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7 毫秒
1.
漆雅  吴倩  于刚 《眼科》2015,24(4):268-271
目的 观察无干眼症状的儿童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的泪膜稳定性。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无干眼症状的儿童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患者30例(60眼)。无干眼症状的屈光不正患儿20例(40眼)为正常对照组。方法 受试者进行病史询问以及外眼、眼前节及干眼相关检查,包括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角膜荧光素染色(FL)。荧光素染色评分0~12分,无染色为0分。主要指标 BUT、SIt和FL评分。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BUT分别为(7.35±2.46)s、(11.95±2.183)s( t =9.569,P=0.000);SIt分别为(18.28±5.123)mm、(16.50±5.149)mm( t =1.702,P=0.092);FL评分不为0者分别为13例(20眼)、6例(6眼)(χ2=4.193,P=0.041)。观察组中FL评分、BUT与病史长短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无干眼症状的儿童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患者也可能存在泪膜稳定性下降和角膜上皮完整性受损的改变。(眼科,2015,24:268-271)  相似文献   

2.
张哲  陆斌  毛伟 《眼科》2012,21(6):387-389
【摘要】 目的 分析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泪液分泌、泪膜变化及 与干眼的关系。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 研究对象 2011年3月-6月在宁波市眼科医院施行飞秒激光 LASIK手术的120例(235眼)近视患者。方法  用Intralse飞秒激光制作蒂位于上方的角膜瓣后行 常规LASIK术。术后次日开始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每日4次滴眼,1周后停药,0.1%艾氟龙(FML)滴 眼液,第一周每日4次,以后每周逐减一次,至1个月停药。对手术患者分别用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 、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来测定患者术前,术后10天,1、3、6个月的泪膜变化情况 。主要指标 角膜荧光素染色、BUT、泪液分泌值。结果 BUT值:术前(15.00±2.56)s,术后10天 ,1、3、6个月分别为(8.51±3.22)s,(11.40±2.71)s,(14.29±3.46)s,(14.84±3.01 )s。 泪液分泌试验:术前(16.23±3.48)mm,术后10天,1、3、6个月分别为(9.86±3.13)mm ,(13.46±2.72)mm,(15.18±3.02)mm,(16.11±2.84)mm。此二种测试结果,术后10天,1 、3个月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22)。结论 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早期可致泪膜稳定性 下降,泪液分泌减少,术后3个月开始泪液分泌功能和泪膜稳定性逐渐恢复,术后6个月泪膜情况已 趋稳定。(眼科, 2012, 21: 387-389)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测量泪河的相关参数与干眼诊断指标间的相关性,并对其在干眼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分析。设计 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5年6-12月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干眼患者69例(69眼)及对照组44例(44眼)。方法 所有被检查者均按如下顺序进行检查:眼表疾病评分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 OSDI)问卷调查、泪河的OCT测量、泪膜干涉成像仪检查、泪膜破裂时间(BUT)测定、角结膜荧光素染色、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比较干眼组与正常对照组各项参数的差异。干眼组中各参数相关性分析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各参数敏感性及特异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ROC曲线下面积(AUC)来计算。主要指标 OSDI评分、BUT、Schirmer I、角结膜染色评分、泪膜脂质层评分、泪河高度(tear meniscus height,TMH)、泪河深度(tear meniscus depth,TMD)及泪河横截面积(tear meniscus area,THA)。结果 干眼组患者OSDI评分(49.03 ±22.791)、角结膜染色评分(1.18±1.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1 ±4.99)和(0.24 ± 0.52)(P<0.001、 P=0.016);干眼组患者BUT (4.32 ±1.92 s)及Schirmer I(4.29 ±3.77 mm)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43 ±5.39 s)及(7.48 ±3.65 mm) (P<0.001、P=0.006)。两组泪膜脂质层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0.158)。干眼组患者TMD、TMH、TMA平均值分别为(127.12 ± 86.95)μm、(152.52 ± 125.15)μm、(12119 ± 1342)μm2,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88.25±87.38)μm、(235.41±135.90)μm、(23099 ±1965)μm2(P<0.001、0.001、0.001)。干眼组TMD、TMH、TMA值三项参数分别与OSDI、Schirmer I、TBUT之间有相关性(P均<0.05),其诊断干眼的AUC值分别为0.934、0.890、0.925。