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以白及Bletillae Rhizoma为例,通过关联、决策和聚类等机器学习算法的联合使用进行数据挖掘研究,设计具有保胃、护肝双功能的保健食品配方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对现有具有保护胃黏膜或保护肝功能的保健食品批文,以及可用于治疗这2种疾病的中成药和方剂数据库中信息进行整理,先后使用关联规则算法(Apriori)、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SOM(self-organizing map)聚类、理想解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solution,TOPSIS)等关联、决策和聚类机器学习算法,挖掘其中高频原料药味的配方规律,结合现代功能活性及营养学研究成果,组成以白及为核心原料的具有配伍思想的保胃、护肝双功能保健食品配方并进行评价。结果对各数据库进行原料药味频次统计和相应高频原料药味的关联性分析,发现高频原料药味之间极易产生较强的关联性。继而对数据库中出现的64个可用于保健食品的高频原料药进行2个层次共17个指标的AHP分析和加权后,得到除白及外加权值排在前5位的原料药味为甘草、陈皮、黄芪、茯苓和五味子,这些原料药可以考虑在组方时进行优先选择。SOM聚类显示所有高频原料可分为7类,其中在最优选配方原料药味与AHP分析结果权重排名前列的原料药味有极高的重叠。对原料进行保胃、护肝功能方面的文献检索,同时结合之前的数据分析结果,确定了15个原料进行君、臣、佐、使的配伍组合,最终设计了10个可能配方;并对其进行TOPSIS分析评价,其中排名前2位的配方黄芪、白及、五味子和甘草及黄芪、白及、陈皮和五味子的分值相近,均大于0.14,与其他配方评分相差较大。结论在中医药基本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各类机器学习算法,以核心药味白及为例建立了保胃、护肝双功能保健食品的配方设计和评价方法,为以后保健食品配方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2.
王嘉欣  姚鉴玲  马嘉慕  鲁艺  折改梅 《中草药》2022,53(22):7153-7163
目的 利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自组织映射(self-organizing map,SOM)聚类-逼近理想解排序(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solution,TOPSIS)算法和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组方进行数据挖掘研究,并结合中医理论,挖掘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新组方。同时证明AHP-SOM聚类-TOPSIS算法可以用于临床疾病处方规律挖掘。方法 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2021年)中中医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方剂信息,先后使用关联规则算法(Apriori)、AHP、SOM、TOPSIS等关联、决策和聚类机器学习算法,挖掘其中高频原料药味的配方规律,结合传统中医理论得到可能的新组方,并且使用TOPSIS对新方进行综合评价排名。同时,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组方规律分析,得出新方。结果 用药频次分析得到前3位高频药味为柴胡、白芍和甘草,关联规则结果显示高频药味之间产生较强的关联性,排名前3位的药物组合分别为柴胡-白芍、柴胡-甘草、柴胡-茯苓。继而对39个高频药味进行AHP分析和加权后,得到加权值排在前5位的药味为柴胡、白芍、甘草、郁金、半夏,这些药味可以考虑在组方时优先选择。SOM聚类显示所有高频药味可分为7类,其中最优选配方药味与AHP分析结果权重排名前列的药味有极高的重叠。依据传统中医理论中疏肝理气、化痰开窍、活血化瘀等治则进行配伍组合,最终设计了10个可能的配方,并进行TOPSIS分析评价,排名第1的配方为柴胡、酸枣仁、白芍、半夏、郁金、甘草。最后使用中医药传承辅助平台,基于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得出2个潜在的核心药组:白芍-麦冬-远志、石菖蒲-柴胡-远志,核心药组再次组合成1个新处方:白芍-麦冬-远志-石菖蒲-柴胡。结论 在中医药基本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各类机器学习算法,分析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组方规律,设计获得可能的新组方,为临床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含药食同源菟丝子的保健食品、中成药和方剂的组方规律,获得具有缓解疲劳和增强免疫力功能的潜在配方。方法 借助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殊食品信息查询平台和药智网平台收集并组建含菟丝子的保健食品、中成药和方剂的数据库。