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与中医证型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临床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损害、病毒呈高复制状态的80例门诊患者,中医辨证为肝胆湿热26例、肝郁脾虚32例、肝肾阴虚13例、脾肾阳虚4例、瘀血阻络5例,给予苦参素注射液400mg或600mg,每日1次,肌注,疗程90d.结果:全部病例总有效率为75%,其中肝胆湿热型与肝郁脾虚型总有效率分别为88.5%和81.3%,明显高于其他各型(P<0.01);肝功能恢复及HBeAg、HBV-DNA阴转率也明显高于其他各型.结论: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属肝胆湿热型与肝郁脾虚型疗效较好,其中尤以肝胆湿热型为优.  相似文献   

2.
辨证治疗80例慢性胆囊炎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日永 《新中医》1996,28(5):19-21
将8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肝胆湿热型、肝气郁结型、肝郁脾虚型,分别给予不同的辨证方药治疗。结果:近期治愈20例,显效35例,好转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以肝胆湿热型与肝郁脾虚型疗效较佳。根据本组资料分析认为:本病病机初为肝胆郁结,久则胆汁瘀积,阻滞血脉,郁而成瘀。其关键在于“郁”与“瘀”。治疗应着重于疏解与活血。  相似文献   

3.
病毒复制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关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通过对198例5种中医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标志物及HBV-DNA检测结果结合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分析,初步探讨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的方法。结果:肝胆湿热>肝郁脾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瘀血阻络。其中以肝胆湿热、肝郁脾虚和脾肾阳虚为其常见证型,占所调查对象的81.1%,而3型中又以肝胆湿热和肝郁脾虚为主,分别为40.9%和31.3%。肝胆湿热和肝郁脾虚患者病毒标志物有两种表型,即HBsAg(+)、HBeAg(+)、HBcAb(+)、HBV-DNA(+)或HBsAg(+)、HBeAb(+)、HBcAb(+)、HBV-DNA(+),提示病毒复制高度活跃,而脾肾阳虚患者病毒标志物以HBsAg(+)、HBeAb(+)、HBcAb(+)为主,提示病毒处于低复制状态。肝胆湿热型ALT、AST、TB IL等指标异常且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0.05);肝郁脾虚型仅次于肝胆湿热型,ALT、AST等指标异常且显著高于除肝胆湿热以外的其他证型(P<0.05)。结论:肝胆湿热型和肝郁脾虚型与病毒高复制状态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免疫性肝炎与中医证型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合并免疫性肝炎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对2000年4月-2005年12月于本院感染科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80人的肝功能、HBV-DNA、抗核抗体(ANA)谱及中医证型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找出病证规律。结果:ANA阳性和ANA阴性两组患者多数具备肝郁脾虚表现,而兼肝胆湿热型、瘀血内结型、肝肾两虚型表现者ANA阳性组比例明显高于ANA阴性组(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合并免疫性肝炎与中医证型的相关。  相似文献   

5.
章氏乙肝丸为主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102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章氏乙肝丸为主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辨证分为阴虚肝郁型、肝郁蕴毒型、肝郁脾虚型、肝胆湿热型、气滞水停型5型,采用章氏乙肝丸为主,根据辨证加减治疗102例,以3个月为1个疗程。服药1-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并观察治疗后肝功能,腹水及血清病毒标志物改变情况,结果:102例总有效率为83.33%,ALT复常率94.11%,血清病毒标志物HBsAg转阴率11.66%;HBeAg转阴率52.5%;抗HBc-IgM全部转阴,血清胆红素复常率为81.52%。肝硬化腹水5例,治疗后3例腹水消失,2例减少,对各中医证型疗效及对肝功能,病毒标志物改善均比较显著,结论:在应用乙肝丸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同时,根据辨证分型,适当配合其他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对改善肝功能,消除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大柴胡汤加减辨证治疗胆结石1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大柴胡汤加减治疗胆结石的疗效。方法:通过中医辨证治疗胆结石 120例,分为肝胆湿热型68例,肝郁气滞型30例,肝郁脾虚型22例,以大柴胡 汤为主方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25例,总有效率为97.5%。西药对照组 痊愈8例,总有效率为94.2%。两组疗效虽无明显差异,但治疗组中痊愈率明 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山西地区基因C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中医证候学特点。方法应用主成分分析及因子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采集此类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山西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中医证候可归纳为无证可辨型、肝郁脾虚型、肝胆湿热型、肝肾阴虚型及肝血瘀阻型五种证型。基因型以C型为优势基因型。基因C型患者中医证型以肝郁脾虚和肝胆湿热型为主。中医证型与肝炎病情关系密切。轻度主要见于无证可辨型、肝郁脾虚型和肝胆湿热型,重度主要见于肝肾阴虚型和肝血瘀阻型。基因C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各中医证型间HBVDNA定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山西地区基因C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候特点与地域特征气候韵律关系密切,提示在临床指导慢性乙型肝炎预防和治疗用药时要根据不同地域季节气候特点及患者的体质状况,加以权衡变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在病程、年龄方面的分布特点,以及与肝功能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湿热中阻,肝郁脾虚,瘀血阻络、肝肾阴虚、脾肾阳虚五型,对临床资料进行调查,进行肝功能检测,应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病程越长,中医证型多趋向为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及瘀血阻络型(P〈0.05)。ALT、AST在湿热中阻及肝郁脾虚型明显高于其他三型(P〈0.05)。TBIL,DBIL值异常主要见于湿热中阻型,且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湿热中阻型及肝郁脾虚型ALB,A/G明显高于其他三型,而GLO显著低于其他三型(P〈0.05)。结论:本研究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提供了可行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89例慢性胆囊炎发作期患者,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理,将其分为肝胆郁滞、肝胆湿热、瘀血阻络、肝阴不足、肝郁脾虚五型进行论证。结果:治愈50例,占56.2%;好转32例,占36%;无效7例,占7.8%;总有效率占92.2%。提示慢性胆囊炎发作期治疗以“通腑利胆”为法则,确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0.
