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分析microRNA141(miR‐14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 PCR(SYBR Green)法检测48例结肠癌组织和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miR‐141的表达。结果 miR‐14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5.19±0.52,与对应癌旁正常组织1.01±0.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结肠癌分化程度的降低结肠癌组织中miR‐141的表达增高;miR‐141在淋巴结转移组的相对表达量为6.05±0.14,在淋巴结无转移组中为4.3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miR‐141高表达可能与结肠癌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有无转移有关。miR‐141的出现为结肠癌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TopoⅡ与结肠癌的耐药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6例结肠癌、32例正常结肠粘膜、20例结肠腺瘤、30例胎儿结肠粘膜组织中TopoⅡ的表达。结果:51例结肠癌TopoⅡ表达阳性,阳性率为53.13%。TopoⅡ在正常结肠粘、结肠腺瘤、结肠癌、胎儿结肠粘膜的表达无显差异(P>0.05)。TopoⅡ的表达与结肠癌组织学类型、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在Dukes分期中B期阳性率显高于A、C期(P<0.01)。结论:结肠癌由TopoⅡ介导的多药耐药是天然性耐药性,检测TopoⅡ的表达可作为指导结肠癌化疗用药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曾辉  龚晓成  韩建伟  许朝阳 《当代医师》2013,(12):1650-1653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及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新辅助化疗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3例患者胃癌组织中P—gp、GST-百及Topo—Ⅱ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例特征的关系。将P—gp表达阳性、GST-π表达阳性和Topo-Ⅱ表达阴性作为3个可能的危险因素,将人组患者分成高危耐药组(2—3个危险因素)和低危耐药组(0—1个危险因素),比较两组患者新辅助化疗的有效率。结果P—gp阳性表达率为41.9%,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均无关(P〉0.05);GST-订阳性表达率为44.2%,与胃癌分化程度有关(χ2=5.58,P〈0.05);Topo—Ⅱ阳性表达率为72.1%,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有关(χ2=9.07,P〈0.01)。3种蛋白各自表达的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新辅助化疗的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耐药组24例(55.8%),低危耐药组19例(44.2%)。高危耐药组新辅助化疗有效率明显低于低危耐药组(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P.gP、GST-π和Topo-Ⅱ蛋白的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的有效性有关,对于高危耐药的患者行新辅助化疗不能提高手术切除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gp、GST—π,TOPO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P—gp、GST—π,TOPO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gp,GST—π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升高,表达率分别为58.2%和72.84,P—gp的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癌肿浸润深度有关(P<0.05)。GST—π,的高表达与细胞分化程度有关(P<0.05)。TOPOⅡ在周癌组织中的表达降低,表达率为61.73%,TOPOⅡ的表达降低与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着P—pg、GST—π,TOPOⅡ表达水平的变化,临床检测P—gp、GST—π,TOPOⅡ对胃癌化疗方案的制定、判断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TopoⅡ蛋白的表达特点及其与胃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98例胃肠癌(33例胃癌,65例结肠癌)进行TopoⅡ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TopoⅡ蛋白在胃癌、肠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8.5%(16/33)、40.0%(26/65),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TopoⅡ蛋白的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TopoⅡ蛋白在胃肠癌中的表达可能与胃肠癌的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鼠双下肢缺血再灌注所致急性肺损伤(LIR‐ALI)肺组织细胞早期自噬及其相关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LIR‐ALI模型,12只雄性SD大鼠,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肢体缺血再灌注(I/R)组,每组6只。采用ELISA检测血清白乳酸脱氢酶(LDH)和免疫荧光法检测肺组织病理变化,利用RT‐PCR检测各组肺组织Beclin1和Atg5mRNA表达及Westernblot检测LC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LDH值升高,显示大鼠LIR‐ALI模型造模成功且肺组织免疫荧光特异性标记抗体高表达(P<0.01)。