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以自主研发的二肽基肽酶-Ⅳ(DPP-Ⅳ)特异性双光子荧光探针甘氨酰-脯氨酰-N-丁基-4-氨基-1,8-萘二甲酰亚胺(GP-BAN)为底物,人血浆为DPP-Ⅳ酶原,评价方剂清肺排毒汤及处方中中药材对DPP-Ⅳ的抑制作用,并进一步评价具有DPP-Ⅳ抑制活性中药材的成分单体化合物。方法:以建立的DPP-Ⅳ抑制剂筛选体系,分别将清肺排毒汤汤剂的喷干粉水溶液、中药颗粒水溶液、中药单体化合物与DPP-Ⅳ特异性探针GP-BAN在37 ℃条件下共同孵育,通过测定探针底物代谢产物BAN的荧光值来判断上述物质对DPP-Ⅳ的抑制程度。结果:清肺排毒汤具有较弱的DPP-Ⅳ活性的抑制作用,而其组分中药水溶液浓度为1 000 μg/mL时,麻黄、枳实、广藿香颗粒水溶液对DPP-Ⅳ的活性明显的抑制作用,酶残余活性分别为40.00%、61.05%、62.04%。橙皮素、芦丁、芹菜素、槲皮素、山柰酚、去甲基麻黄碱、川陈皮素对DPP-Ⅳ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最强的3种单体成分槲皮素、山柰酚及芹菜素对DPP-Ⅳ的IC50值分别为(75.39±6.17)μmol/L、(9.16±0.69)μmol/L和(7.91±1.09)μmol/L。结论:清肺排毒汤对DPP-Ⅳ的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存在抑制DPP-Ⅳ的成分群和单体化合物,这些发现为“清肺排毒汤”对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尤其是COVID-19合并T2DM的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与优化AKR1C3抑制剂类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药物筛选模型,并运用此模型对中药五环三萜类化合物进行体外活性筛选和构效关系分析。方法:优化酶催化反应的辅酶NADPH浓度、底物9,10-菲醌浓度、酶浓度、反应温度、预孵育时间等因素,建立AKR1C3酶抑制剂筛选模型,采用阳性对照药物甲氯酚那酸及雷公藤红素等6种五环三萜化合物验证模型的可靠性。结果:优化后的反应体系为:0.15 mmol/L辅酶NADPH、8μmol/L底物9,10-菲醌、0.33μmol/L酶,反应温度为30℃,预孵育时间和反应时间均为10 min。运用该模型测定的甲氯酚那酸的IC_(50)值为0.516μmol/L,与文献报道值相符。6种五环三萜类化合物中,雷公藤红素和甘草次酸对AKR1C3酶的抑制活性最强。结论:建立的模型可应用于AKR1C3抑制剂的筛选,并为靶向AKR1C3的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中药及中药复方活性成分的筛选和作用机制研究提供良好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一种重复性好、传代次数多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GMC)体外培养和鉴定的方法。方法:麻醉状态、无菌条件下取得大鼠的肾脏,用3种不同目数的不锈钢筛网提取肾小球,搜集到的肾小球分别加入2.5 g/L、0.5 g/LⅣ型胶原酶及2 g/LⅡ型胶原酶各5 mL,分别在37℃水浴箱中振荡消化20 min、30 min、25min,然后接种肾小球,比较不同培养条件下肾小球系膜细胞的生长状况。结果:Ⅱ型、Ⅳ型胶原酶3种不同浓度作用不同的消化时间,细胞的生长速度及生长状况不同,Ⅳ型胶原酶(2.5 g/L)消化20 min的为最佳。结论:培养的细胞为肾小球系膜细胞,用Ⅳ型胶原酶(2.5 g/L)消化20 min的肾小球系膜细胞生长状态最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盐酸肾上腺素诱导建立斑马鱼血栓模型的条件,并考察此模型在中药抗血栓活性筛选中的适用性。方法应用正交实验,以斑马鱼尾静脉红细胞的染色强度为定量指标,考察盐酸肾上腺素诱导建立斑马鱼血栓模型的最佳条件。利用该模型,对临床常用的11味中药的抗血栓活性进行筛选,探讨该模型在中药抗血栓活性筛选中的适用性与可靠性。结果盐酸肾上腺素诱导建立斑马鱼血栓模型的最佳条件为:受精后3天(3 dayspost fertilization,3dpf)的斑马鱼在浓度为15μmol/L盐酸肾上腺素溶液中暴露16小时。9味活血化瘀中药川芎、郁金、延胡索、丹参、红花、虎杖、三棱、莪术、水蛭在斑马鱼血栓模型中表现出显著的预防和治疗血栓作用,而甘草和党参两味中药在斑马鱼血栓模型中未表现出预防和治疗血栓的作用。结论盐酸肾上腺素诱导建立的斑马鱼血栓模型在中药抗血栓活性的筛选与疗效评估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以γ-氨基丁酸转氨酶(GABA-T)抑制剂类抗癫痫神经系统药物筛选模型,并运用此模型对天麻有效成分及其类似物进行体外活性筛选和构效关系分析。方法优化酶催化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底物NAD+浓度、底物α-酮戊二酸浓度、底物γ-氨基丁酸(GABA)浓度等因素建立GABA-T酶系活性筛选模型,采用对羟基苯甲醛(HBA)及其11种结构类似物验证模型可靠性。