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紫草萘醌(阿卡宁)衍生物SYUNZ-4的抗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半合成的一种新的阿卡宁衍生物-3,11-双(2-羟乙巯基)-6-异己萘茜(代号为SYUNZ-4)体外对各种人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和体内的抗瘤作用。方法体外细胞毒作用是应用四氮唑蓝(MTT)法测定,以半数抑制浓度(IC50)进行评价。体内抗瘤作用是应用小鼠移植瘤模型和人癌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结果体外细胞毒试验表明,SYUNZ-4对7种人癌细胞有强的细胞毒作用,它们的IC50为0.32~7.75mg·L-1,对耐药细胞株MCF-7/Adr和KBV200的IC50分别为1.96和7.87mg·L-1。体内抗瘤试验,SYUNZ-4在2.0,6.0和10.0mg·kg-1,ip,q2d×10d,对小鼠肉瘤S-180和小鼠肝癌HepS的抑瘤率分别为31.5%~69.7%和45.9%~67.5%(P<0.05~0.01)。SYUNZ-4在2.0,6.0,10.0和14.0mg·kg-1,对小鼠肿瘤艾氏腹水癌实体型ESC的抑瘤率为30.2%~58.1%(P<0.05~0.01)。在6.0和10.0mg·kg-1,ip,q3d×18d条件下,SYUNZ-4对人肺腺癌(GLC-82)裸鼠移植瘤的抑瘤率为48.4%和61.7%(P<0.001);在2,6和10mg·kg-1剂量下对人鼻咽癌细胞(CNE2)裸鼠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35.5%、41.9%和48.3%,P<0.01~0.001。结论新合成的紫草醌衍生物SYUNZ-4具有强的细胞毒作用和抗小鼠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枸杞多糖(LBP)及枸杞多糖联合趋化因子(CXCL10)对实验性肝癌荷瘤小鼠辅助性T细胞分化的影响。 方法: 建立H22肝癌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分为模型组、LBP高剂量组(ig 100 mg·kg-1)、LBP低剂量组(ig 50 mg·kg-1)、LBP+CXCL10组(ig 100 mg·kg-1+15 μg·kg-1)、CTX组(ip 20 mg·kg-1),另设正常对照组。连续给药2周后小鼠眼球取血,颈椎脱臼处死。分离小鼠肿瘤、脾脏、胸腺,计算肿瘤抑制率、胸腺指数、脾指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T辅助细胞1/T辅助细胞2(Th1/Th2)分化情况。 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LBP低、高剂量组、LBP+CXCL10组对肿瘤抑制率分别为37.83%,12.50%,14.14%; Th1/Th2分别4.44±3.05,2.48±2.93,4.36±1.96,其中LBP低剂量组及LBP+CXCL10组P<0.05。 结论: 低剂量LBP及LBP+XCL10能显著提高H22肝癌荷瘤小鼠Th1/Th2比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长春新碱传递体(vincristine loaded transfersom es,VCR-T)对荷Burk itt’s淋巴瘤裸鼠的抑瘤效果。方法建立荷Burk itt’s淋巴瘤的裸鼠模型,将VCR-T分为高(0.8 mg·kg-1)、中(0.2 mg·kg-1)、低(0.05 mg·kg-1)剂量以及单次给药和3次给药组,长春新碱溶液(vincristine solution,VCR-Sol)以0.8 mg·kg-1的剂量分3次静脉注射,比较各组荷瘤裸鼠的相对肿瘤增殖率、肿瘤生长曲线、抑瘤率,并进行瘤体组织学检查考察VCR-T的抑瘤效果。结果各治疗组对肿瘤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随着给药剂量及给药次数的增加,对肿瘤的抑制作用也相应的增加;VCR-T以0.8 mg·kg-1剂量单次给药则可达到与VCR-Sol相同的效果,而0.2 mg·kg-1剂量3次给药的疗效则优于VCR-Sol;所有VCR-T组裸鼠100%存活,VCR-Sol组裸鼠存活率仅75%。结论VCR-T透皮给药具有比VCR-Sol静注给药更好的抑瘤效果。  相似文献   

4.