结论 前节OCT检测的泪河相关参数与干眼临床诊断的指标(OSDI、TBUT、Schirmer I)存在较好的相关性,是一种较为可靠的干眼诊断及随诊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II)评价泪膜稳定性对青少年视网膜成像质量的影响, 为临床研究提供相关数据。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9年3─10月在福州市中医院眼科门诊就诊 的青少年患者,按泪膜破裂时间(BUT)分为研究组(BUT<10 s)32例和对照组(BUT≥10 s)30例。利 用基于双通道技术的OQAS-II系统检测2组患者自然状态下的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off)、 客观散射指数(OSI)、不同对比度下的OQAS-II值(OV100%、OV20%、OV9%),同时检测2组患者在 20 s持续睁眼过程中的OSI动态变化,获取此动态过程的OSI均值及标准差(SD-OSI)。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比较2组各数据间的差异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分析数据资料间的相关性。结果:2组 患者的年龄、球镜度、柱镜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BUT为(5.90±2.16)s,明显小于对 照组的(11.53±2.06)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73,P<0.001)。2组MTF cutoff、OSI、OV100%、 OV20%、OV9%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OSI均值和SD-OS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t=2.259,P=0.028;t=0.359,P=0.036)。MTF cutoff、OSI、OV100%、OV20%与BUT无相关 性;而OV9%值与BUT呈正相关(r=0.273,P=0.032)。20 s内的OSI均值与BUT呈负相关(r=-0.276, P=0.002),SD-OSI与BUT无相关性。结论:青少年泪膜不稳定可引起视网膜成像质量下降。OQAS-II 系统在评价青少年泪膜质量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滴眼液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的疗效。设计 回顾性比较性病例系列。 研究对象 238例(476眼)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患者。方法 患者分成两组:组1,聚乙二醇滴眼液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120例(240眼);组2,聚乙二醇滴眼液联合夫西地酸眼凝胶治疗118例(236眼)。裂隙灯观察记录用药前及用药后2、4周泪膜破裂时间(BUT)、 泪液分泌试验(Schimer-I)、 角膜荧光素染色(FL)以及干眼症状的改善程度。主要指标 BUT、 Schimer-I、 FL评分以及干眼症状。结果  治疗前,组1与组2 Schirmer-I、BUT、F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用药后2周,组1和组2的Schirmer-I、BUT和FL评分分别为(13.6±4.2)mm和(12.5±3.8)mm(P=0.45),(12.4±3.2)和(5.6±2.8)s(P=0.00), (1.3±0.7)和(4.7±1.1)(P=0.00)。用药后4周,组1和组2的Schirmer-I、BUT和FL评分分别为(14.7±3.7)和(13.4±2.5)mm(P=0.09),(14.2±2.8)和(8.6±2.4)s(P=0.00), (1.1±0.4)和(3.4±0.8)(P=0.00)。用药后2周,组1和组2的临床症状评分分别为(2.6±0.9)和(5.4±1.5)(P=0.00);用药后4周,组1和组2的临床症状评分分别为(1.4±0.7)和(3.8±1.3)(P=0.00)。结论 短期应用聚乙二醇滴眼液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泪膜的变化   总被引:83,自引:11,他引:72  
Liu Z  Luo L  Zhang Z  Cheng B  Zheng D  Chen W  Lin Z  Yang W  Liu Y  Zhang M  Xiao Q  Chen J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5):274-277
目的 了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泪膜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 6 8例 (79只眼 ) ,分别于术前 ,术后 1、2、7、14、30及 180d行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e ,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 (SchirmerⅠtest,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干眼仪检查及下睑中央泪河高度检查。结果 与术前相比 ,术后 1及 2d ,BUT明显缩短 ,SⅠt、下睑中央泪河高度、角膜荧光素染色程度及干眼仪检查等级明显增高 (P <0 0 1) ;术后 7d时SⅠt,14d时下睑中央泪河高度 ,30d时BUT、角膜荧光素染色程度和干眼仪检查等级恢复至术前水平 ,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 >0 0 5 )。术后 30d ,19 3%的患眼泪膜未能恢复至术前水平 ;术前泪膜正常的患者中 1/9发生干眼。术后 1、7、14及 30d ,术前BUT <10s的术眼BUT <5s的发生率高于术前BUT≥ 10s的术眼(P <0 0 5 ) ;术后 14、30及 180d ,术前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 >2分的术眼术后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 >2分的发生率高于术前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 2分的术眼 (P <0 0 5 ) ;术后 14d ,术前干眼仪检查等级≥Ⅲ级的术眼术后干眼仪检查等级≥Ⅲ级的发生率高于术前干眼仪检查等级 <Ⅲ级的术眼(P <0 0 5 )。