采用2-△△CT法分析肺组织Beclin1和Atg5mRNA相对表达量,在I/R组较Sham组升高(P<0.01);Westernblot法检测显示,I/R组较Sham组LC3‐Ⅰ、LC3‐Ⅱ高表达、LC3‐Ⅱ/GAPDH亦明显升高(P<0.01)。结论大鼠LIR‐ALI后激活肺组织细胞自噬及其相关蛋白高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多药耐药基因(MDR1)及其编码的糖蛋白(P-g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病历资料完整的乳腺癌根治术乳腺组织标本84份,使用S-P 法免疫组化法染色检测P-gp、谷光甘肽S转移酶( GST-π)及热休克蛋白( HSP70)、p53的表达情况,采用Kendall's taub相关性分析P-gp、p53、GST-π、及HSP70、p53之间协同表达关系。结果:P-gp 表达阳性率为50%(42/84),HSP70表达阳性率为61.9%(52/84),p53表达阳性率为52.4%(44/84),GST-π表达阳性率为40.5%(34/84);相关性分析显示,GST-π与P-gp无协同表达(r=0.146,P>0.05),HSP70与p53有协同表达(r=0.626,P<0.05),p53与P-gp有协同表达(r=0.763,P<0.05);P-gp表达对对乳腺癌10年生存率有明显影响。 COX模型乳腺癌预后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因素、GST-π表达均不具有独立的预后意义;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P-gp 表达、p53表达、HSP70表达均具有独立的预后意义。结论:同时检测MDR1、HSP 7、p53和GST-π的表达,可为乳腺癌临床耐药性的判断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讨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鼻咽部瘤内注射前后的鼻咽癌原发灶中胸苷酸合成酶(Ts)、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和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晚期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后肿瘤组织中TS、GST-π和TopoⅡ的表达情况。结果常规放化疗组在治疗后其TS、GST-π和TopoⅡ的表达明显升高(P分别为0.01、0.01、0.00),基因治疗组和单纯放疗组其治疗后TS、GST-π和TopoⅡ的表达未见明显改变(P〉0.05)。三组间的复发率和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疗前GST-π阴性患者其复发率和转移率明显低于阳性患者(8.93%vs54.17%,P=0.00)。结论GST-π蛋白的异常表达与晚期鼻咽癌治疗后复发转移有关。基因治疗晚期鼻咽癌可能通过抑制TS、GST-π、TopoⅡ蛋白表达进而逆转鼻咽癌化疗耐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Sp3(Sp3)在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检测该院49例HCC组织及其癌旁肝组织中Sp3和β‐Catenin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在 HCC和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二者的表达与 H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Sp3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Western blot和RT‐PCR法的结果均显示:(1)Sp3在HCC中的表达高于癌旁肝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β‐Catenin在HCC中的表达高于癌旁肝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Sp3和β‐Catenin在HCC中的表达与肿瘤直径和分级相关;(4)Sp3和β‐Catenin在 HCC中的表达呈正相关(Western blot :r=0.681、P=0.000;RT‐PCR:r=0.641,P=0.000),均与肿瘤大小和分化程度有关;(5)Sp3高表达的病例预后较低表达的病例差(P<0.05)。结论 Sp3在 HCC发生中起促进作用且与肿瘤恶性程度相关;Wnt通路可能是其参与 HCC发生、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黄雅娟  杜峰  魏玲丽 《重庆医学》2016,(27):3753-3756
目的:探讨miR‐335通过靶向生存素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方法(1)选取乳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分别采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组织中 miR‐335及生存素蛋白表达。(2)选取乳腺癌细胞系 MCF‐7,分别转染 miR‐335 mimic及mimic对照组,采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组织中miR‐335及生存素蛋白表达。(3)选取乳腺癌细胞系MCF‐7,分别将野生型survivin 3′‐UTR质粒(survivin‐wt)和突变型survivin 3′‐UTR质粒(survivin‐Mut)与miR‐335 mimic或模拟物阴性对照(NC)共转染至乳腺癌细胞系MCF‐7,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细胞荧光素酶活性。(4)选取乳腺癌细胞系MCF‐7,分别转染mimic对照组、miR‐335 mimic及miR‐335 mimic+survivin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结果(1)与癌旁组织相比较,乳腺癌组织中miR‐335表达显著降低(P<0.05),同时生存素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5)。(2)与转染mimic对照组相比较,转染miR‐335 mimic可使乳腺癌细胞MCF‐7中miR‐335表达上调(P<0.05),同时生存素蛋白表达表达下调(P<0.05)。(3)与转染NC相比较,共转染miR‐335 mimic与survivin‐wt可使MCF‐7荧光素酶活性降低(P<0.05),而共转染miR‐335 mimic与survivin‐Mut则MCF‐7荧光素酶活性无显著性变化(P>0.05)。