芝麻素对乙醇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芝麻素对乙醇代谢的影响。 方法 :①不同剂量芝麻素(8,23,70 mg ·kg-1)对大鼠ig给药14 d后,测定ig乙醇(5 g ·kg-1)后不同时间点(0.5,1,2,4,6 h)乙醇血液浓度;②不同剂量芝麻素(10,33,100 mg ·kg-1)对小鼠ig给药7 d后,测定ip乙醇(2.5 g ·kg-1)后不同时间段(1,2,3,4 h)动物自主活动次数;③不同剂量芝麻素(10,33,100 mg ·kg-1)对小鼠ig给药7 d后,测定ip乙醇(3.5 g ·kg-1)后动物翻正反射消失时间的变化。 结果 :①芝麻素23,70 mg ·kg-1剂量组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液乙醇浓度;②芝麻素33,100 mg ·kg-1剂量组可使乙醇ip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增加及翻正反射消失时间缩短。 结论 :芝麻素可促进乙醇的代谢。  相似文献   

5.
吴茱萸水和70%乙醇提取物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秀伟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1):1317-1321
目的:研究吴茱萸水和70%乙醇提取物的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方法:采用霍恩氏法研究灌胃给予小鼠吴茱萸水和70%乙醇提取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选用健康昆明种小鼠40只,雌雄各半,体重17~22 g,随机分为4个受试药物剂量组:1.00,2.15,4.64,10.00 g·kg-1,灌胃给药,观察7 d,记录中毒和死亡情况,计算得出LD50。采用鼠伤寒沙门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 研究其致突变性,小鼠精子畸变试验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研究其致畸变性。结果:小鼠口服吴茱萸水和70%乙醇提取物的LD50大于10.0 g·kg-1;2种提取物各剂量组小鼠灌胃后未见明显中毒症状,亦无死亡。2种提取物的Ames试验阴性、未发现对小鼠精子产生畸变作用、对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未见损伤。在急性毒性、小鼠精子畸变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中,从试验开始到结束,小鼠体重增重情况良好。结论:吴茱萸水和70%乙醇提取物对小鼠属实际无毒,LD50大于10.0 g·kg-1;在本试验条件下,未发现其有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6.
关木通及其马兜铃总酸对小鼠肾脏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以马兜铃酸A为剂量标准比较了关木通醇提物和关木通马兜铃总酸对小鼠的急性毒性,探讨关木通致毒的剂量关系。方法:小鼠单次灌胃关木通醇提物及其马兜铃总酸后,测定LD50、肝、肾功能及观察了肝、肾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小鼠给予关木通醇提物的LD50值为4.4g·kg-1,折合成马兜铃酸A为40mg·kg-1,与小鼠灌胃给予马兜铃总酸后的LD50值(折合成马兜铃酸A为♂33mg·kg-1,♀37mg·kg-1)相近。给予关木通醇提物剂量折合成马兜铃酸A为4.5mg·kg-1以上时,可引起血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增高,同时可见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折合成马兜铃酸A25mg·kg-1以上时可引起AST增高和肝脏组织形态学改变;以上病变程度均与马兜铃酸A的剂量成正比。结论:关木通除了有明显的肾脏毒性外,还有肝脏毒性,致肾毒剂量较致肝毒剂量低,肾脏毒性是关木通致死的主要原因,马兜铃酸是主要的致肾毒成分。关木通的致死和致肾毒作用与马兜铃酸A的剂量成正比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海藻玉壶汤(生甘草)组、海藻玉壶汤(炙甘草)组、去海藻(生甘草)组、去海藻(炙甘草)组、去甘草组、去海藻甘草组的小鼠急性毒性,评价海藻-甘草反药组合在复方中应用的毒性。 方法: 灌胃给与不同配伍组合不同剂量的海藻玉壶汤,计算出LD50,不符合LD50评价条件的组别,采用连续给药28 d,即累计半数致死量的方法来进行毒性评价;眼球采血,通过检测小鼠血清肝、肾功能相关指标评价其对小鼠肝、肾系统的影响。 