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可影响泪膜的稳定性 ,使部分患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双通道技术动态监测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性干眼患者眼球散射情况,来客观评价MGD性干眼患者的视觉质量。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MGD性干眼患者56例(74眼,干眼组)及正常人31例(53眼,对照组)。对2组对象进行相关检查,包括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 test,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睑板腺分泌物评分、睑板腺缺失面积评分,以及利用双通道技术--OQAS-Ⅱ系统检测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 off)、斯特列尔比(SR)、客观散射指数(OSI)等参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MGD干眼组与对照组之间各参数的差异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OSI均值与MTF cut off、SR的相关性。结果干眼组SⅠT、BUT、睑板腺分泌物评分、睑板腺缺失面积评分、MTF cut off、SR、OSI均值及标准差分别为(4.7±2.8)mm、(4.9±2.1)s、(3.0±1.2)分、(3.2±1.3)分、(24.41±9.12)c/deg、0.13±0.06、2.26±1.08、0.61±0.68,与对照组[(15.7±5.1)mm、(13.2±2.0)s、(0.5±0.2)分、(0.6±0.1)分、(37.24±7.04)c/deg、0.23±0.06、0.71±0.18、0.11±0.0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815、-22.399、9.925、6.965、-8.574、-9.752、10.341、5.315,P<0.05)。OSI均值与MTF cut off、SR均呈负相关(r=-0.67、-0.60,P<0.05)。结论双通道技术可用于客观评估MGD性干眼患者的视觉质量,表明泪膜改变造成的散射对MGD性干眼患者视网膜成像及视觉质量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在家庭使用的条件下便携式干眼熏蒸治疗仪中药熏蒸对干眼患者的治疗效果。设计 前瞻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6-2017年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门诊诊断干眼的患者96例,平均年龄(55.60±12.30)岁。方法 将96例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8例。试验组应用便携式干眼中药熏蒸仪,并加入珍芪滴眼液和眼用消炎熏剂雾化熏蒸治疗,每天1次,每次20分钟。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滴眼剂点眼,每日5次,每次1滴。观察用药4周受试者干眼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疗效指数=(治疗前主观症状评分-治疗后主观症状评分)/治疗前主观症状评分×100%,疗效指数≥90%为临床显效,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I试验(SIt)、角膜染色均恢复正常;90%>疗效指数≥30%为临床有效,SIt、BUT、角膜染色3项中有1项以上改善者;疗效指数<30%为临床无效,SIt、BUT、角膜染色均无改善。主要指标 总有效率(临床显效率+有效率)、症状评分、SIt、BU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结果 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在症状评分、SIt、BU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上均无显著差异。治疗4周时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79.17%,高于对照组的66.67%,但无显著性差异(P=0.168)。治疗4周时试验组BUT为(5.54±2.39)s,对照组为(4.56±2.09)s,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试验组症状评分为2.75±1.94,对照组为3.67±2.02,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2)。结论 使用便携式干眼熏蒸仪中药熏蒸疗法能有效治疗干眼,该疗法不亚于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治疗。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通过比较A型肉毒素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前后患者眼表指标的变化,探讨其对眼表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17年1-6月就诊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眼科门诊欲行A型肉毒素注射治疗的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分别于注射前、注射后2周采用Jankovic量表(JRS)对其病情进行评分;采用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对其眼表症状进行评分;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泪膜破裂时间(BUT)和角膜荧光素钠染色情况;Schirmer Ⅰ试验测定泪液分泌量。采用配对t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30例(60眼),其中60%(18/30)合并干眼,且OSDI评分与JRS评分呈弱的正相关关系(r=0.278P=0.032)。所有患者经A型肉毒素注射后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JRS评分由5.5±1.0减少至0.6±1.0(t=25.730,P<0.001)。