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脾虚证分度定量诊断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90例多系统多病种脾虚患者的研究,采用多指标探索脾虚证的定量诊断方法。发现随着木糖吸收率的逐步降低,脾虚证各种虚状的出现率不断升高;除周围血管阻力渐上升外,唾液淀粉酶活性、血液流变学检测、心功能、血红细胞、血红蛋白及淋巴细胞转化率等指标值均逐渐下降,并与木糖吸收率呈正相关,有显著性意义。按照上述规律,将脾虚证分为Ⅰ、Ⅱ、Ⅲ3度,并列出各度的症状出现率及检测结果,初步提出脾虚证分度定量诊断法。  相似文献   

2.
脾虚、脾虚痰湿证血浆及胃粘膜胃肠激素水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脾虚与脾虚痰湿证等不同证候状态下血浆,胃粘膜胃泌素(Gas),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皮生长因子(EG),含量的变化及相互调节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患者血浆及胃粘膜Gas,CGRP,EGF含量。结果 脾虚证,脾虚痰湿证是由虚证向虚实夹杂证转变的两个证候状态,体内胃肠激素Gas,CGRP和EGF的调节表现为不同模式。使如脾虚痰湿证患者血浆Gas水平比脾虚证明显升高,脾虚湿热证患者胃粘膜Gas水平比脾虚证明显升高,脾虚痰湿证患者胃粘膜CGRP水平比脾虚证,脾虚湿热证明显升高等。结论 脾虚证,脾虚痰湿证患者血浆,胃粘膜胃肠激素的改变,反映了中医证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肝炎辨证体系的研究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宓余强  陆小左 《中医药学刊》2004,22(8):1499-1501
目前,慢性乙型肝炎辨证多采用脏腑辨证的方法,但存在临床辨证证型多、证型不规范等问题。吕文良等查阅了部分1984年至2001年间公开发表的涉及慢性乙型肝炎证型的论文及书籍,总结出慢性乙型肝炎的证型如:脾虚气弱证、脾肾两虚证、脾虚湿困证、肝脾不调证等多达71种。黄贤樟认为,乙型肝炎常见证型有肝郁气滞证、肝胆湿热证、肝郁脾虚证、脾胃虚弱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气滞血瘀证,乙肝患者中68%属于以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脾虚与脾虚痰湿证等不同证候状态下血浆、胃粘膜胃泌素(Gas)、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皮生长因子(EGF)含量的变化及相互调节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患者血浆及胃粘膜Gas、CGRP、EGF含量。结果 脾虚证、脾虚痰湿证是由虚证向虚实夹杂证转变的两个证候状态,体内胃肠激素Gas、CGRP和EGF的调节表现为不同模式。例如脾虚痰湿证患者血浆Gas水平比脾虚证明显升高,脾虚湿热证患者胃粘膜Gas水平比脾虚证明显升高,脾虚痰湿证患者胃粘膜CGRP水平比脾虚证、脾虚湿热证明显升高等。结论 脾虚证、脾虚痰湿证患者血浆、胃粘膜胃肠激素的改变,反映了中医证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胆管癌(CCA)中医证候及其在疾病亚型、TNM分期分布特点。方法 收集399例CCA患者中医证候信息,使用多元数理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CCA患者中医证型以脾虚痰湿证[92例(23.1%)]、脾阳虚衰证[91例(22.8%)]、痰毒瘀结证[73例(18.3%)]为主。肝内胆管癌(ICC)胆汁瘀滞证占比低于肝外胆管癌(ECC),脾阳虚衰证占比高于ECC(P<0.01)。TNM分期Ⅲ、Ⅳ期脾虚痰湿证占比低于Ⅰ和Ⅱ期(P<0.01),脾阳虚衰证占比高于Ⅱ期(P<0.01),Ⅳ期胆郁痰扰证占比高于Ⅰ期(P<0.01),胆汁瘀滞证占比低于Ⅰ期(P<0.01)。男性、吸烟、饮酒患者脾虚痰湿证占比较高,女性及既往肝胆病病史患者脾阳虚衰证占比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CA中医证候以脾虚痰湿证最常见。ECC多见胆汁瘀滞证,ICC多见脾阳虚衰证。Ⅰ、Ⅱ期多见脾虚痰湿证,Ⅲ、Ⅳ期多见脾阳虚衰证;Ⅰ期多见胆汁瘀滞证,Ⅳ期多见胆郁痰扰证。  相似文献   