结果: 各给药组均未得出LD50,海藻玉壶汤(生甘草)组LD50(16)为71.08 g·kg-1,药物剂量21 g·kg-1;海藻玉壶汤(炙甘草)组LD50(3)为68.28 g·kg-1,剂量21 g·kg-1;去甘草组LD50(12)为55.78 g·kg-1,剂量20 g·kg-1;去海藻(生甘草)组LD50(22)为72.27 g·kg-1,剂量21 g·kg-1;去海藻甘草组LD50(21)为79.62 g·kg-1,剂量18.1 g·kg-1;去海藻(炙甘草)组小鼠连续给药28 d仍未达到半数致死量,最大耐受量为生药80 g·kg-1,药物剂量20 g·kg-1;给药各组对小鼠的肝、肾脏功能均未见明显影响。 结论: 给药各组LD50(n)均属无毒的范畴,且对小鼠的肝、肾脏功能指标未见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金针菇多糖对环磷酰胺的增效减毒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观察金针菇多糖(FVP1)对化疗药环磷酰胺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①NIH小鼠右腋皮下接种0.2mL的1×107·mL-1的S180肉瘤后,随机分为3组:模型对照组腹注生理盐水;环磷酰胺组在第1,3天腹注30mg·kg-1体重的环磷酰胺,其余时间用生理盐水;FVP1合并环磷酰胺组在第1,3天腹注30mg·kg-1体重的环磷酰胺,同时每天腹注10mg·kg-1的FVP1,连续10d。剥取肿瘤称重,计算抑瘤率。②小鼠腹注100mg·kg-1环磷酰胺,连续2d建立免疫抑制小鼠模型,随机分成4组:环磷酰胺组腹注生理盐水;FVP1小、中、大剂量组分别腹注5,10,20mg·kg-1的FVP1,连续7d;另设不用环磷酰胺造模的作为空白对照组。实验结束后检测各组小鼠的外周白细胞、胸腺指数、脾指数、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脾淋巴细胞转化和NK细胞活性。结果:①FVP1与小剂量环磷酰胺伍用能明显提高环磷酰胺对小鼠S180的抑瘤率。②5,10,20mg·kg-1的FVP1均能明显对抗环磷酰胺所致的小鼠白细胞减少和免疫器官萎缩,拮抗环磷酰胺所致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降低,恢复免疫受抑小鼠的淋转功能以及NK细胞杀伤活性。结论:FVP1对环磷酰胺具有一定的增效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9.
氟哌啶醇季铵盐衍生物对冠状动脉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氟哌啶醇季铵盐衍生物(F2)对动物冠状动脉的作用。方法:小鼠ip氟哌啶醇(10mg·kg-1和20mg·kg-1)造成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模型。Ip F2(10mg·kg-1,20mg·kg-1和40mg·kg-1),观察行为变化?采用猪冠脉条生物检定,观察10-6mol·L-1,10-5mol·L-1和10-4mol·L-1F2对KCl(10mmol·L-1~40mmol·L-1)致猪冠脉条收缩量效曲线的影响,并观察10-4mol·L-1F2对KCl(20mmol·L-1)致冠脉条收缩后的阻断作用?采用Langendorf灌流法,观察10-6mol·L-1,5×10-6mol·L-1和10-5mol·L-1F2对脑垂体后叶素所致离体豚鼠心脏冠脉流量减少的作用。结果:氟哌啶醇可致小鼠肌张力增高,肌震颤、头颈部扭曲和尾过伸等,有量效依赖性。F23个浓度组无一出现上述表现。F2可使KCI致猪冠脉条收缩曲线压低,呈量效依赖性。F2量效依赖地拮抗脑垂体后叶素致冠脉流量的减少。结论:ipF2不引起锥体外系不良反应,但有扩冠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甘草酸铋抗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SD大鼠和昆明种小鼠为研究对象,复制3种实验性胃溃疡动物模型(大鼠幽门结扎致胃溃疡模型、大鼠乙醇致胃溃疡模型和小鼠束缚水浸应激致胃溃疡模型)。将大鼠分成甘草酸铋700,350,175 mg·kg-1剂量组、甲氰咪胍(200 mg·kg-1)阳性对照组和0.1%EDTA空白对照组;小鼠分成甘草酸铋980,490,250 mg·kg-1剂量组。测定胃黏膜损伤指数、胃液分泌量,胃液酸度,血清中一氧化氮(NO)含量,胃组织前列腺素(PGE2)相对含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甘草酸铋能使胃液量、胃酸浓度 、胃黏膜损伤指数减少(或降低);血清NO含量和胃组织前列腺素含量增加。