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甲状腺癌术后患者四诊信息进行聚类分析,探讨该病的证候分布特点及中医辨证方法。方法采用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收集304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四诊信息,并进行量化分级,建立数据库,根据每例患者的量化得分情况,运用"样品聚类分析方法(Q聚类)"进行聚类,得出每一类别的四诊信息比重。根据四诊信息比重、前期德尔菲法专家调查形成的甲状腺癌证候初步标准,并结合临床实际进行证候判断。结果将304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聚成9类,分别用A1~A9表示,其中A1类频数为77例、A2类7例、A3类1例、A4类7例、A5类105例、A6类7例、A7类87例、A8类11例、A9类2例,结合临床实际和专家经验将A1、A7;A5、A6;A3、A4合并,分别判断为气阴两虚证(164例,占53.9%);肝郁气滞证(112例,占36.8%);脾肾阳虚证(8例,占2.6%);A2判断为瘀热伤阴证(7例,占2.3%);A8、A9四诊信息比重分散判断为其他类证候(13例,占4.4%)。结论甲状腺癌术后中医证候分布具有规律性,聚类分析结合专家经验进行中医证候的判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特点的临床调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特点。方法临床系统采集223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医四诊信息和相关实验室指标,运用SAS6.1l软件进行系统聚类、主成分分析、逐步判别和方差分析等多元统计。结果多元分析提示3类证候特点:第1类为湿热内蕴、血瘀阻络、肝脾气虚的134例;第2类为气阴两虚,气虚重于阴虚,湿热内蕴,湿重于热,兼有血瘀的62例;第3类为气阴两虚,阴虚重于气虚、瘀热内蕴,兼有湿邪内停的27例。分析相关实验室指标在3类证候间的变化显示,邪实为主、兼有正虚的的第1类,其血天冬氨酸转移酶(AST)、丙氨酸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GGT)活性显著高于正虚为主、兼有邪实的其它两类;阴虚为重的第3类,其血纤维结合蛋白(FN)、血浆凝血因子V(FV)、血浆凝血因子Ⅶ(FⅦ)、自蛋白(Alb)、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值均显著低于气虚重于阴虚的第2类及邪实为主的第1类。结论多元统计方法在较大程度上能体现出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的特点及规律性,3类中医证候特点基本符合临床。证候分类与实验室指标结果提示,肝组织炎症是湿热内蕴的病理基础,肝功能障碍、肝实质损害程度是肝炎后肝硬化肝肾阴虚的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咳嗽是呼吸内科最多的主诉,据有关统计,在呼吸内科门诊中80%以上的患者都有咳嗽症状,慢性咳嗽患者占呼吸科门诊量的20%~30%[1-2]。慢性咳嗽归属中医"内伤咳嗽""顽咳""久咳"等范畴。目前中医药治疗慢性咳嗽缺乏相对规范的辨证分型标准。因此,为初步揭示慢性咳嗽的中医证候规律特点,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制定病例调查表,收集122例慢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 IL-10)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与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候的关联。 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RFLP)和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 PCR-LDR)相结合的测序方法,检测226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IL-10-592 A/C、-819 C/T和-1082 G/A位点的多态性,分析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以及这3个SNP位点与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 结果:IL-10-819位点C等位基因在脾虚湿盛证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非脾虚湿盛证(P<0.001),TT基因型在肝气郁结证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非肝气郁结证(P<0.05)。IL-10-592 A/C和-1082 G/A位点的多态性与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候之间未发现有显著的关联(P〉0.05)。 结论:IL-10-819位点C等位基因可能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形成脾虚湿盛证相关,而其TT基因型可能与肝硬化患者形成肝气郁结证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常见症状和体征与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揭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中医证候本质。方法:纳入2002年1月~2006年1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以及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龙华医院和普陀区中心医院的44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采用自制中医四诊信息调查表采集患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甲胎蛋白和B超等)。按出现频次高(〉40%)的中医症状或体征的有、无逐一将患者分为两组,分析两组间各症状、体征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变化,以探寻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中医常见证候的分类特征及生物化学特点。