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临床症状特征和中医证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410例未驱铜治疗的WD患者的临床症状特点及中医证候。结果 410例WD患者多为青少年,以锥体外系统损害和肝损害症状为首发症状,以无症状转氨酶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15岁以下者,以肝肾不足型、肝肾阴虚型为主;15~30岁者仍以肝肾不足型、肝肾阴虚型为主,但湿热内蕴型、肝风内动型、气血两亏型比例明显增加。肝肾不足型、肝肾阴虚型、湿热内蕴型病程相对较短,肝风内动型病程相对较长。结论 WD多在青少年发病,以肝、脑、肾损害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以肝肾不足型、肝肾阴虚型、湿热内蕴型、肝风内动型为主要中医证型,发病早期以肝肾不足型、肝肾阴虚型多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硬化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方法通过对近20年(1991年—2010年)肝硬化证候相关现代文献的全面检索,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应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Excel 2003软件对其证候及证候要素的分布频次进行分析。结果①获取肝硬化相关证候82个,其中代偿期32个,失代偿期55个,出现频率位居前5位的证候如下:代偿期为肝气郁结证、瘀血阻络证、肝胆湿热证、肝肾阴虚证和脾胃湿热证,失代偿期为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湿热(蕴结)证、气滞湿阻证和瘀血阻络证,总体为湿热(蕴结)证、肝肾阴虚证、血瘀证、肝气郁结证和脾虚湿困证;②获取肝硬化证候要素共计24个,其中病位类7个,分别为肝、脾、肾、络、胆、胃、中焦,在代偿期和失代偿期均有出现;病性类17个,根据出现频率,在代偿期出现的12个依次为湿热、气滞、血瘀、阴虚、湿阻、虚、气虚、阳虚、气逆、寒湿、热/火、血虚,失代偿期出现的16个依次为气滞、血瘀、湿阻、湿热、阴虚、气虚、阳虚、虚、水停、寒湿、痰、热/火、气逆、出血、热毒、血虚。结论①肝硬化代偿期、失代偿期辨证分型比较繁杂,代偿期以肝气郁结、血瘀阻络和肝胆湿热等实证多见,失代偿期以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等虚证多见。②从病位证候要素分布可见,以肝、脾、肾常见;从病性证候要素分布可见,失代偿期出现了代偿期未出现的水停、出血、热毒等病性类证候要素,说明失代偿期证候比较复杂,病情危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检索近5年国内外慢性乙型肝炎证型的相关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6篇文献进行证型分布情况统计和评价。结果在文献中出现频次前5位的证型依次为肝郁脾虚、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湿热中阻;在病例总数统计中,分布前5位的证型分别为肝郁脾虚、湿热中阻、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将湿热中阻、肝胆湿热、湿热内蕴以"湿热蕴结证"统括,则其病例数比例最大,肝郁脾虚证居次,此2组与其余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湿热蕴结和肝郁脾虚是慢性乙型肝炎最主要的证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后肝硬化(PHBC)的中医证素特点和证候分布规律.方法 回顾性收集PHBC患者572例,使用自拟《PHBC中医证候临床调查表》进行中医症状、体征、舌象和脉象的四诊信息采集,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PHBC的中医证素特点和证候分布规律.结果 收集调查表的83个症状条目因子分析,KMO统计量为0.843,Bartlett球型检验P<0.001,共提取出16个公因子,筛选出具有意义的症状66项,主要涉及病位证素为肝、脾、肾,病性证素为血瘀、气虚、气滞、阴虚、阳虚、湿热、水湿、水停.根据病性、病位证素归纳出湿热蕴结、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脾气虚、肝气郁结、水湿内阻共7类中医证候.采用聚类分析探讨本病的证候分布,依次为瘀血阻络(26.92%)、湿热蕴结(16.96%)、水湿内阻(14.86%)、脾肾阳虚(12.41%)、肝肾阴虚(11.71%)、肝气郁结(10.66%)、脾气虚(6.47%).结论 PHBC的基本中医证候可分为湿热蕴结、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脾气虚、肝气郁结、水湿内阻,从证候分布规律和病机特点来看,瘀血阻络证是PHBC最常见的中医证候之一.  相似文献   

5.
