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向阳  王为忠  陈冬利 《医学争鸣》2006,27(10):911-913
目的: 研究富含支链氨基酸(BCAA)的复方氨基酸制剂对全胃切除术后的营养支持效果. 方法: 全胃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 术后1~7 d行等氮、等热量全胃肠外营养支持. 103 g/L的高支链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含BCAA 359 g/kg),对照组应用104 g/L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含BCAA 218 g/kg). 术后1~7 d每天收集24 h尿液测定氮量,并计算氮平衡. 手术前、术后3 d、术后7 d测量体质量、双手握力、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以及静脉血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C-反应蛋白. 结果: 研究组术后第2 d即转为正氮平衡,对照组术后第6 d才开始转正,第3 d时,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术后第7 d,研究组双手握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 d,研究组血浆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 全胃切除术后应用含较高BCAA的营养液更有利于患者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富含支链氨基酸(BCAA)的氨基酸配方对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的营养支持效果。方法按随机、前瞻、单盲、对照原则,将40例行全胃切除术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富含BCAA组.20例)和对照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组,20例),术后第1天开始.连续6天.采用全营养混和液通过周围或中心静脉输注等氮、等热卡.每天输注时间不少于12小时.同时留24小时尿测氮平衡。术前、术后第3天和第7天抽静脉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C-反应蛋白。结果研究组术后第2天转为正氮平衡,对照组术后第6天转为正氮平衡,术后第3天时,两组之间的差异非常显着(P<0.01);研究组累积氮平衡为正氮平衡,对照组累积氮平衡为负氮平衡,两组之间差异非常显着(P<0.01)。术后第3天,研究组血浆前白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研究组血浆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浓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富含BCAA的氨基酸配方更适合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的营养支持,有利于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富含支链氨基酸(BCAA)的氨基酸配方对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的营养支持效果。方法按随机、前瞻、单盲、对照原则,将40例行全胃切除术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富含BCAA组.20例)和对照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组,20例),术后第1天开始.连续6天.采用全营养混和液通过周围或中心静脉输注等氮、等热卡.每天输注时间不少于12小时.同时留24小时尿测氮平衡。术前、术后第3天和第7天抽静脉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C-反应蛋白。结果研究组术后第2天转为正氮平衡,对照组术后第6天转为正氮平衡,术后第3天时,两组之间的差异非常显着(P〈0.01);研究组累积氮平衡为正氮平衡,对照组累积氮平衡为负氮平衡,两组之间差异非常显着(P〈0.01)。术后第3天,研究组血浆前白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研究组血浆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浓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富含BCAA的氨基酸配方更适合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的营养支持,有利于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4.
早期肠内营养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5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和肠外营养组(PN),术后24 h开始分别接受肠内和肠外营养,检测两组患者术前1 d及术后第10天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血清水平,并检测体质量和氮平衡变化.比较分析上述指标在组内营养支持前后及组间的差异.结果 术后第10天两组患者体质量、白蛋白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转铁蛋白、前白蛋白血清水平术后第10天均已恢复到术前水平,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术前均处于负氮平衡,术后第10天两组均恢复正氮平衡且EN组较PN组更显著(P<0.05).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5.
廖健  唐悦峰  余枭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6):625-627
目的评价复方支链氨基酸注射液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营养支持作用,探讨对术后恢复、创口愈合及免疫功能等影响。方法将34例胃癌根治术(D2)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7例。研究组使用10.3%复方支链氨基酸注射液;对照组使用10.4%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的浓度和氮平衡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第7天,研究组与对照组营养状况比较:白蛋白浓度([36.12±3.47)g/LV(S31.28±3.57)g/L,P<0.05];前白蛋白浓度([241.30±35.36)mg/LVS(189.63±27.60)mg/L,P<0.05];转铁蛋白浓度([2.23±1.44)g/LV(S1.71±0.84)g/L,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氮平衡从术后第5天始优于对照组,为(-2.93±7.49)mg/kgVS(-18.63±13.25)mg/kg,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切口感染及愈合不良发生率仅占6.0%,而对照组为35%,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根治术后使用富含支链氨基酸的注射液可减少蛋白分解,尽快改善负氮平衡,并促进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传统肠外营养及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结合肠内营养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患者,分为低氮低热量组(研究组)和传统肠外营养支持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浆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直接胆红素(DBI)、丙氨酸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以及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变化。结果 术后3d研究组与对照组血浆TP和Alb均有下降(P<0.01),术后7d血浆TP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 Alb仍未达术前水平(P<0.01),但有升高趋势。术后3d两组患者TBI、DBI、ALT、AST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术后7d研究组各肝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术后总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合理的营养支持有利于改善营养状态及肝功能,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结合肠内营养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早期肠外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蛋白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4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术后即开始给予营养配制液行肠外营养支持;对照组20例,术后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复方氨基酸、30%脂肪乳分别静脉滴注。治疗后对其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和评估。