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登革热与登革出血热的中医辨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惠德 《新中医》1992,24(6):48-50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是登革病毒引起的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本病好发于夏秋季,以6~10月为高峰,患者多为青壮年,其发病急骤,传变迅速,流行广泛。登革热以畏寒、高热、头痛、周身肌肉、骨关节痠痛、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登革出血热是登革热的一种严重类型,它除有典型登革热的临床表现外,还可出现出血、休克等危重证候。近年来本病已成为  相似文献   

2.
林良国 《新中医》1993,(9):51-52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蚊虫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登革热以恶寒,发热,头痛,肌肉、骨关节痠痛,斑疹为主要表现;登革出血热是登革热的一种严重类型,它除有典型登革热的表现外,还可有出血、休克等证候。本病归属中医“温疫”的范畴,按其不同的发病季节和证候特征,可称为“暑热疫”、“湿热疫”、“暑湿挟疠”。“湿温”、“伏暑”等。目前西医对本病未有特异性治疗方  相似文献   

3.
中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研究治疗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由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出血、低血压休克、肾脏损害、热退病重、五期经过为特征。根据本病发病特点、临床证候及流行性和传染性,属于中医学“温疫”、“疫疹”、“疫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出血热即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出血、低血压休克、肾脏损害、热退病重五期经过为特征.根据本病发病特点、临床症候及流行性和传染性,属于中医学"瘟疫"、"疫疹"、"疫疠"范畴.病理传变涉及卫气营血过程,病理中心在气营,重点为营血,以心、肾、胃三脏腑为病变的关键.病理变化极其复杂,临床上每易出现三焦俱热、虚实夹杂的复杂情况.  相似文献   

5.
梁广和 《新中医》1993,25(2):8-9
本文通过温病学文献的研究,并根据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特征,认为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因是疫毒之邪,疫毒之邪虽有寒疫、热疫之分,但以温热疫毒居多。  相似文献   

6.
外感发热的中医辨证施护心得赣榆县中医院(222100)张来华关键词外感发热表热证半表半里证里热证辨证施护外感发热多因感受六淫或疫疠之邪引起,临床以发病较急、热势偏高为其特点,常兼有咳嗽、气急、胸闷等症状。笔者在10余年的临床护理实践中,对外感发热区别...  相似文献   

7.
结合临床从"热毒瘀"对狼疮性肾炎(LN)的病理机制及辨证论治进行探讨。认为本病的发生以热邪为致病之诱因,毒邪为病情发展之基础,瘀血为病情演变之关键,故狼疮性肾炎的病理基础以热毒瘀为主,故治疗上应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基本治则。经多年临床应用观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痞证是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病变过程中常见的证候之一。笔者拟从其成因、证治特点作一探讨,以期裨益于临床。一、成因痞证之出现,是由出血热的病因特点所决定的。众所周知,本病是因感受出血热疫毒所引起的,就其属性而言,有寒、湿、热  相似文献   

9.
从“热、毒、瘀”结合体质特点辨治小儿狼疮性肾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文生  高旭光 《中医杂志》2011,52(2):102-103,117
结合临床从"热、毒、瘀"对小儿狼疮性肾炎(LN)的病理机制及辨证论治进行探讨。认为本病的发生以热邪为致病之诱因,毒邪为病情发展之基础,瘀血为病情演变之关键,故LN的病变以热、毒、瘀为主,故治疗上应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基本治则。  相似文献   

10.
登革热属中医学"瘟疫"的范畴,按其不同的发病季节和证候特征,分属于"暑热疫"、"湿热疫"等,以实证居多,历代医家治疗该病多从疫疠、毒邪着手,以清热、解毒、凉血等法治疗,而往往忽视化湿。本文从登革热的病机和病理本质、临床研究、现代认识,结合临提出化湿对于治疗本病的重要性,认为除清热、解毒、凉血等法之外,化湿亦为治疗本病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11.
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属温热病范畴,病理改变以邪毒炽盛,伤津劫液,迫血妄行,阴竭肾亏为主。此病症状不一,变化最快,往往在几天内即导致阴阳离决,在治疗上甚为棘手。我院在1978、1979年中收治的病人计160例左右,约90%为发热后期、低血压期或少尿期,绝大多数入院时都已表现为气血两燔,阴津亏损。本文略谈在治疗本病过程中用滋阴生津法的管见,供参考。一、出血热的热毒甚于一般温病出血热邪毒猖厥,不论强弱,触之易病。在临床所见大多为野外作业的青壮年。发病之始即表现为表里同病,极易迅速传入营血,症  相似文献   

12.
张沛 《国医论坛》2014,29(1):11-12
余霖认为疫疹为感受外来具火热之性的疫疠毒邪所致,其斑疹之发有缓急之分,通过斑疹的形态及色泽可以判断疾病的预后。余霖创制的清瘟败毒饮为治疗疫疹的主要代表方剂,该方充分体现了余霖清热凉血解毒、养阴保津及重视活血的治疫思想。  相似文献   

13.
作者认为肾综合征出血热属一种湿热疫证,湿伤肾气、热伤血络是其病理特征;临床特点为生湿化燥,致生变乱。治当及早攻邪,截断病情进展,无使湿燥之变。大法为清热以宁络,祛湿以安肾,使邪早有出路。  相似文献   

14.
周仲瑛 《新中医》1992,24(10):15-16
流行性出血热病因感受瘟邪疫毒致病,进而酿生热毒、瘀毒、水毒,“三毒”几乎贯穿于病变的整个过程,发热、低血压休克期以热毒、瘀毒为主,少尿期以瘀毒、水毒为主,多尿、恢复期则为正气亏虚,余毒未清。因此,治疗当以清瘟解毒为基本原则,结合中药药理研究,在清瘟解毒类方药中,选用具有抗出血热病毒作用的特异性药物,以加强针对性,同时根据各个病期的不同病理特点,辨证采用相应治疗大法,结合具体病情,有主次的综合应  相似文献   