结果:44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出现频率大于40%的最常见症状和体征有乏力、尿黄、肝掌、面色晦黯、脉弦、腰膝酸软、口干口苦、多梦寐差、肢体困重、脘腹胀满、目黄、脉细、急躁易怒、脾大、纳谷不馨和胁肋疼痛。基于课题组前期对90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证候分析的结果,440例患者的证候主要概括为湿热内蕴、肝肾阴虚、瘀热内蕴和肝郁脾虚4证。其生化特点显示,湿热内蕴证表现为肝脏的炎症活动明显,合成功能差;肝肾阴虚证则表现为肝脏炎症活动不明显,合成功能差;瘀热内蕴证表现为肝脏炎症活动不明显,但肝脏合成功能差,脾厚度增加;湿热内蕴、肝肾阴虚、瘀热内蕴同时伴有腹水增多。肝郁脾虚证也表现为以肝脏的炎症活动为主,但疾病严重程度较湿热内蕴证为轻,可伴有合成功能下降,同时腹水量少,门静脉内径小。结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不同证型具有不同的病理特点,表明中医证候分类是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因子分析与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在研究中医证候分类中的实际意义,为肝炎后肝硬化证候分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特点及中医临床四诊信息采集的基本要求,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采集31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中医四诊信息;应用公因子分析、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与系统聚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肝炎后肝硬化的中医证型分可为7个类别:湿热内蕴型55例,湿盛脾虚型74例,瘀血阻络、肝肾阴虚型73例,血瘀湿阻、气阴两虚型40例,气阴两虚型(单纯)16例,阴虚血热型6例及肝郁脾虚型23例.以上共计287例,占全部调查病例的92.58%.其余23例由于中医四诊信息量的限制(属"无症可辨")而难以进行证型分类.结论:公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统计方法的结合应用,能对中医四诊信息较好地进行证型的客观分类,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肝炎后肝硬化的中医证型特点,在中医证候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聚类分析方法探索老年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候规律。【方法】编制老年高血压病病例报告表,记录495例住院患者个人基本资料及中医证候信息,对中医证候进行频数分析及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病出现频率较高的症候为头晕(75.9%)、失眠(33.1%)、胸闷(29.9%)、纳差(23.2%)、头痛(22.4%)、脉滑(54.9%)、苔腻(51.7%)、脉弦(49.7%)、苔白(47.8%)等;49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主要证型为:肝阳上亢(23.8%)、气虚痰浊(21%)、肾气不足(19.8%)、痰瘀互结(18.4%)、痰热(17.0%)。【结论】老年高血压病证候主要以肝阳上亢、气虚、肾虚为主,可兼夹痰浊、痰热、血瘀因素,其中兼夹痰浊与瘀血证候临床多见。聚类分析方法可为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候分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高脂血症中医证候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联合应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中医证候分类,为原发性高脂血症证候分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的方法对661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661例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中医证型可分为6个类别:类心脾两虚证181例,占27.38%;类阴虚内热证67例,占10.14%;类瘀血阻络证106例,占16.04%;类肾(阳)虚证98例,占14.83%;类肝郁气滞兼有郁热证57例,占8.62%;类痰浊阻遏证152例,占22.99%.结论 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的联合应用,能对中医四诊信息较好地进行证型的客观分类,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中医证型特点,在中医证候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建立中医证候判定标准和分布规律一直是中医药学科长期追寻的目标。目前多采取"病证结合"的研究方法,旨在探索具体疾病的中医证候规律。中医证候规律研究只有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标,以证-方-效这一中医临床诊治思维方式为纲,才更具指导意义。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高发病率的重大传染病,中医药已在控制肝脏炎症、抗肝纤维化、调控免疫、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取得一定优势,因此,将慢性乙型肝炎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中医四诊信息结构化数据采集平台、规范信息采集和统计分析,开展中医证型诊断标准的临床再验证等基础性研究,可为中医证候规律研究提供良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1颅脑损伤中医证候的研究现状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与精华,是中医认识、诊疗疾病的核心及原则。辨者,证也,证或证候则是辨证论治的基础和依据,乃核心中的核心。因此,无论是中医的理论发展,还是临床科研,都必须依赖证候的研究,而研究的关键便是它的客观化和标准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乙肝后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发生及其程度的无创性预测因素及临床价值.