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评价猪供心在体外循环下不停跳温血连续灌注保存方法与单纯UW液冷保存方法的植入效果.方法选取广西巴马小型猪24头,随机分为两组,体外循环下不停跳温血连续灌注供心保存移植组(不停跳组,供、受体各6头)和单纯UW液冷保存移植组(冷保存组,供、受体各6头).两组供心取出后,分别采用体外循环下不停跳温血连续灌注保存法及单纯UW液冷保存8 h,然后按标准原位心脏移植方法植入受体猪.记录两组供心植入主动脉开放2 h后心脏自动复跳、除颤情况,测量主动脉开放2 h末的左右心室功能,观察体外循环后30 min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供心植入受体后,主动脉开放3 min内,不停跳组6头心脏全部自动复跳;冷保存组6头均未能自动复跳,心脏除颤12次;两组心脏自动复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开放2 h,左右心室收缩压不停跳组优于冷保存组(P均<0.05);体外循环后30 min,中心静脉压(CV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不停跳组低于冷保存组(P均<0.05);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不停跳组高于冷保存组(P<0.05),多巴胺用量、异丙肾上腺素用量不停跳组明显减少(P均<0.05).结论体外循环下不停跳温血连续灌注供心保存方法,使原位心脏移植后受体猪早期获得更良好的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心脏不停跳法猪供心保存模型的建立,评述其意义及价值。方法选用25~30kg的广西巴马猪12头,6头只用于采血,6头取心脏作为供心模型。全麻下,胸部正中切口,全身肝素化(4mg/kg),从上腔静脉放血500ml;阻断并切断头臂干插灌注管,切断上腔静脉和右上肺静脉回收血液,灌注心脏停跳液使心脏停跳。切断降主动脉起始部和两大分支,取下的心脏经肺静脉和二尖瓣口置入左心室引流管。用自行组装的灌注装置连续灌注氧合温血液,维持心脏空跳8h。结果6只供心都完好地保存了8h,保存期间除了1例出现短暂的心房传导阻滞(2:1)外,其余无发生心律失常。红细胞压积从灌注1h(T1)到5h(T5)逐渐升高,从T7到T8逐渐降低;游离钙离子和钾离子有逐渐升高的趋势;pH和BE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心脏不停跳保存灌注压变化从T1到T4灌注压力呈逐渐下降,以后就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数值。冠状静脉血氧分压(56.62±6.93)mmHg。心脏表面无干燥或水肿现象。结论“广西巴马小型猪”是进行心血管系统疾病研究理想的实验动物,离体猪心不停跳模型的建立对移植供心保存的研究有更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靳三庆  徐颖琦 《广东医学》1999,20(12):914-915
目的 探讨尼可地尔停跳心脏的效果。方法 选成年健康雄性杂种犬5例,建立体外循环模型。阻断升主动脉,主动脉根部灌注200μmol/L温尔尼可地尔(I组)50mL,观察心脏停跳情况。30min后开放,观察心脏复跳情况。复跳30min再阻断升主动脉,灌注100μmol/L温血尼可地尔(Ⅱ组),其他同Ⅰ组。第2次复跳30min后第3次阻断,造成单纯全心缺血,观察心跳情况。结果 两组浓度的药物均可使犬心停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我院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6例施行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病例,并施行体外循环,阻断上下腔静脉而不阻断升主动脉,不使用心脏停搏液;逆行灌注者,阻断升主动脉经冠状静脉窦逆行持续灌注机器氧合血,体温维持在(32±1)℃,在心脏空跳条件下完成心脏直视手术。结果:心脏手术完成后即停可停机,术后血流动力学平稳,多巴胺等药物用量减小。低心输血量发生率降低,无严重心律失常,血尿发生率降低。血液生化及血气分析检查结果均显示较传统方法好。无空气栓塞发生,早期病死率降低。结论: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法是一种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方法。尤其在人均年收入1000美元以下的欠发达地区的医院与国内大医院及心脏专科医院相比较,存在着软硬件等诸多方面的不足,能最大程度地减小心肌缺氧损伤,避免再灌注损伤,从而获得较理想的心肌保护效果,大大提高了心内直视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广西巴马小型猪体外循环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广西巴马小型猪体外循环建立的方法。方法选用小型猪12头,随机分为两组(n=6)。实验组:在心包外过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的阻断带建立体外循环;对照组:在心包内过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的阻断带建立体外循环。结果两组建立体外循环所需的时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所用的时间短;两组的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进的广西巴马小型猪体外循环建立方法所需的时间更短,是一种更快捷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自行设计的离体心脏灌注装置,建立连续灌注大型动物心脏保存模型;评价连续灌注对供心保存的效果。