6.
肝郁脾虚证的生物学基础近年来多有研究,但是研究多集中于肝郁方面,对脾虚的机制研究不多。本文从饥饿素通路的角度,通过分析其食欲因子的变化趋势,来探讨肝郁脾虚证脾虚的部分中枢神经生物学机理。  相似文献   

7.
三种常用化疗药致正常大鼠脾虚证候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临床观察中发现,常用肿瘤的化疗药物,均可导致患者出现程度不等的脾虚征象,临床使用健脾益气的中药,可获较满意的疗效。为客观评价化疗药所致脾虚证候的影响规律,避免临床观察中多因素干扰的可能,为临床对化疗过程所致脾虚证候的中药适当而有效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我们研究了3种常用化疗药致正常大鼠脾虚证候的情况,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酶学在脾虚证研究中的应用。方法:从消化、免疫、能量、神经系统四个方面介绍酶学在脾虚证研究中的应用,并简要分析了酶学与脾虚证相关性研究的不足,从而进一步为酶学在脾虚证的临床诊疗应用提供了帮助。结果:大量基础与临床研究报道显示,酶学在脾虚证的应用已涉及多个系统,同时也获得了一些酶类作为诊断脾虚证的客观指标。结论:应对证型细化研究,把脾虚证分为各个亚型,做到同证异型,同型异病的对比研究,从而更好地将酶学应用到脾虚证的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逍遥散对肝郁脾虚证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情志因素等建立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肝郁脾虚证模型逍遥散治疗组每日用逍遥散药液灌胃,肝郁脾虚证模型自然恢复组、正常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结果:灌胃8天后,肝郁脾虚证模型逍遥散治疗组各种变化明显恢复,情绪、行为状态、毛发、饮食、睡眠、大便等各方面状况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与肝郁脾虚证模型自然恢复组相比有明显差异。结论:逍遥散对肝郁脾虚证大鼠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本研究中逍遥散对肝郁脾虚证大鼠的良好效果,又反证了所造大鼠症候模型的成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健脾康复方对大鼠实验性肝癌IG-Ⅱ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实验性肝癌脾虚证和湿热证模型,设正常对照组,肝癌脾虚证模型组,肝癌湿热证模型组,肝癌脾虚证治疗组,肝癌湿热证治疗组。肝癌脾虚证治疗组和肝癌湿热证治疗组各鼠给予健脾康复方治疗。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IGF-ⅡmRNA表达,观察健脾康复方对IGF-ⅡmRNA表达的作用。结果:肝癌脾虚证和肝癌湿热证模型组IGF-Ⅱ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癌脾虚证治疗组IGF-ⅡmRNA表达显著低于肝癌脾虚证模型组(P〈0.05),肝癌湿热证治疗组IGF-ⅡmRNA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健脾康复方对大鼠实验性肝癌脾虚证IGF-ⅡmRNA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的学说入手,探讨缺铁性贫血与血虚的相关性,血虚证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和健脾生血法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运用。笔者认为缺铁性贫血属于中医血虚范畴,主要病机为气血两虚、脾胃虚弱,治疗上以健脾和胃、益气养血为原则。治疗缺铁性贫血,在补铁的基础上配合健脾生血法可以收获更好的临床疗效,并减轻补铁带来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脾虚大鼠模型在冷水束缚应激负荷下,胃黏膜损伤程度与H+,K+-ATP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脾虚组、应激组、脾虚应激组。采用100%大黄水煎液灌胃10 d造成脾虚模型。冷水束缚应激负荷6 h后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用无机磷法测定胃黏膜H+,K+-ATP酶的活性;用RT-PCR法检测胃黏膜H+,K+-ATP酶mRNA的表达。结果脾虚大鼠胃黏膜肉眼未见明显损伤,应激及脾虚应激组大鼠胃黏膜均出现点状及条索状损伤,且脾虚应激组损伤程度更为显著。脾虚组H+,K+-ATP酶活性及mRNA的表达率较正常组低(P均<0.05);应激及脾虚应激组H+,K+-ATP酶活性及mRNA的表达较正常组高(P均<0.05);且脾虚应激组大鼠H+,K+-ATP酶活性及mRNA的表达增高幅度有所增大。结论脾虚大鼠在冷水束缚应激状态下胃黏膜易损伤性增高,其机制之一可能与脾虚应激后胃黏膜H+,K+-ATP酶功能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3.
探讨进展期胃癌患者脾虚状况与其生存期之间的关系。按脾虚主要症状半定量分级标准 ,将 6 1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分为轻度脾虚组和中重度脾虚组 ,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期 ,并通过对不同组别的毕格犬生存时间的比较 ,检测健脾法对胃癌术后毕格犬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 ,中重度脾虚组在生存时间及脾虚主要症状半定量积分上与轻度脾虚组相比有极其显著差异 ,且生存时间及脾虚主要症状半定量积分差值呈负相关。提示脾虚程度越严重则患者生存时间越短。这一结果同样为毕格犬模拟临床分组实验所证实。中医理论认为 ,“脾为后天之本” ,可以认为 ,观察患者的脾虚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患者的生存时间及预后情况有一个较准确的估计 ,值得扩大样本数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脾气虚证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脾气虚证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相关性的研究金敬善1邓新荣1邹世洁2易崇勤1胡彩钦1陈小野2李伍善1王丽华1赵荣莱1王天和3王立3周垒3周斌3李乾构3(1北京中医研究所100010)(2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100700)(3北京中医医院100...  相似文献   