同时干眼患者中12例干眼症状也得到了缓解,OSDI评分由34.0±7.8下降为21.7±9.1(t=7.946,P<0.001);BUT由(6.3±2.1)s增加至(8.0±2.0)s (t=4.389,P<0.001);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也由1.0±1.0下降至0.6±0.7(t=2.963,P=0.004),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型肉毒素注射治疗有助于缓解特发性眼睑痉挛引起的干眼。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以双通道技术为基础的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评价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的视觉质量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6 年10 月至2017 年6 月就诊于四川省人民医院眼科的TAO患者31例(62眼)作为TAO组,其中活动期TAO 28眼,非活动期TAO 34眼;选择就诊于同一医院的眼科健康体检者或门诊眼科检查正常的受检者共31 例(62 眼)作为正常对照组。对TAO患者进行临床活动性评分(CAS)和眼部病变严重度NO SPECS分级。检查内容包括视力、眼压、睑裂高度、眼睑闭合不全程度、眼睑退缩量和眼球突出度并进行眼表Schirmer Ⅰ试验和泪液破裂时间(BUT)测量。采用OQAS测量在100%、20%、9%对比度下的OQAS值(即OV100%、OV20%、OV9%),并检测客观散射指数(OSI)、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cutoff)、斯特列尔比值(SR)及反映泪膜的OSI平均值(Mean OSI)。2 组定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定性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Spearman检验行相关性分析。结果:TAO组OSI、Mean OSI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OV100%、OV20%、OV9%、MTFcutoff、SR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活动期和活动期TAO患者睑裂高度、眼睑闭合不全程度、眼睑退缩程度、BUT时间、眼球突出程度、眼压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视觉质量参数和Schirmer 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AO患者OSI与睑裂高度呈负相关(r=-0.296,P=0.020),与NO SPECS分级、年龄、Mean OSI呈正相关(r=0.469,P<0.001;r=0.429,P=0.001;r=0.836,P<0.001);Mean OSI与睑裂高度呈负相关(r=-0.252,P=0.048),与NO SPECS分级、年龄、眼压呈正相关(r=0.404,P=0.001;r=0.347,P=0.006;r=0.311,P=0.014)。OSI、Mean OSI与眼睑闭合不全程度、眼睑退缩、眼球突出度、CAS评分、BUT、Schirmer Ⅰ均无相关性。结论:TAO患者活动期和非活动期的视觉质量均较正常人下降,干眼程度更重,且视觉质量与年龄、睑裂高度、NO SPECS分级、Mean OSI等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干眼症患者使用小牛血去蛋白眼用凝胶(速高捷)前后,患者的主观症状、干眼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变化,评估小牛血去蛋白眼用凝胶干眼症的疗效。方法:选择干眼症患者22例43眼,予以小牛血去蛋白眼用凝胶滴眼,3次/d。观察就诊当天、用药1,2wk;1mo患者主观症状: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视疲劳、眼红、疼痛、畏光、流泪;干眼实验室检查: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SchirmerⅠ试验。结果:用药1mo后,患者的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视疲劳、眼红、疼痛、畏光、流泪等主观症状的分级与用药前有显著差异(P<0.01),8种主观症状明显缓解;用药后患者的荧光素染色,BUT及SⅠt值与用药前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小牛血去蛋白眼用凝胶对干眼症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干眼症患者泪液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L-18)与症状体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09/12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干眼门诊就诊的患者131例262眼,根据2013年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中干眼的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无干眼组、轻度干眼组、中度干眼组、重度干眼组,检测所有患者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Ⅰt)、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FL)的情况,ELISA法检测患者泪液中IL-1β、IL-18的表达,分析干眼炎症因子与症状体征的相关性。结果:各组患者干眼症状评分、BUT、SⅠt、FL及泪液中IL-1β、IL-18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炎症因子IL-1β、IL-18与干眼症状评分、FL呈正相关(P<0.05),与BUT、SⅠt呈负相关(P<0.05)。结论:干眼患者泪液中炎症因子与干眼症状体征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背景 目前干眼发病率较高,干眼患者泪膜不稳定可严重影响飞秒激光辅助角膜原位磨镶术(FS-LASIK)术后术眼的视觉质量.以往泪膜和视觉质量检测方法的局限性影响了FS-LASIK术后视觉质量的预期.采用客观定量的泪膜稳定性和视觉质量检测方法,术前及时改善早期干眼患者的泪膜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FS-LASIK手术前后术眼泪膜质量对客观视觉质量的影响. 