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治疗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残余近视散光的预测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52 眼 R K 术后残余近视散光患者行再次 P R K 治疗, 并连续随访两年以上。术前残余球镜屈光度- 375±132 D,残余柱镜屈光度- 236±125 D, 最佳矫正视力均≥08。结果: 术后 6 个月球镜屈光度- 032±024 D, 柱镜屈光度- 078±052 D, 裸眼视力≥10 者46 眼 (8846% ), 术后 24 个月球镜屈光度- 037±042 D, 柱镜屈光度- 056±037 D, 裸眼视力≥10 者 42 眼 (8076% )。最佳矫正视力下降 1 行以上者 3 眼 (576% ), 实际球镜矫正度与预期矫正度相差10 D 以内 50 眼 (9015% ), 柱镜相差 10 D以内51 眼 (9807% )。结论: P R K 治疗 R K 术后残余近视散光的两年随访结果表明, 该方法预测性强、稳定性好和安全性高, 特别在矫正残余散光方面, 其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采用VIS×20/20型准分子激光仪对169例(281眼)近视患者进行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术前等值球镜屈光度为-1.75-16.00D(-8.19D±1.52D)分为两组:I组:-1.75--6.00D,153眼,II组:-6.25--16.00D,128眼,随访一年以上,术后1年实际矫正屈光度在预测矫正度±1.00D者在Ⅰ,Ⅱ,组分别为87.6%,54.7%,裸眼视力≥0.5,1.0者在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固体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散光的疗效,采用LightBlade固体激光手术系统对44例60眼复性近视散光同时竟性进行近视和散光角膜切削术,随访6~12个月,对手术前后屈光度变化,视力结果统计分析,并与同期手术的单纯近视进行比较。结果:60眼平均球镜屈光度从-6.74±2.14(-0.75-16.00)D降到-0.147±0.23(-0.25-0.75)D柱镜度从1.62±0.53(0.75-4.75)D降到0.064±0.27(0-0.75)D。裸眼视力0.5,57眼95%,裸视力1.04者7眼73.33%。单纯近视术后裸视力0.5和1.0的分别是94.23%和75%,复性近视散光和单纯近视的固体激光疗效无明显差别(P>0.1)。结论:LightBlade固体激光手术系统治疗近视散光安全有效,预测性好。  相似文献   

4.
武国恩  谢立信 《眼科研究》1999,17(6):485-487
目的 评价计算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 矫正近视性屈光不正的角膜屈光力变化量的Hollady 法。 方法 用Holladay 法计算PRK 术后与术前角膜屈光力的差值( 角膜实矫屈光度) ,并与角膜预矫屈光度进行比较。 结果 (1)A 组:复性近视散光眼术后6 个月,角膜实矫球镜度欠矫(0 .48 ±0 .19)D;角膜实矫散光度过矫38 .5 % (25/65) ,散光欠矫61 .5 % (40/65) ,过矫和欠矫≥±0 .50 D 占41 .5 % (27/65) ;实矫与预矫散光的轴位的差值≤±15°占60 .0 % (39/65) 。(2)B 组:单纯近视眼术后6 个月时,角膜实矫等值球镜度欠矫(0 .55 ±0 .26) D;术后6 个月时产生(0 .59 ±0 .38)D 的矫正近视散光的效应,其中≥0 .50 D 者占51 .2 % (22/43) ,实矫近视散光轴位均在180°- 44°~180°+ 44°之间。 结论 应用Holladay 公式从球、柱镜度两方面计算PRK 的角膜屈光变化效应值,是合理、客观和准确的  相似文献   