15.
肝郁脾虚证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证候类型,既有肝郁情志不舒的表现,又有脾虚消化功能不好的表现。而脑-肠肽不仅对胃肠道有调控作用,还可以参与情绪的调节,这与肝郁脾虚证发生的机制颇为符合。目前发现的脑-肠肽有10多种,本文就其中几种与肝郁脾虚证最为密切的脑-肠肽进行展开综述,来探讨脑-肠肽与肝郁脾虚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脾胃虚弱与老年性痴呆发病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医学对老年性痴呆发病机制的认识有多种 ,本文从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为诸虚之本的理论出发 ,探讨脾胃虚弱与老年性痴呆的发病关系。认为 ,脾胃虚弱是导致老年性痴呆的根本原因 ;由虚而致痰浊血瘀 ,痰瘀互结 ,加速痴呆形成  相似文献   

17.
从肾虚髓空是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的发病根本、脾肾两虚是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从脾肾两虚的角度对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的治疗论述。肾虚髓空是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的主要病机,采取补肾健脾的治疗方法是得当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液净化早期低血压发生率及其病位、病性证素与证候分布规律。方法观察171例患者血液净化早期低血压的发生率,并分析早期低血压患者的病位、病性证素与证候分布规律。结果 171例患者发生血液净化早期低血压60例,发生率为35.10%,其中男性低血压发生率为36.10%,女性为33.30%,差别不大(P> 0.05)。60例早期低血压患者病位证素以脾为主,其次为肾。病性证素以阳虚、气虚为主,其次为血虚、血瘀、痰饮等。证候以虚证为主,其次为虚实夹杂证,最后为实证。虚证以脾肾阳虚为主,其次为脾肾气虚;虚实夹杂以气虚血瘀为主,其次为气虚水停;实证以痰瘀互结为主,其次为气滞血瘀。结论血液净化早期低血压发生率为35.10%;早期低血压病位证素分布呈脾>肾>心>肝>肺的趋势;病性证素分布呈阳虚>气虚>血虚>痰饮>血瘀>阴虚>气滞;证候分布呈虚证>虚实夹杂证>实证的趋势,其中虚证分布呈脾肾阳虚>脾肾气虚>心脾两虚的趋势,虚实夹杂证分布呈肾虚水泛>脾虚湿蕴>气虚血瘀的趋势,实证分布呈痰瘀互结>痰滞证>瘀滞证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认识。方法:总结、归纳和分析中医学经典著作和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肾虚、脾胃虚弱、血虚血瘀等引起骨质疏松症进行论述。结果:肾虚、脾胃虚弱、血虚血瘀等方面都会对骨质疏松症产生影响。结论:中医学认为骨质疏松症与肾虚、脾胃虚弱、血虚血瘀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