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起由O139引起的霍乱暴发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查找霍乱暴发的原因,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疫情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年8月孝感市孝南区发生的1起霍乱暴发疫情进行调查.[结果]本起霍乱暴发疫情发生在家庭丧宴就餐者中,161人就餐,发病15例,发病率为9.32%;粪检161人,检出霍乱感染者11例,感染率为6.83%,其中3例为健康带菌者,无死亡病例.没有出现二代感染者.未聚餐者中未发现霍乱病人,粪检64人,均未检出霍乱弧菌.从11例感染者和1份厕所粪便检出的霍乱弧菌均为O139群.[结论]这是一起农家丧宴引起的O139群霍乱暴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霍乱弧菌O139型暴发特征和因素,控制流行. [方法]调查所有就餐者及其接触者,同时肛拭采样培养鉴定霍乱弧菌,按<霍乱防治手册>的标准确诊病人,对疫点环境采样培养分离霍乱弧菌,并采取控制措施. [结果]该事件是一起丧宴集体聚餐引起的霍乱暴发疫情,共发生感染者17例,实验室确诊病例8例、临床诊断病例7例、健康带菌者2例,实验室诊断病例和健康带菌者中分离菌株均为病原学诊断病例(O139型),无病例死亡,未出现二代病例. [结论]导致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食物受污染致进餐者感染.提示加强饮食卫生管理是预防霍乱食源性传播的关键,同时应制定针对性强的综合防制措施,控制和减少疫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一起食源性O139霍乱暴发疫情应急处置分析总结,为今后的霍乱疫情防治和处置提供经验和借鉴。方法从病例的发现、确诊、报告、现场调查与处理、技术应对与行政应对等多方面系统收集分析该起霍乱疫情处置中的各种做法,并进行全面阐述。结果在所有参宴的639人中,共确诊病例17例,临床诊断病例3例,健康带菌者27例,未发生二代病例、无死亡病例,病例和带菌者全部治愈,有效控制了疫情,实现霍乱暴发疫情成功处置。结论应对霍乱暴发疫情,诊断及时,应急处置得当,是快速控制此次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一起O139型霍乱暴发疫情,为霍乱防控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方法对此起疫情的所有病例和带菌者开展调查。[结果]此次暴发疫情起于10月5日,止于10月18日。发生病例8人,检出健康带菌3人。[结论]此次疫情为输入性暴发疫情,原因为外地市婚宴聚餐。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霍乱暴发疫情发生原因、分布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探讨疫情流行趋势与预防控制策略,为今后实施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聚餐人员和密切接触者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追踪调查,采集病例与聚餐者大便(或肛拭子)、剩余食品、疫点环境样本进行霍乱弧菌分离培养,用生化反应、血清分型进行菌种鉴定。结果追踪调查聚餐者和密切接触者747人,采样检测503人,检出O139霍乱弧菌阳性6例,其中4例病例检出O139霍乱弧菌3例,检出健康带菌者3例;检测疫点环境与食物样本93份,其中生活污水检出O139霍乱弧菌阳性1份,剩余食物和甲鱼销售点甲鱼样本未检出霍乱弧菌。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后,疫情迅速得到控制,未发生二代病例和死亡病例。结论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检验结果,该次疫情是1起农村聚餐引起的O139霍乱暴发疫情,其原因可能为聚餐时使用了被霍乱弧菌污染的甲鱼、且加工过程中生熟不分交叉污染所致。加强甲鱼等海、水产品检疫和养殖场所的消毒,完善农村大型聚餐活动的监管,是当前预防农村O139霍乱暴发疫情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1起霍乱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制定统一的病例诊断标准,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对采集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共发生5例病例(1例可能病例,确诊病例3例,健康带菌者1例),罹患率为2.3%,无死亡病例。14日午餐为危险餐次,食用甲鱼或鸡肉者罹患率(4.4%)高于未食用者(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95%CI=0.398~∞);食用木耳酸菜汤对预防发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RR=0,95%CI=0~0.761);从病例的粪便和肛拭子标本分离到O139霍乱弧菌4株;从聚餐点清洗甲鱼的污水排放口水样中分离到O139霍乱弧菌1株。结论本次疫情为感染O139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暴发疫情,可疑污染来源为甲鱼,食用酸性食品对预防霍乱发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参加1起丧宴最先出现3个腹泻病例粪便进行病原体检测,确定丧宴腹泻病暴发的病原学病因,并确定适宜抗生素。