5.
准分子激光散光性角膜切削术治疗复合近视散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评价准分子激光散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astigmatic-refractivekeratectomy,PARK)治疗复合性近视散光的效果,采用ker-atomⅠ型准分子激光机,利用准分子激光对角膜浅表层的椭圆形切削,共对57例82只复合近视散光眼行治疗,随访1年以上。术前近视球镜平均为-6.23±2.50D,散光为-1.47±0.82D,角膜散光为1.21±0.48D,最佳矫正视力为0.97±0.15。结果:术后视力和屈光状态在3~6个月趋于稳定,术后1年随访,近视平均为-0.52±1.00D,散光为-0.43±0.43D,相比术前散光平均降低70.7%;在术前散光≤0.75D、1.00~1.75D及≥2.00D三组中,其术后散光分别比术前降低60.3%、70.0%和74.9%,术后角膜散光平均为0.72±0.27D,比术前降低40.5%;术后裸眼视力:90.2%达到0.5或以上,72%达到0.8或以上。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PARK是矫治散光的有效安全方法,主要用于矫正由规则对称角膜散光引起的复合近视散光  相似文献   

6.
应用角膜地形图评价PRK矫正近视散光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斌 《眼科研究》1998,16(3):206-207
目的以PRK矫正近视性散光术后1a临床结果和角膜地形图检测结果评价PRK矫正近视散光的效果。方法对61只眼近视散光在-2.00D以上者应用PRK治疗,术后随访1a,并对手术前后散光的变化进行角膜地形图比较。结果患者PRK术后1a检查,其中60只眼散光在0~-1.00D之间,角膜切削区中心距瞳孔中心均≤0.5mm,角膜地形图检测术前△K值为1.85±0.59D,术后△K值为0.90±0.43D,显示术后散光下降明显。结论PRK治疗散光效果明显,但应解决角膜切削区域偏中心情况。  相似文献   

7.
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治疗近视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美国CHIRON公司keracor117型准分子激光治疗仪对68例130眼近视患者行PRK治疗。术前屈光度(等值球镜)为-2.00—-9.75D(x±s:-5.11±1.81D)散光度0—-4.0D。结果:术后3—6个月残留屈光度为+0.08±0.29D,裸眼视力≥0.8者占94.2%,≥1.0者占90.4%。术前屈光度-2D—-6D患眼,术后3—6个月裸眼视力≥0.8者占95.2%,≥1.0者占94.2%;术前屈光度-6.25D—-9.75D者,术后3—6个月裸眼视力≥0.8者占91.7%,≥1.0占65.4%。实际矫正度数在预测矫正度±0.5D范围内者占84.6%,0.8%的术眼有2级以下的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1.5%术眼角膜有丝状物,1.5%术眼用药后一过性眼压升高,最佳矫正视力下降1行者占5.2%。结论:PRK治疗中低度近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其稳定性好,预测性强,值得临床应用。但术后应注意护理及随访。  相似文献   

