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中风热毒论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中风病之内生热毒的内涵、形成演变及致病特性等方面阐明了内生热毒与中风病的密切关系 ,认为内生热毒乃中风病发生的关键因素。其形成与演变大体经历了隐匿态、显现态、极变态三期 ,其致病具有骤发性、酷烈性、火热性、兼挟性、善变性、顽固性等特点。热毒内炽、痰瘀交阻、相激相助、犯脑损络、发为卒中当为中风病发生的主导病机。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中风病病机的探讨,阐述清热解毒法是中风病的治疗大法。方法:根据中风病的发病特点,从多个角度探讨了中风的病机演变规律。结果:内生热毒乃中风病发生的关键因素,热毒犯脑损络为其病理的主导机制,火热痰瘀等病理产物互结,郁闭脑窍是中风病的主要病理改变。结论:内生热毒是中风病机转归之关键,清热解毒当属防治中风之大法  相似文献   

3.
王珂教授在临证时以寒凉、通下之法为多,善用清热解毒药物,认为大多数患者,以热毒为病因,造成代谢失调而发病。王教授尊崇朱丹溪、张子和的学术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观点及清热解毒药物配伍特色。王教授认为不管外邪致病还是内伤疾病,多数有内热毒邪产生,最终均有热毒致病的因素存在,都可以配伍清热解毒类药物治疗。作者根据王珂教授“热毒致病”的学术观点,分析了热毒在中风病中的病理机制,以及清热解毒药物在中风病中的使用。  相似文献   

4.
浅谈中风病急性期热毒的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邪致病成为当今中医理论的重要学说,毒邪已融入多种疑难重大疾病的病因病机体系当中,当代中医学家在以往认识的基础之上,总结临床经验,结合大量的临床探索,提出中风病"毒损脑络"病机学说,认为"毒邪"是中风病急性期起病骤然、加重恶化、难治难愈的关键原因。热毒是从古至今论述最多的毒邪,可以作为中风病急性期"毒损脑络"学说研究的切入点,热毒的辨识方法是研究的难点,尝试从热毒的概念、致病特点等方面论述中风病急性期热毒的辨识方法,以期能为后续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风先兆高危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析中风病先兆证高危因素,采用DME研究方法系统调查中风病先兆证病人91例,并随机抽取健康人100例作对照。结果:中风病先兆证的发生与诸多高危因素密切相关,其中尤以年老体衰,体质阴虚阳盛,性情急躁易怒。烦劳过度,嗜肥甘烟酒等更为重要,临床表现多呈火,热,痰,瘀之证,主要病机为内生热毒挟痰瘀。  相似文献   

6.
解毒护脑法治疗中风病急性期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毒邪 ,作为一种致病因素 ,是中医学重要的病因概念之一 ,包括来自外界及体内自生之毒。中风的发病虽与外界毒邪无明显关系 ,但其发病后所形成的内生之毒却直接影响着疾病病理变化、预后和转归。因此内毒在中风病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王永炎院士[1] 在论述中风病的病因病理时 ,特别强调毒邪的作用。并指出 ,毒系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失常使体内的生理或病理产物不能及时排出 ,蕴积体内过多而生成。中风后 ,可产生瘀毒、热毒、痰毒等 ,毒邪可破坏形体 ,损伤脑络。中风急性期所产生的病理产物 ,参与了细胞损伤链的过程 ,是有毒的物质。解毒护脑…  相似文献   

7.
炎症反应贯穿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发生、发展及易损斑块形成和破裂的全过程。中医毒邪致病理论,即外来之毒与内生之毒相互作用产生的痰毒、瘀毒、热毒在粥样斑块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说明炎症反应贯穿"痰瘀热毒"产生的全过程,痰毒、瘀毒和热毒作为病邪又可诱发机体炎症反应,这样反复循环,可致粥样斑块形成和不断增大。因此,AS发生、发展全过程的炎症反应与中医毒邪致病理论是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8.
热毒是中风病急性期发生发展的关键和主导因素,本文将从中风病热毒的传统医学病机、现代医学内涵及清热解毒法在中风病急性期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释,为中医药防治中风病急性期提供新思路,开拓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中风毒邪学说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风毒邪学说认为,中风后产生的瘀毒、热毒、痰毒等毒邪损伤脑络是中风病发病和损害的最直接病机,以中风毒邪学说指导治疗中风病,以解毒通络为大法,可使中医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的疗效有一定的提高,同时对一些临床疑难病证如血管性痴呆、糖尿病性脑病等的治疗均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人们对中风病的认识越来越多地考虑“瘀”“毒”致病,本文论述了近几年来“瘀毒学说”的理论基础、演变历程,结合缺血性和出血性中风病阐述其病因病机及化瘀解毒法在中风病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急症从气血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高血压急症病因病机与证候的关系,为中医药救治高血压急症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肝之疏泄失常,肝不藏血,内生风火热毒,气血逆乱乃高血压急症的主要病机。清除“内毒”,调和气血是救治高血压急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回顾外风论和内风论,阐述了外风致中学说、中风毒邪论、痰热腑实论、瘀血论、痰瘀互阻学说、脏腑气机失调论、"毒损脑络"学说、"正衰积损"学说、病因积累学说。认为中风病因病机理论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过程,传统理论以及新的理论观点的提出,使中风的病因病机理论得到了完善。  相似文献   

