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目的:评价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以富含支链氨基酸(BCAA)的复方氨基酸为氮源的营养支持效果。方法:选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进行1周全胃肠外营养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应用35.9%BCAA注射液),和对照组(应用15.6%BCAA注射液)。对两组患者术后进行氮平衡测定及体重、双手握力、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血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C-反应蛋白等营养指标的测定,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恢复正氮平衡早3d,研究组术后第3d、对照组术后第6d转为正氮平衡,第3d时,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术后第7d,研究组双手握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d,研究组血浆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富含支链氨基酸的复方氨基酸制剂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的肠外营养支持,更有益于纠正负氮平衡,改善各项营养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富含支链氨基酸(BCAA)的氨基酸配方对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的营养支持效果。方法按随机、前瞻、单盲、对照原则,将40例行全胃切除术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富含BCAA组.20例)和对照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组,20例),术后第1天开始.连续6天.采用全营养混和液通过周围或中心静脉输注等氮、等热卡.每天输注时间不少于12小时.同时留24小时尿测氮平衡。术前、术后第3天和第7天抽静脉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C-反应蛋白。结果研究组术后第2天转为正氮平衡,对照组术后第6天转为正氮平衡,术后第3天时,两组之间的差异非常显着(P<0.01);研究组累积氮平衡为正氮平衡,对照组累积氮平衡为负氮平衡,两组之间差异非常显着(P<0.01)。术后第3天,研究组血浆前白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研究组血浆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浓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富含BCAA的氨基酸配方更适合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的营养支持,有利于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富含支链氨基酸(BCAA)的氨基酸配方对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的营养支持效果。方法按随机、前瞻、单盲、对照原则,将40例行全胃切除术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富含BCAA组.20例)和对照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组,20例),术后第1天开始.连续6天.采用全营养混和液通过周围或中心静脉输注等氮、等热卡.每天输注时间不少于12小时.同时留24小时尿测氮平衡。术前、术后第3天和第7天抽静脉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C-反应蛋白。结果研究组术后第2天转为正氮平衡,对照组术后第6天转为正氮平衡,术后第3天时,两组之间的差异非常显着(P〈0.01);研究组累积氮平衡为正氮平衡,对照组累积氮平衡为负氮平衡,两组之间差异非常显着(P〈0.01)。术后第3天,研究组血浆前白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研究组血浆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浓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富含BCAA的氨基酸配方更适合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的营养支持,有利于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4.
廖健  唐悦峰  余枭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6):625-627
目的评价复方支链氨基酸注射液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营养支持作用,探讨对术后恢复、创口愈合及免疫功能等影响。方法将34例胃癌根治术(D2)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7例。研究组使用10.3%复方支链氨基酸注射液;对照组使用10.4%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的浓度和氮平衡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第7天,研究组与对照组营养状况比较:白蛋白浓度([36.12±3.47)g/LV(S31.28±3.57)g/L,P<0.05];前白蛋白浓度([241.30±35.36)mg/LVS(189.63±27.60)mg/L,P<0.05];转铁蛋白浓度([2.23±1.44)g/LV(S1.71±0.84)g/L,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氮平衡从术后第5天始优于对照组,为(-2.93±7.49)mg/kgVS(-18.63±13.25)mg/kg,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切口感染及愈合不良发生率仅占6.0%,而对照组为35%,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根治术后使用富含支链氨基酸的注射液可减少蛋白分解,尽快改善负氮平衡,并促进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5.
腹部外科术后肠外营养支持时补充外源性白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腹部外科术后肠外营养支持时输注外源性白蛋白的意义。方法:将66例胃肠外科中等以上的手术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术后均给予全胃肠外营养(TPN)支持7d,研究组术后每日输注人血白蛋白20g,共7d,对照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术前、术后3d、术后7d抽静脉血测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术后1~7d每天收集24h尿、粪和引流液,测定氮量,计算氮平衡;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统计住院费用。结果:补充外源性白蛋白只是提高了血浆白蛋白水平,并没有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作为营养评价敏感指标的血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每日氮平衡及累积氮平衡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无显著差异(P>0.05)。相反,白蛋白的应用增加了住院费用,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腹部外科术后肠外营养支持时,补给白蛋白制剂没有任何益处。  相似文献   

6.
