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7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6篇
中国医学   20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8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秀稳  杨秀伟 《中草药》2020,51(13):3383-3392
目的研究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的香豆素类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采用硅胶、HPLC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质谱、核磁共振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炎症反应模型,考察羌活中香豆素类成分对炎症反应模型一氧化氮(NO)生成的影响。结果从羌活甲醇提取物分离得到24个香豆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欧前胡素(1)、川白芷素(2)、补骨脂素(3)、香柑内酯(4)、茵陈素(5)、欧芹酚(6)、5-去氢羌活醇(7)、环氧脱水羌活醇(8)、7″-O-甲基异羌活醇(9)、佛手柑素(10)、7-异戊烯氧基-6-甲氧基-香豆素(11)、栓翅芹烯醇(12)、羌活醇(13)、去甲呋喃羽叶芸香素(14)、异羌活醇(15)、蛇床夫内酯(16)、6-异戊烯氧基伞形花内酯(17)、紫花前胡苷元(18)、异虎耳草素(19)、紫花前胡苷(20)、前胡苷V(21)、前胡苷I(22)、印枳苷元-11-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23)、羌活苷(24)。化合物7~10、13和15抑制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NO生成活性最强,最大半数抑制浓度(IC_(50))值为8.50~35.12μmol/L。结论化合物7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17为首次从羌活中分离得到;C-5位上具有多烯烃结构的香豆素抑制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NO生成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2.
甘草酸的抗病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药用植物中获得抗病毒物质可能是良好途径之一,甘草属药用植物已在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中普遍使用。甘草酸是甘草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之一。本文综述甘草酸的抗病毒作用,为甘草酸及其衍生物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红参皂苷在人尿液的排泄。方法:成年人(62 kg体质量)口服红参提取物2 g(相当于4.30 g红参),然后分别在0~3、3~6、6~12、12~24 h收集尿液。通过超快速液相-串联质谱法(UFLC-MS/MS)技术与对照品比较分析鉴定和定量人参皂苷的排泄。结果:在人24 h排泄的尿液中,可检测到3个苷元,即20(S)-原人参三醇(PPT)、20(R)-PPT和20(S)-原人参二醇(PPD);7个人参皂苷(G),即20(S)-G-Rh_1、G-Rd、G-Rk_3、G-Rh_4、20(S)-G-Rg_3、20(R)-G-Rg_3和G-C-K。结论:红参中的一些原型人参皂苷及其代谢产物可通过人体尿液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   
4.
王付荣  杨秀伟 《中国中药杂志》2017,42(16):3206-3212
通脉方是由葛根、丹参和川芎3味药按质量1∶1∶1组成的复方。该文研究通脉方中异黄酮类化合物大豆苷元、芒柄花素、5-羟基芒柄花苷、芒柄花苷、大豆苷、3'-甲氧基葛根素、染料木苷、葛根素、芒柄花素-8-C-β-D-呋喃芹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芒柄花素-7-O-β-D-呋喃芹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澳白檀苷、葛花宁、大豆苷元-7,4'-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泰国野葛根素、3'-羟基葛根素、3'-甲氧基大豆苷、芒柄花素-8-C-β-D-吡喃木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染料木素-8-C-β-D-呋喃芹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染料木素-7-O-β-D-呋喃芹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3'-羟基泰国野葛根素、6″-O-β-D-木糖基葛根素、鹰嘴豆芽素A-8-C-β-D-呋喃芹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3'-甲氧基大豆苷元-7,4'-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大豆苷元-7-O-β-D-吡喃葡萄糖基-(1→4)-O-β-D-吡喃葡萄糖苷和大豆苷元-7-O-α-D-吡喃葡萄糖基-(1→4)-O-β-D-吡喃葡萄糖苷在肠的吸收转运。采用人源肠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通脉方中上述25个异黄酮类化合物由绒毛面(AP侧)到基底面(BL侧)或从BL侧到AP侧2个方向的转运过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紫外检测法对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计算表观渗透系数(P_(app)),并与阳性对照药普萘洛尔和阿替洛尔比较。大豆苷元和芒柄花素由AP侧到BL侧的P_(app)分别为(2.55±0.03)×10~(-5),(3.06±0.01)×10~(-5)cm·s~(-1);由BL侧到AP侧的P_(app)分别为(2.62±0)×10~(-5),(2.65±0.11)×10~(-5)cm·s~(-1)。与本试验中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上呈良好吸收的阳性对照药普萘洛尔的P_(app)(2.66±0.32)×10~(-5)cm·s~(-1)和呈难吸收的阳性对照药阿替洛尔的P_(app)(2.34±0.10)×10-7cm·s~(-1)比较,大豆苷元和芒柄花素与普萘洛尔在同一数量级;其他化合物与阿替洛尔在同一数量级。大豆苷元和芒柄花素的P_(app AP→BL)/P_(app BL→AP)分别为0.97,1.15。可以预测,大豆苷元和芒柄花素可以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被动吸收进入体内,属于良好吸收的化合物;其他化合物属于吸收不良的化合物。5-羟基芒柄花苷、染料木苷、澳白檀苷、葛花宁和染料木素-7-O-β-D-呋喃芹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的P_(app AP→BL)/P_(app BL→AP)分别为0.18,0.28,0.45,0.38,0.49,推测它们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的转运可能存在外流机制。  相似文献   
5.