结果:观察组治疗第7天时前白蛋白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第14天时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负氮平衡转为正氮平衡,而对照组仍处于负氮平衡;观察组治疗第14天时GC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早期合理的肠外营养支持对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神经功能恢复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传统肠外营养及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患者,分为低氮低热量组(观察组)和传统肠外营养支持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浆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变化.结果 术后3 d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浆TP和Alb均有下降(P<0.01),术后7 d血浆TP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Alb仍未达术前水平(P<0.01),但有升高趋势.术后3 d两组患者TBIL、DBIL、ALT、AST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术后7 d观察组各肝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总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合理的营养支持有利于改善营养状态及肝功能,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结合肠内营养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腹部外科术后肠外营养支持时补充外源性白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腹部外科术后肠外营养支持时输注外源性白蛋白的意义。方法:将66例胃肠外科中等以上的手术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术后均给予全胃肠外营养(TPN)支持7d,研究组术后每日输注人血白蛋白20g,共7d,对照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术前、术后3d、术后7d抽静脉血测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术后1~7d每天收集24h尿、粪和引流液,测定氮量,计算氮平衡;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统计住院费用。结果:补充外源性白蛋白只是提高了血浆白蛋白水平,并没有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作为营养评价敏感指标的血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每日氮平衡及累积氮平衡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无显著差异(P>0.05)。相反,白蛋白的应用增加了住院费用,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腹部外科术后肠外营养支持时,补给白蛋白制剂没有任何益处。  相似文献   

10.
施海燕 《南通医学院学报》2011,31(6):484-485,487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经鼻肠管应用肠内营养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1月-2011年3月间在我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37例患者术后营养支持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时间顺序分成全肠外营养组和肠内营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营养状况变化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营养支持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外周总淋巴细胞水平术后第2天较术前均明显下降,术后第l4天后逐渐恢复,与术前变化不显著(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的各个并发症发生率及总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全肠外营养组,总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肛门排气时间及营养支持的时间,较全肠外营养组相比,均有明显改善。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经鼻肠管合理应用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术后患者的营养水平,促进肠蠕动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成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首选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谷氨酰胺联合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严重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谷氨酰胺联合乌司他丁观察组,两组均给予等氮、等热量的全胃肠外营养(TPN)10 d,观察组氨基酸中0.5 g/kg由谷氨酰胺提供,同时静脉注射乌司他丁1周.检测治疗前1 d及治疗后10 d的氮平衡、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IgG、IgA、IgM、CD4、CD8和CD4/CD8.结果 治疗后10 d观察组氮平衡、前白蛋白、转铁蛋白、IgG、IgA、IgM、CD4、和CD4/CD8显著高于治疗前1 d(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 联合使用谷氨酰胺及乌司他丁较单纯营养支持更能有效地改善烧伤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对高龄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康复和减少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3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术后24h开始分别接受肠内和肠外营养,观察两组病人营养状况、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日及营养支持费用。结果两种营养方式均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肠内营养在恢复氮平衡,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减少经济消耗方面优于肠外营养,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高龄患者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靠,且费用低廉,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2月至2008年6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应用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方式的患者65例,观察术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等各项营养指标的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均较术后第1天明显增高(P0.05),其中总蛋白和白蛋白随时间推移呈递增趋势。绝大多数患者对肠内营养耐受性良好。术后1例出现胃瀦留,5例出现发热,1例出现高血糖,2例出现腹泻、排便次数增多,1例出现恶心、呕吐。结论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方式总体疗效令人满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采用肠内营养是安全的,可依据术后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早期应用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5年12月至2008年6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应用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方式的患者65例,观察术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等各项营养指标的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均较术后第1天明显增高(P<0.05),其中总蛋白和白蛋白随时间推移呈递增趋势.绝大多数患者对肠内营养耐受性良好.术后1例出现胃潴留,5例出现发热,1例出现高血糖,2例出现腹泻、排便次数增多,1例出现恶心、呕吐.