慢性乙型肝炎常见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证候分布规律和证候内部特征,从而为证候的规范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对符合选择标准的文献中证候及证候要素进行分析.结果认为慢性乙型肝炎最常见证候依次为肝郁脾虚、肝肾阴虚、湿热(蕴结)、脾肾阳虚、瘀血阻络、肝胆湿热、气滞血瘀、肝气郁结、肝郁血瘀、血瘀证、脾肾两虚.证候要素有:病位方面为肝、胆、脾、肾、胃、中焦、络;病性方面为阴虚、阳虚、气虚、血虚、湿、热、气郁、血瘀、毒、寒、水、痰.结论通过总结本病的常见证候分布规律及证候要素,为慢性乙型肝炎证候的标准化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的基本证候要素及证候类型。方法应用《帕金森病的中医证候调查表》对60例确诊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信息采集,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及对应分析对症状、证候要素及证候类型进行分析。结果排在前8位的症状依次为手足震颤、行动缓慢、活动笨拙、行走不稳、表情淡漠、头胸前倾、步态慌张、易患疼痛。病性要素依次为阴虚、内热、痰浊、血瘀、气虚、风动、阳虚、血虚、寒证、气滞。病位要素依次为肝、肾、脾、心。核心病机为阴虚、内热、痰浊和瘀血。对本病症状进行聚类分析,初步得出肝肾阴虚、痰瘀阻络、阴虚风动、气血两虚4种证型。结论帕金森病属本虚标实,本虚以阴虚、气虚为主,标实以内热、痰浊、瘀血为主,肝肾阴虚、痰瘀阻络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占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证候要素及辨证分型的分布规律,为慢性丙肝的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慢性丙肝患者证候要素进行中医证候学调查,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频数统计及二值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最常见证候有正虚邪恋型、脾肾阳虚型、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瘀血阻络型等。证候要素有:气虚、阳虚、湿、热、气郁、阴虚、血瘀等。结论:通过总结该病的常见证候要素及辨证分型分布规律,为慢性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宁夏五市脑卒中首发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调查研究,以明确其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从而为病证结合防治脑卒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1年9月就诊于宁夏地区五市中医院的410例脑卒中首发患者为研究对象;设计脑卒中证候调查量表;统计分析调查资料,并对统计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宁夏脑卒中发病类型以脑梗死为主(304/410,74.15%)。脑梗死患者证候分布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风、血瘀、气虚、痰湿、阴虚、火热证;脑出血患者证候分布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风、火热、痰湿、阴虚、血瘀、气虚证。证候以组合形式为多,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二证和三证组合频率均显著增高,单一证候出现的频率均显著降低。脑梗死和脑出血复合证候发生的频率不同,脑梗死依次为气虚血瘀、风痰阻络、痰热腑实、阴虚风动、痰湿蒙神、肝阳上亢;脑出血依次为肝阳上亢、痰热腑实、痰湿蒙神、阴虚风动、风痰阻络、气虚血瘀。结论宁夏脑卒中患者发病类型以脑梗死多见;脑梗死和脑出血的证素分布存在差异,但二者均以证候组合形式为多,其中二证组合最为多见,单证候最为少见;脑梗死的复合证候频率以气虚血瘀为最高,肝阳暴亢为最低,脑出血以肝阳暴亢为最高,气虚血瘀为最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脂肪肝患者中医体质及中医证候,研究体质与证候的关联性,为脂肪肝的中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调查体质,中医师专人制定问卷,调查中医辨证分型,并进行体质及中医证候的相关分析。结果 141名脂肪肝患者中,痰湿质占43.3%,气虚质占17%,湿热质占8.5%;肝郁脾虚型占39.7%,痰湿蕴结型占24.1%,肝气郁结型占22.7%,肝胆湿热型占12.1%,肝阴不足型占1.4%。痰湿质与痰湿蕴结证显著性正相关(P0.01),湿热质与肝胆湿热证显著性正相关(P0.01),阴虚质与肝阴不足证正相关(P0.05),气郁质与肝气郁结证显著性正相关(P0.01)。