辨证辨病治疗乙型肝炎1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有爱 《四川中医》1998,16(8):24-25
笔者从1991年起至1996年11月止,根据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施治方法,应用中医药治疗乙型肝炎18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180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在治疗前均作肝功能及病原学检查,确诊为病毒性乙型肝炎:其中急性乙型肝炎41例,慢性乙型肝炎105例,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34例。男性142例,女性38例。年龄3~67岁,其中18~40岁的168例,占发病总人数的93.3%。2治疗方法根据中医症、舌、脉辨证,将乙型肝炎分为肝胆湿热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脉络瘀阻型四型,对于无症状的而“二对半”检查除抗─HBs阳性的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与它证的生物信息学差异。方法:应用Affymetrix Gene Chip人类全基因组芯片,分析了9例、3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肾阴虚型、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各3例)基因表达谱。通过应用Scanner 3000 7G 4C扫描仪对芯片进行扫描和信号值转换,获得各个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对表达比值。结果:在检测的全部54676个基因中,中医证型基因表达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肝郁脾虚型与肝肾阴虚型、肝郁脾虚型与湿热中阻型比较,表达差异基因均占全基因的0.2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在肝郁脾虚证的基因层面上有着异常表达,这可能是临床出现同病异证的生物信息学基础,为其有效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乙肝辨证分型与病毒复制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通过大样本的临床调查研究 ,初步探讨乙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辨证分型与病毒复制程度之间的关系。采用临床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的方法。结果 ,本次调查资料经数据完整性、诊断规范化、辨证标准化初步筛选。 2 82例乙型慢肝患者 ,各证型的分布为肝郁脾虚 >肝胆湿热 >瘀血阻络 >肝肾阴虚 >脾肾阳虚 ,其中以肝郁脾虚证和肝胆湿热证为其常见证型 ,占所调查对象的 84 75 % ;肝郁脾虚证患者以HBsAg(+)、HBeAb(+)为主 ,病毒处于低复制阶段 (R1=0 938,P <0 0 1) ;而肝胆湿热证多见两种表型(R2 =0 799,P <0 0 1) ,即HBsAg(+)、HBeAg(+)、HBcAb(+)、HBV DNA(+)或HBsAg(+)、HBcAb(+)、HBV DNA(+) ,提示病毒复制高度活跃。肝胆湿热证与病毒高复制状态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重庆市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中医症状及证候.方法 303例重庆市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填写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中医症状、证候、乙肝标志物.结果 中医症状出现率在50%以上的有3项,40%~50%(不含50%)有1项,30%~40%(不含40%)有6项,20%~30%(不含30%)有6项,10%~20%(不含20%)有7项,10%以下(不含10%)有2项.7种证候分布为肝气郁结证(41.25%)、无证可辨(17.82%)、湿热内蕴证(13.86%)、脾虚湿盛证(10.23%),脾肾阳虚证(9.90%)、血瘀证(4.62%)、肝肾阴虚证(2.31%).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中HBeAg阳性湿热内蕴证的比例较HBeAg阴性高,HBeAg阴性脾虚湿盛证及血瘀证所占比例明显高于HBeAg阳性者,经χ^2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症状以脘腹部及精神症状为主.中医证候以肝气郁结证最多,涉及的脏腑以肝为主,脾脏次之,肾脏涉及较少.HBeAg阳性乙肝携带者与HBeAg阴性乙肝携带者的证候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沈瑞南 《河南中医》2012,32(1):43-44
目的:观察乙型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硬化各中医证型与血清GLO的相关性。方法:将150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进行GLO检测。结果:常见的证型依次为湿热内蕴型、肝气郁结型、脾虚湿盛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GLO水平在肝肾阴虚型中最低,与其他四型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血清GLO对于判断乙肝肝硬化中医证型、病情、疾病所处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中医证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中医证侯特点及病机特点.方法 观察103例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经两名主治中医师判断中医证侯及辨证分型,分析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侯特点.结果 103例患者的证型中脾虚湿热证21例(20.38%)、脾虚证21例(20.38%)、湿热内蕴证20(19.41%)、肝郁脾虚证14例(13.59%)、肝阴虚证9例(8.73%);103例患者证侯:脾虚49例(47.57%)、湿热45例(43.68%)、肝郁12例(11.65%)、肝阴虚11例(10.67%)、血瘀9例(8.73%)、肾阴虚4例(3.88%).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机为肝脾肾不足、湿热血瘀内蕴,病性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常见中医证侯为脾虚、湿热、肝郁、肝阴虚、血瘀.