人血白蛋白在胃肠外科急危重患者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输注外源性人血白蛋白对胃肠外科急危重患者的意义。方法 选择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行急诊手术并因病情危重而送ICU监护的患者39例,随机分成研究组21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和营养支持,研究组予以常规治疗、营养支持和20g人血白蛋白/日,持续7天,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死率、两组治愈患者肠鸣音恢复和肛门排气时间及两组治愈患者术后第1d、术后第7d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结果 研究组治愈患者术后第7d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 <0.01);研究组治愈患者术后第7d血清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虽然略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治愈患者的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的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输注外源性人血白蛋白可以提高胃肠外科急危重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改善肠道功能,但并不能改善营养状况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第四代氨基酸制剂,对重症脑出血病人在改善预后、对病人蛋白质、氨基酸代谢的影响作了对比研究方法 30例脑出血术后重症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15人,治疗组15人.治疗组在术后后第1天开始用全肠外营养,另一组用传统的肠内营养.比较两组病人蛋白质、氨基酸代谢的改变,并进行临床预后分析.结果 复方氨基酸-20AA注射液能湿著改善患者氮摄入量,转铁蛋白,前白蛋白,纤维连接蛋白,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精氨酸,BCAA以及神经功能评分.结论 复方氨基酸-20AA注射液支持治疗脑出血术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早期肠外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蛋白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4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术后即开始给予营养配制液行肠外营养支持;对照组20例,术后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复方氨基酸、30%脂肪乳分别静脉滴注。治疗后对其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和评估。结果:观察组治疗第7天时前白蛋白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第14天时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负氮平衡转为正氮平衡,而对照组仍处于负氮平衡;观察组治疗第14天时GC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早期合理的肠外营养支持对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神经功能恢复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老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进行营养风险调查,并有效的进行肠内干预,分析其对老年骨折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60岁以上的骨折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80例,干预组用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存在风险者采用安素肠内营养粉剂溶液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干预,疗程7d,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术后进行氮平衡、测定血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转铁蛋白(TRF)、C-反应蛋白(C-RP)进行测定,并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氮平衡恢复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第7d双手握力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浆PAB、TRF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C-R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效果在A级的病人明显多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和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准确的营养评估及干预治疗,可促进老年骨折愈合,改善手术结局,对老年骨折患者预后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博 《海南医学》2014,(3):338-340
目的 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术后每日行完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直到经口进食;治疗组术中留置鼻空肠营养管,术后先行静脉营养支持,第2天开始经鼻空肠营养管滴入肠内营养制剂.观察比较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两组患者术后第1、7天的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变化情况;平均住院时间及费用.结果 治疗组肠功能恢复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手术后第1天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与手术前比较均明显下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第7天时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均升高,以治疗组更明显(P<0.05).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及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况、降低医疗费用以及缩短住院时间,是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的首选营养途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创伤后早期肠内和肠外营养对机体免疫和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复合伤患者进行早期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观察患者营养支持前后代谢和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 较之肠外营养,肠内营养组营养前后前白蛋白变化明显,淋巴细胞增殖率增加显著。而肠外营养组每日氮损失量明显小于肠内营养组。两组间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亚群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 创伤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促进机体免疫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率。