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眼科学   1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评价微型角膜刀板层角膜成形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MLK-E或LASLK)治疗高度近视的效果和安全性,利用微型角膜刀作一带蒂角膜瓣,在其下用schwindKeratomⅠ型准分子激光机进行PRK激光切削,共治疗了30例47眼,术前屈光状态<-15D的Ⅰ组共35眼,屈光度为-10.20±2.04D,最佳矫正视力为0.92±0.26(0.4—1.5);等球镜≥-15D的Ⅱ组共12眼,屈光度平均为-17.64±1.83D,最佳矫正视力为0.42±0.23(0.1—0.8)。散光最高为4.5D。结果:术后3个月随访:Ⅰ组:屈光度平均为-0.48±0.52D(-1.75—+0.50D),裸眼视力34眼(97%)达到0.5以上(另1眼裸眼视力等于术前),25眼(71.4%)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Ⅱ组:屈光度平均为-1.44±1.97D(-5.50—+1.25D),8眼(66.7%)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高度近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板层切削术(MicrolamellarKeratoplasty-excimerlaserKeratectomy,MLK-E或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效果.利用微型角膜刀系统在角膜上作一带蒂角膜瓣,在其下基质床进行PRK激光切削,共治疗了35例55眼,随访6个月以上,术前屈光状态等6球镜为-11.75±3.65D(-6.25~20.50),其中等球镜<-15D的1组共40眼,屈光度为-10.00±2.15D,最佳矫正视力为0.96±0.25(0.4-1.5);等球镜≥-15D的Ⅱ组共15眼,屈光度平均为-16.42±1.76D,最佳矫正视力为0.48±0.25(0.1~0.8).散光最高为4.5D.果:术后视力和屈光度在1-3个月趋于稳定.术后6个月随访:Ⅰ组:屈光度平均为-0.45±0.55D(-1.67- 0.45D),裸眼视力39眼(97.5%)达到0.5以上(另1眼裸眼视力等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同为0.4),29眼(72.5%)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Ⅱ组:屈光度平均为-1.35±1.76D(-4.50- 1.18D),10眼(66.7%)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MLK-E结合PRK和MLK的优点,是一种符合角膜解剖生理、准确安全有效的高度近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切口大小对白内障术后视力和角膜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不同切口大小对白内障手术后视力和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 180眼白内障行3.2mm小切口,6.0mm中切口超声乳化和12mm大切口ECCE,并植入IOL,术后1年内观察视力和角膜散光。结果 中,小切口组术后裸眼视力明显优于大切口组,而术后散光明显低于大切口组;术后1月中,小切口组视力和散光无明显差异;小切口组更优越,术后几乎不产生新的散光,裸眼视力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4.
8例晶体异物,全部行晶体异物与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视力均有明显提高,雠为白内障联合异物摘除有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处理晶体异物好的方法,并就异物对晶体的影响,晶体异物的处理和晶体异物摘作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混合性散光严宗辉朱圣练胡建荣丁克西古洵清近年来,准分子激光散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astigmaticrefractivekeratectomy,PARK)治疗散光主要为复合近视散光,目前已在国内外开展,疗效令人鼓舞[1...  相似文献   
6.
准分子激光散光性角膜切削术治疗复合近视散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评价准分子激光散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astigmatic-refractivekeratectomy,PARK)治疗复合性近视散光的效果,采用ker-atomⅠ型准分子激光机,利用准分子激光对角膜浅表层的椭圆形切削,共对57例82只复合近视散光眼行治疗,随访1年以上。术前近视球镜平均为-6.23±2.50D,散光为-1.47±0.82D,角膜散光为1.21±0.48D,最佳矫正视力为0.97±0.15。结果:术后视力和屈光状态在3~6个月趋于稳定,术后1年随访,近视平均为-0.52±1.00D,散光为-0.43±0.43D,相比术前散光平均降低70.7%;在术前散光≤0.75D、1.00~1.75D及≥2.00D三组中,其术后散光分别比术前降低60.3%、70.0%和74.9%,术后角膜散光平均为0.72±0.27D,比术前降低40.5%;术后裸眼视力:90.2%达到0.5或以上,72%达到0.8或以上。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PARK是矫治散光的有效安全方法,主要用于矫正由规则对称角膜散光引起的复合近视散光  相似文献   
7.
8.
在农村开展白内障人工晶体手术25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了在广东梅县西郊卫生院开展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情况。253例病人中老年性白内障226例、外伤性白内障15例、并发性白内障10例、先天性白内障2例。采用术式中睫状沟植入人工晶体50例、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203例。手术并发症少。术后一周矫正视力达0.5以上者58%。术后二年随访视力达0.5以上者91%。提出了在农村开展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总结了在农村进行高难度手术时,如何保证手术成功;简化住院手续;减轻农民负担的体会。  相似文献   
9.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中心的角膜地形图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PRK)的切削中心对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Eyesys角膜形态分析系统对随访6个月以上的98例(158只眼)PRK前、后10天的角膜地形图进行分析,确定激光切削中心相对入射瞳孔中心的方向、距离;比较单区和多区域激光切削的偏中心差异。结果切削区中心相对入射瞳孔中心:0~0.5mm者100只眼(63.3%),0.5~1.0mm者55只眼(34.8%),>1.0mm者3只眼(1.9%),平均0.45mm。多区域切削38只眼及单区域切削120只眼,其偏心量分别为0.55mm和0.44mm。差异有显著性(t检验,P<0.05)。偏中心切削致术后最好矫正视力下降1~2行者4只眼,其偏心量>0.5mm。结论严重的偏心切削将影响术后视功能恢复,术中眼球跟踪系统(passiveeye-tracking,PET)的应用有利于切削中心的确定,减少偏心量。  相似文献   
10.
翼状胬肉术后局部应用丝裂霉素的严重合并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圣练  李群  古洵清  陈家祺 《眼科》1998,7(2):98-99
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是一种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物,对细胞有抗增殖作用,可抑制DNA,RNA和蛋白的合成,自1963年Kunitomo等将其引用于眼科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点眼,以预防复发以来,各国已有较多肯定报告,本文报告用MMC治疗翼状胬肉术后病例,引起继发性青光眼,角膜水肿混浊,上皮脱落,内皮炎,虹膜睫状体炎,白内障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经角膜板层移植之好转,本文报告其治疗经过和电镜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