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目的 评价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对早期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8年7月至2009年4月41例有食管病变、并需进一步确诊的患者,应用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进行检查,根据食管鳞状细胞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鳞癌的特征对病灶作出诊断,并在相应部位取活检.将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的诊断结果与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41例患者的60个病变部位经扫描得到7281张共聚焦图像.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对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75.0%、88.6%和85.0%.对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早期鳞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5.7%、92.3%、90.0%和88.9%、96.1%、95.0%.结论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能有效诊断食管肿瘤性病变,尤其是对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早期鳞癌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上皮内瘤变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可行性、必要性及疗效。方法对50例内镜下有明确病灶,表现为浅表病变,活检病理为上皮内瘤变的患者,行ESD切除病灶,对比术前术后病理结果,并内镜随访。结果 34例术前活检病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病灶ESD术后病理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2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6例、黏膜内癌4例、黏膜下浅层癌2例。16例术前活检病理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病灶ESD术后病理诊断为慢性炎症肠上皮化生1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5例、黏膜内癌3例、黏膜下层癌7例。结论 ESD治疗内镜下有明确病灶的上皮内瘤变可及时发现早期胃癌,并有效预防胃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醋酸染色结合普通窄带成像(NBI)内镜观察对大肠新生性病变的病理组织学的预测能力.方法 105例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诊断大肠新生性病变148个,分别用普通白光、单一NBI及醋酸染色结合NBI的方法观察,根据腺管形态分型、微血管形态分型、黏膜白化时间预测病变为肿瘤性或非肿瘤性,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判断其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 醋酸染色结合NBI对大肠肿瘤性病变诊断的总符合率为91.2% (135/148),明显高于普通白光内镜的79.1%(117/148) (x2=8.649,P=0.003),高于单一NBI的86.5%(128/148),但醋酸染色结合NBI与单一N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71,P=0.196).醋酸染色结合NBI的腺管形态分型、微血管形态分型、黏膜白化时间鉴别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的敏感度分别是90.6%、94.1%、88.2%,特异度分别是90.5%、85.7%、92.1%,准确率分别是90.5%、90.5%、89.9%.结论 醋酸染色结合NBI对鉴别大肠肿瘤性或非肿瘤性病变具有可靠的诊断价值,可以初步判断病变的病理类型,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及疗效和预后的判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消化道上皮内瘤变和黏膜瘤变的概念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尧 《胃肠病学》2008,13(10):577-579
对重度异型增生和早期癌的鉴别,日本和欧关有不同观点,活检诊断的一致率很低。近十年来国际上病理学家达成了一些共识,对异型增生提出了新的分类方案:Padova分类、Vienna分类和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工作纽意见,共同点是均采用了两级分类法,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但分类术语的命名法和内涵不同。WHO建议对异型增生采用上皮内瘤变的术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包括重度异型增生和原位癌,而Vienna分类的黏膜高级别瘤变包括重度异型增生/腺瘤、非浸润癌(原位癌)、疑浸润癌和黏膜内癌。本文评述新分类的异同点和临床应用注意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胃、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病灶内镜活检与内镜切除标本病理诊断的异同.方法 选取近4年间147例内镜活检诊断为胃、食管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经内镜下切除(EMR或ESD)患者的资料,对切除前后的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47例患者活检病理均诊断胃、食管上皮内瘤变,其中胃41例,食管106例;内镜术后97例(66%)维持上皮内瘤变诊断,50例(34%)诊断为癌,且有11例已经侵犯到黏膜下层.病理分型腺癌34例,鳞癌16例,其中低-中分化癌22例(44%).结论 内镜活检诊断胃、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病例超过三分之一已经癌变,应该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技术(NBI)对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8年5月至11月北京友谊医院4056例患者进行常规内镜、NBI、碘染色检查食管,筛查到82例114处病变,对这些病变行NBI结合放大内镜检查并靶向取活检.比较3种检查方法对病灶的诊断价值,井比较IPCL分型与病理的一致性.结果 与NBI和碘染色相比,常规內镜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较易漏诊,尤其是平坦型病变.NBI和碘染色对病灶的检出率均较高(78.0%和79.8%),高级别黏膜內瘤变均主要表现为NBIⅡ级(80.4%)和碘染色I级(85.7%),低级别黏膜内瘤变主要表现为碘染色Ⅱ/Ⅲ级(66.0%),但NBI对其不具有特异性.