结果成功构建GABA-T酶系抗癫痫活性筛选模型,HBA及11个结构类似物测定结果与文献报道抗癫痫作用相一致,且构效分析发现-OH及苯环对位上的-CHO为必需药效团。结论建立的模型可应用于GABA-T酶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为GABA-T酶抑制剂类抗癫痫活性成分的筛选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体外建立胰岛素抵抗Hep G2细胞模型,可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胰岛素抵抗活性筛选研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胰岛素对Hep G2细胞进行诱导后进行不同作用时间的筛选,通过葡萄糖氧化酶法对Hep 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及CCK-8法对细胞活性评价,明确最优的Hep G2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建立的浓度和作用时间。结果用10~(-6) mol/L的胰岛素诱导处理36 h是Hep G2细胞产生胰岛素抵抗的最适条件。结论高胰岛素培养法可以建立Hep G2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具有建模周期短、价格低、易于重复、可控性强的优点,可用于抗胰岛素抵抗中药成分的筛选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出以二维斑马鱼模型联合色谱技术突破评价模型和化合物数量制约,建立高效筛选中药抗骨质疏松活性成分新方法。方法:根据本课题组相关研究及国外有关文献资料,依据斑马鱼骨质疏松模型可高效评价活性,斑马鱼代谢模型可高效富集代谢产物,现代色谱联用技术可高效分离、分析中药成分,提出三者有机联合有望高效解码中药抗骨质疏松体内、外药效物质。结果与结论:该方法使中药成分特别是量微成分与代谢产物的富集、分离分析、在体抗骨质疏松活性筛选简单、高效,充分体现中药药效物质含原形成分及代谢产物,具"多成分,多靶点,整体作用"的特点,为中药抗骨质疏松活性成分的早期、快速发现提供新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化桂花多糖的酶法提取工艺,并评价桂花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方法:以液料比、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添加量为试验因素,以桂花多糖得率为考察指标,筛选酶法提取最佳工艺条件;采用自由基清除能力体系评价桂花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确定纤维素酶酶解桂花多糖的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12.0 mg/L、液料比12:1(m L/g)、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60分钟,在此条件下桂花多糖得率为13.21%。桂花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对DPPH和O-2·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0.812 g/L、1.364 g/L,但与维生素C比较,抗氧化活性较弱。结论:桂花多糖提取工艺方便可行,得到的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二肽基肽酶-IV(DPP-4)抑制剂体外筛选模型,观察经验方中十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对DPP-4的抑制活性,明确该方具有DPP-4抑制作用的主要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方法:以DPP-4酶、缓冲液、底物建立DPP-4抑制剂体外筛选模型,分别应用经验方中十味中药水提物及其主要单体成分进行干预,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吸光度(OD),计算DPP-IV抑制率及IC_(50)值。结果:十味中药IC_(50)值分别为莱菔子(382.554±7.749)mg/L,菟丝子(843.391±135.230)mg/L,栀子(1027.921±104.316)mg/L;单体成分IC_(50)值分别为栀子苷(0.075±0.004)mmol/L,盐酸水苏碱(2.638±0.715)mmol/L,金丝桃苷(3.135±0.656)mmol/L,芥子碱硫氰酸盐(6.975±1.099)mmol/L,甜菜碱(60.265±29.117)mmol/L,其余中药及单体成分未达到半数抑制率。