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在ICU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预防措施,以期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ICU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监护的378例患儿,观察其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病原菌的分布与医院感染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例患儿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5.56%;共检出细菌31株,主要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与大肠埃希菌,均占16.1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儿年龄、入住ICU天数、手术持续时间、输血量、呼吸机使用时间、胸腔引流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入住ICU时间、手术持续时间、输血量、呼吸机使用时间、胸腔引流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是发生医院感染重要的危险因素。结论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针对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可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迟发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特点及病原菌的分布,并与早发型VAP作一比较,为临床经验性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11月103例VAP患者,按照发生VAP的时间不同分为早发型及迟发型,比较两者在临床特征、病原学及预后的差异;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早发型VAP组79例患者痰培养阳性58例,阳性率为73.4%,分离出病原菌73株,以鲍氏不动杆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MRSA、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分别占16.4%、15.1%、15.1%、13.7%;迟发型VAP组24例患者痰培养阳性20例,阳性率为83.3%,分离出病原菌33株,以鲍氏不动杆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分别占21.2%、18.2%、18.2%、12.1%;两组患者的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Ⅱ)、5d内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例数、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PSⅡ评分高及发生ARDS的患者发生迟发型VAP的概率更高,鉴于迟发型VAP患者二重感染的发生率更高,临床可能更需要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利多卡因复合罗哌卡因及单用罗哌卡因对坐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的影响.方法:90例行单侧下肢手术的病人,随机分A、B、C三组(n=30).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行单侧坐骨神经一腰丛阻滞.三组坐骨神经用药分别为2%或1%利多卡因与罗哌卡因联合及单纯罗哌卡因.记录三组腓肠神经外侧皮支(SN)、腓浅神经(FN)、胫神经跟内侧支(TN)的起效时间.记录起效时间小于15 min及20 min的例数及该时间点可以手术病人百分率.结果:A组TN起效时间快于B组与C组(P<0.05),A、B两组SN、FN起效时间快于C组(P<0.05);SN、FN、TN起效时间小于15 min及20 min的例数在A/B/C三组分别为28/24/14、25/19/12、29/19/16和29/28/23、29/24/19、30/23/23;A、B、C三组可以手术病人百分率在15 min和20 min时分别为83.3%、43.3%、33.3%和96.7%、66.7%、60%,A组大于B组和C组(P<0.01).结论:应用2%利多卡因复合罗哌卡因坐骨神经起效时间较快,是较好的临床用药组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复合罗哌卡因不同给药方式对坐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行单侧下肢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行单侧腰丛-坐骨神经阻滞。A组坐骨神经给药方式为注射1%的利多卡因和0.375%罗哌卡因混合液20ml;B组坐骨神经给药方式为先注射2%利多卡因10ml,然后注射0.75%罗哌卡因10ml。测定两组病人麻醉后腓肠神经外侧皮支(SN)、腓浅神经(FN)、胫神经跟内侧支(TN)的起效时间,并观察术中的麻醉效果。结果A组病人的SN和FN起效时间快于B组(P〈0.05),A、B两组TN起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SN、FN起效时间小于10分钟的例数比较,A组大于B组(P〈0.05)。两组患者麻醉效果优秀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相同的局麻药用量下,坐骨神经阻滞采用2%利多卡因和0.75%罗哌卡因混合注射的方式起效快,是较好的临床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变化与产后抑郁症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5月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经临床确诊的产后抑郁症患者107例,并选择同期96例非产后抑郁症的产妇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两组受检者的血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 (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及TSH水平。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所有受检者进行焦虑和抑郁评价和比较,分析产后抑郁症患者EPDS评分与实验室检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产后抑郁症组患者的EPDS评分、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产后抑郁症组产妇的血清IL-1β、IL-6、hs-CRP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产后抑郁症组产妇的TSH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血清T3及T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产后抑郁症组患者的EPDS评分与血清IL-6及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 603、0. 579,均P<0. 05),与血清TSH水平呈负相关(r=-0. 