8.
作者报道了自动板层角膜成形术(ALK)治疗近视的最初结果并对ALK的短期效果、安全性及可预测性进行了评估。对接受ALK治疗的81例(128眼)患者随诊平均13.6个月,包括近视120眼和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后残留近视8眼。术前平均屈光度为-7.48±2.05D。结果显示,裸眼视力达20/40或以上者占86.4%;76.2%的术眼屈光度在±1.00D以内,93.6%在±2.00D以内。其中77%的术眼在ALK术后又接受了RK或散光性角膜切开术(AK)。并发症包括:散光较术前增加1.00D以上(4%);持续不规则散光(4%);过矫达+1.00D以上(4%);角膜上皮长入手术界面(2%);角膜板层片丢失(1/128);最佳矫正视力下降2行或以上者(6.3%)。本研究表明,ALK手术对于矫正高度近视或RK术后残留近视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预测的方法,若再附加RK或AK手术,则能得到更满意的视力和屈光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和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中低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中、低度近视400例(710眼),其中PRK组343眼,平均屈光度-4.18±1.24D。LASIK组367眼,平均屈光度-4.75±1.10D。两组均于手术后1、3、6、12个月复查视力、屈光度、角膜地形图及角膜上皮下基质混浊等并发症情况。结果:PRK组欠矫〉-1.00D者9.03%,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微型角膜刀板层角膜成形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MLK-E或LASLK)治疗高度近视的效果和安全性,利用微型角膜刀作一带蒂角膜瓣,在其下用schwindKeratomⅠ型准分子激光机进行PRK激光切削,共治疗了30例47眼,术前屈光状态<-15D的Ⅰ组共35眼,屈光度为-10.20±2.04D,最佳矫正视力为0.92±0.26(0.4—1.5);等球镜≥-15D的Ⅱ组共12眼,屈光度平均为-17.64±1.83D,最佳矫正视力为0.42±0.23(0.1—0.8)。散光最高为4.5D。结果:术后3个月随访:Ⅰ组:屈光度平均为-0.48±0.52D(-1.75—+0.50D),裸眼视力34眼(97%)达到0.5以上(另1眼裸眼视力等于术前),25眼(71.4%)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Ⅱ组:屈光度平均为-1.44±1.97D(-5.50—+1.25D),8眼(66.7%)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高度近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准分子激光二次切削治疗近视性角膜切削术后欠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共15人(23眼)于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因欠矫而实施二次切削。术前平均屈光度为-9.86D(-5.00—-20.00D),其中2眼为中度近视(-3.25—-6.00D),6眼为高度近视(-6.25—-9.00D),15眼为超高度近视(≥-9.25D)。准分子激光二次切削采用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TK)和光学性角膜切削术(PRK)相结合的方法。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表明:91%的裸眼视力≥0.5,70%的裸眼视力≥1.0,70%的屈光度在±1.00D,角膜无明显混浊。由此证明:准分子激光二次切削治疗近视性角膜切削术后欠矫及角膜混浊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同一个体,不同预矫度对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疗效的影响。方法双 眼近视度相差≥一2.00D的 136例(272眼)近视患者,分为低屈光度组(Ⅰ 组)和高屈光度组(Ⅱ 组),对.PRK术后 随访1年的裸眼视力、残余屈光度及角膜haze等作统计学分析。结果PRK术后1年,Ⅰ组及Ⅱ组的裸眼视力分 别为 0. 69±0. 33和 0. 62±0. 3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残余近视度在预矫度±0. 50D和±1. 00D以 内者,Ⅰ组为 76眼(55. 88%)和 95眼(69. 85%),Ⅱ组为 45眼(33. 09%)和 72眼(52. 94%),组间差异极显著( P < 0.01);±2.00D以内者,Ⅰ组为98眼(72.22%),Ⅱ组为87眼(63.97%),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角膜 haze在随访的 1、3、6及 12个月中,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 05);角膜 haze与切削深度两组均无显著相关关系 ( P>0. 05)。结论同一个体,预矫度高的一眼,PRK术后的预测性及屈光稳定性较另一眼降低,但不显著加重角 膜haze的程度;个体差异性是PRK术后角膜haze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制瓣LASIK治疗近视散光的准确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行飞秒LASIK手术患者76例(127眼),等效球镜度数≤ -9.00D,柱镜度数≥ -0.50D,按术前散光度数分为中低度散光组(-0.50~-2.00D)51例(93眼)、高度散光组(-2.25~-5.00D)25例(34眼)。收集并比较手术前后视力、屈光度、散光及散光轴位变化,使用CRAVY矢量分析法将散光进行相关分析,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中低度散光组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85眼(91%);术后残余散光在±0.5D以内82眼(88.2%),±1.0D以内93眼(100%);高度散光组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30眼(89%)。术后残余散光在±0.5D、±1.0D以内分别为26眼(76.5%)、33眼(97.0%)。散光进行CRAVY矢量分解分析,术后中低度散光组J0为-0.068±0.152、J45为0.001±0.123,高度散光组J0为-0.019±0.184、J45为0.018±0.212,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运用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对近视散光的治疗安全、有效,且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14.
角膜逆型术后角膜地形图早期改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近视和近视散光患者进行角膜塑型术(Orthokeratology,简称OK镜)治疗前后的角膜地形圉早期改变,有效预测OK镜的治疗效果和指导验配。方法:对使用OK镜的近视和近视散光患者,共26例50只眼,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天、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二个月做屈光状态检查和计算机辅助和角膜地形图检查。患者按等值球镜度分为两组,Ⅰ组屈光度〈-5.00D共(29只眼),治疗1个月以上者29只眼,  相似文献   