结论:莱菔子、菟丝子、栀子的DPP-4抑制作用相对明显,可能是该经验方中抑制DPP-4活性的主要药物,单体成分中栀子苷、盐酸水苏碱、金丝桃苷、芥子碱硫氰酸盐、甜菜碱的DPP-IV抑制作用较强,其中栀子苷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0.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可导致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多种疾病。该研究构建体外非酶糖基化反应模型——牛血清白蛋白/丙酮醛(BSA/MGO reaction system)与牡丹皮提取物孵育,采用HPLC和UPLC-Q-TOF-MS/MS检测辨识牡丹皮提取物与丙酮醛共孵育液中抑制AGEs生成的活性成分,筛选出salvianan、paeoniside、苯甲酰芍药苷、牡丹苷J、没食子酰氧化芍药苷、氧化苯甲酰芍药苷、5-羟基-3S-羟甲基-6-甲基-2,3-二氢苯并呋喃、没食子酰芍药苷等差异性成分,推测其为牡丹皮提取物捕捉MGO的潜在活性成分;同时采用BSA-葡萄糖反应体系考察不同浓度的牡丹皮提取物(饮片质量浓度40、80、120、160、200 mg·mL^(-1))体外抑制AGEs生成的作用规律,进一步评价牡丹皮提取物及差异成分没食子酰芍药苷和苯甲酰芍药苷抑制高糖诱导的HUVEC内AGEs生成情况,并采用AO/EB双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结果显示牡丹皮提取物及差异成分对AGEs的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降低细胞凋亡。该研究为牡丹皮通过抑制毒损因子AGEs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不同提取方法对水蛭活性成分的提取效果,优化出水蛭活性成分配方,制备水蛭多肽气雾剂。方法以凝血酶时间为指标,采用脱脂、水提醇沉、胃蛋白酶酶解法分别提取水蛭活性成分,检测不同水蛭多肽溶液配方的稳定、防腐、防沉性,并自主设计微型超声雾化器。结果胃蛋白酶酶解法提取效果最佳,水蛭多肽溶液优选配方为水蛭胃蛋白酶酶解上清液∶甘油(V/V)1∶1.5,甘露醇2g/L,山梨酸钾1.5g/L。结论水蛭多肽气雾剂,鼻腔吸入,给药自行控制,使用方便,不需面罩,无浪费现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大黄蒽醌类成分体外降脂活性及筛选其药效成分,探讨其在细胞内的成分代谢。方法:采用体外HepG2细胞系脂肪变性模型评价大黄蒽醌类成分降脂活性,采用肝细胞亲和色谱法筛选大黄蒽醌类细胞亲和成分,以HPLC法及HPLC-Q-TOF-MS法检测鉴定亲和成分。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建立的体外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组细胞内三酰甘油(TG)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不同浓度的五种大黄蒽醌类成分作用后给药组细胞内TG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呈剂量效应关系;肝细胞亲和色谱法筛选出大黄提取液特异性亲和色谱成分主要有4个,分别为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四个化合物,而大黄酸发生了细胞内代谢。结论:大黄蒽醌类5种成分均具有体外降脂活性,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以原型的形式体外肝细胞降脂,而大黄酸可能以细胞内代谢为芦荟大黄素形式降脂。本研究建立了肝细胞亲和色谱法与体外肝细胞降脂活性评价的联用技术,实现了中药成分体外降脂活性评价,药效成分体外代谢的一体化研究,为大黄蒽醌类调脂药物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化快速筛选影响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还原酶)活性成分的方法,并筛选复方贞术调脂方(FTZ)中抑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成分。方法利用纯化的猪肝HMG-CoA还原酶,从HMG-CoA还原酶浓度、HMG-CoA和NADPH底物浓度三方面优化HMG-CoA还原酶筛选方法,评价FTZ和FTZ中不同药物成分对HMG-CoA还原酶活性的影响。结果猪肝HMG-CoA还原酶粗酶制剂具有明显的酶促动力学特性,反应体系中30μgHMG-CoA还原酶粗酶、200mmol/LNADPH、6μmol/LHMG-CoA是检测HMG-CoA还原酶活性和筛选影响酶活性成分的优化条件;FTZ和人参皂苷Rb2、三七总皂苷和阳性对照普伐他汀对HMG-CoA还原酶活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最大抑制率分别为23.7%、44.6%、35.5%、45.7%(P0.05或P0.01)。