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计算机导航技术在脊柱椎弓根钉固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术前CT扫描三维虚拟图像导航技术在脊柱椎弓根螺钉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5例行脊柱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在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下植入椎弓根螺钉(导航组),一组采用传统的解剖标志法结合术中透视定位植入椎弓根螺钉(常规组).比较两组间的螺钉钉道准备时间、螺钉位置的优良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导航组36例患者共植入椎弓根螺钉206枚,其中优169枚(82.0%)、良29枚(14.1%)、差8枚(3.9%),优良率96.1%.有9例患者因故未能行导航.常规组50例患者共植入椎弓根螺钉285枚,其中优257枚(90.2%)、良28枚(9.8%),无位置差的螺钉,优良率100.0%.两组螺钉优良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钉钉道准备时间导航组为(9360±22)s,常规组为(56±8)s,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术前CT扫描三维虚拟图像导航技术与传统解剖标志定位法植入椎弓根螺钉的精度无明显差异;且延长了手术时间,其在脊柱椎弓根螺钉固定中的应用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S-Tube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minal lumbe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单侧椎弓根螺钉结合经椎板关节突螺钉混合内固定两种术式围术期指标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 2013年12月于我院采用S-Tube下MIS-TLIF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159例,其中69例行单侧混合内固定(A组),90例行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B组),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术后下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腰痛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111±13) min,术中出血量(85±46) ml;B组手术时间(123±12) min,术中出血量(110±52) ml;A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腰腿疼痛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单侧切口MIS-TLIF使用单侧椎弓根螺钉结合经椎板关节突螺钉混合内固定较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创伤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  相似文献   

3.
杨光乾  叶银静  丁学铭  汪亮 《重庆医学》2012,41(14):1387-1388,1391
目的对比分析评价单枚Cage后路斜向植入结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两种术式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该院采用后路腰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方法治疗的腰椎单节段退性行不稳病变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单侧固定组患者手术时间[(131±12)min]、术中出血量[(497±32)mL]、住院时间[(12.3±1.6)d]与双侧固定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168±17)min、(745±46)mL、(14.1±2.1)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枚Cage后路斜向植入结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式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失血量少、对脊柱结构破坏少、治疗费用较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影像导航引导技术在脊柱内植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运用计算机影像导航技术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范围和临床意义。方法 对 12 0例脊柱患者采用计算机影像导航引导下的脊柱手术 ,其中采用X线虚拟导航引导模式 10 5例 ,包括引导腰椎椎弓钉加椎间钛笼植入 4 0例 ,胸腰段椎弓钉植入 10例 ,颈椎内固定植入 32例 ;采用CT三维重建虚拟导航引导模式 15例 ,包括颈椎后路螺钉植入 5例 ,中上段胸椎弓钉植入 6例 ,脊柱侧弯多节段胸腰椎弓钉植入 4例。内植物完成 ,术中C臂透视摄片以了解内固定位置情况 ,术后CT进行椎弓根层面扫描。结果 腰椎组 :椎弓钉进钉点偏差不超过 1mm ,角度偏差不超过 2 °,实际内植物与虚拟内植物重叠率平均 96 %。术后CT椎弓根位置扫描 :94 % (2 70 /2 88)腰、胸椎弓根内中心位 ,18枚位于椎弓根内偏外侧 ,临床无神经症状。结论 导航技术对同时需要多路径显示 ,多维定位要求的脊柱手术创造了理想新颖的引导模式。术者的操作在无辐射条件下具形象化、多维化 ,且实时感强 ,使内植物按设想路径精确制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骨科导航系统在胸腰椎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我科2011-08~2012-04收治的20例应用骨科手术导航系统的胸腰椎手术患者(导航组),共植入椎弓根螺钉86枚;2011-01 ~2011-07对照15例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椎弓根螺钉植入术(徒手组),共植入64枚螺钉.术后通过复查X线片或者螺旋CT,将两组患者椎弓根螺钉的位置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导航组植入的86枚螺钉中80枚位置优良,优良率为93.0%,相应徒手组植入64枚螺钉中52枚位置优良,优良率为81.3%,导航组椎弓根螺钉位置的优良率明显优于徒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导航组没有出现并发症. 结论 应用骨科手术导航系统可提高螺钉置入位置的准确性,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患者于计算机辅助ct影像导航下植入椎弓根螺钉对手术时间的影响?