杨秀伟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7):3429-3434
中医防病治病的用药形式为中药复方。单味中药(多为饮片)是处方药,是中药复方的组成元素。由于某味中药在不同复方中的"君、臣、佐、使"地位不同,研究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应以中药复方的化学成分为切入点,单味中药应该是全成分分析,质量稳定可控。中药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继承、发展、创新的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6.
病例1,男,57岁,因突发言语不清饮水呛咳伴四肢活动不灵1个月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未规律服药.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言语不清,饮水呛咳同时伴四肢活动不灵,右侧重,不能行走.症状渐加重至言语不能,吞咽受限.曾于当地医院给予鼻饲流质,输液等治疗(具体不详),症状稳定为进一步康复治疗转来我院.入院查体:血压142/92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82次/min,律规整,未闻及早搏及杂音,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许湿啰音及痰鸣音.神经系统检查:神志清,精神不振,言语不能,高级智能检查不合作,右侧鼻唇沟稍浅,伸舌不能,右侧上下肢肌力0~1级,左侧上下肢肌力3~4级,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活跃,右侧Babinski征(+),左侧Babinski征(±).  相似文献   
7.
2004年5月~2006年12月,我们对87例患者施行脑血管造影术,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经股动脉插管进行脑血管造影87例,男50例,女37例,45~68岁,平均55岁。进行脑血管造影成功率100%。1.2方法按照目前常规标准选择术式,经股动脉插管进行脑血管造影是经皮肤穿刺股动脉后,通过插入的导丝,将一根特制的导管插入股动脉腔内,在电视监护下选择性地插至颈内动脉或椎动脉[1],注射造影剂后拍片,确定病变部位、范围及性质,以协助诊断疾病,确定治疗方案和手术方法。2护理2.1术前准备2.1.1心理护理术前由责任…  相似文献   
8.
对19例发病在12h内的患者,将国产重组链激酶150~200万U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微量泵进行溶栓治疗,并进行相应的临床护理。结果本组溶栓距发病时间6—8h11例,再通成功10例(90%);溶栓距发病时间8~12h8例,再通成功6例(75%);总有效率94.7%。认为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可促进疾病康复,减少并发症,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阿魏属在植物分类学上归类为伞形科,全球约150余种,其中13个物种在我国药用。本文评述其化学成分和生物学活性以及临床应用。阿魏属药用植物中单萜、倍半萜和香豆素类化合物无论是在含量上还是在化学结构多样性上,占绝对优势地位,它们可能是阿魏属药用植物的重要生物活性物质基础之一。最具特色的是该属的大部分单萜或倍半萜类化合物在化学结构类型上杂合香豆素的结构单元。该属药用植物的许多活性诸如细胞毒、抗菌、抗病毒、P-糖蛋白抑制和抗炎等皆与单萜杂合香豆素或倍半萜杂合香豆素化合物有关。这些研究结果能够用于阿魏属药用植物的药用亲缘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李滢  杨秀伟 《中国现代中药》2018,20(9):1074-1079
目的:研究麸炒白术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质谱、核磁共振等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麸炒白术70%乙醇水提取物中鉴定了20个化合物,分别为苍术酮(1)、蒲公英萜醇乙酯(2)、白术内酯Ⅶ(3)、白术内酯Ⅰ(4)、双白术内酯(5)、双表白术内酯(6)、杜松脑(7)、白术内酯Ⅱ(8)、白术醚(9)、8-表白术内酯Ⅱ(10)、8-表白术内酯Ⅲ(11)、白术内酯Ⅲ(12)、4R,15-环氧白术内酯Ⅱ(13)、4R,15-环氧-8β-羟基白术内酯Ⅱ(14)、桉叶-4(15)、7-二烯-9α,11-二醇(15)、β-谷甾醇(16)、白术内酯Ⅳ(17)、豆甾醇(18)、葡萄糖(19)、蔗糖(20)。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中药白术中分离鉴定。本文首次报道麸炒白术的系统性化学成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