(4)转染miR‐335mimic后,MCF‐7增殖活性较转染mimic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转染miR‐335 mimic+survivin后,MCF‐7增殖活性较单纯转染miR‐335 mimic显著提高(P<0.05),但仍显著低于转染mimic对照组(P<0.05)。结论在乳腺癌组织中miR‐335呈现低表达,生存素呈现高表达;而miR‐335可通过靶向生存素抑制乳腺癌细胞系MCF‐7增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电针不同穴组治疗功能性便秘(FC)大鼠的作用机理。方法 FC动物模型采用0 ℃ 0.9%氯化钠溶液对SD大鼠灌胃复制,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1组(EAⅠ组)、电针2组(EAⅡ组)和电针3组(EAⅢ组),正常组采用SD大鼠。EAⅠ组取天枢、大肠俞(双侧)、EAⅡ组取曲池、上巨虚(双侧)、EAⅢ组取天枢、大肠俞、曲池、上巨虚(单侧)进行电针治疗。观测粪便性状和肠道炭末推进率评定大鼠肠动力,透射电镜检测大鼠结肠黏膜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结肠AQP3、AQP8蛋白表达,qPCR检测大鼠结肠AQP3、AQP8 mRNA表达。结果 EAⅡ组大鼠24 h粪便粒数、24 h粪便含水量和肠道炭末推进率均显著增加,首次黑便时间显著减少(P<0.05),结肠黏膜超微结构经EAⅡ干预后显著改善,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AQP3、AQP8蛋白和AQP3、AQP8 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经EAⅡ干预后表达显著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刺激曲池、上巨虚可能通过降低FC大鼠结肠黏膜AQP3、AQP8蛋白和AQP3、AQP8 mRNA表达,减少结肠水分重吸收,增加结肠粪便含水量,调节水分转运,改善结肠黏膜超微结构,增强肠动力,起到改善便秘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结肠癌组织中PKCβ1、COX-2及nm23-H1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结肠癌、结肠腺瘤和癌旁正常结肠粘膜组织中蛋白激酶C(PKCβ1)、环氧化酶-2(COX-2)及转移抑制基因nm23-H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5例结肠癌、16例结肠腺瘤和8例癌旁结肠粘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KCβ1、COX-2及nm23-H1的表达。结果:PKCβ1表达在结肠癌与腺瘤和正常黏膜差异显著(P<0.01),表达率和表达强度依次递减。COX-2在结肠癌、结肠腺瘤和正常结肠粘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显著,结肠癌组织中C0X-2的表达与结肠癌分化程度、淋巴结和远处转移以及Dukes分期有关,与年龄和性别无关。nm23-H1的表达在结肠癌、结肠腺瘤和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肠癌组织中nm23-H1的表达与分化程度、远处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但与其它临床病理资料无关。结论:PKCβ1可能与结肠黏膜上皮增生有关,可能参与了结肠的癌变过程,并可能在癌变早期发生改变。COX-2异常表达可能是结肠癌发生的早期事件,且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nm23-H1的表达下调,可促使结肠癌细胞获得进一步恶性分化及远处转移的潜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结肠癌、结肠腺瘤和癌旁正常结肠粘膜组织中蛋白激酶C(PKCβ1)、环氧化酶-2(COX-2)及转移抑制基因nm23-H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5例结肠癌、16例结肠腺瘤和8例癌旁结肠粘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KCβ1、COX-2及nm23-H1的表达。结果:PKCβ1表达在结肠癌与腺瘤和正常黏膜差异显著(P〈0.01),表达率和表达强度依次递减。COX-2在结肠癌、结肠腺瘤和正常结肠粘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显著,结肠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与结肠癌分化程度、淋巴结和远处转移以及Dukes分期有关,与年龄和性别无关。nm23-H1的表达在结肠癌、结肠腺瘤和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肠癌组织中nm23-H1的表达与分化程度、远处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但与其它临床病理资料无关。结论:PKCβ1可能与结肠黏膜上皮增生有关,可能参与了结肠的癌变过程,并可能在癌变早期发生改变。COX-2异常表达可能是结肠癌发生的早期事件,且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nm23-H1的表达下调,可促使结肠癌细胞获得进一步恶性分化及远处转移的潜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FAK在大肠上皮不同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分析49例结直肠癌、23例腺癌、10例非肿瘤型息肉.结果49例大肠癌中FAK表达分别是34例(84.4%),FAK的高表达与大肠癌的Duke's分期、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23例腺癌标本中,FAK表达水平相一致.结论大肠癌的侵袭转移与相关基因协同作用密切相关,在大肠癌的侵袭转移中,FAK的表达具有正负调节的协同作用可能,FAK可为预测大肠癌侵袭转移潜能新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gp、TS、GST-π、TopoⅡ和Ki-67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267例乳腺癌患者Pgp、TS、GST-π、TopoⅡ和Ki-67的表达,分析它们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患者Ki-67增殖指数为:27.73%±21.85%,Pgp、TS、GST-π、TopoⅡ的阳性率分别为69.29%、64.04%、23.60%、29.21%;Ki-67与肿块直径、ER、PR具有相关性;Pgp与肿块大小具有相关性;GST-π、TopoⅡ与ER、PR具有相关性;Pgp与TS、GST-π呈正相关性,TopoⅡ与TS呈负相关性,与Ki-67呈正相关性。