方法:58例腰5骶1滑脱需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及椎间融合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植钉及采用解剖定位+c臂机辅助下植钉,比较两组的植钉准确率和手术时间?射线暴露时间的差异?结果:术后经ct扫描比较两组椎弓根钉位置,导航植钉组准确率显著高于传统植钉组(p = 0.038 < 0.05),自2006年10月至2008年5月,统计两组手术植钉时间,导航植钉组手术时间(79.04 ± 13.74)min少于传统方法植钉组(85.93 ± 12.86)min,但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但自2007年4月后,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72.95 ± 10.70)min和(87.14 ± 11.23)min,有统计学差异p = 0.000?计算机辅助导航植钉组的射线暴露时间较传统植钉组平均减少6.6 s,p = 0.000?结论:随着操作熟练度的提高,采用ct影像导航下植入腰椎滑脱患者的椎弓根螺钉能提高植钉准确率,同时不增加手术时间,减少了患者创伤?  相似文献   

7.
赵江涛  李洪涛  宫云昭 《医学综述》2009,15(11):1746-1748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技术应用于临床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的疗效。方法2007年2月至2008年12月对36例胸腰椎骨折、腰椎滑脱伴脊柱不稳的患者,年龄21~72岁,平均51.3岁,分别采用计算机导航系统(A组16例)和传统X线透视法(B组20例)行椎弓根钉固定术。比较两组置钉位置和术中使用X线次数。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血管和神经损伤并发症,两组螺钉位置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透视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导航辅助椎弓根螺钉固定是一项安全的手术,且手术精度高。  相似文献   

8.
电磁影像导航技术在胸腰椎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电磁影像导航技术在胸腰椎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 32例胸腰椎手术病人 ,其中男 14例 ,女 18例 ;平均年龄 41岁 ;诊断为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症、退行性腰椎侧凸等 ,在其手术中均应用VTI电磁影像导航技术辅助进行椎弓根螺钉植入 ,10例同时行椎间融合器植入。术后行植入螺钉节段的X线平片及CT扫描以确定螺钉植入情况。 结果  32例安全完成手术 ,手术时间平均 2 8h(1 6~ 3.7h) ,无与螺钉相关的并发症发生 ,术后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所有螺钉植入位置准确。 结论 应用电磁影像导航技术 ,可以确保螺钉的准确植入 ,减少了手术时间及放射线照射 ,尤其对畸形、严重退变及再次手术 ,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椎弓根螺钉一期后路手术治疗重度(Cobb角≥90°)脊柱侧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收集2008年以前先经前路松解,后期经后路椎弓根螺钉或钩固定手术(A组29例)和2008年以后采用全椎弓根螺钉一期后路手术(B组29例)治疗的重度脊柱侧凸患者的完整资料,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和SRS-24评分的差异.结果 A组主弯Cobb角由(96.3±4.7)°矫正到(28±4.5)°,术后矫正率为(69.5%±4.1)%,B组主弯Cobb角由(98.4±5.8)°矫正到(25±3.7)°,术后矫正率为(72.3%±3.5)%.两组影像学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及SRS评分分别为(350.4±38.7)min,(2 210±165)mL,(94 230.8±3 422.1)和(17.54±0.20)min;B组分别为(253.0±30.7)min,(1210±185)mL,(75 620.8±5432.1)元,(19.74±0.30)min,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椎弓根螺钉一期后路手术治疗任何病因的重度脊柱侧凸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在于省略前路脊柱松解术,手术风险小,并发症与满意度高且住院费用相对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计算机手术导航系统SpineNav-01辅助手术与传统X线透视辅助手术在辅助胸、腰骶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手术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评价该手术导航系统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 方法 纳入33例接受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的患者,收集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按辅助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传统组,螺钉置入在X线透视辅助下完成;导航组,螺钉置入在基于术前三维CT数据的手术导航系统辅助下完成。术后三维CT评价两组螺钉的位置情况,比较两组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记录每枚螺钉置入时间、置钉相关并发症,导航组另记录注册时间。结果 两组间年龄、性别以及螺钉节段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传统组共置入108枚螺钉,其中胸椎22枚,腰、骶椎86枚,准确率为73.1% (79/108),安全率为96.3% (104/108),出现神经相关并发症2例,1例接受翻修手术;导航组共置入108枚螺钉,其中胸椎30枚,腰、骶椎78枚,准确率为87.0% (94/108),安全率为100% (108/108),出现神经相关并发症1例。两组间螺钉置入准确率及安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导航组螺钉置入准确性及安全性优于传统组。传统组每枚螺钉置入时间为2~5 min,平均3.2 min;导航组每枚螺钉置入时间为1~4 min,平均2.2 min;导航组共注册25次,每次注册时间3~9 min,平均4.8 min。 