而肠外营养更有利于纠正负氮平衡。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全肠外营养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对27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进行全肠外营养支持,对肠外营养支持前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的变化进行比较,并观察肠外营养合并症及术后3个月内血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癌抗原199(cancer antigen 199,CA199)的浓度变化。结果全肠外营养后第4、7天,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较前明显升高,血清转铁蛋白在第7天较前明显升高,仅出现1例导管相关性感染,术后3个月内复查血CEA、CA199未见升高。结论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进行全肠外营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胃肠外营养对烫伤大鼠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全胃肠外营养(TPN)对烫伤大鼠的空肠黏膜、蛋白质代谢及创面肉芽组织的影响。方法33只SD大鼠,随机分为非烫伤正常参照组(正常组)、传统TPN组(传统组)和添加Ala-Gln的TPN组(二肽组),每组各11只。正常组自由饮食,另2组大鼠在颈外静脉插管后行30%体表面积Ⅲ度烫伤,并接受等热量(780 kJ.kg-1.d-1)等氮量(1.8 g氮量.kg-1.d-1)TPN 7天,留取24 h尿测每日氮平衡和累积氮平衡;7天后取血测定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转铁蛋白(TRF),高效液相法检测肌肉中谷氨酰胺(Gln)的含量;取一段空肠作黏膜形态学观察;光镜下观察烫伤创面肉芽组织的情况。结果二肽组的血清PAB、TRF及肌肉中Gln含量明显高于传统组(P〈0.01),空肠黏膜绒毛高度、隐窝深度、黏膜厚度、绒毛表面积明显高于传统组(P〈0.01),创面肉芽组织中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密度明显高于传统组(P〈0.01)。结论烫伤大鼠应用添加Ala-Gln的胃肠外营养能改善机体氮平衡,促进机体蛋白质合成,减少肌肉中Gln含量的下降,减轻空肠黏膜的萎缩,...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吲哚美辛栓剂对食管贲门癌术后全胃肠外营养( TPN)效果的影响。方法68例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接受TPN 1周,随机选择其中34例同时应用吲哚美辛栓剂100 mg入肛,3次/d;在术后1 d、3d、7d检测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含量变化,并计算氮平衡。结果应用吲哚美辛者术后血清蛋白增高,负氮平衡减少,提示蛋白质合成增加。结论吲哚美辛可增强术后TPN效果。  相似文献   

15.
老年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老年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支持的效果。方法选择65岁以上接受胃癌手术的患者38例,术后随机分为PN组(n=20)和EN组(n=18)。检测营养支持前后营养指标、氮平衡,观察肠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营养支持费用、各种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2组患者之间的营养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组内营养指标如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在营养支持后均显著升高(P〈0.05);2组术后第8天营养支持后患者均由负氮平衡转为正氮平衡(P〈0.05);EN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PN组明显缩短(P〈0.05),EN组营养支持费用较PN组降低(P〈0.05)。2组观察期间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老年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给予EN比PN更有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住院天数,较为经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N )与全肠外营养(T PN )对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96例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分为2组,分别用EN和 T PN进行干预。结果与T PN组比较,EN组患者营养状况有较大改善,且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胃癌患者来讲,早期进行EN支持可改善其营养状况,并增强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结肠癌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增加肠内肠外营养辅助化疗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6月-2013年2月在我院行结肠癌手术治疗的患者99例,随机分为3组:肠外营养组(TPN)、肠内营养组(TEN)和肠内外联合营养组(TPN+ TEN),每组各33例,观察3组患者手术前后体质量(BM)、上臂肌围(MAMC)、三头肌皮褶厚度(TSF)、血浆白蛋白(Alb)及血红蛋白(Hb)水平、氮平衡情况、胃肠道功能变化和并发症等.结果 各组患者经过营养支持后,BM、MAMC、TSF、血浆Alb及Hb等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负氮平衡逐日改善,与术后第1天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术后第2-7天的氮平衡及累计氮平衡,TEN与TPN及TPN+TEN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TPN与TPN+TE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肠道恢复时间TEN最快,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肠内和肠外营养辅助支持治疗在结肠癌患者术后化疗期间均存在一定的优势与劣势,在临床应用中要做到合理运用,提高其支持有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n=42)和肠外营养组(PN组,n=38)。所有病例在术前和术后第7天各测定一次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尿素氮、肌酐、血糖和丙氨酸氨基转换酶,临床观察营养支持后有无消化道症状、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所有病例在研究期间无死亡、无明显肝肾功能改变。营养支持后EN组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明显升高(P<0.01),营养支持后EN组与PN组相比,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明显增高(P<0.001),临床观察EN组早期下床活动时间及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较PN组均显著缩短(P<0.001),EN组住院时间明显减少(P<0.01),且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可行的,是一种较肠外营养更有效的营养方式,它能明显改善机体的营养状态,恢复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