高级别黏膜内瘤变以IPCL形态Ⅳ、V型表现为主(92.9%),低级别黏膜内瘤变以IPCLⅡ、Ⅲ型表现为主(89.4%),IPCL形态分型与病理诊断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碘染色及NBI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均有较高的检出率;NBI结合放大內镜观察IPCL形态,可能成为早期食管癌內镜下治疗及术后是否复发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术前活检在胃黏膜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95例术前活检明确诊断为胃上皮内瘤变或早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统计术前活检诊断与ESD术后病理诊断的差异性.结果 术前活检与术后病理总符合率达93.8% (183/195),完全一致率为50.8% (99/195),其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完全一致率为49.4%(42/8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完全一致率为38.0%(30/79),早癌完全一致率为87.1% (27/31),早癌诊断一致率明显高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P<0.05),而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诊断一致率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66例(33.8%,66/195)术后病理较术前活检病理程度加重,其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有36例(42.4%,36/8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有30例(38.0%,30/79);有18例(9.2%,18/195)术后病理较术前活检病理程度减轻,其中高别上皮内瘤变有14例(17.7%,14/79),早癌有4例(12.9%,4/31);术后病理证实为炎性组织12例(6.2%,12/195),其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有7例(8.2%,7/8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有5例(6.3%,5/79).结论 术前活检病理结果不能完全代表胃黏膜病变的性质,但术前活检病理对ESD切除胃黏膜病变具有良好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上皮内瘤变的安全性及实用性。方法应用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法治疗36例食管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后第1、3、6、12月分别复查胃镜。结果36例中单灶者31例,多灶者5例,共42处病灶,均一次顺利完成病灶切除,术中少量渗血者8例,内镜下处理后均出血停止,术中、术后无发生创面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者。术前病检提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2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4例;术后病检提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0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3例,癌变3例。结论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法简单易行,是治疗食管上皮内瘤变,尤其是针对多灶患者及病变面积较大者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广西贵港地区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为本地区卫生疾控部门制定HPV疫苗接种及宫颈癌相关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2-01~2017-09在贵港市人民医院和贵港市中医医院经病理活检确诊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1 985例,年龄19~81岁,户籍均为广西贵港市。所有患者病理活检确诊前未接受放疗、化疗,收集其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和病理检查结果。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1 012例)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973例),分析两组的HPV感染率及不同HPV亚型感染情况。分析HPV感染率与患者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本组共有1 636例患者感染HPV,感染率为82.4%。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HPV感染率为87.8%,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HPV感染率为7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单一感染率和多重感染率分别为56.1%和31.7%,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为50.2%和27.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高危亚型和低危亚型感染率分别为87.4%和6.5%,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为73.1%和15.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基因型检测结果显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检出主要基因型的前5顺位为HPV-16、HPV-58、HPV-52、HPV-33和HPV-18,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检出主要基因型的前5顺位为HPV-52、HPV-58、HPV-16、HPV-51和HPV-18,均为高危亚型。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与HPV感染率呈负相关(rs=-0.900,P=0.037)。结论 HPV感染是广西贵港地区妇女发生宫颈上皮内瘤变的重要致病因素,HPV-16、HPV-58、HPV-52、HPV-33和HPV-18亚型是该地区主要流行亚型,感染人群以青、中年女性为主,建议当地妇女选择九价HPV疫苗进行接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转归及其进展的相关因素,指导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治疗。[方法]收集经首次病理诊断为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648例患者病例资料,其中335例获得内镜及活检病理随访,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进展的相关因素。[结果]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内镜下表现以胃黏膜粗糙糜烂型最为多见,主要发生部位在胃窦;合并萎缩、肠化、胃溃疡的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更高。