方法 将住院的89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按照有无食管静脉曲张及其程度随机分为无曲张组(22例)、轻度曲张组(24例)、中度曲张组(17例)及重度曲张组(26例).对比分析四组患者外周血小板(PLT)计数、脾脏长径、脾脏厚度、脾脏指数(SI)、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PLT/脾脏长径比值、PLT/脾脏厚度比值、白蛋白(ALB)、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问(frr)等指标,按Child-Push分级法对患者肝功能进行评估和分级,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各指标与食管静脉曲张发生及其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曲张组与无曲张组比较.外周PLT计数、脾长径及二者比值、SI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轻、重度曲张组间比较,PLT计数及与脾长径比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四组患者之间的脾厚度、ALB、PT、胆红素、Child-Pugh值、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LT计数/脾长径比值与有无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组有明显相关(P<0.01),其OR值为1.028,当PLT计数/脾长径比值≤909,判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敏感性为89%,特异性为83%,阳性预测值为93%,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 PLT计数/脾脏长径比值可作为非侵入性预测有无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候、证素分布规律。方法:对国内收载的名老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相关文献进行收集筛选,运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四诊信息、证素信息进行数据挖掘,探索慢性心力衰竭证候规律。结果: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证候主要包括气喘,浮肿,心悸、胸闷,神疲乏力,小便不利,畏寒等;舌象主要为苔薄白,舌紫暗,舌暗淡;脉象主要为脉细,脉沉,脉弦,脉结等;病位证素主要为心、脾、肾,病性证素主要为水停、阳虚、血瘀。结论:慢性心力衰竭主要以阳虚为本,水停、血瘀为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白癜风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辨证分型规律.方法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200例白癜风患者症状体征及相关因素进行聚类及频数分析.结果 证候聚类聚为5类,通过综合分析得出各类证型及比例为:气血不和型(49,24.5%)、肝肾不足型(44,22.0%)、湿热内蕴型(31,15.5%)、脾胃虚弱型(38,19.0%)、气滞血瘀型(38,19.0%).结论 白癜风聚类证型以气血不和型及肝肾不足型多见,其次为气滞血瘀型、脾胃虚弱型和湿热内蕴型,突出了皮损辨证在白癜风辨证分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肠壁通透性与细菌及其毒素移位的关系。方法选择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7例和16例健康志愿者,其中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分级分成A级14例,B级15例,C级28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各组尿中乳果糖和甘露醇(L/M)比值,同时采用鲎试验检测血浆内毒素,比较各组以及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两指标改变情况。结果肝硬化各组内毒素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L/M值仅在肝硬化C级组显著升高(P〈0.01),合并SBP肝硬化患者较未合并SBP肝硬化患者L/M值显著升高(P〈0.01)。结论严重肝硬化和合并腹腔感染的肝硬化患者肠壁通透性升高,是产生肠源性感染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2):127-130
目的 探究对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实施超声诊断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92例肝硬化患者为观察对象,结合临床最终诊断结果将其分为酒精性肝硬化组(42例)和肝炎后肝硬化组(50例)。对所有患者均实施超声检查,对比超声检查效果及超声表现。结果 (1)经超声检查显示,酒精性肝硬化误诊4例、肝炎后肝硬化误诊2例,一致性检测显示Kappa值为0.856。(2)在诊断酒精性肝硬化和肝炎后肝硬化方面,超声的敏感度、特异度、总准确率分别为92.00%、95.24%、93.48%。(3)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肝脏形态异常、不规则回声增强、肝被膜锯齿状所占比显著低于肝炎后肝硬化,但弥漫性回声增强所占比较肝炎后肝硬化更高(P0.05);而两组腹水所占比无显著差异(P0.05)。(4)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脾脏厚度较肝炎后肝硬化更小,但肝右叶肋下斜径、肝左叶厚径较肝炎后肝硬化更大(P0.05),而两组门静脉内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酒精性肝硬化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实施超声诊断具有较好的效果,可行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海南医学院学报》2020,26(1):47-52