利用复杂网络分析、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基于指标相关性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criteria importance though intercrieria correlation,CRITIC)组合赋权算法和自组织映射(self-organizing maps,SOM)聚类算法从单味药、药对和药组层面研究其组方规律并设计新配方,利用逼近理想解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和秩和比法(rank-sum ratio,RSR)的模糊联合对配方进行排序和评价。结果 收集到45个保健食品、59个方剂、103个中成药,共142种原料,Apriori关联规则获得39对高频...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中国方剂数据库》中有关五味子方剂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挖掘,探讨其应用配伍规律。方法:选取《中国方剂数据库》,筛选整理出包含五味子的方剂,借助SPSS 19. 0统计软件与SPSS 14. 2统计软件等数据挖掘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药物频数频率、性味归经、主治分析、因子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从而对其基本用药及药物配伍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共筛选631首有关五味子的方剂,除五味子外共涉及中药217味,共计使用16类中药,使用频数最多的前3类药物有补虚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五味子常与温性药物、甘味及苦味药物进行配伍。五味子最常出现于治疗肺系病证的方剂中,频率高达55. 09%,其次常用于治疗脾胃病证。五味子与一些高频药物的药量配伍比例以常以1∶1为主,通过对高频药物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出23个公因子。关联规则分析显示共得到与五味子配伍有意义的药对及含五味子的药组共39个,其中包括20条二元矩阵、13条三元矩阵、6条四元矩阵的药对与药组关联规则。结论:通过对含五味子方剂以及与五味子配伍的中药探讨得出,常与五味子配伍的药类为补虚药,与五味子构成的方剂一般以治疗肺系疾病居多,因子分析显示可将23个公因子概括为常与五味子配伍的中药,关联规则显示五味子→人参、甘草,五味子→茯苓、人参、甘草等为常用药组。这些不仅体现了医家们理、法、方、药及辨证用药的规律,同时也为现代医家组方用药以及新药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治疗冠心病维吾尔医方剂的组方配伍理论进行数据挖掘。方法:以古方为线索,借助于现代统计软件,建立冠心病方剂的Microsoft Excel数据库,应用关联规则的Apriori算法和样本聚类方法,分析处方中高频药组的关联规则及其剂量关系,挖掘核心药物组合和候选新方剂。结果:符合标准的127首方剂进行统计,药物之间具有强关联规则(支持度≥17%、置信度≥75%)的药物组合21组,挖掘出10个核心药物组合,得到6首候选新方剂。讨论:挖掘的核心组合和候选方剂所谓"木棑日亚提"的加减方,从结构可推断以强心为主药,配伍强筋、补脑、补肾以及相应成熟药的基本组方及其剂量配伍理论,继而为新药研发提供新方剂线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古代药家以及全国中医药名家治疗精液异常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搜集古代药家以及全国中医药名家治疗精液异常病处方,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根据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构建数据库,确定处方中各药物和药物组合的使用频数、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符合关联系数的药对、药物的核心组合及药物治疗精液异常病的新处方,分析精液异常病的用药经验。结果:高频药物包括枸杞子、菟丝子、熟地黄、当归、淫羊藿等;高频药物组合包括"枸杞子,菟丝子""熟地黄,枸杞子""熟地黄,菟丝子"等;置信度为0.9以上的关联规则包括"枸杞子,覆盆子→菟丝子""覆盆子→菟丝子"等。结论:古代名家以及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治疗精液异常病多用补肾益精、养阴温阳之品,配伍精巧合法,符合中医标本兼治的用药规则,对临床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治疗阳痿用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阳痿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古籍以及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治疗阳痿病处方,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构建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确定处方中各药物和药物组合的使用频数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等。结果:高频药物包括菟丝子、熟地黄、当归、枸杞子、淫羊藿等;高频药物组合包括"枸杞子、菟丝子","肉苁蓉、菟丝子","枸杞子、淫羊藿"等;置信度为0.6以上的关联规则包括"茯苓-菟丝子","熟地黄-枸杞子","柴胡-当归"等。结论:中医治疗阳痿多用温补肾阳、益气养血之品。