结论:甘草酸铋对实验性胃溃疡具有一定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胃酸分泌、改善胃黏膜微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白背叶提取物芹菜素对裸鼠人胃癌SGC-7901细胞移植瘤生长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胃癌裸鼠移植瘤模型,连续11 dig给予芹菜素600,300,150 mg·kg-或ip五氟尿嘧啶(5-FU) 20 mg·kg-1治疗,观察移植瘤瘤重及药物对肿瘤生长的抑制率;透射电镜观察肿瘤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芹菜素600,300 mg·kg-1和5 -FU均能明显抑制裸鼠移植瘤生长,抑瘤率分别为31.78% (P <0.01),25.66% (P <0.05)和49.03% (P <0.01),且芹菜素可致裸鼠移植瘤大量细胞发生凋亡,可见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结论:白背叶提取物芹菜素可能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地黄连提取物的镇痛抗炎作用,并进行急性毒性试验。方法:小鼠ig 80,40,20 mg.kg-1地黄连提取物1次,采用醋酸致扭体反应、热板法测定痛阈,观察地黄连提取物的镇痛作用;小鼠、大鼠ig 80,40,20 mg.kg-1地黄连提取物,每天1次,连续3 d,抗炎实验采用二甲苯致鼠耳肿胀法、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法和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法;采用Bliss法测定了其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地黄连提取物(80,40 mg.kg-1,qd×1)能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明显提高小鼠的痛阈;其提取物80,40,20 mg.kg-1能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趾肿胀和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其LD50为478.9 mg.kg-1,LD50的95%可信限为(446.8~513.2)mg.kg-1。结论:地黄连提取物对实验动物模型具有显著的镇痛抗炎作用小鼠单次ig的LD50为478.6 mg.kg-1。  相似文献   

13.
染料木黄酮对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植物雌激素染料木黄酮对人卵巢癌HO-8910PM细胞裸鼠移植瘤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卵巢癌HO-8910PM细胞,裸鼠皮下接种HO-8910PM细胞建立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3个染料木黄酮治疗组,治疗组分别给予5,25,50 mg.kg-1染料木黄酮。治疗4周后,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组裸鼠移植瘤细胞周期时相和凋亡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凋亡基因bcl-2,Fas,FasL蛋白的表达情况,并通过电镜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50 mg.kg-1染料木黄酮治疗组裸鼠移植瘤明显小于对照组,肿瘤细胞G0-Gl期比例升高明显,S期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1),移植瘤细胞凋亡率为(15.14±2.27)%,明显高于对照组(3.12±1.12)%(P<0.01);移植瘤细胞bc1-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而Fas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电镜观察50 mg.kg-1染料木黄酮治疗组可见凋亡细胞明显增多。结论:染料木黄酮通过调节移植瘤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基因,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槐果碱及氧化槐果碱对小鼠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槐果碱及氧化槐果碱对昆明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方法:通过向昆明小鼠尾静脉注射不同浓度的槐果碱及氧化槐果碱溶液,观察并记录槐果碱及氧化槐果碱对小鼠的毒性反应.利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算其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 LD50).结果:昆明小鼠对槐果碱及氧化槐果碱单次尾静脉注射LD50分别为63.94,250.37 mg·kg -1,二者95%可信区间分别为56.49~73.08 mg· kg-1,219.05~288.02 mg·kg-1.