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于2015年8-12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纳入符合常规手术适应证、术前矫正视力≥5.0的近视患者120例120眼,术前客观散射指数(OSI)值均<1.2.按照《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3年)》中关于轻度干眼的诊断标准和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轻度干眼组71眼和非干眼组49眼,2个组间人口基线特征匹配.非干眼组术眼接受FS-LASIK,轻度干眼组使用质量分数0.1%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1个月后接受FS-LASIK.所有患者于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行裂隙灯显微镜、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效球镜度(SE)、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查并评价术眼安全指数和有效指数;采用OQASTMⅡ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测定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 off)和OSI. 结果 非干眼组和轻度干眼组术眼的安全指数分别为1.05±0.11和1.03 ±0.09,有效指数分别为1.02±0.14和1.01±0.1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91、0.147,均P>0.05);非干眼组和轻度干眼组术眼术后1个月和3个月BUT较术前均明显缩短,术后6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轻度干眼组术眼术后3个月BUT值明显低于非干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3和6个月非干眼组和轻度干眼组术眼平均OSI值较术前明显增加,同时间点轻度干眼组术眼平均OSI值明显高于非干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干眼组和轻度干眼组术后1、3和6个月术眼MTF cut off值均明显低于各自的术前值,术后6个月轻度干眼组术眼MTF cut off值明显低于非干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个月,非干眼组和轻度干眼组术眼BUT、平均OSI值和MTF cut off值均接近术前水平.结论 FS-LASIK术后可获得较好的客观视觉质量,术前泪膜稳定性与术后客观视觉质量的动态变化趋势一致.干眼患者的泪膜不稳定对人眼的多个视觉质量指标造成影响;OQAS-Ⅱ系统可早期发现和随访监测干眼的泪膜变化,有助于屈光不正患者手术适应证筛选和对术眼术后视觉质量进行合理预测.  相似文献   

15.
范媛媛  阮余霞  杨新 《眼科》2015,24(3):156-160
目的 观察视屏终端工作者泪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s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TIMP-1)活性变化。设计 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 视屏终端工作者45例(45眼)。方法 按照视频终端工作日平均时间将受试者分为三组:分别为<4小时者17例(17眼)、4~8小时者13例(13眼)、>8小时者15例(15眼)。采用眼表疾病指数问卷(OSDI)对眼部症状问卷调查。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使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受试者泪液细胞因子MMP-9、TIMP-1的浓度。主要指标 干眼症状评分、BUT、Schirmer I、角膜染色、泪液中MMP-9、TIMP-1的浓度。结果 45例视屏终端工作者中干眼患病率为13.3%,日平均使用时间<4小时组、4~8小时组、>8小时组OSDI得分分别为(16.47±3.28)、(18.77±4.38)、(21.16±3.76)(F=6.11,P=0.005),>8小时组OSDI得分较<4小时组高(P=0.003),而4~8小时组与>8小时组和<4小时组OSDI得分无显著差异(P=0.311,0.319); BUT、Schirmer I、角膜荧光染色得分三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687、0.122、0.714)。泪液中MMP-9、TIMP-1浓度在>8小时组中分别为(9.579±0.48) ng/ml和(3.174±0.29) ng/ml,明显较<4小时组[分别为(2.111±0.17) ng/ml和(0.391±0.06) ng/ml]和4~8小时组高[分别为(7.403±0.06) ng/ml和(2.286±0.28) ng/ml](P值均=0.000)。<4小时组和4~8小时组泪液中MMP-9(P=0.72、0.13)、TIMP-1(P=0.21、0.37)工作前后浓度无显著差异。>8小时组中,工作后MMP-9、TIMP-1浓度均高于工作前水平(P=0.04、0.01)。结论 视屏终端工作者中干眼发生普遍。视屏终端工作日平均使用时间越长,泪液中MMP-9、TIMP-1浓度越高,提示泪液中MMP-9、TIMP-1浓度升高与干眼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患者泪液分泌及泪膜稳定性的变化。方法:对48例96眼慢性肾衰患者眼及48例96眼正常人眼进行比较研究,观察指标包括Sc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UT)和角膜荧光素染色情况。结果:CRF组Schirmer试验结果为10.17±2.19mm,泪膜破裂时间(BUT)为8.11±2.08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03,P<0.01;t=-10.807,P<0.01)。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率12.5%(12/96),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05,P<0.01)。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泪液分泌减少,泪膜稳定性较差,易患干眼症。  相似文献   

17.