方法广西巴马小型猪24头,分别作为供、受体。单纯冷保存组(n=6):供心在4℃的UW液中冷保存8 h后移植到受体猪;连续灌注组(n=6):心脏停搏后连接灌注装置,连续灌注氧合血停搏液,体外保存供心8 h后移植到受体猪。观察两组移植心脏恢复情况,进行左室功能监测,包括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max),并测定心肌组织氧摄取分数和心肌含水量。结果主动脉开放后3 min内心脏自动复跳率连续灌注组优于冷保存组(P=0.015);尽管连续灌注组心肌含水量在实验结束时高于冷保存组,但心肌功能测定不论是收缩功能的指标(LVSP、+dP/dtmax),还是舒张功能的指标(LVEDP、-dP/dtmax),连续灌注组均优于冷保存组(P〈0.0001)。结论本自行设计的实验装置,可成功建立连续灌注保存大型动物(猪)心脏模型,与常规冷保存相比,减少缺血性损害,心脏自动复跳率高,功能恢复良好,能够延长供心保存时限。  相似文献   

7.
心脏移植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15例原位心脏移植体外循环(CPB)的管理经验。方法采用浅低温、高流量CPB。供体心脏心肌保护采用从主动脉根部灌注4℃St.Thomas液1000ml使供体心脏迅速停搏,再经主动脉根部一次灌注4℃威斯康星液(UW液)或康斯特保护液(HTK液)1000ml进行脏器保护。升主动脉开放前灌注温血低钾St.Thomas液。结果热缺血时间(7.7±1.7)min,冷缺血时间(142.4±11.5)min,CPB时间(165.2±22.8)min。其中10例为升主动脉开放后自动复跳,5例电击除颤后复跳。术后1个月左室射血分数(64.1±4.6)%,所有患者均存活。结论有效的供体心脏保护措施和合适的CPB管理方法是心脏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低温体外循环不阻断升主动脉下二尖瓣替换术的经验,并对手术中心脏是否停跳提出作者的观点.方法 回顾分析156例手术中不阻断主动脉、不灌注心脏停搏液、通过降温保持心脏缓慢空跳或停止跳动进行二尖瓣替换术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6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早期死亡,未发生与体外循环及不阻断升主动脉技术有关的严重并发症.术后血红蛋白尿8例(5.1%).结论 心脏不停跳二尖瓣置换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术式,可有效减轻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康斯特保护液与晶体或含血停搏液的作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康斯特保护液(HTK液)作为心脏停搏液与晶体或冷血心脏停搏液作用的比较。方法应用HTK液(HTK液组)25例,晶体或冷血心脏停搏液(对照组)25例。手术种类: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术,二尖瓣置换术,主动脉瓣置换术,左房粘液瘤切除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灌注方法:两组麻醉方式相同,体外循环采用中度低温,鼻咽温度和肛温<30℃时阻断升主动脉,同时主动脉根部进行顺行或经冠状动脉开口直接灌注。对照组按400 m l/m2灌注心脏晶体或冷血心肌麻痹液,每30 m in灌注一次;HTK液组用4℃~8℃的HTK液按30~40 m l/kg以100 mm Hg的灌注压力进行灌注并在10 m in内结束,如果升主动脉阻断时间超过120m in,或出现心电活动再进行灌注。观察的指标:体外循环后心脏自动复跳率,术后应用正性肌力药物,术后监护天数。结果自发性复跳率无差别,HTK液组正性肌力药物,术后监护的天数与对照组差异明显。结论HTK液可以明显地保护心肌功能,但是心脏自动复跳率较低与文献报道有矛盾,这可能与这组研究的资料样本小有关,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其缺点容易造成血液稀释,尤其在婴幼儿患者,而且产品价格较昂贵限制了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常温下心脏空跳中心内直视手术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常温下心脏空跳中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和意义。方法:以对比的方法,将72例病人分成A、B两组:A组以传统的升主动脉阻断、灌注冷停搏液,心内无血状态下完成手术。B组在并行循环下完成心内手术不阻断升主动脉,不灌注冷停搏液,不降温,鼻温在并行续降下控制在34-35℃之间,心脏在空跳下完成心内手术。结果:常温下心脏空跳中完成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很大程度上减轻心脏缺血和缺氧损害,有效地避免了心肌再灌注损伤,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取得了较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133例心脏移植的供心获取及其保护经验并做回顾分析。方法武汉协和医院心脏外科2008年9月至2014年5月共完成133例原位心脏移植,其中非停搏供心103例,停搏供心30例。