结论 基于术前三维CT数据的SpineNav-01手术导航系统能显著提高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椎弓根内侧缘置钉法在常规置钉困难的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8例常规置钉困难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椎弓根置钉法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采用椎弓根内侧缘置钉法患者纳入观察组(n=112),采用常规置钉法患者纳入对照组(n=76),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置钉准确性、一次性置钉成功率、术后情况、疼痛评分、腰椎功能评分以及置钉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置钉时间、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分别为(20. 25 ± 3. 29) min、(7.82 ±2.51)次、(158.87 ±47.17)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11 ±6.46)min、(8.96 ±2.66)次、(183.46 ±62.63)min (P<0.05);观察组一次性置钉成功率、置钉准确性优良率分别为90.6%、8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3%、76.6%(P<0.05),置钉并发症总发生率(8.9%)显著低于对照组(19.7%)(P<0.05).结论: 椎弓根内侧缘置钉法可以提高一次性置钉成功率与置钉准确性,减少置钉相关并发症发生,有利于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2.
Mao JP  Tian W  Liu B  Li Q  Hu L  Zhang GL  Yuan Q  Xing YG  Xing XB  Lang Z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31):2163-2166
目的 评价采用一期后路脊柱三柱重建方法治疗严重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至2010年一期后路脊柱三柱重建的严重腰椎爆裂骨折患者21例,与既往前后路分期手术15例病例对比,总结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前后后凸角度、椎体高度测量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一期后路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前后路分期手术组[(263±72)min比(439±75)min,t=-5.303,P<0.01;(1143±296)ml比(1471±399)ml,t=-2.169,P=0.042].椎体后凸角度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2.0)°比(3.9±2.6)°,t=-3.336,P=0.003].椎体高度2组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椎体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47±0.19)mm比(0.26±0.15)mm,t=2.669,P=0.015].结论 一期后路骨折椎切除、Mesh植入、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方法重建脊柱三柱结构,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可以达到分期前后路手术相同的临床效果,同时避免了二期前路手术所带来的相关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outcomes for severe burst fracture of lumbar vertebrae via a posterior approach for one-stage spinal "three-column" reconstruction. Methods An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data was performed for 21 patients with severe burst fracture of lumbar vertebrae undergoing a posterior approach for one-stage spinal "three-column" reconstruction from 2005 to 2010. It was compared with previous 15 cases undergoing a staged anteroposterior approach. The operative duration,volume of blood loss, pre- and post-operative imaging measurements of kyphosis and vertebral height and nerve function recovery were evaluated. Results The values of operative duration and volume of blood loss in the one-stage posterior approach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ose of the two-stage anteroposterior approach group [(263 ±72) min vs (439±75) min, t = -5.303, P<0.01; (1143 ±296) ml vs (1471 ±399) ml, t = -2. 169, P = 0. 042 )].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existed in postoperative kyphosis between two groups [(0.5 ±2.0)°vs (3.9 ±2.6)°, t = -3.336, P =0.003]. Vertebral height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re- and post-operatively between two groups while restoration of vertebral height did [(0.47±0.19) mm vs (0.26±0.15) mm, t=2.669, P=0.015].Conclusion Posterior approach for one-stage vertebral resection, mesh implantation, pedicle screws and rod internal fixation for reconstructing spinal "three-column" structures offers excellent feasibility and safety. And it may avoid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an anteroposterior approach for two-stage procedures. The median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is also reduced.