13.
从毒邪论治中风病急性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毒邪,是中医学重要的病因概念之一。毒邪致病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内生毒邪直接影响着中风病急性期的病理变化、预后和转归,在中风病中具有毒性猛烈、毒性火热、依附性以及败坏形体、易攻脏腑等特点。气血逆乱,是中风病发病的始动因素。痰瘀交阻,是中风病病机的核心,并构成毒邪产生的病理基础;腑气不通是毒邪形成的枢纽;毒邪鸱张、败坏形体、损伤脏腑经络,变证丛生;脑络受损,痰瘀交阻贯穿始终。解毒通腑为中风病急性期的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14.
癌毒是贯穿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始终的一种特异致癌性毒邪,是多种因素作用下的内生性复合病理因素,也是肿瘤血管生成的重要前提。当人体阴阳失和,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郁滞,癌毒内生,瘀血、痰浊、湿毒等诸邪结于络道,络道亢进,增生无制,病络生成,这与肿瘤患者病态微循环的建立极为相似。攻毒治法是基于癌毒病机理论采用攻毒类中药,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痰祛湿、破血消癥、豁痰开瘀、软坚散结、消积导滞、泻下攻积、通里攻下、祛腐蚀疮和拔毒生肌等治疗肿瘤的治疗大法,结合肿瘤血管生成之“痰瘀郁毒”的核心病机,抗肿瘤血管生成常从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痰散结三法入手。本文从古今文献记载、病因病机分析、攻毒机制剖析、现代实验研究等方面论证攻毒治法抗肿瘤血管生成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5.
脓毒症属于中医温热病范畴。其病因多为温热毒邪内蕴于体内,毒瘀互结是其基本病机,正气亏虚是脓毒症的病理基础,关键病理机转可概括为毒、瘀、虚。其发病以正虚为本,以毒、瘀为标。其传变规律及辨证治疗多遵温热病卫气营血辨证。在病变过程中,机体正气亏虚是内因,感受温毒邪气是外因,温毒内蕴、毒瘀互结则是其主要病理变化,也是造成脓毒症高死亡率的关键。治当以解毒化瘀扶正为法,积极救治,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前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的是在动脉硬化及微血管病变基础上产生的多种慢性并发症。糖尿病可归属于中医学"消渴"的范畴。消渴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常常表现为"三多一少"的症状,以阴虚燥热为基本病机。"燥热"贯穿消渴病发展始终,燥热日久化生火热、湿热、痰热、瘀热毒邪,诸邪蕴结,毒邪内陷脏腑,加重消渴病情,形成复杂的病机变化,导致变证百出,如水肿、痈疽、眩晕、胸痹、中风、雀目等病证,顽固难愈。历代诸多医家,在消渴病的病因、病机、证候、治疗等方面都有较为深刻和全面的认识。文章从"燥热化毒"的角度来分析消渴病病因病机特点,为临床防治消渴及其并发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中之风是指中风病,而不是病因学中的外风及内风;血是指瘀血,血行瘀除则中风病自愈.外风致病,宜祛风为主;内风致病,宜熄风为先.风邪较燥,长期使用易耗伤阴血,在祛风剂中配伍使用养血活血之品,实为佐使之法.内风中之血虚生风者使用养血活血药物治疗,是针对病机用药,而非治风先治血之义.中医对中风病病因病机之认识历时4个阶段,从外风、内风、非风到现在的脑血管疾病,瘀血是中风病之病理基础,瘀血行,经络通,则中风病自愈,故日:血行风自灭.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是南宋以前中医大家治疗中风病之经验总结及理论升华.  相似文献   

18.
中风病病名自张仲景第一次正式提出后,在历代医家的潜心研究下,其病因病机及证治方药均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其病因病机经过了外风-内风-内外风三个时期。"内风"时期主要集中于金元明时期,文章试图从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医家的医论入手,分析"内风"立论时期各医家对中风发病规律、证候类型的认识,以期探讨其病机变化规律,为中风病的临床证治服务。  相似文献   

19.
从痰瘀致毒探讨中风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就痰瘀致毒导致中风发生的机制,从痰浊和瘀血的相互关系,痰瘀互结成为中风的病理基础,痰浊瘀血致毒是中风发病的关键,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降痰化浊是临床治疗中风的主要法则等方面加以系统论述.探讨了痰瘀致毒与中风发生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