结论 HMG-CoA还原酶是FTZ调节脂代谢的靶点之一,人参皂苷Rb2、三七总皂苷是FTZ中抑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桃红四物汤乙醇和水提液中总酚酸含量及清除DPPH活性,建立快速简便的中药复方抗氧化活性成分筛选方法.方法 以乙醇和水为溶媒分别得到桃红四物汤乙醇提取液(EFE)和水提液(EFW),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酚酸含量.测定EFW、EFE、没食子酸(GA)对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清除能力,评价EFW、EFE的抗氧化活性,并与维生素(Vc)进行比较.结果 EFE、EFw、GA、Vc达到50%清除率所需药物浓度(IC50)分别为(20.4±0.1),(33.85±0.1),(0.9±0.1),(2.6±0.4)μg·ml-1.结论 EFE、EFW清除DPPH活性有显著差异,活性强弱与浓度之间存在正相关;该方法在中药抗氧化活性成分筛选及质量评价方面具有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等优点,提示EFE、EFW有望开发为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基于96孔板检测的样品消耗小、实验结果准确稳定的改良微型铁离子还原/抗氧化力测定法(ferric reduction ability plasma assay,FRAP)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法(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 assay,DPPH),并将之应用于橘核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首先,分别考察不同反应温度、反应体系以及反应时间对于FRAP法和DPPH法检测抗坏血酸(Aa)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择Aa的浓度和抗氧化能力之间线性关系最佳的反应条件作为最适反应条件并建立这两种方法的微量模型。其次,通过精密度、回收率以及标准品对照实验验证微量模型的稳定性及准确性。最后,将微型FRAP,DPPH法应用于橘核提取物(Cse)及其主要活性成分柠檬苦素(Lim)、诺米林(Nom)、橙皮苷(Hes)的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微型FRAP法将150μl TPTZ工作液与5μl待测抗氧化剂溶液作为反应体系且选择在30℃温育反应,反应时间为5 min。DPPH法将160μl DPPH溶液与40μl待测抗氧化剂溶液作为反应体系且选择于25℃保温显色,显色时间为30 min。用这2种改良微型法获得的Aa,Cse和Hes的AEAC值分别为1.00,187.42,19.31g·L-1,EC50值分别为0.06,24.83,4.62 g·L-1。结论基于96板检测的微型FRAP,DPPH法样品消耗量小,实验结果稳定可靠且筛选效率高。Aa的抗氧化能力HesCse,而Lim,Nom不具抗氧化能力,故该实验认为橘核中抗氧化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为Hes。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HPLC-UV-DPPH在线分析方法,比较不同生产企业的地黄药材在炮制前后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变化,为中药炮制及质量控制提供有效的评价方法。方法 HPLC-UV-DPPH在线联用筛选系统中HPLC流动相为乙腈-0.1%醋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 m L/min,色谱柱为Aglient Extend C18柱(250 mm×4.6 mm,5μm),柱温30℃,检测波长334 nm,DPPH溶液体积流量0.5 m L/min,检测波长517 nm。以毛蕊花糖苷为阳性对照,通过"量-效"研究思路评价样品的总抗氧化活性及各成分对总抗氧化活性的贡献率。采用HPLC-FT-MS对药材中主要的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行鉴定并比较药材炮制前后的差异。结果 HPLC-UV-DPPH方法检测到地黄中主要含有9个抗氧化活性成分,而熟地黄含有13个,地黄和熟地黄有8个共有抗氧化活性成分,地黄在炮制前后抗氧化活性成分明显不同,不同生产企业的样品中各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活性差异较大。抗氧化活性贡献率较高的成分分别为玉叶金花苷酸、海胆苷、焦地黄苯乙醇苷A1/A2、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结论 HPLC-UV-DPPH法稳定、灵敏、重现性好,适用于地黄和熟地黄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快速筛选和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7.