结论:槐果碱和氧化槐果碱单次尾静脉注射对昆明小鼠有一定的毒性,槐果碱的氧化产物毒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新藤黄酸对S180细胞株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新藤黄酸对S180肿瘤细胞株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新藤黄酸分别作用于体外培养的S180细胞48 h,用CCK-8法检测药物对S18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以8.0,4.0,2.0 mg·kg-1剂量ip给予S180腹水瘤小鼠,每天1次,连续7d,观察45 d对存活时间的影响;以16.0,8.0,4.0 mg·kg-1剂量ig给予荷S180实体瘤小鼠,每天1次,连续12d,评价新藤黄酸的体内抗肿瘤作用;测单次ip给药对小鼠的LD50.结果:新藤黄酸对体外培养S180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药物作用48 h其IC50为(1.54±0.12) mg·L-1;4.0 mg· kg-1新藤黄酸ip给药可使S180腹水瘤小鼠存活时间较荷瘤对照组延长141.6%,新藤黄酸对S180实体瘤的抑制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大而升高,并呈一定剂量依赖性,体内抗肿瘤显著(P<0.05);单次ip给药对小鼠的LD50为36.66 mg·kg-1.结论:新藤黄酸对S180细胞株具有明显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蟾酥总蟾蜍甾烯(total bufadienolides from toad venom,TBFs)对H22荷瘤小鼠的肿瘤抑制作用,同步对体内组织中的代谢物进行初步分析.方法:采用HPLC和LC-MS对制备的受试药TBFs的化学组成进行表征;采用灌胃和腹腔注射2种方式给予H22荷瘤小鼠高、中、低3个剂量的受试药,给药后第13天处死,剥取瘤组织,称重,计算抑瘤率;同时取心、肝、脾、肺、肾各脏器组织,采用HPLC和LC-MS对其中的药物进行初步分析.结果:在对照品对照,在线紫外吸收光谱和质谱数据的基础上,明确了受试药TBFs的化学组成,以日蟾毒它灵、沙蟾毒精、蟾毒它灵、酯蟾毒精、华蟾毒它灵、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和酯蟾毒配基为主.与空白对照组比,灌胃给予TBFs对H22荷瘤小鼠的体重无影响,低(5 mg· kg-1),中(10 mg·kg-1),高剂量组(20 mg·kg-1)的抑瘤率分别为14.76%,16.38%,10.32%;腹腔注射给予TBFs,与空白对照组比,中、高剂量组在给药第5天时体重增加较慢,第13天时恢复正常;低(1.5mg· kg-1),中(3 mg·kg-1),高剂量组(6 mg·kg-1)的抑瘤率分别为17.30%,19.80%,40.95%,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小鼠心、肝、脾、肺、肾脏器组织HPLC分析表明,肝组织中存在蟾蜍甾烯类成分,LC-DAD-MS初步推测其中的11个化合物.结论:灌胃给予TBFs对H22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有一定的抑制趋势,但作用不明显;腹腔注射则展示了显著性抑瘤作用,同时给药初期也表现了一定的毒性反应;肝组织中推测的蟾蜍甾烯类化合物为进一步研究其体内代谢途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阿克他利(Acta)对小鼠Ⅱ型胶原性关节炎(CIA)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Ⅱ型胶原(CⅡ)乳剂皮内注射诱导的小鼠CIA模型。在此基础上,检测小鼠足肿胀、免疫功能的改变,以及对CⅡ的迟发性变态反应(DTH)和血清中抗CⅡ抗体的测定,同时进行了病理组织学的检查。结果 Acta(10,30,90 mg·kg-1)ig对CⅡ诱导的小鼠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体外研究发现,Acta(10,30,90 mg·kg-1)能使CIA小鼠过高的ConA增殖反应和IL-2的产生恢复至接近正常,同时对CIA小鼠过高的IL-1产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Acta(10,30,90 mg·kg-1)ig可以明显减轻CⅡ诱发迟发性变态反应(DTH),但Acta对CIA小鼠体内的抗体的产生无显著影响。病理学检查表明,Acta(10,30,90 mg·kg-1)ig可以减轻CIA小鼠的骨膜增生和软骨破坏。结论 Acta对CIA小鼠具有治疗作用,该作用可能是通过细胞免疫调节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