576,P <0. 05),而与血清T3、T4及IL-1β水平未见显著相关性(r=-0. 120、-0. 209、0. 107,均P>0. 05)。结论产后抑郁症患者的血清IL-1β、IL-6、hs-CRP水平较非产后抑郁症者显著升高,TSH水平显著降低;血清IL-6及hs-CRP水平越高,TSH水平越低,患者的抑郁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ICU鲍氏不动杆菌临床感染与耐药现状,以指导临床用药,降低感染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9月ICU分离的182株鲍氏不动杆菌的感染情况及耐药性.结果 2010年1月-2012年9月鲍氏不动杆菌,在临床培养标本中总分离率从7.6%升至9.4%;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四环素及左氧氟沙星耐药率相对较低,分别为30.3%~31.4%、55.6%~25%及42.9%~32.5%,对亚胺培南和氨曲南的耐药率分别为61.2%和>61.4%,对其他监测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56.2%;鲍氏不动杆菌在下呼吸道标本检出率最高,其次是泌尿生殖道、手术创口检出率分别是85.7%、4.9%和3.8%;鲍氏不动杆菌在2012年检出泛耐药株达42.0%.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是医院ICU感染中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高,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头孢哌酮/舒巴坦、四环素类及左氧氟沙星可作为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腹股沟斜疝疝囊结扎术患儿髂腹股沟神经-髂腹下神经阻滞联合异丙酚靶控输注的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股沟斜疝疝囊结扎术患儿30例,年龄7月~7岁,体重8~24kg,ASAⅠ级,根据Marsh参数,靶控输注异丙酚,在效应室浓度达到4.5μg/ml时,行髂腹股沟神经-髂腹下神经阻滞。记录入室时(T0)、切皮前(T1)、切皮后1、5、10min(T2-4)和术毕(T5)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苏醒时间、术后2、4h的镇痛效应及术后4h患儿家长的满意情况。结果患儿各时点HR、RR、SpO2均在正常范围;苏醒时间为30~52 min;术后2、4h时患儿镇痛有效率分别为80%和93%;术后4h时患儿家长满意率为83%。结论腹股沟斜疝疝囊结扎术患儿髂腹股沟神经-髂腹下神经阻滞联合异丙酚靶控输注时,麻醉效果安全可靠,术后镇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补体抑制剂眼镜蛇毒因子(CVF)对脓毒症大鼠心肌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144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体质量250~300 g)被随机分为大鼠假手术组(A组)、脓毒症组(B组)、CVF组(C组)3组,每组48只。A组仅开腹翻动盲肠后关腹并复苏,B组和C组均行经典盲肠结扎穿孔(CLP)制作成脓毒症模型。C组于术前24 h给药,A组和B组则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各组按照标本采集点的不同又分为术后2、8、16、24 h时间点检测血清补体C3水平、心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变化及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①B组术后血清补体C3浓度最高,C组最低(P<0.05),且一直维持较低水平;②在8、16和24 h时C组MPO活性较B组显著下降(P<0.05),其中以术后16 h最为明显;③C组不同时点心肌损伤均较B组有所减轻,三组不同时间点的差异以术后16 h最为明显。结论:CVF可以明显减少血清补体C3及MPO水平,并有效减轻脓毒症大鼠的心肌损伤,显示出对心肌组织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辛伐他汀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炎性反应及凝血功能的影响,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4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成人ICU入住的中重度ARDS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机械通气、病因治疗及合理抗感染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片,40mg/d,共28d。监测治疗前,治疗第14、28天患者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纤溶酶原活性(PLG)、假性血友病因子(vWF)、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肌酐(Cr)水平,记录氧合指数(PaO2/FiO2),评估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并观察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28d病死率及住院病死率。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ARDS病情及糖尿病、高血压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FIB、vWF、TC、LDL、HDL及SOFA评分时间与辛伐他汀处理存在交互作用(P<0.05);两组组内不同时间点CRP、FIB、vWF、TC、HDL及SOF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28d病死率及住院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辛伐他汀能够减轻ARDS患者的炎性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凝血功能,降低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有助于早期撤离呼吸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疗效,为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10月3例使用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重症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3例患者均多次检出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体外药敏试验提示对替加环素敏感,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中介或耐药,选用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治疗,1例治愈,2例改善,其中有1例细菌得到清除,疗程8~16 d,临床疗效较满意.结论 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对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清除效果尚不明确,但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