谢艳亭  王丽娅 《眼科研究》2012,30(11):1022-1025
背景 干眼的发病率逐渐增加,但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近年的研究提示,泪液渗透压增高可导致眼表不适症状,2007年国际干眼工作小组(DEWS)将泪液渗透压作为伴随症状写入干眼定义中,因此研究泪液渗透压与干眼的关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的 依据DEWS干眼严重程度分级标准,分析泪液渗透压与干眼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在河南省眼科研究所经传统诊断方法诊断为干眼的患眼54例54眼,询问患者的眼部症状,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眼前节表现,同时行Schirmer试验Ⅰ(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试验、泪膜影像学检查、角膜荧光素染色以及泪液渗透压试验,参照和结合DEWS的标准对干眼表现进行评分,将干眼症状评分与泪液渗透压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男性发病与女性发病的比例为1:2.泪液渗透压与SⅠt、BUT均呈明显负相关(r=-0.456、-0.699,P<0.01),与泪膜影像学检查值、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结膜充血评分、干眼严重程度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545、0.686、0.691、0.803,P<0.01),与年龄、性别相关(β1=141.138,P=0.000;β2=1.845,P=0.049). 结论 泪液渗透压检测可客观地反映干眼的严重程度,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可作为干眼严重程度分级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患者超声乳化吸除术后早期泪膜的改变。方法:选择59例(70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高度近视患者(屈光度为-6.00D~-17.25D),观察分析其术前、术后1d、1wk、1,3mo的主观感觉,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mer试验)和角膜荧光素试验结果。比较各项结果在术后不同时间与术前的差异。结果: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1d,1wk,不适主诉增加,术眼BUT较术前缩短,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3mo接近术前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术后1d、1wk角膜荧光素着色点明显增多,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3mo接近术前水平,无显著差异。术后1d泪液分泌量增多,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1wk,1,3mo接近术前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高度近视患者超声乳化吸除术后早期即可出现泪膜异常改变,尤其表现为泪膜稳定性下降,因而,此类人群为干眼的易患人群。  相似文献   

19.
AIM: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vels of prostaglandin E2 (PGE2) in tears and dry eye disease severity based on both clinical symptoms and signs. METHODS: Tea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36 non-Sjögren syndrome dry eye patients (10 males and 26 females, mean age 50.11±11.17y). All participants completed the 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 (OSDI) questionnaire and underwent a detailed ophthalmic examination including, tear film breakup time (TBUT), ocular surface fluorescein staining, Schirmer I test, and meibomian gland assessment. The level of PGE2 in tears was measured using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The independent associations between tear PGE2 levels and other variables including demographics, OSDI scores, TBUT, Schirmer scores, ocular surface staining scores, and stage of 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 (MGD) were evaluated using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The mean PGE2 level in tears of dry eye patients was 537.85±234.02 pg/mL. The tear PGE2 level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OSDI scores (R=0.608, P<0.001), however, they did not significantly associate with TBUT (R=0.153, P=0.373), Schirmer scores (R=-0.098, P=0.570), ocular surface staining scores (R=0.282, P=0.095), and stage of MGD (R=-0.107, P=0.535). Male sex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ear PGE2 levels. CONCLUSION: The levels of PGE2 in tears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dry eye symptoms. However, no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ear PGE2 levels and the results of other common dry eye diagnostic tes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