目的:通过现代文献研究,探究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型、证素分布规律。方法:对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自建库至2019年8月1日的全部期刊文献进行检索,筛选出符合纳排标准的文献,在数据规范化的前提下提取膝骨关节炎证型、证素、文献的地域分布、证型参考标准常见的引用文献等信息并用Excel表建立数据库,利用频数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 027篇,所纳入文献的地域分布以华东(23.53%)、华中(19.93%)、华南(19.24%)为主,膝骨关节炎证型参考标准常见的引用文献为《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7.09%)、《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0.27%)、《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4.58%)、《膝痹病诊疗方案》(3.58%)、《KOA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5年版)》(2.25%)、《中医内科学》(2.25%),膝骨关节炎常见证型为肝肾亏虚(17.65%)、瘀血痹阻(12.40%)、风寒湿痹(11.76%)、寒湿痹阻、阳虚寒凝、肝肾亏虚筋脉瘀阻、气滞血瘀证;常见的病位证素为肝、肾,病性证素为湿、寒、血瘀、阴虚、风、阳虚、热、气滞、精亏、痰、气虚、血虚;最常见的证素结合形式是二、三证素结合。结论:中医证型及证素分布规律符合目前主流对膝骨关节炎的病理病机认识,通过对膝骨关节炎的证素辨证可以概括疾病的主要病机特点,由繁化简,更有助于对膝骨关节炎的中医证型进行归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硬化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方法通过对近20年(1991年—2010年)肝硬化证候相关现代文献的全面检索,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应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Excel 2003软件对其证候及证候要素的分布频次进行分析。结果①获取肝硬化相关证候82个,其中代偿期32个,失代偿期55个,出现频率位居前5位的证候如下:代偿期为肝气郁结证、瘀血阻络证、肝胆湿热证、肝肾阴虚证和脾胃湿热证,失代偿期为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湿热(蕴结)证、气滞湿阻证和瘀血阻络证,总体为湿热(蕴结)证、肝肾阴虚证、血瘀证、肝气郁结证和脾虚湿困证;②获取肝硬化证候要素共计24个,其中病位类7个,分别为肝、脾、肾、络、胆、胃、中焦,在代偿期和失代偿期均有出现;病性类17个,根据出现频率,在代偿期出现的12个依次为湿热、气滞、血瘀、阴虚、湿阻、虚、气虚、阳虚、气逆、寒湿、热/火、血虚,失代偿期出现的16个依次为气滞、血瘀、湿阻、湿热、阴虚、气虚、阳虚、虚、水停、寒湿、痰、热/火、气逆、出血、热毒、血虚。结论①肝硬化代偿期、失代偿期辨证分型比较繁杂,代偿期以肝气郁结、血瘀阻络和肝胆湿热等实证多见,失代偿期以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等虚证多见。②从病位证候要素分布可见,以肝、脾、肾常见;从病性证候要素分布可见,失代偿期出现了代偿期未出现的水停、出血、热毒等病性类证候要素,说明失代偿期证候比较复杂,病情危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酒精性肝硬化(alcoholic cirrhosis, AC)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hepatitis B cirrhosis, HBC)及酒精合并乙型肝炎后肝硬化(AC+HBC)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首次诊断的356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92例,女64例,年龄(56.33±10.89)岁。按病因分为AC组81例,HBC组220例,AC+HBC组55例。分析比较三组肝硬化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肝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C组患者腹胀、肝掌、蜘蛛痣、黄疸、腹水、腹壁静脉曲张的发生率均高于HBC组,而右上腹痛的发生率低于HBC组(P<0.05)。AC+HBC组患者腹水、腹壁静脉曲张的发生率均低于AC组(P<0.05)。AC+HBC组患者蜘蛛痣、黄疸的发生率均高于HBC组(P<0.05)。AC组和AC+HBC组患者的天冬氨酸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及天冬氨酸转移酶/丙氨酸转移酶(AST/A...  相似文献   

19.
三甲益肝冲剂对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目的 探讨中药三甲益肝冲剂对慢性肝炎 (CH)和肝炎肝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95例CH和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48例和对照组 47例分别采用中药三甲益肝冲剂和甘草酸二铵治疗。测定治疗前后血清丙氨酸转移酶 (ALT)、总胆红质 (TBil)、白蛋白与球蛋白之比 (A/G)、透明质酸 (HA)、Ⅳ型胶原肽 (Ⅳ C)、层粘蛋白 (LN)水平 ,并以B超探测脾脏厚度和门静脉内径宽度。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 ,治疗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HA、Ⅳ C和LN )和肝功能指标(ALT和Tbil)均显著降低 (P <0 .0 1) ,A/G升高 (P <0 .0 1) ,脾脏厚度和门静脉内径宽度显著减小(P <0 .0 5)。而对照组除HA、ALT和TBil降低 (P <0 .0 5)外 ,其他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变。结论 三甲益肝冲剂可降低CH和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纤维化指标 ,改善肝功能 ,缩小脾脏厚度和门静脉内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