结论 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方式总体疗效令人满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采用肠内营养是安全的,可依据术后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早期应用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老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进行营养风险调查,并有效的进行肠内干预,分析其对老年骨折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60岁以上的骨折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80例,干预组用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存在风险者采用安素肠内营养粉剂溶液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干预,疗程7d,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术后进行氮平衡、测定血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转铁蛋白(TRF)、C-反应蛋白(C-RP)进行测定,并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氮平衡恢复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第7d双手握力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浆PAB、TRF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C-R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效果在A级的病人明显多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和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准确的营养评估及干预治疗,可促进老年骨折愈合,改善手术结局,对老年骨折患者预后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富含支链氨基酸的肠外营养对肝硬化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蛋白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6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18只肝硬化大鼠随机分为肝硬化术前组(6只)、肝部分切除术后行8.5%Novamin肠外营养5 d组(6只)和肝部分切除术后行10%Hepa肠外营养5 d组(6只).测大鼠血清白蛋白(ALB)、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和血浆氨基酸谱,用RT-PCR法检测肝组织ALB mRNA表达.结果 与8.5%Novamin肠外营养比较,10%Hepa肠外营养5 d后血清ALB无明显差别,血清IGF-1水平、Fischer值和肝组织ALB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富含支链氨基酸的肠外营养可以改善肝硬化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血浆氨基酸谱的构成,促进蛋白质合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对维持和改善肝移植术后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30例肝移植术后早期(术后1~7 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EN,每组各15例,各组营养支持均为等热量和等氮量.各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8天检测营养指标,测定术后每天氮平衡并计算累计氮平衡,统计术后感染及营养支持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术后第8天,EN组的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PN组(P<0.05);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比较,EN组显著低于PN组(P<0.01);EN组的血糖水平及胆汁引流量显著优于PN组(P<0.05).术后第4天起,患者每日氮平衡比较,EN组显著优于PN组(P<0.05);术后7 d累计氮平衡比较,EN组显著优于PN组(P<0.01).术后早期感染比较,EN组显著低于PN组(P<0.05).肛门排气时间和平均营养支持费用比较,EN组显著低于PN组(P<0.01).EN组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PN组(P<0.05).EN组无严重营养支持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肝移植术后早期的肠内营养营养支持治疗是安全、可行的,与PN相比,EN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促进移植肝的功能恢复,降低术后感染率和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前肠内免疫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 将82例胃癌和大肠癌患者分为常规饮食组 (对照组) 和肠内营养支持组 (EN组),每组 41例。对照组入院后常规饮食,EN 组术前7 d给予肠内营养乳剂 (TPF-T)瑞能口服,两组提供的热量和氮量完全相同。定期检测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及T细胞亚群,记录术后并发症、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术前术后营养支持的总费用情况。结果 EN 组术前营养状况较入院时普遍提高,转铁蛋白、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升高 (P<0.05);免疫功能增强,CD3+、CD4+/CD8+提高 (P<0.05),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后无死亡、消化道瘘等严重并发症,EN 组术前术后营养支持总费用与对照组相仿 (P>0.05),但EN 组术后肠动力恢复早、术后住院天数减少、术后并发症率低、节约术后营养支持费用 (P<0.05)。结论 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前应用肠内营养支持能改善患者术前营养状态、增强免疫功能、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生态免疫营养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全身营养状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纳入标准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外科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通过Excel自带程序简单随机分组,190例患者完成研究,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5例。研究组术后第1天启动个性化肠内生态免疫营养,对照组给予以肠外营养为主的传统常规营养方案。检测各组术前、术后3、7、10、14 d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尿素、肌酐、血红蛋白、总胆固醇及淋巴细胞计数(比例),观察术中红细胞悬液、血浆使用量,术后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药费及费用,住院药占比。分析两组之间术后并发症、上述指标差异,广义线性回归分析并发症相关因素。结果:发现术后并发症,研究组15例(15.79%),对照组36例(37.89%),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2.095,P=0.001)。术后7、10 d血清白蛋白水平,术后7、10、14 d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术后10、14 d淋巴计数,术后7、10、14 d淋巴比例,术后3、10、14 d血红蛋白水平,术后10 d血清总...  相似文献   

20.
人血白蛋白在胃肠外科急危重患者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输注外源性人血白蛋白对胃肠外科急危重患者的意义。方法 选择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行急诊手术并因病情危重而送ICU监护的患者39例,随机分成研究组21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和营养支持,研究组予以常规治疗、营养支持和20g人血白蛋白/日,持续7天,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死率、两组治愈患者肠鸣音恢复和肛门排气时间及两组治愈患者术后第1d、术后第7d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结果 研究组治愈患者术后第7d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 <0.01);研究组治愈患者术后第7d血清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虽然略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治愈患者的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的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输注外源性人血白蛋白可以提高胃肠外科急危重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改善肠道功能,但并不能改善营养状况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