15.
1.白苔为感受寒邪或温疫暴起的表现,主表证、寒证,或瘟疫热毒暴盛。黄苔为热邪熏灼的表现,主里证、热证。灰苔多由邪郁而致。黑苔主里证,或为热极,或为寒盛。薄苔为正气未伤,邪气不盛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浅谈清法合茶树根合剂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心肌炎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且以频发性早搏多见,属中医“心悸”、“怔忡”范畴。本病急性发作期一般与六淫外邪有密切关系。温热邪毒从口鼻而入,由卫入营,热伤心肌,邪毒侵入心脉,邪滞不去,损伤心之气血,气血失调,心律因而紊乱。虽未见神昏谵语之候,但可见热毒壅盛、心气营阴耗损之证,如咽喉肿痛、发热,舌绛而干,脉细数、结代等。慢性期为余热未净,营阴耗损,反复感染,经久难愈。因此,对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的治疗,不论急性期或慢性期,应从温热邪毒着眼,不忽视“病毒”因素,运用清法突出清心凉营解毒,常获速效佳效。 茶树根合剂由…  相似文献   

17.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经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可归于中医"瘟疫"或"温疫"、"疫疹"等范畴。本病之邪气多属湿热或暑热性质的疫疠之气,具有湿毒、疫毒的特点。结合2014年的五运六气进行推演,甲午年五之气为阳明燥金,客气少阳相火,时段在秋分至小雪,在秋季应凉之时而现酷热,燥热相合,非其时有其气,则生温病。2014年广州地区登革热集中于9月底及10月份暴发。2014年岁运为土运太过,土位应长夏,主湿,患者亦表现出湿热相兼、湿重于热之象,故治疗在清热祛湿的同时更应侧重祛湿。同时注意对发热、斑疹、出血、休克的辨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中医证候特征及核心病机。方法采用前瞻性的临床研究方法,纳入327例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住院病例,按照统一的中医证候观察表进行动态观察,主要根据舌象将证候分为湿热证、温热证,湿热证又分为湿重于热证、热重于湿证,由两名主治医师根据临床资料确定本病的中医证候分型和核心病机。结果 327例患儿证候分型为:湿重于热证208例(63.8%)、热重于湿证79例(24.2%)、温热证40例(12.2%);热重于湿证与温热证的入组前最高体温高于湿重于热证(P<0.01);湿重于热证入组前病程长于热重于湿证(P<0.05);湿重于热证的住院天数较温热证有延长的趋势(P=0.083);热重于湿证皮疹色泽较红,口腔皮疹比例高于湿重于热证及温热证(P<0.05);温热证出现嗜睡及颈项强直比例要高于湿重于热证及热重于湿证(P<0.05);湿重于热证及热重于湿证出现易惊的比例要高于温热证(P<0.05)。不同证型的病原学分布频率无差异。结论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因是以湿热疫疠毒邪为主,病位主要在脾、心、肝,核心病机为湿热动风。湿重于热证及热重于湿证易见易惊等动风表现,湿重于热证热像不显,热势不彰,病情发展较缓,缠绵难愈;热重于湿证疹色较红且口腔皮疹多见;温热证则易见颈项强直、嗜睡表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脓毒症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i)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186例,调查其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并检测血清CRP、PCT、D-Di水平。结果 1中医证型以热入营血证(27.96%)、瘀毒内阻证(26.89%)、热毒炽盛证(22.58%)多见。2热入营血证CRP水平最高,热毒炽盛证、瘀毒内阻证、气阴两虚证CRP水平与其相近(P0.05),均明显高于邪毒袭肺证(P0.01);各组CRP均值由高到低顺序为热入营血证瘀毒内阻证热毒炽盛证气阴两虚证邪毒袭肺证。3热入营血证、瘀毒内阻证、热毒炽盛证、气阴两虚证PCT水平明显高于邪毒袭肺证(P0.01),其中瘀毒内阻证、热入营血证高于气阴两虚证及热毒炽盛证(P0.01);各组PCT均值由高到低顺序为瘀毒内阻证热入营血证热毒炽盛证气阴两虚证邪毒袭肺证。4瘀毒内阻证、热入营血证的D-Di水平均高于其他各证(P0.01),瘀毒内阻证D-Di水平明显高于热入营血证(P0.01);各组D-Di均值由高到低顺序为瘀毒内阻证热入营血证热毒炽盛证气阴两虚证邪毒袭肺证。结论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脓毒症中医证型以热入营血证、瘀毒内阻证、热毒炽盛证多见;联合检测CRP、PCT、D-Di,对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余氏认为疫疹的发生与运气的改变息息相关,气运失常是疫疹产生的必要条件。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其所处时代疫疹类型主要为暑热疫,提出毒火是根本病因。《疫疹一得》从脉象、舌象、疹之形色、痈疮、全身症状等来综合区分毒火的轻重,随症施治。创制以石膏为君药的清瘟败毒饮加减来治疗疫疹,根据瘟疫起病急、传变迅速的特点,常用重剂生石膏直入肺胃,直捣巢穴,杀无形之毒,退十二经之火,以拔其根,速求转机。在用清凉苦寒的同时,又常常顾护胃气,注意扶助人体正气以驱邪外出。在疫疹后期,往往正虚邪恋,为防止疫疹反复,余氏此时以补中兼清法两治,以求邪去正安,正气来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