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医药治疗心房颤动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自CNKI数据库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建库至2019年的中医药治疗房颤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献,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探讨临床常用中药组方规律。结果:共筛选出89首复方,核心中药28味,聚为5类,药物配伍组合20个。常用核心药物有炙甘草、麦冬、五味子、丹参、黄芪等,核心药对有麦冬-炙甘草,炙甘草-五味子-麦冬等。结论:中医药治疗房颤配伍规律多以益气养阴、活血安神为主,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医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检索PubMed、CBM、CNKI、WanFang Data、VIP近11年的相关文献,采用聚类分析、关联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探析核心药物、药对及组方规律。结果在纳入的134篇文献中,包括18类、125味中药,以清热药、补虚药和利湿药为主,占总药味的72.6%;高频药物前五位为茵陈、黄芩、栀子、白术、大黄;高频药物经聚类分析聚成4类。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二药关联规则15条,三药关联规则24条,四药关联规则12条,为利湿药、清热药与补虚药之间的不同组合,得到核心药物组合为茵陈、白术、黄芩、栀子、大黄。结论中医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重视将健脾益胃以扶正,清热利湿,兼以活血化瘀、疏风燥湿止痒以祛邪相结合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国家级名老中医治疗肝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国家级名老中医治疗肝病处方,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构建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确定处方中各药物和药物组合的使用频数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等。结果高频药物包括茵陈、茯苓、丹参、白术、柴胡等;高频药物组合包括"丹参,茯苓"、"白术,茯苓"、"丹参,茵陈"等;置信度为1的关联规则包括"大黄,虎杖→茵陈"、"大黄,郁金→茵陈"、"虎杖,栀子→茵陈"等。结论名老中医治疗肝病多用清热利湿、理气活血之品,配伍精巧合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西洋参“保健食品原料”与“中药材”的双重身份,以功能为导向,融合算法分析,实现西洋参保健食品组方规律挖掘与组方设计研究。方法 依据功能导向-算法集成,收集西洋参保健食品数据与临床应用数据,借助BDP平台、自然语言处理与信息检索(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information retrieval sharing platform,NLPIR)共享平台实现数据处理与信息挖掘,综合分析具有潜在开发价值的保健食品功能;以选定功能为导向,收集西洋参保健食品、中成药、方剂的组方信息并建立数据库,统计高频药味及类别,采用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熵权-自组织特征映射(self-organizing maps,SOM)联用的赋权聚类算法(主观与客观算法联用)、逼近理想解排序(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综合评价法等机器学习算法提取样本数据特征并分析总结其内在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药食同源中药防治现代病毒性疫病的应用规律及机制。方法 应用文献挖掘的方法,基于现代病毒性疫病病症特点,结合古籍及现代防治病毒性疫病处方构建相关处方数据库;然后应用SPSS、R语言等分析这些处方中的高频药食同源中药、高置信度药食同源处方,并进行聚类分析;确定并分析高频药食同源中药的抗病毒特征性活性成分,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评价活性成分防治现代病毒性疫病的作用机制。结果 药食同源中药在防治现代病毒性疫病方面,甘草-陈皮-茯苓置信度最高,甘草-桔梗支持度最高,同时对处方进行聚类分析得到金银花-黄芪-藿香、甘草-杏仁-茯苓-桔梗-陈皮、干姜-人参、紫苏-葛根、芦根-桑叶、生姜-大枣新处方;确定了核心作用靶点为EGFR、CASP3、VEGFA、STAT3、MMP9、HSP90AA1、MTOR、PTGS2、MMP2、TLR4、MAPK14等,作用机制涉及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冠状病毒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等,核心作用通路为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hydroxykinase,PI3...  相似文献   

13.
