PLGA纳米粒释放度,与槲皮素PLGA纳米粒比较;从吸收部位、药物质量浓度、灌流速度三个方面对槲皮素肠溶PLGA纳米粒的各肠段吸收特性进行考察.结果 5种不同肠溶包衣材料与PLGA以一定比例量制备槲皮素纳米粒的包封率、粒径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PLGA浓度为100 mg/mL和50 mg/mL时析出大颗粒沉淀;在人工肠液中的槲皮素PLGA纳米粒释放度明显高于人工胃液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人工肠液中的槲皮素PLGA纳米粒释放度为(84.6±9.8)%,明显高于人工胃液中的(64.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1,P<0.05);质量浓度为1μg/mL时,药物吸收速率常数为(6.6±1.6)Ka/h,质量浓度为10μg/ml时,药物吸收速率常数为(3.5±1.5)Ka/h,质量浓度为20.0μg/mL时,药物吸收速率常数为(2.0±0.4)Ka/h,十二指肠、空肠中的药物吸收速率常数为(7.5±2.5)Ka/h,回肠、结肠中的药物吸收速率常数为(2.7±1.4)Ka/h;灌流速度为0.2 mL/min时,药物吸收速率常数为(15.5±3.5)Ka/h;灌流速度为0.8 mL/min时,药物吸收速率常数为(26.5±1.7)Ka/h;药物吸收速率在质量浓度10~20μg/mL范围内出现了自身浓度抑制;在十二指肠、空肠的药物吸收速率常数明显高于回肠、结肠段,且药物吸收速度常数随着灌流速度的增高而逐渐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制备槲皮素-聚乳酸-羟基乙酸(QC-PLGA)纳米粒可显著提高抗肿瘤的缓释作用,在质量肿瘤切除术后残留癌灶方面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原花青素对P-糖蛋白(P-gp)底物罗丹明123(R123)和荧光素钠(FS)在大鼠不同区段肠黏膜透过特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垂直型扩散池(Ussing Chamber)技术,分别计算原花青素20 mg/L时R123和FS经空肠、回肠和结肠黏膜吸收与分泌方向的累计透过率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R123和FS在接收池的样品浓度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结果 原花青素具有增加R123经空肠、回肠与结肠吸收方向透过性的趋势,同时具有降低R123经空肠、回肠与结肠分泌方向透过性的趋势,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原花青素使结肠R123分泌方向透过性明显降低(P<0.01).结论 原花青素具有抑制R123经肠黏膜外排的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原花青素抑制肠黏膜上皮P-gp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