15.
作者报道了自动板层角膜成形术(ALK)治疗近视的最佳结果并对ALK的短期效果,安全性及可预测性进行了评估。对接受ALK治疗的81例(128眼)患者随访平均13.6个月,包括近视120眼和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后残留近视8眼,术前平均屈光度为-7.48±2.05D。结果显示,裸眼视力达20/40或以上者占86.4%,76.2%的术眼屈光度在±1.00D以内,93.6%在±2.00D以内,其中77%  相似文献   

16.
PRK治疗近视术后2年随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治疗轻、中、高度近视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在我院接受PRK治疗的239只近视眼的术后2年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Ⅰ组术前近视-1.00~-6.00D(等值球境,下同),术后2年裸眼视力≥1.0者占87.1%,≥0.5者占97.0%,剩余屈光度为-0.34±0.39D,95.0%,角膜已完全恢复透明;Ⅱ组术前近视-6.25~-12.00D,术后2年裸眼视力≥1.0者占47.8%,≥0.5者占88.4%,剩余屈光度为-0.77±0.63D,78.2%角膜已完全恢复透明。结论:PRK治疗-12.00D以下,特别是-6.00D以下近视眼安全有效,预测性及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 PRK治疗 RK术后残余近视、散光的远期疗效。方法 应用日本 NIDEK EC- 5 0 0 0型准分子激光仪对 3例 (5只眼 ) RK术后残余近视、散光施行 PRK治疗 ,5只眼术前平均球镜度为 - 2 .5 5 D,平均柱镜度为 - 2 .5 5 D。术后随访 7年。结果 术后 1年时 ,5只眼平均球镜度为 +0 .35 D,无散光 ,屈光度均在预定矫正度± 0 .5 0 D以内 ,裸眼视力均≥ 1 .0 ,最佳矫正视力均大于或等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 ,角膜透明。术后 7年时 ,5只眼平均球镜度为 - 0 .9D,平均柱镜度为 - 0 .5 5 D。 3只眼屈光度在预定矫正度± 0 .5 0 D以内 ,4只眼裸眼视力≥ 0 .5 ,3只眼裸眼视力≥ 1 .0 ,5只眼最佳矫正视力均大于或等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 ,3只眼角膜透明 ,2只眼有 3级 haze。结论 PRK治疗 RK术后残余近视、散光安全 ,有效 ,有良好的预测性、准确性及稳定性 ,是 RK术后残余近视、散光补救治疗的有效方法。但对 RK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疤痕粗大的病例却应慎重  相似文献   

18.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低、中度近视术后五年疗效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Zhan S  Pang G  Jin Y  Sun Y  Li W 《中华眼科杂志》1999,35(4):277-279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keratecomy,PRK)治疗低、中度近视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48只眼屈光度为-150~-600DPRK术后5年以上患者的视力、屈光度及角膜曲率进行随访观察。结果PRK术后5年未矫正视力≥10者136只眼(919%),08者4只眼(27%),≥06者8只眼(54%)。术后等值球镜(-012±022)D,角膜曲率K值术前(4381±110)D,术后(4136±130)D两者间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PRK治疗低、中度近视的远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性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准分子激光(NIDEK EC-5000型)治疗24D以下,伴呈不伴5D以内散光的近视眼。214只治疗眼随诊6个月以上。结果 随诊1年以上的病例显示术后3个月敢光度及视力基本稳定。术后6个月时,在等值球镜度低于6D的治疗眼中,裸眼视力≥1.0者占92.04%,≥0.5为100%,80.53%4 裸眼视力≥术前最佳矫正视力,99.  相似文献   

20.
LASIK治疗RK后屈光欠矫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LASIK)治疗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术后屈光欠矫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4眼(21人)RK术后残余近视、散光患者行LASIK治疗,年龄20~38岁,残余球镜屈光度-2.00~-13.00D(-5.87D±2.65D),柱镜屈光度0~3.5D(-1.15D±0.94D)。结果术后6个月屈光稳定,裸眼视力≥术前矫正视力32眼(94.12%),所有眼屈光度在术前预期矫正±1.00D以内。1眼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下降l行。无角膜瓣移位、脱失、角膜混浊等并发症。结论LASIK治疗RK后屈光欠矫安全、有效、预测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