结论脂肪肝中医体质分型中痰湿质、气虚质居多,中医证候分型中痰湿蕴结和肝郁脾虚型居多,气郁质与肝气郁结证、湿热质与肝胆湿热证、阴虚质与肝阴不足证、痰湿质与痰湿蕴结证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通过计算机检索和人工检索有关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分型的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证型分布情况统计和评价,初步总结出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共收集合格文献57篇,214条记录;出现频率前9位的证型依次为湿热痹阻、寒湿痹阻、瘀血痹阻、肝肾不足、肝肾阴虚、肾阳亏虚、肾虚寒凝、风寒湿痹、痰瘀痹阻证。通过文献分析总结出强直性脊柱炎的常见证型,为开展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研究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紫癜性肾炎患者证候分类与中医体质类型,研究证候与体质的关联性,为紫癜性肾炎的中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调查体质,中医师专人制定问卷,调查中医辨证分型,并进行体质及中医证候的相关分析。结果:120名紫癜性肾炎患者中,风热伤络证占32.5%,血热妄行证占26.7%,阴虚火旺证占23.3%,气不摄血证占17.5%;特禀质占21.6%,湿热质占19.2%,阴虚质占17.5%,气虚质占13.3%,血瘀质占11.7%。风热伤络证与特禀质显著性正相关(P<0.01),与平和质负相关(P<0.05);血热妄行证与血瘀质显著性正相关(P<0.01),与湿热质正相关(P<0.05);阴虚火旺证与阴虚质显著性正相关(P<0.01);气不摄血证与气虚证显著性正相关(P<0.01)。结论:紫癜性肾炎中医体质分型中特禀质、湿热质居多,中医证候分型中风热伤络证和血热妄行证居多,风热伤络证与特禀质、血热妄行证与血瘀质和湿热质、阴虚火旺证与阴虚质、气不摄血证与气虚证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总结男性不育症的常见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获取2002-2012年间发表的与男性不育症中医辨证相关的文献报道,建立数据库,通过频次分析,归纳、总结其常见中医证候与证候要素.[结果] 纳入分析的268篇文献中,涉及证候类型72种,出现总频次为431,频率在2%以上者为肾阳虚、肾精亏虚、肾阴虚、肾虚、湿热下注、脾肾两虚、阴虚、肾气虚、脾肾阳虚、气滞血瘀、气血亏虚、痰湿内蕴、瘀血阻滞、肝肾亏虚;经拆分证候后,获取证候要素34个,其中病位类14个,出现总频次为391,病性类20个,出现总频次为507,频率大于2%的分别为肾、脾、肝、下焦及阳虚、虚、阴虚、精亏、血瘀、湿热、气虚、气滞、血虚.[结论] 文献报道中有关男性不育症的证候类型名称较为繁杂,但从提取的数目相对少的证候要素可看出,该病的病位主要在肾、脾、肝及下焦,病性以阳虚、阴虚、精亏等虚损为主,但也有较高比例的血瘀、湿热等,并可与虚损兼夹出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的中医证型特点及其与冠心病预测因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的关系。方法共纳入300例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患者,调查其中医证型,检测并比较各证型患者血清Hcy、Cys C、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和糖化血红蛋白A1c(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水平。结果 300例患者中,痰湿阻遏型、气阴两虚型、肝肾阴虚型、血瘀脉络型和脾肾阳虚型和其他证型的病例数分别105、84、34、39、12、16。各证型患者HbA1c和F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血瘀脉络型患者Hcy、Cys C和HOMA-IR水平为最高(P0.05,或P0.01)。结论 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患者以痰湿阻遏型和气阴两虚证型最为常见,血瘀脉络型患者冠心病预测因子异常与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病理分级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方法 对84例经彩超引导下行肝穿刺活检的CHB患者的中医证型、肝脏病理分级、临床分级、肝功能指标进行回顾性研究。 结果 84例CHB患者中,湿热蕴结证21例,肝郁气滞证34例,肝肾阴虚证7例,瘀血阻络证13例,脾肾阳虚证9例。肝脏炎症活动度与纤维化分期呈明显正相关(r=0.662,P=0.000);临床分级与病理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0.556,P=0.000);不同证型CHB患者的病理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CHB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直接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肝郁气滞证和湿热蕴结证是CHB患者的主要证型,病理分级和肝功能检查尚不能用于CHB的辨证分型。  相似文献   

15.