结论:Pgp、TS、GST-π、TopoⅡ及Ki-67在乳腺癌的表达中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联合上述指标检测对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诊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丙酮酸脱氢酶激酶4(pyruvate dehydrogenase kinase 4,PDK4)在结肠癌组织及癌旁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本院收治的172例结肠癌患者术后组织标本及86例癌旁肠黏膜组织中PDK4蛋白的表达,对结果及临床病理学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DK4在172例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率显著高于86例癌旁肠黏膜组织(57.0% vs 26.7%,P<0.01),PDK4蛋白表达高低与结肠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预后等密切相关(P<0.05),且PDK4高表达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低于低表达组患者(P<0.01).在临床分期低的结肠癌患者中,PDK高表达者预后较差(P<0.01);而在临床分期高的结肠癌患者中,PDK表达高低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DK4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肠黏膜组织,其可能参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环氧合酶在结肠腺瘤性息肉及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COX-2)在结肠黏膜、结肠腺瘤性息肉以及结肠癌中的表达,并探讨COX-2与结肠癌和结肠腺瘤性息肉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续贯选择结肠腺瘤性息肉患者30例,结肠癌患者30例,以正常结肠黏膜30例作为对照组。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OX-2的表达。结果:结肠癌组COX-2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结肠黏膜组(P<0.005)和结肠息肉组(P<0.05),结肠癌组COX-2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正常结肠黏膜组(P<0.01)和结肠腺瘤性息肉组(P<0.05),结肠腺瘤性息肉组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高于正常结肠黏膜组(P<0.05)。结论:COX-2表达增高可能与结肠腺瘤性息肉和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耐药基因P-糖蛋白(p-g)、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表达与肺癌药物敏感试验的相关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0例肺癌组织(纤支镜+手术)纳入研究,耐药基因选用免疫组织化学进行检测,药敏方法采用MTT比色法.结果 (1)P-gp、TopoⅡ在肺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5%、50.0%.其两者在鳞癌和腺癌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中,P-gp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2)P-gp的表达与化疗药物(顺铂、吉西他滨、长春瑞滨、紫杉醇)的耐药性均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与异环磷酰胺的耐药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TopoⅡ的表达与顺铂、吉西他滨、紫杉醇、异环磷酰胺的耐药性均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与长春瑞滨的耐药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gp高表达及TopoⅡ的低表达共同介导并可能参与了肺癌耐药机制,且与检测的化疗药物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耐药基因检测可能对指导临床化疗药物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相似文献   

19.
UGT1A基因亚族在结肠粘膜及肝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mRNA水平及蛋白质水平分析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基因位点在结肠粘膜及肝组织中的表达。方法:结肠癌病例组25例,正常人肠道粘膜20例、正常肝组织12例。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析结肠癌组、正常人肠道粘膜、肝组织中UGT1AmRNA的表达;用免疫印迹检测各组UGT1A蛋白的表达;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分析UGT1A蛋白的荧光定位及表达强度。结果:结肠癌组织中UGT1AmRNA表达低于其周围正常粘膜,而后者低于正常人肠粘膜的表达量,正常人群结肠粘膜中,UGT1AmRNA表达总体低于肝组织,P<0.01。结肠癌组、正常人结肠粘膜组织呈现个体差异性表达,而肝脏组织的表达较均质;结肠癌组织、癌周正常粘膜及正常人肠道粘膜中,UGT1A各同工型的表达例数均不相同。UGT1A1、1A3、1A4、1A6、1A9mRNA表达水平在癌组织低于周围正常粘膜,P<0.01,而UGT1A8、1A10在癌组织中mRNA表达量高于周围正常粘膜,P<0.01。肝组织中12例全部均质表达UGT1A1、UGT1A3、UGT1A4、UGT1A6、UGT1A9;UGT1A蛋白灰度比值在结肠癌组织显著低于其周围正常组织,后者又低于正常人肠粘膜,P<0.01。各组内蛋白表达的深浅度亦各不相同,而肝组织的蛋白表达较均质;UGT1A蛋白在结肠定位于粘膜层的上皮细胞,在肝小叶中可见整个肝小叶均质的荧光定位。两种组织的单个细胞内荧光强度等同可比,但单个癌细胞的荧光强度低于正常粘膜上皮细胞。结论:UGT1A基因位点的多态表达不仅存在于结肠癌组织及周围的正常组织,亦存在于正常人群肠粘膜,而肝脏呈均质性表达;结肠粘膜上皮UGT1A基因位点在转录水平及蛋白水平均存在着差异性,不同个体对致癌物的易感性不同可能是这种差异表达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