基于熵权法的多目标筛选甘草黄酮类成分纯化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彦芳  万海同  朱紫烨  郑平平  虞立  何昱 《中草药》2016,47(7):1118-1125
目的联用熵权法、Plackett-Burman设计(PBD)与Box-Behnken设计(BBD),多目标筛选甘草黄酮类成分的纯化工艺。方法在构建甘草HPLC指纹图谱的基础上,以6种黄酮类成分甘草素葡萄糖芹糖苷、甘草苷、芹糖异甘草苷、异甘草素葡萄糖芹菜苷、异甘草苷和新异甘草苷的回收率为检测指标,筛选12种大孔树脂中最佳型号。熵权法赋予6种黄酮类成分的回收率客观权重,计算综合指标作为评价标准,运用PBD筛选显著性影响因素,结合BBD优选大孔树脂富集甘草黄酮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 ADS-7型大孔树脂对甘草中6种黄酮类成分的富集选择性最高。最佳工艺参数为上样p H值4.5,上样质量浓度0.20 g/m L,上样量1.0 g/g,上样体积流量0.6 m L/min,6.7 BV的83%乙醇以1.0 m L/min体积流量洗脱。纯化后6种黄酮类成分的回收率为86%~97%,模型综合评价预测值为93.32%,实验所得综合评价为93.05%,相对偏差1.17%。结论联用熵权法、PBD与BBD筛选甘草黄酮类成分纯化工艺是科学可行的,可为实现中药有效成分分离纯化的多目标寻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巨噬细胞甘露糖受体(MMR)模型,用于筛选中药中以甘露糖受体(MR)为靶标的活性物质.方法:将小鼠腹腔臣噬细胞分别与不同浓度的D-甘露糖和D-半乳糖共孵,用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检测D-甘露糖和D-半乳糖对Mψ结合算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甘露糖化牛血清白蛋白(M-FITC-BSA)的拮抗作用,优化实验条件,建立MMR筛选模型;将上述模型用于筛选四物汤等6个复方多糖中的MR结合成分.结果:两种检测方法均显示:随D-甘露糖浓度的上升,M-FITC-BSA标记的Mψ检出率逐步下降(P<0.01),而这种现象在D-半乳糖组中未观察到;当D-甘露糖达到0.080mmol/L浓度时,便能明显拮抗Mψ结合M-FITC-BSA(P<0.05或P<0.01).复方多糖的筛选结果显示:在一定浓度下,四君子汤、六味地黄汤和玉屏风散多糖组分能明显拮抗小鼠腹腔Mψ与M-FITC-BSA的结合,且具有浓度组间差异性(P<0.05或P<0.01).结论:MMR模型对MR结合成分的筛选作用稳定而敏感,用于中药MR结合物的筛选,对快速筛选中药免疫调节成分、研究中药免疫调节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余璇  马喆  王萌 《中成药》2021,(4):1046-1052
目的利用高内涵影像分析技术(HCA),通过两种人源性肝细胞系(HepG2细胞和L02细胞)建立并优化细胞影像分析方法并对经由药典中筛选出的56种中药活性成分进行肝毒性快速筛选评价。方法采用多种荧光探针,建立并优化基于两种肝细胞的HCA肝毒性评价方法,考察多种活性成分对细胞生存率和细胞核形态的影响,并比较药物对不同细胞影响的差异。结果能同时导致HepG2和L02细胞生存率明显降低的有雷公藤甲素、地高辛、藤黄酸等十种成分,且各成分在L02上的细胞核皱缩程度均明显高于HepG2。对L02细胞有毒性的药物有补骨脂素、补骨脂酚和吴茱萸碱,仅对HepG2有毒性的药物有吴茱萸次碱和杠柳毒苷。L02细胞可以更明显的体现出细胞核形态的变化,对肝毒性评价的结果具有更清晰的指示性。结论HCA肝毒性检测方法直观、高效,适用于大量中药活性成分的肝毒性初步筛选评价,且应用HepG2和L02两种细胞的综合评价结果更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筛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体外高通量筛选模型,并对30味常用清热解表中药进行筛选。方法应用大鼠小肠上段提取的α-葡萄糖苷酶,以蔗糖作为底物,通过测定反应体系中葡萄糖的生成量来检测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通过优化酶促反应条件,建立检测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比色测定法及其抑制剂体外筛选的方法,并对30味中药共72个样品进行高通量筛选。结果阿卡波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与文献报道相近;筛选发现鸭跖草、山慈菇和桑叶等3味中药的不同极性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有可重复的抑制作用。结论应用比色法建立的筛选模型可进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及中药相关活性物质的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