非停搏供心经主动脉根部灌注4℃改良St.Thomas液,供心快速停搏,取下供心后再灌注8℃康斯特保护液(HTK液)并置于HTK液中低温浸泡保存。停搏供心经主动脉根部灌注8℃HTK液,取下供心后再灌注HTK液并置于HTK液中保存。在供心修剪时均经主动脉根部再次灌注HTK液。结果非停搏供心组,92例供心自动复跳,11例电除颤复跳;热缺血时间(3.25±2.25)min,冷缺血时间(253.22±136.73)min,术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使用率9.5%,术后三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65.52±6.72)%,术后一年生存率92.55%。停搏供心组,23例供心自动复跳,7例电除颤复跳。热缺血时间(5.78±2.82)min,冷缺血时间(179.12±52.43)min,术后IABP使用率10.1%,术后三周LVEF值(65.78±7.22)%,术后一年生存率91.07%。结论本中心对两类供心采用不同获取及保护方法均确切有效,扩大了边缘供心的使用范围,提高了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2.
心脏移植心肌保护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63例原位心脏移植的心肌保护的管理经验。方法供心心肌保护为从主动脉根部灌注冷4℃St.Thom as液1 000mL使供体心脏迅速停搏,再经主动脉根部一次灌注4℃威斯康星大学心脏保护液(UW液)或康斯特心脏保护液(HTK液)2 000 mL进行脏器保护,升主动脉开放前灌注温血低钾停搏液。结果热缺血时间(7.2±1.3)m in,冷缺血时间(165.7±52.4)m in,体外循环时间(178.3±31)m in,体外循环并行辅助时间(75.3±28.9)m in,其中38例为升主动脉开放后自动复跳,术后机械通气时间(26.7±25)h,其中41例24内拔除气管插管,最短者术后2 h在手术室拔除气管插管,外科术后隔离监护室时间(9±4)天,术后一个月患者生活能自理,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射血分数55%~73%(63.6±6.0)%。所有患者均存活。结论有效的供体心脏保护措施对心脏移植的成功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注射液(Osthole injection)在心肺联合移植中对供肺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健康成年犬20只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以4℃低钾右旋糖酐(Low—Potassium Dextran LPD)液灌注及保存供肺,实验组以4℃含蛇床子素注射液(40mg/kg)的LPD液灌注及保存供肺。分别监测受体麻醉后和心肺移植后主动脉开放5min和主动脉开放30min的血气分析(PaO2、PaCO2),测定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肺组织的湿/干重比(W/D),并观察移植肺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实验组动物PaO2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主动脉开放5min 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肺组织中sOD的含量较对照组增高(P〈0,01),MDA的含量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的W/D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电镜检查实验组的肺组织损伤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蛇床子素注射液可改善移植肺的肺功能,减轻供肺损伤,增加心肺联合移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稳定的大鼠工作型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方法将供体肺动脉与供体左心房吻合,供心升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行端侧吻合,受体血液经供心冠状动脉进入,在供心内循环后,由左心室排出,经供心主动脉吻合口进入受体腹主动脉。结果 20例实验成功17例。成功率85%,供心平均缺血时间为(33.2±3.7)min。失败的原因有吻合口出血,心肌保护不佳。术后1个月心脏彩超检查见供心二尖瓣口和主动脉瓣口均有血流通过。结论大鼠工作型腹部心脏移植模型更接近心脏生理,可更好地应用于实验研究;且操作简单实用,甚至可不需手术显微镜,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大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进行操作改良,总结手术技巧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以Wistar大鼠作供体,SD大鼠作为受体,常规组供心升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吻合,肺动脉与下腔静脉吻合;改良组采用供心升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吻合,肺动脉与左肾静脉端侧吻合完成心脏移植.