335例随访患者中,25例进展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2例发生癌变。年龄、幽门螺杆菌感染、萎缩、胃溃疡与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进展密切相关(均P0.05)。[结论]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进展与年龄、幽门螺杆菌感染、萎缩、胃溃疡密切相关,对于合并上述危险因素的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应定期复查内镜及病理活检,必要时早期行内镜下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narrow-banding imaging,NBI)在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白光和NBI模式下观察食管黏膜,记录病变的大小、范围,同时进行NBI分级。再应用NBI结合放大内镜观察病变部位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intrapapillary capillary loop,IPCL)形态,同时进行IPCL形态分型。最后应用1.2%碘液进行全食管染色,记录碘染色阳性部位大小、范围,并进行碘染色分级。对于NBI模式阴性而碘染色阳性的病变,再次应用NBI结合放大内镜进行检查。对所有NBI阳性及碘染色阳性部位均取活检。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将其他检查结果与之作对照。结果(1)应用白光、NBI模式及碘染色检查72例患者中共发现104个病变。其中自光模式下,高年资和低年资内镜医师对病变检出率分别为82.7%(86/104)和70.2%(73/104);应用NBI模式及碘染色后两位医师对病变的检出率相同,NBI模式均为86.5%(90/104),碘染色均为100.0%。(2)所有高级别黏膜内瘤变碘染色阳性,其中83.0%(39/47)碘染色分级为Ⅰ级;所有低级别黏膜内瘤变碘染色也为阳性,但其中87.2%(41/47)碘染色分级为Ⅱ、Ⅲ级。(3)91.5%(43/47)高级别黏膜内瘤变NBI阳性,其中69.8%(30/43)NBI分级为Ⅰ级;57.4%(27/47)低级别黏膜内瘤变NBI阳性,其中85.2%(23/27)NBI分级为Ⅱ、Ⅲ级。(4)93.6%(44/47)高级别黏膜内瘤变IPCL形态异常,其中88.6%(39/44)IPCL分型为Ⅳ、Ⅴ型;76.6%(36/47)低级别黏膜内瘤变IPCL形态异常,其中77.8%(28/36)IPCL分型为Ⅱ、Ⅲ型。结论与白光模式相比,NBI模式与碘染色均可增强病变的识别性,提高内镜医师对病变的检出率。NBI结合放大内镜可提高对高级别黏膜内瘤变诊断的符合率,效果与碘染色相当。NBI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组织中COX-2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环氧合酶(COX)-2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6例内镜活检病理证实为上皮内瘤变的标本中COX-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经HE染色识别的胃黏膜组织上皮内瘤变56例中轻度不典型增生18例,中度不典型增生18例,重度不典型增生17例,原位癌3例。(2)COX-2蛋白表达在轻度不典型增生、中度不典型增生、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的阳性率分别为33.33%(6/18)、50%(9/18)、70.59%(12/17)和100%(3/3),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阳性表达率(75%)明显高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者(41.67%),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检测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组织中COX-2蛋白表达可以帮助临床识别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组织,预测胃癌前病变的进展,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ESD、外科手术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早期胃癌活检病理与术后病理差异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或手术切除,且术后病理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或早期胃癌(包括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235例患者资料,按活检病理与术后病理是否有显著差异分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索病理结果发生显著差异的危险因素。结果 235例患者中33例(14.0%)发生病理显著差异。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隆起型病变、病变表面不发红、病变不伴糜烂或溃疡、组织学类型为弥散型及活检块数与病理差异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活检块数少(OR=0.574,95%CI:0.363~0.908,P=0.018)是发生活检病理与术后病理差异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早期胃癌活检病理与术后病理不符的情况临床上较多见,多块活检能提高活检的准确性,降低病理不符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腺管开口分型对早期大肠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2004年11月至2007年8月结肠镜检查,采用内镜下黏膜染色技术,结合放大内镜及实体镜观察腺管开口分型并与病理诊断对照,腺管开口分型采用工藤进英分型标准.结果 结肠镜检杳大肠病变共1496个,非肿瘤性病变占30.6%(458/1496),各类型腺瘤占43.9%(657/1496),大肠癌占25.5%(381/1496).早期大肠癌61个;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36个,直径10~62 mm,其中Ⅱ型3个,Ⅲ1.型14个,Ⅳ型17个,Ⅴ型2个.管状腺瘤中以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居多,占87.5%(363/415);管状绒毛状腺瘤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占40.7%(61/150);绒毛状腺瘤腺管开口以Ⅳ型为主,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达85.7%(42/49).结论 大肠腺管开口分型对于判断肿瘤性、非肿瘤性病变以及早期大肠癌的检出有重要意义,对及时进行内镜治疗或手术切除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窄带成像技术在下咽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生在下咽部的恶性肿瘤以鳞癌为主。