308例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证型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当前糖尿病患者中医临床证及证型的构成情况.方法 对30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证候的横断面调查;应用计算机根据辨证分型标准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结果 8个基本证中湿热证179例次、血瘀证155例次、阴虚证122例次、火旺证89例次、气虚证16例次、血热证2例次、阳虚证和血虚证0例;证型分布:单证型107例、两证相兼型115例、三证相兼型53例、四证相兼型2例、无证型31例.结论 湿热证、血瘀证、阴虚证是构成糖尿病临床复杂证型的基础,湿热证已成为当今糖尿病最常见的临床基本证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湖南地区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中医证型与临床检测指标的关系,为RA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集2015年1月-2016年5月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就诊且确诊为RA病历资料299例.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并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RA中医证型与类风湿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肝功能等临床检测指标关系.结果 血沉:湿热痹阻证血沉表达水平与肝肾阴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类风湿因子:各证型间的类风湿因子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湿热痹阻证表达水平与寒湿痹阻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肝功能:RA各证型球蛋白平均表达量均高于正常值,白球比均低于正常值,但各证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中医证型与临床检测指标存在一定关系,血沉是潜在的湿热痹阻证与肝肾阴虚证辨证指标,C反应蛋白是潜在的湿热痹阻证与寒湿痹阻证辨证指标,但其临床检验效能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肝炎肝硬化低蛋白血症的中医证候特点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低蛋白血症的中医证候特点与疗效。方法对69例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统计分析这类患者的证候学特点,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3组。治疗1组22例,在基础治疗上加服茯白方,12周为1个疗程;治疗2组23例,在基础治疗上也加服茯白方,但2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24例,仅用一般基础治疗,观察治疗12,24周中医证候、血清白蛋白变化情况。结果以脾胃虚弱证、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最为常见,其次是脾虚湿盛证,脾’肾阳虚证出现最少;并且同一患者可有几个证型重叠,以脾胃虚弱证与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重叠最为常见。经中药茯白方治疗后,血清白蛋白及症状、体征均得到改善。结论肝炎肝硬化低蛋白血症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是以脾虚、生化乏源,肝肾同源、肾精受损为其本,又以痰瘀毒交阻、脉络阻滞为其标。中药茯白方不仅能改善患者症状,更能提高血清白蛋白含量,且中远期疗效更为显著且持久。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证候与西医分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医证候演变特征。【方法】对24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不同分期的中医证候进行分析。【结果】经计数资料的相关分析表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医证候及其合并证候与病变的分期和病程均存在相关性(均P=0.0000)。①气阴两虚证、阴虚内热证、脾虚湿热证在亚临床期、单纯期分别占33.85%、33.00%、32.30%、25.00%、21.54%、26.00%;与同期脾虚痰湿证、阴阳两虚证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增殖期,气阴两虚证、脾虚痰湿证、阴阳两虚证分别占39.74%、26.92%、19.23%,与阴虚内热证、脾虚湿热证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阳两虚证在增殖期所占比例与单纯期、亚临床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病程在5年以下者,气虚证占85.48%为最多见,其次是阴虚证;病程在15年以上者,血瘀证型、痰湿证型达100%。【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医证候在各期、各病程阶段是动态变化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疲劳的基本证候及证候类型分布特点,并探讨疲劳严重度量表(FSS)评分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根据中医临床证候信息采集表收集信息,对我院符合纳入标准的12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FSS评分以分析中医证候分型。结果脑卒中后疲劳基本证候以气虚证、血瘀证占绝大多数,均超过总数73%;中医证候类型以气虚血瘀、气虚痰瘀、气阴两虚挟瘀三证最常见,且患者FSS评分明显高于风痰火亢、风痰瘀血、阴虚风动三证的FSS评分(P〈0.05)。结论脑卒中后疲劳中医证候类型以本虚标实证多见,以气虚血瘀、气虚痰瘀、气阴两虚挟瘀三证最常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疆汉族、维吾尔族冠心病患者中医体质特点以及体质与证型关联性,为冠心病的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10月—2010年10月运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在新疆阿克苏等5个地区10家医院收集生长于新疆或在新疆居住20年以上且经西医确诊第一诊断为冠心病和(或)中医辨病为胸痹的住院患者660例,采用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量表对其实施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证型分类,分析冠心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①汉族、维吾尔族冠心病患者中医体质均以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为主,维吾尔族冠心病患者痰湿质、湿热质与汉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660例冠心病患者秽浊痰阻证387例占58.63%,非秽浊痰阻证273例占41.37%;③秽浊痰阻证以兼夹、虚实夹杂体质为主,两组体质比较其中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秽浊痰阻证与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血瘀质相关性明显(P均<0.05)。结论饮食习惯是影响体质形成、证候类型的重要因素;秽浊痰阻证以偏颇体质、虚实夹杂体质为主,且与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