术后受体鼠经胃管内给予10 mg/(kg·d)环孢菌素A,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和长期存活率.结果 改良组和常规组手术时间分别为(36.8±5.6)min和(40.7±6.5)min,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改良组的手术成功率为9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65%(P<0.05);移植成功后常规组和改良组术后长期存活率和供心存活时间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改良组手术时间短、成功率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HTK液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经验并观察其心肌保护效果.方法:16例患者应用HTK液进行心肌保护,观察其临床指标.结果:14例(87.5%)心脏自动复跳;手术时间(228.6±31.5)min,体外循环时间(122.1±28.6)min,主动脉阻断(85.2±19.5)min,主动脉开放至心脏复跳时间(1.6±1.1)min,后并行循环时间(30.3±10.0) min;体外循环停止时多巴胺用量(5.0±2.5)μg·kg-1·min-1;术后呼吸机辅助(18.4±5.3)h,ICU停留(32.7±9.5)h.全组无1例死亡,均治愈出院,术后住院(11.6±2.2)d.结论: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心内直视手术中应用HTK液灌注心脏,简单、安全,心肌保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深低温停循环(DHCA)在新生儿及小婴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CHD)矫治术中的脑保护效果和对其他系统的影响。方法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44例复杂CHD患儿在DHCA下实施了心脏畸形矫治术,年龄8-150(67.54±46.65)天,体重1.13-5(3.87±1.17)kg。停循环过程中维持鼻咽温18℃-20℃,肛温18℃-21℃,DHCA时间5-60(30.5±12.2)m in。结果术中死亡4例,术后早期死亡4例,总死亡率18.2%;2例(4.5%)因神经系统并发症死亡,其余病例未发现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苏醒时间1-12(7.7±6.5)h,呼吸机辅助时间9-123(61.1±9.3)h,ICU时间41-260(83.5±36.4)h,住院天数13-66(27.3±12.6)天;术后腹膜透析10例(22.7%),出院时复查肾功均正常;术后前三天引流25.9-85.7(58.9±24.4)m l/kg,围术期红细胞用量0-1.2(0.64±0.40)U/kg。结论在新生儿及小婴儿复杂心脏手术中,深低温停循环仍然是有效和实用的脑保护措施。随着外科和体外循环技术的进步,手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将会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18.
选用供心,在全麻体外循环下,切除病心,进行原位心脏植入。围术期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及免疫抑制治疗,观察排斥反应。供心冷缺血时间180min,受体主动脉阻断72min,移植后心脏自动复跳,辅助循环30min后,顺利脱离体外循环,血流动力学稳定。心脏移植的成功取决于正确选择患者、采用合适的手术方式、良好的供心保护方法、术后早期的处理及免疫抑制剂的合理应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大动脉调转术在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中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大动脉调转术治疗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方法:为32例小儿患者实施大动脉调转术,男24例,女8例。年龄12d-3岁,体重2.9—15kg。室间隔完整的完全型大动脉转位(TGA)12例,TGA合并室间隔缺损(VsD)18例,Tausing-Bing畸形2例。合并房间隔缺损(ASD)15例,多发VSD2例,全部合并有动脉导管未闭(PDA),中一重度肺动脉高压23例。冠状动脉开口位置正常30例,冠状动脉开口位置或走行异常2例。手术在全麻、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下完成。经右心房切口,修补vSD。在两大动脉瓣上方,横断两大动脉,将左右冠状动脉开口移植至肺动脉近端。经肺动脉分叉下方,吻合肺动脉近端和升主动脉远端。用自体心包或牛心包片修复主动脉近端缺失部分,并吻合主动脉近端和肺动脉远端切口。结果:院内死亡4例,死亡率为12.5%。术前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后肺动脉压力均有明显下降。其余28例术后顺利恢复出院。随诊1月至24月,全部患儿心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大动脉调转术取得了良好的近、中期疗效,是治疗TGA和Tausing-Bing畸形的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