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腰椎后路椎间植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式在腰椎融合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并比较与传统腰椎后路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式的术后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2月至2009年5月行腰椎后路融合手术9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改良术式组(A组)40例,其中男14例,女26例,平均年龄(52.23±9.75)岁;传统术式组56例,其中男22例,女34例,平均年龄(56.02±10.25)岁。比较两组手术ODI评分、VAS评分、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植骨融合率、椎间隙高度等多项指标。结果两组术式术后短期ODI、VAS评分、椎间隙高度变化无明显差异。改良术式组较传统术式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费用少(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植骨融合率均为100%。结论改良腰椎后路椎间植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是一种切实有效的腰椎融合术式,与传统术式相比具有创伤小、风险小和医疗费用少的优点,但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与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骨折手术应用腰丛阻滞和硬膜外阻滞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肛门排气、膀胱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行单侧股骨粗隆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年龄65~97岁.随机分成腰丛组和硬膜外组(n=30).分别采用患侧后路腰丛阻滞和腰1~2间隙的硬膜外阻滞.观察阻滞起效时间、麻醉效果、术中输液量、麻醉后1 h的血压、心率变化和麻醉恢复情况.结果 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隐神经和闭孔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腰丛组为(2.7±2.0)min、(3.1±3.4)min、(3.7±3.1)min和(3.5±3.3)min,硬膜外组为(13.5±2.1)min、(13.5±2.1)min、(13.5±2.1)min和(13.5±2.1)min,腰丛组均快于硬膜外组(均P<0.01);腰丛组的术后镇痛时间显著长于硬膜外组[(420±152)min vs(204±44)min](P<0.01).硬膜外组阻滞后10~60min的血压均低于麻醉前(均P<0.01).腰丛组输液量显著少于硬膜外组[(773±353)ml vs(1483±444)ml](P<0.01),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短于硬膜外组(1.1±0.6 h vs 5.9±1.2 h)(P<0.01),硬膜外组发生尿潴留需留置导尿患者显著多于腰丛组(8例 vs 0例)(P<0.01).二组麻醉效果优良率均为100%,腰丛组优秀20例,良好10例;硬膜外组优秀28例,良好2例,硬膜外组优秀率显著高于腰丛组(P<0.05).结论 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骨折手术可以选择腰丛阻滞或硬膜外麻醉,硬膜外阻滞麻醉效果优秀率更高,但腰丛阻滞术后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功能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84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n=42)和B组(n=42),A组患者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B组患者行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与B组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明显比B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选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具有显著的疗效,同时还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切口小、出血量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在腰椎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腰椎退变性疾病中应用皮质骨轨迹(CBT)螺钉联合椎弓根螺钉技术进行内固定操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骨质疏松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32例进行腰椎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其中20例采用单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式(A组),12例采用CBT螺钉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B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手术前后VAS评分、JOA评分等.结果 所有患者症状均得到改善,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提高,VAS评分降低.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JOA评分和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有2例患者术中一侧因骨质疏松明显,椎弓根螺钉置入后把持力不足并出现钉道切割导致置钉失败,仅行对侧固定,其余患者置钉顺利.B组患者手术置钉过程未出现螺钉把持力不佳、置钉失败、皮质骨钉道骨折断裂等情况,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置钉引起的血管、神经损伤.全部32例患者术后影像学随访未见螺钉松动、脱落、塌陷等,螺钉、连接棒、融合器均在位,位置佳.所有病例无不良事件产生.结论 应用CBT螺钉联合椎弓根螺钉技术进行腰椎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腰椎退变性疾病具有肌肉和软组织损伤小、螺钉把持力强等优势,早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