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颈椎关节突关节面倾角测量特点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正常成年人下颈椎关节突关节面倾斜角度测量特点,探讨其正常值范围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门诊正常成年人颈椎侧位X线片500张,利用Unisight放射影像处理软件逐个测量其C3~7小关节突关节面倾角。结果 C3~7倾角大小依次分别为:61.9°±5.4°、54.8°±4.7°、50.7°±4.9°、55.8°±5.1°、63.4°±5.3°。C3~7倾角值大小呈"U"形分布,以C5最小,C7最大,各倾角均值〉45°。经统计分析,各个下颈椎小关节突关节面倾角大小比较可以概括为C7〉C3〉C4=C6〉C5。结论下颈椎小关节突关节面倾角不同,了解其分布特点有利于理解颈椎生物力学特性及相关颈椎疾病、颈椎外伤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
腰椎退变性侧弯伴椎管狭窄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退变性脊柱侧弯伴椎管狭窄的特点、手术减压范围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32例腰椎退变性侧弯伴椎管狭窄患者,5例行椎板间开窗侧隐窝扩大减压(A组),19例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融合术(B组),8例行全椎板减压并神经根管扩大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融合术.对所有术前术后影像学特点、减压方式、减压范围和功能评分(症状、体征)进行比较和评估.结果 A组中5例行开窗减压患者中3例效果良好,1例有好转但仍有症状,1例术后症状无明显减轻;B组中16例效果良好,2例症状缓解不完全,1例出现马尾神经损伤症状;C组中8例效果良好.结论 退变性脊柱侧弯伴椎管狭窄病变较复杂,手术方案要根据椎管狭窄的程度、范围和侧弯的类型确定,外科治疗的主要目的 是神经减压和最大限度最大可能的稳定和重排脊柱.对单纯侧隐窝狭窄而中央椎管不狭窄者可选择椎板间开窗减压,但这种减压范围往往不能达到完全减压,部分患者会残留狭窄症状,对合并中央椎管和侧隐窝同时狭窄者要采用双侧全椎板减压,部分出现神经根管狭窄者要对狭窄的神经根管进行减压和扩大或者通过纠正侧弯和旋转改善狭窄的神经根管和改善神经根牵拉紧张状况. 状缓解不完全,1例出现马尾神经损伤症状 C组中8例效果良好.结论 退变性脊柱侧弯伴椎管狭窄病变较复杂,手术方案要根据椎管狭窄的程度、范围和侧弯的类型确定,外科治疗的主要目的 是神经减压和最大限度最大可能的稳定和重排脊柱.对单纯侧隐窝狭窄而中央椎管不狭窄者可选择椎板间开窗减压,但这种减压范围往往不能达到完全减压,部分患者会残留狭窄症状,对合并中央椎管和侧隐窝同时狭窄者要采用双侧全椎板减压,部分出现神经根管狭窄者要对狭窄的神经根管进行减压和扩大或者通过纠正侧弯和旋转改善狭窄的神经根管和改善神经根牵拉紧张状况. 状缓解不完全,1例出现马尾神经损伤症状 C组中8例效果良好.结论 退变性脊柱侧弯伴椎管狭窄病变较复杂,手术方案要根据椎管狭窄的程度、范围和侧弯的类型确定,外科治疗的主要目的 是神经减压和最大限度最大可能的稳定和重排脊柱.对单纯侧隐窝狭窄而中央椎管不狭窄者可选择椎板间开窗减压,但这种减压范围往往不能达到完全减压,部分患者会残留狭窄症状,对合并中央椎管和侧隐窝同时狭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结合Centerpiece钛板固定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2月~2012年12月无锡市中医医院脊柱科应用颈椎单开门治疗的颈椎椎管狭窄症患者资料30例,其中Centerpiece钛板固定16例(钛板组),传统丝线悬吊14例(悬吊组)。观察2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颈椎活动度、颈椎椎管矢状径、颈椎椎管横截面积。比较术后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开门角度的变化。结果经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2组术后2个月及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颈椎活动度术前与术后2个月及末次随访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椎管矢状径、开门角度及椎管横截面积在末次随访与术后2个月比较中,钛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悬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结合Centerpiece钛板固定可良好保持开门椎板的稳定状态,维持开门角度以扩大椎管的容积,而传统丝线悬吊组椎板的稳定性在随访期内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两种术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证实单侧椎板减压+单枚Cage 植骨椎间融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改良PLIF)的疗效.方法 2006 年2 月至2009 年12 月随机治疗的术后复发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6例,其中55 例行全椎板减压+单枚Cage 植骨椎间融合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PLIF),41 例行改良PLIF,平均随访7.53 个月.分析疗效、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采用JOA 评分标准记录手术前后分值变化,根据正侧位及过伸过屈位X 线片,测量术前术后椎间隙高度变化,判定融合,相关数据行统计学分析并判定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椎间隙植骨都获得了完全融合,PLIF 组和改良PLIF 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50.27 ±17.01)min 和(93.67 ±10.49)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97.27 ±128.13)ml和(357.80 ±99.16)ml,两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LIF 组JOA 分值变化[(16.95 ±2.09)分]与改良PLIF 组[(16.63 ±1.8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LIF 组椎间隙高度变化值[(0.47 ±1.19)mm]与改良PLIF 组[(0.41 ±1.07)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两种术式在术后复发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隙植骨融合及高度变化无明显差别,但改良PLIF 术式较PLIF 术式创伤小,手术暴露时间短,出血量少,内固定费用低,且临床疗效明确,适合此类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腰椎后路椎间植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式在腰椎融合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并比较与传统腰椎后路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式的术后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2月至2009年5月行腰椎后路融合手术9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改良术式组(A组)40例,其中男14例,女26例,平均年龄(52.23±9.75)岁;传统术式组56例,其中男22例,女34例,平均年龄(56.02±10.25)岁。比较两组手术ODI评分、VAS评分、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植骨融合率、椎间隙高度等多项指标。结果两组术式术后短期ODI、VAS评分、椎间隙高度变化无明显差异。改良术式组较传统术式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费用少(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植骨融合率均为100%。