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9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成人EB病毒性肝炎是具有独特临床表现与诊疗规律的肝炎类型,目前临床诊疗规律及中医研究均较少。[方法] 本研究以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成人EB病毒性肝炎为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总计筛查患者149名,符合纳入标准者44名,平均年龄24.5岁,男女比例23:21,发病时间规律不明显。发热、咽痛、扁桃体肿大、乏力、淋巴结肿大等是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抗EB-IgM是诊断EB病毒感染的最常用病原检查,敏感性高于传统嗜异凝集实验。EB病毒性肝炎的肝损害特征与常见病毒性肝炎相似,均为肝实质炎症损害,但乳酸脱氢酶(LDH)的升高更为突出,同时多伴有轻度胆汁淤积;异形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及CD8+T细胞升高是主要的血细胞变化特征。肝脾增大,尤其是脾脏增大较为常见(31/44)。支持治疗及保肝治疗是基础治疗,部分患者需要接受抗病毒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部分患者可以出现病毒感染的慢性化及重型化。本组患者痊愈5例,好转37例,未愈1例,恶化1例。该组患者平均病程24 d,平均住院时间15 d。[结论] EBV是值得重视的肝损害病原。本组成人EB病毒性肝炎缺乏季节特征。除肝功能异常外,发热、淋巴结(或扁桃体、脾脏)肿大、淋巴及单核细胞异常升高是常见表现。其中,异形淋巴细胞升高与乳酸脱氢酶(LDH)升高具有特殊提示价值。EB病毒感染的抗病毒治疗适应症、疗程及中远期疗效仍欠明确,重症倾向患者使用抗病毒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预后。EB病毒性肝炎中存在慢性化病例,其长期预后仍不明确。EB病毒性肝炎具有典型的中医温病传变特征,可参照卫气营血传变理论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开展治疗。中医药在改善消化道症状,加快肝功能的恢复并稳定退热方面显示出一定疗效。EB病毒性肝炎的诊疗规律仍欠清晰,需要未来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ml,Res)诱导人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的机制.材料与方法:用不同浓度Res作用HL-60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MTY法检测Res对HL-6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确定Res作用于HL-60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Western blot法检测Res作用HL-60后Caspase-3活性的变化及GADD45a、Annexin A1、Bcl-2/Bax、Cleaved-Caspase 3表达的变化.结果:Res处理后,HL-60细胞体积变小,细胞的折光性减弱,细胞内出现颗粒样物质,且随着Res浓度的增加上述形态变化增强.12.5~200 μmol/L浓度的Res可明显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0.05),24 h的IC50为75.64 μmol/L.Res处理后,HL-60细胞Caspase-3活性增强,12 h达高峰,24 h开始下降;细胞的Annexin A1、GADD45α、Bax、Cleaved-Caspase 3蛋白表达量升高,Bcl-2蛋白表达量下降,Bcl-2/Bax比值下降.结论:Res抑制HL-60细胞增殖,并通过依赖Caspase-3途径诱导HL-60细胞凋亡,GADD45α、Annexin A1参与了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侵袭转移是人肺腺癌死亡的主要原因,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可通过活化ERK和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人肺腺癌A549细胞侵袭。本实验旨在研究白藜芦醇抑制EGF诱导体外A549细胞侵袭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确定白藜芦醇对A549细胞无明显毒性的浓度范围,并以该浓度范围内的白藜芦醇作用EGF诱导的A549细胞,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其抑制细胞侵袭作用,明胶酶谱法分析细胞的MMP-2活性变化,Westernblot检测EGF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30μM内的白藜芦醇无明显的细胞毒性,20μM处理的受EGF诱导的A549细胞侵袭能力明显降低,MMP-2分泌减少,胞内p-ERK1/2和PI3K(0.5h-6h)含量下降。结论20μM白藜芦醇可有效抑制A549细胞侵袭,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ERK通路和PI3K-Akt通路中相关蛋白激活,最终降低MMP-2的分泌。  相似文献   
4.
疏肝理脾方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疏肝理脾方对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干预作用。方法:94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疏肝理脾方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双虎清肝颗粒和西洋参,治疗12个月,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病毒学和肝功能指标。结果:在治疗和随访期间,在肝功能恢复以及病毒转阴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疏肝理脾方对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揭示其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国内外有关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的522篇文献进行证型分布情况统计和评价。结果出现频次前8位的证型分别为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湿热中阻、肝胆湿热、气滞血瘀、肝郁气滞。其中,湿热中阻、肝胆湿热、湿热蕴结、湿热内蕴、湿热蕴脾可以用“湿热内阻”统括。结论肝郁脾虚和湿热内阻是慢性乙型肝炎最主要的证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基因表达水平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进行研究,包括鉴别差异表达的基因和寻找预后标志物,以监测癌症的预后和治疗效果。方法以TCGA数据库中RNA-seq数据为基础,采用基因芯片统计学意义分析(SAM)寻找差异表达基因(DEGs),应用DAVID生物信息学等工具分析这些基因的功能;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影响生存率的基因进行鉴定,再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差异,并用对数秩检验评价其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发现了4 370个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KEGG途径富集分析确定了8条重要通路,鉴定了3个对ESCC预后有显著影响的重要基因。结论 FAT2、ZNF750和KMT2D这3个基因可作为ESCC新的预后标志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