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内科学   44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8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除呼吸道症状以外,常伴有纳差腹胀、大便不调等消化道症状,舌苔往往厚腻,有湿邪侵犯中焦的特点。中医认为脾胃与肺关系密切,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与脾共司水液代谢。同时从国家及各地区发布的COVID-19中医诊疗方案中也可看出,针对脾胃的治疗贯穿始终,与《温疫论》中的观点不谋而合,因此在治肺的基础上应当重视脾胃的治疗。结合《温疫论》中相关论述及现有的报道和临床资料,参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疾病分期,探讨从脾胃角度防治COVID-19。  相似文献   
2.
《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升降出入是自然界气的基本运动形式,天人相应,也对应人体气机的基本运动形式,如《素问·刺禁论》所云:“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进一步说明气机升降出入需要多个脏腑协调配合,且脏腑气机的升降之性也各有不同。其中肝主升发,肺主肃降,推动了气机的左升右降;心火下行,肾水上济,带动了气机的上下交通;脾主升清,胃主和降,组成了气机的斡旋枢纽,三者之间犹如太极运动流转不息,加之六腑以通降为顺,泻而不藏,均在气机升降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气机升降相宜,则阴平阳秘,是谓平人;气机升降失司,则阴阳失调,百病丛生。  相似文献   
3.
4.
张仲景关于承气汤的论述对后世各医家影响深远,对此试加整理,并通过对吴鞠通、俞根初和吴又可运用承气类方的变通化裁经验,探讨了承气汤类方不断发展扩大的应用范围.张仲景承气类方确立了攻下法,吴鞠通大大扩展了张仲景承气汤类方的治疗范围,确立了下法在温病治疗中的地位,后世医家进一步发展,确立了扶正攻下的原则,使之能符合临床实践,更有效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5.
《金匮要略》中阐述脾胃病治疗的内容极其丰富,主要可归纳为温、通、清、和四法,代表方有大、小建中汤,大、小承气汤,泻心汤类等.深入研究仲景的脾胃病治疗思想,对于指导脾胃病的治疗、提高临床疗效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功能性胃肠疾病是消化门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因其发病率高、需反复就诊、不同程度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主要涉及胃肠动力紊乱、内脏敏感性改变、脑-肠轴、免疫和心理社会因素等。西医多为对症治疗,效果不是十分确切。中医以其独特的辨证理论体系,能够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做出详细阐述,认为其与肝脾两脏密切相关,基本病机为肝郁脾虚。因此,临床上运用调肝理脾的法则治疗功能性胃肠疾病往往能够取得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不同证候分布与食管测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具有典型反流症状的患者88例,进行辨证分型。采用高分辨率胃肠动力测压系统,分别对健康人及不同证候GERD患者进行食管上、下括约肌功能,食管动力方面检查。结果:88例患者中,以肝胃郁热证(35例)最多见,其次为胆热犯胃证(21例)、气郁痰阻证(20例)、中虚气逆证(12例)。将它们分为肝系证候组(56例占64%)和脾系证候组(32例占36%)。GERD患者食管上、下括约肌各项功能无论是两组间比较还是与健康人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肝系证候组在无效吞咽方面及脾系证候组在吞咽速度方面与健康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系证候组与脾系证候组在食管动力的同步收缩、无效吞咽、吞咽速度、下食管括约肌以上3及7cm波幅、远端收缩积分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GERD患者的不同证候与食管动力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口腔干燥综合征发病率日益增高。考察中医古籍,得到以下结论,病名:使用较多、命名较规范的是"口干""口燥"和"口渴",以"口干"为优。病位:涉及心、脾、肺、肾、大肠、胃等,但以心、脾、肺为多。病性:属热,但医藉中或主虚热,或主实热,或主上热下寒。病机:《诸病源候论》认为是腑脏虚热、津液亏虚以及阴阳断隔、上热下寒;《圣济总录》则认为是心经蕴热、传之于脾以及热积上焦、口舌失润;后世又补充了脾胃气虚、血虚、血瘀、水停等病机。治法与处方:晋代《葛氏方》中首载治口干方,创口含剂型;南北朝谢士泰《删繁方》开始标本兼治;自《备急千金要方》起清热生津法成为后世治疗口干的普遍之选;《圣济总录》在古代医籍中载治口干方最多,剂型最为丰富。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健脾温肾清化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设计,将72例UC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在口服美沙拉嗪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给予健脾温肾清化方灌肠治疗,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栓纳肛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患者诱导缓解率和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结束时试验组缓解率为56.8%,对照组为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腹泻单项症状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为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血便、腹痛、腹胀单项症状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温肾清化方治疗UC与柳氮磺吡啶栓疗效相当,但对于腹泻症状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