结论改良腰椎后路椎间植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是一种切实有效的腰椎融合术式,与传统术式相比具有创伤小、风险小和医疗费用少的优点,但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Coflex内固定术与PLIF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同定植入术与传统PLIF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并进行对比研究.[方法]术前准确定位手术减压节段后分别采用腰后路减压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植入术(Coflex组)及腰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PLIF组)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72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的差异;术前、术后随访时分别采用VAS评分和ODI进行相关功能评价;通过影像学观察手术节段及上邻节段术前、术后屈伸活动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VAS、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术后功能恢复无明显差异(P>0.05),而Coflex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较传统PLIF组减少(P<0.01);术后1年Coflex组手术节段活动度与术前相比减少(P<0.05),PLIF组上邻椎间运动幅度组较术前增加(P<0.05),而Coflex组稍减少,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oflex棘突间内固定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疗效好,并且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小,能保留手术节段一定的活动度,对上邻节段活动度影响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侧神经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价值和实际疗效。方法:自2006年2月至2008年2月,对24例患者行单侧神经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平均随访1年。记录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短期与中期临床疗效。结果:在平均1年的随访期内,患者术前腰痛和(或)下肢疼痛症状术后均有缓解。末次随访时,应用Oswestry指数P0~P5分级的患者分别为5、11、6、2、0、0例。用改良JOA标准评价临床结果,优18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1.67%。结论:单侧固定可以用于需要行椎间融合的椎间盘突出症和Ⅰ度腰椎滑脱症患者的治疗,中期随访临床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后路寰椎椎板钩枢椎椎弓根螺钉加钛缆固定治疗小儿寰枢椎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讨论小儿寰枢椎脱位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7例寰枢椎脱位伴齿突骨折的患儿行后路寰椎椎板钩枢椎椎弓根螺钉加髂骨植骨钛缆固定术.术前均行X线片、CT等影像学检查;术中在直视下行寰椎置椎板钩,枢椎椎弓根螺钉,钛棒连接,复位,髂骨植骨钛缆固定.术后颈托固定1个月.结果 所有螺钉均成功置入,复位固定满意,植骨全部融合,无鹅颈等发育性畸形出现.结论 后路寰椎椎板钩枢椎椎弓根螺钉加钛缆固定具有术中复位满意、固定牢靠、融合率高等特点,为寰枢椎脱位患儿治疗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后行融合与人工椎间盘置换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0月~2009年6月共收治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52例,其中24例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与人工椎间盘置换联合手术(A组),28例采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联合椎间盘切除植骨内固定术(B组)。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3d、3个月、12个月、24个月时应用JOA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统计两组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摄颈椎前屈后伸位X线片观察人工椎间盘活动度及颈椎整体活动度;行MRI或CT扫描检查假体位置及异位骨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缓解,脊髓功能改善,均无严重并发症。JOA评分结果示各组术后各时间点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两组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B组比较,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P<0.05),置换节段活动度维持良好,颈椎整体活动度恢复较快且较好(P<0.05)。末次随访时,A组人工椎间盘置换节段未发现异位骨化,未见邻近节段退变;B组中2例出现邻近节段退变。结论:与单纯前路融合手术相比,前路融合与人工椎间盘置换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既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又能在达到良好前路减压目的的同时维持手术节段活动度及颈椎整体曲度,减少手术邻近节段代偿活动度的增加,从而预防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PVP术中采用填充网袋内注入骨水泥治疗无神经症状Ⅲ期Kümmell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阴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52例无神经症状Ⅲ期Kümmell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前期24例患者采用PVP联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A组),后期28例采用PVP术中向置入的填充网袋内注入骨水泥治疗(B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及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节段后凸Cobb角;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时间>12个月.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均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和ODI较术后3 d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和ODI与术后3 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3 d VAS评分和ODI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VAS评分和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和节段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3 d、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及术后3 d、术后3个月节段后凸Cobb角大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生骨水泥渗漏8例,B组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均未出现下肢神经症状和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于无神经症状Ⅲ期Kümmell病患者,PVP联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PVP术中采用填充网袋内注入骨水泥可获得相似的临床效果,前者更有助于改善伤椎高度、矫正后凸畸形,后者创伤小、恢复快且医疗费用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