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syndrome and pathogenesis of patients of chronic hepatitis B treated by Lamivudine. Methods By Observing clinical information of Chinese medical symptoms, physical signs,tongue and pulse, TCM syndrome of 103 patients of Chronic Hepatitis B treated by Lamivudine were differentiated by two attending doctors and analyzed. Results Patten of 103 patients were: spleen deficiency and damp-heat (20.38%), spleen deficiency (20.38%), endoretention of damp-heat (19.41%), liver depress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13.59%), liver yin deficiency (8.73%); Syndrome of 103 patients were: spleen deficiency (47.57%), damp-heat (43.68%), liver depression (11.65%), liver yin deficiency (10.67%), blood stasis (8.73%), kidney yin deficiency (3.88%). Conclusion Pathogenesis of patients of chronic hepatitis B treated by Lamivudine was spleen-liver-kidney deficiency, and endoretention of damp-heat; Nature of disease was deficiency in origin and excess in superficiality, and simultaneous deficiency and excess; Common syndromes were spleen deficiency, damp-heat, liver depression, liver yin deficiency, blood stasis, and kidney yin deficiency.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552例病毒性肝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与病毒型别、病因的关系,所有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均由指定的中医副主任医师专人负责。结果病毒性肝炎中医证型以肝胆湿热证最多见,其次是肝郁脾虚证、肝络瘀阻证、脾虚湿困证、气虚瘀黄证,其余证型少见。甲型、丙型及戊型肝炎证型较单一,乙型及未定型肝炎证型较复杂,重叠感染证型最复杂。结论四川地区病毒性肝炎中医证型以肝胆湿热证最多见;单一病因与不同复合病因的中医证型分布不同,不同型别病毒感染的中医证型分布亦不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HBV携带者不同证型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慢性HBV携带肝郁脾虚、湿热中阻、瘀血阻络3种证型各30例,比较以上三个证型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G)及纤维化分期(S)。结果:肝郁脾虚组及湿热中阻组以G0~G2、S0~S2为主,瘀血阻络证组以G3~G4、S3~S4为主。与瘀血阻络组比较,肝郁脾虚组及湿热中阻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湿热中阻组与肝郁脾虚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的慢性HBV携带患者肝组织炎症及其肝纤维化情况不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逍遥丸联合阿德福韦对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属肝郁脾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选择初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检查符合阿德福韦投药指征,同时符合中国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慢性肝炎肝郁脾虚辨证标准,治疗组内服逍遥丸联合阿德福韦,而对照组仅服阿德福韦;两组均定期随访1.5年。结果:治疗组可以较快改善肝脏炎症(P<0.05)、降低病毒滴度(P<0.05);但两组远期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逍遥丸联合阿德福韦在治疗中医辨证属肝郁脾虚型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时较单独使用阿德福韦临床短期疗效好,可以缩短阿德福韦疗程而不影响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9.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揭示其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国内外有关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的522篇文献进行证型分布情况统计和评价。结果出现频次前8位的证型分别为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湿热中阻、肝胆湿热、气滞血瘀、肝郁气滞。其中,湿热中阻、肝胆湿热、湿热蕴结、湿热内蕴、湿热蕴脾可以用“湿热内阻”统括。结论肝郁脾虚和湿热内阻是慢性乙型肝炎最主要的证型。  相似文献   

20.
抑郁症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的文献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抑郁症中医证候的临床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证候要素的提取。总结其分布规律。方法:通过对近10年抑郁症文献资料的统计分析。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应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二次录入核对。运用SPSS12.0软件对证候及证候要素进行频次分析。结果:出现频次前3位的证候是肝气郁结、心脾两虚和肝郁脾虚,出现频次前3位的病位类证候要素为肝、脾、心,出现频次前3位的病机、病性类证候要素是气滞、气虚和阴虚。结论:目前抑郁症中医临床证候类型分布十分分散,临床辨证的个体性差异大。而证候要素对临床辨证的覆盖率较好。能够更好地统一、规范临床辨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