刘瑶  李伟 《中草药》2021,52(18):5599-5607
目的基于微小RNA (microRNA,mi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探讨黄芪-丹参药对通过调控miRNA改善高血压肾损害的作用机制。方法以9只WKY大鼠作为对照组,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黄芪-丹参药对(3.4 g/kg)组,每组9只;黄芪-丹参药对组给予黄芪-丹参药对进行干预,观察各组大鼠血压及肾组织病理变化,并对各组大鼠肾组织进行miRNA测序。结果经黄芪-丹参药对干预4周后,与模型组比较,大鼠血压显著降低(P0.01),大鼠肾小球分叶不明显,系膜区增生减轻。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共筛选出115个差异表达miRNA,其中68个差异表达miRNA上调、47个差异表达miRNA下调;与模型组相比,黄芪-丹参药对组筛选得到91个差异表达miRNA,其中67个差异表达miRNA上调、24个差异表达miRNA下调。差异表达miRNA的qRT-PCR验证结果显示,各组大鼠肾组织miRNA-142-5p、miRNA-3585-5p、miRNA-219a-5p、miRNA-122-5p和miRNA-125b-1-3p表达与miRNA测序结果趋势一致。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预测及功能富集结果显示,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主要富集于阴离子跨膜转运、突触前、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等方面;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主要富集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自噬、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信号通路等途径。结论miR-219a-5p、miR-3585-5p和miR-142-5p可能是黄芪-丹参药对延缓高血压肾损害进程的直接靶点。  相似文献   

14.
孙岚萍  顾志荣  马转霞  吕鑫  张锐  许爱霞  葛斌 《中草药》2020,51(18):4712-4718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中医药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发表的中医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相关文献,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 V 2.5)统计用药频次、常用药对及药物组合,采用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对药物关联规则及核心药物组合进行分析,采用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进行新处方分析。结果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方剂156首,涉及中药199味,使用频次≥10的中药有川芎、茯苓、丹参、天麻、黄芪等46味,主要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平肝熄风药及补虚药;挖掘共得到高频药物组合33个,出现频次前5位的组合是茯苓-天麻、川芎-当归、川芎-黄芪、红花-川芎及川芎-天麻;演化共得到核心药物组合20组,潜在新处方10个。结论中医药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多使用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平肝熄风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及补虚药,组方显示了以化痰降浊、活血化瘀为主,兼以益气健脾、利水渗湿、祛痰宽胸的治法,体现了标本兼治的中医特色。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含甘松Nardostachyos Radix et Rhizoma的中医药处方和中药组合物专利中挖掘甘松的中医药用药规律,为甘松现代临床应用和开发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华医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国药典》2020年版等工具书及华柄数据、中医资源网、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含甘松的中医药处方和中药组合物专利。运用Excel 2019、SPSS Modeler 18.0和SPSS Statistics 25软件,进行组成药物的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含甘松的中医药处方最终纳入372首,涉及《中国药典》收载药物374种,与甘松组合用药频次最高的前10味药为白芷、香附、甘草、木香、川芎、细辛、山柰、丁香、当归和砂仁,功效分类以解表药为主,主治疾病以脾系病类最多,核心药物组合为木香分气丸加减方。含甘松的中药组合物专利最终纳入1533项,涉及《中国药典》收载药物565种,与甘松组合用药频次最高的前10味药为甘草、白芷、丁香、当归、茯苓、川芎、木香、肉桂、黄芪和陈皮,功效分类以补益药为主,主治疾病以脾系病类为首,比传统中医药处方发展了更多的药物组合。结论含甘松的中医药处方与中药组合物专利中药物组成均以解表药、补益药、理气药、活血药、温里药和清热药为主;甘松多与辛、苦、甘味,性温、寒、平,归脾、肝、胃、肺、心、肾经的药物配伍;常用于治疗脾系病类,皮肤病类,躯体痹、痿、瘤等病类,脑系病类和心系病类,与甘松国内外现代药理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总结中药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的核心用药,并使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对核心中药的作用机制进行探索。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维普网(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Cochrane Libarary和Embase数据库,收集治疗HFPEF疗效明确的方剂,使用R语言对方剂进行频次、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得到核心中药。通过TCMSP、GeneCards、GEO等数据库筛选核心中药有效成分和HFPEF相关靶点并取交集靶点,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和蛋白互作网络,并筛选关键成分和靶点。使用vina软件对关键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纳入方剂103首,涉及中药131味,功效以补虚药和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17.