目前认为鳞癌的演变过程是按照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癌的顺序逐渐进展的,这种逐级进展的癌变过程为我们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鳞状上皮癌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但是在临床中下咽癌的早期发现却非常困难,多数患者确诊时病期常较晚,多侵犯到喉部,不仅生存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复春联用叶酸治疗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临床转归。方法:收集上海市7所不同等级医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胃镜活组织检查(活检)病理证实的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共198例,应用胃复春联用叶酸的方案进行药物治疗,并进行定期随访及内镜复查,符合指征者行内镜或外科手术治疗及病理学检查,了解其疗效、转归及胃癌漏诊情况。结果: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病灶主要位于胃窦(66.7%),镜下表现多样,主要为粗糙糜烂(37.9%)。药物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总改善率为76.3%。最终随访结果显示,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病灶完全消退47例(23.7%),病理消退72例(36.4%),不变55例(27.8%),进展22例(11.1%)及腺瘤样变2例(1.0%),总消退率为60.1%。进展患者中符合漏诊者达50.0%。结论:胃复春联用叶酸能有效缓解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症状,部分消退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对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进行定期胃镜随访有望早期检出胃癌病灶,部分胃黏膜上皮内瘤变同时存有癌变病灶,内镜短期、重复检查可减少胃癌漏诊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黏膜上皮内瘤变(GIN)的自然转归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经胃镜及活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GIN的468例患者,收集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内镜形态学和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结果 GIN主要见于年长者(≥55岁占72.86%),病灶主要位于胃窦和胃角(81.41%)。内镜下表现: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组主要表现为Ⅰ型隆起型(86.03%),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组主要表现为Ⅲ型凹陷型(57.27%)。LGIN组随访后290例消退(81.01%)。HGIN组最终检出胃癌64例(58.18%),HGIN组胃癌检出率显著高于LGIN组(P0.05)。病灶≥15mm、伴有黏膜肠化是影响GIN转归的因素(P均0.05)。结论 LGIN的患者建议保守治疗为主,HGIN(尤其是凹陷型病灶)患者建议行内镜下治疗、腹腔镜或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对术前结直肠黏膜活检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的浸润深度判定的准确性。[方法]选取86例结直肠黏膜活检结果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前行EUS检查初步判断病变浸润深度,根据EUS术前分期的结果指导行黏膜下剥离(ESD)或外科手术治疗。观察术后病理结果,比较EUS对病变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率。[结果]86例患者术前EUS示4例为单纯HGIN,20例考虑为早期结直肠癌,其中有17例行ESD,7例选择行外科手术,21例EUS诊断与术后病理检查病变浸润深度符合,62例EUS诊断为进展期结直肠癌,对其行外科手术治疗,59例EUS诊断与术后病理检查病变浸润深度符合,EUS的对HGIN的诊断特异度、敏感性、阳性预测值、约登指数、一致率分别为87.50%、95.16%、87.59%、82.66%、93.02%。对扁平的病变EUS诊断准确率为95.92%。[结论]结直肠HGIN术前的EUS检查,对病变浸润深度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临床合理治疗决策.方法:回顾性总结38例经内镜检查和病理初步诊断为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内镜形态学、组织病理学特点、预后等,随访观察3-36 mo.结果:38例患者中,最终确诊17例为结直肠癌.21例仍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治疗前后诊断一致性较差(Kappa值为0.376).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合并癌的高危因素包括:肿瘤大小、内镜形态特点、症状严重、绒毛状腺瘤合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CEA或CA19-9增高等.结论:使用WHO新的诊断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需引起临床医生重视,特别是对于内镜下单纯活检病例.应当谨慎选择治疗方式和随访时间.  相似文献   

20.
背景 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因其较低的并发症风险、较快的恢复速度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早期食管癌(early esophageal cancer, EEC)及鳞状上皮内瘤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SIN)的治疗.本研究重点评估了老年患者EEC及SIN的临床特点及行ESD治疗的安全性.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早期食管癌及鳞状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自2019-01/2022-10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的349例早期食管癌及鳞状上皮内瘤变(包括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病例,按照手术时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与中青年组(<65岁),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以及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2组之间的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吸烟情况、饮酒情况、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其他肿瘤史、腹部手术史及家族消化道肿瘤疾病史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