方法对腹泻病例粪便标本进行霍乱弧菌、沙门菌、志贺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并用K-B纸片扩散技术对分离株进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结果 3个腹泻病例粪便标本都分离培养出O139群霍乱弧菌,没有分离到其他病原菌;O139群霍乱弧菌分离菌株抗菌素敏感性实验结果显示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噻肟、阿米卡星、氯霉素、庆大霉素都敏感,对四环素、强力霉素耐药。结论这是一起O139霍乱弧菌引起的食源性霍乱的暴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一起输入性O1群小川型霍乱疫情的应对经验,为霍乱防控提供借鉴。方法对瑞丽市发生的一起缅甸输入性O1群小川型霍乱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对现场采集的患者呕吐物、排泄物和肛拭子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复核,为O1群小川型霍乱弧菌;采集密切接触者肛拭子标本5份和辖区医疗机构肠道门诊腹泻病例及外环境标本205份进行检测,均未检出霍乱弧菌。由于疫情发生后处置及时,未发生二代病例和死亡病例,1周内疫情完全控制。结论应加强跨国边境地区的霍乱防制工作,建立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跨境疾病防控的联防联控长效机制,有效防止和及时处置疫情的跨境传播十分必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O139群霍乱流行因素和快速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湖南省O139群霍乱的流行特点,分析流行因素,探索快速有效的监测评估方法和预防控制措施,为制定科学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生态学研究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湖南省O139霍乱的流行特点和高发区的流行因素;评估农村集体聚餐卫生指导和管理预防控制措施的效果。分别采用膜免疫层析法和常规细菌分离培养法对腹泻病人及霍乱病人的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进行O139霍乱弧菌检测,以后者为金标准,计算膜免疫层析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湖南省1997-2009年共发生48起O139霍乱疫情,报告病例103例,带菌者119例,死亡2例,病死率为1.94%。在局部地区有集中发生趋势。2002-2009年常规监测腹泻病人阳性率为2.47/万,水产品样阳性率为0.57%,疫点监测检测人群阳性率为1.18%,外环境阳性率为3.44%;非疫点地区水体环境中未检测到霍乱弧菌。48起疫情中暴发16起,散发32起,28起疫情与农村集体聚餐有关。2003年9起暴发疫情中参与聚餐人员的O139霍乱弧菌感染率为5.46%,食用聚餐剩菜人员的感染率为9.23%,未食用聚餐食物人员的感染率为0,病人和带菌者分离到的O139霍乱弧菌和甲鱼中菌株的PFGE图谱相同。高发区农村聚餐中使用甲鱼和食品制作生熟不分的比率、人均甲鱼消耗量、甲鱼中O139霍乱弧菌检出率均高于低发区。高发区采取农村集体聚餐卫生指导和管理措施后,农村厨师和就餐人群的卫生习惯改善,未再发现疫情。膜免疫层析法检测病例粪便标本中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5.20%,45份实验室霍乱弧菌培养阳性的甲鱼和外环境标本经二次增菌培养,试纸条检测结果为阴性。结论湖南省1997-2009年的O139霍乱疫情呈低流行水平;O139霍乱疫情的发生主要跟食用被霍乱弧菌污染的水产品特别是甲鱼有关,以农村集体聚餐卫生指导和管理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是预防O139霍乱疫情发生的有效措施;膜免疫层析法可适用于各医疗机构的腹泻病门诊患者的快速筛查和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2008年10月武汉市一起霍乱疫情的应急处置经过,并进行探讨。[方法]按照卫生部《霍乱防治手册(第5版)》确诊病例及开展调查处理。[结果]该起疫情共发现1例霍乱O139病例(临床分型为典型病例、中型)、2例健康携带者。经对患者及健康携带者的隔离治疗、疫点消毒、共同暴露人群的居家医学观察等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未发生二代病例。[结论]虽然疑似感染源虽未能检出阳性标本,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可能为发病前一天的一次聚餐时感染。  相似文献   

11.
1981~2006年济南市霍乱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济南市霍乱发病特点,更好地控制霍乱的发生和流行。[方法]对济南市1981~2006年霍乱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6年累计发现霍乱病人55例,检出带菌者14例。其中,1981年市区发生1起因举办结婚宴席引起的食物型暴发,发病22例,检出带菌者8例;1999年天桥区发生1起因婚宴引起的食物型暴发,发病4例,检出带菌者3例;其他均为散发。天桥区发病26例,占47.27%;20~29岁发病24例,占43.64%;工人发病22例,占40.00%;9月发病25例,占45.45%。系统鉴定67株霍乱菌株,其中小川型1b、稻叶型1 d各33株,O139型1株。[结论]济南市的霍乱疫情主要是散发,但有时发生聚餐引起的食物型暴发。  相似文献   

12.