钱宏梁  潘志强  李亚  钱杨杨  费敏红  方肇勤 《中草药》2019,50(10):2383-2389
目的研究不同治法中药配伍调节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方法小鼠ig给予1.65 mg/(kg·d)氢化可的松14 d诱发药源性证候,同步给予助阳散寒(附子-肉桂)、滋阴泻火(知母-黄柏)、补气生津(人参-黄芪)、补血益精(熟地-山茱萸)4种中药药对干预,检测小鼠体质量、抓力、腋温、旷场活动度、躯体不同部位红外温度等表征信息;取脾脏、胸腺称定质量并计算脏器指数;运用ELISA法检测血清皮质酮、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肾上腺类固醇合成急性调节蛋白(StAR)、胆固醇侧链裂解酶(Cyp11a1)、21-羟化酶(Cyp21a1)、11β-羟化酶1(Cyp11b1)和11β-羟化酶2(Cyp11b2)、酪氨酸羟化酶(Th)、多巴胺脱羧酶(Ddc)、多巴胺β-羟化酶(Dbh)、苯乙胺-N-甲基转移酶(Pnmt)基因表达;运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肾上腺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B族I型清道夫受体(SR-BI)、StAR蛋白表达。结果 4种治法对氢化可的松造成的小鼠体质量下降和体温下降效果不显著,附子-肉桂组小鼠抓力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知母-黄柏组小鼠血清皮质酮含量显著升高(P0.01),StAR、Cyp11b1、Cyp11b2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0.01),SR-BI、StAR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滋阴泻火治法寒性药对(知母-黄柏)对小剂量氢化可的松诱发的药源性证候小鼠肾上腺皮质功能的纠正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基于痛风(gout)真实世界研究数据,对不同证型痛风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尿酸达标率和安全性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痛风不同证型下中医治疗的证治规律。方法 回顾性统计3287例痛风患者的临床数据,然后进行中医药治疗疗效、安全性、中药关联规则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最终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有330例,按辨证划分为湿热蕴结证224例、痰瘀互结证67例和脾虚湿阻证39例。3种证型在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尿素氮(bloodurea nitrogen,BUN)、血尿酸(blood uric acid,BUA)、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尿酸达标率和安全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显示湿热蕴结证痛风常用土茯苓、薏苡仁、苍术等中药治疗,并形成苍术-黄柏、土茯苓-威灵仙等药物组合和苍术、黄柏、川牛膝、土茯苓、薏苡仁这一新核心药方;痰瘀互结证痛风常用土茯苓、薏苡仁、茯苓等中药,形成薏苡仁-秦艽、土茯苓-威灵仙等药物组合和新核心药方为山茱萸、葛根、土茯苓、独活、防风、杜仲、威灵仙、赤芍、地龙、秦艽、川牛膝、薏苡仁、绵萆薢;脾虚湿阻证痛风常用茯苓、苍术、土茯苓等药物和苍术-威灵仙、茵陈-虎杖等药物组合,并形成伸筋草、茵陈、虎杖、陈皮、茯苓这一新核心药方。结论 在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背景下,系统阐述了中医药治疗痛风的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安全性和证治规律,为中医药辨证论治痛风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刘青松  李微  张怡  陈双兰  谢子妍  李斌 《中草药》2022,53(14):4428-4436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含柴胡经典方剂的配伍规律,并阐明“柴胡劫肝阴”和配伍高频药物对柴胡“解毒存效”的分子机制,为其临床应用及新药研发提供思路。方法 通过药智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对含柴胡方剂进行检索,运用Excel 2019、IBM SPSS Modeler18.0和IBM SPSS26.0软件进行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利用网络毒理学对“柴胡劫肝阴”的毒性成分、毒性靶点和调控网络进行分析。通过网络药理学构建高频配伍中药和柴胡肝毒性成分-靶点网络图。结果 共筛选82首含柴胡方剂涉及205味中药,共897频次,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3组关联规则。网络毒理学结果显示,柴胡皂苷和挥发油作为柴胡潜在的毒性成分,得到柴胡潜在毒性靶标298个,肝毒性靶点198个,柴胡致肝毒性潜在靶点20个,相关信号通路61条。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甘草和柴胡肝毒性共有靶点5个、通路17条,白芍和柴胡肝毒性共有靶点9个、通路49条,当归和柴胡肝毒性共有靶点2个、通路38条,黄芩和柴胡肝毒性共有靶点5个、通路33条。结论 柴胡分别与甘草、白芍、当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