周伟斌  吴方  顾建中  王华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2):4345-4347
[目的]掌握我市外环境中霍乱弧菌的存在状况及预测未来霍乱发病趋势以便采取适当的防病措施。[方法]依据GB15984-1995《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和外环境水样标本分离霍乱弧菌程序对不同样品进行检测,并对33份阳性菌株进行噬菌体-生物分型鉴定。[结果]对不同样品进行检测,其中水样579份阳性31份,阳性水源11处。感染确诊病例18例(其中1例为输入病例),其中O139型2例,稻叶型16例。33份阳性菌株经噬菌体-生物分型,1 f 21株、2 f 2株、1 d 1株、1 e 1株、5k 1株、19k 1株,0139型6株。埃尔托霍乱弧菌中流行株,共计25株,25/27(92.6%)。[结论]海宁市外环境中存在多种霍乱弧菌,并发现在同一水源中同时检出2种不血清型的霍乱弧菌;本次流行仍以稻叶型、O139型霍乱为主;菌株鉴定存在流行株(1f、2f、1d和1e)。未来几年仍有霍乱暴发流行和散发的可能。防控形势非常严峻,必须采取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衡阳市霍乱疫情及监测结果分析,了解衡阳市霍乱流行规律和霍乱弧菌在水体及食品的污染情况,为霍乱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收集的疫情报告、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和监测资料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1-2005年衡阳市共发生28起霍乱疫情,发病82例,死亡2例,除2001年1起疫情为O1群外,其它均为O139群。1起疫情为水型暴发,其它暴发疫情的发生均与聚餐和人群生活习惯有关,均有食用甲鱼史。通过采取针对性措施,2006-2009年无病例发生。2005-2009年间每年均从市售涉水产品中检出霍乱弧菌,2006-2007年为O1群和O139群均有检出,2008-2009年以O1群为优势菌株;除2009年外,其它年份均有产毒株检出;霍乱弧菌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敏感率为100%。结论衡阳市涉水产品受到霍乱弧菌污染,且大多具有毒力基因,有引起霍乱暴发的危险。在霍乱防制工作中要重点加强对涉水产品的监测和农村集体聚餐的卫生指导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O139霍乱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所有患者及其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人群、环境、水体和食品采样培养分离霍乱弧菌,按国家标准诊断患者和带菌者。结果2002-2006年共发生4起疫情,暴露者818人,感染率为20·66%,罹患率为3·42%,带菌率为17·24%,死亡率为0·12%;各起疫情均与聚餐有关,均有食用虾或甲鱼史;疫情发生地均为近郊农村,宴席性质均为农村家宴;患者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腹泻,水样便,中重度病例占39·29%。结论4起O139霍乱疫情与虾或甲鱼携带O139霍乱弧菌污染食品、食具传播有关,感染率高,带菌者明显多于患者,发病重,一年四季均可流行,加强饮食卫生管理是预防O139霍乱食源性传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脉冲场凝胶电泳用于霍乱弧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从分子生物学基础上了解同一次流行、不同来源的霍乱弧菌之间的遗传相关性,为有效控制传染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CR技术对2005年分离的70株霍乱弧菌检测CT基因后,进行PFGE分型研究。结果:分离自患者01、0139群霍乱弧菌均有CT基因,而分离自外环境1株01群稻叶菌株及1株0139菌株CT基因为阴性。所试菌株PFGE分型共呈3大亚类8种带型。结论:霍乱流行期间分离于患者的霍乱弧菌PFGE图谱基本一致,与外环境分离的非流行株在分化关系上较远。  相似文献   

16.
张群力  何凤娥  凡琴  周玲  张帆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0):1497-1499
目的 查明安仁县2012年5月份发生的一起霍乱疫情规模、调查传染来源,以控制疫情蔓延. 方法 制定统一的病例定义,开展病例主动搜索,对就餐人员食用菜谱开展回顾性队列研究. 结果 共18人感染,其中有3例确诊病例,均参加了2012年4月29日一次农村家庭丧宴晚餐聚餐,未参加者未发病.对参加29日晚餐的373名就餐者开展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显示食用猪脚蒸鸡蛋为危险因素(RR=4.64,95%CI:1.08~19.9).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甲鱼宰杀后和煮熟去壳鸡蛋共用器具盛装,部分去壳鸡蛋未再经油炸和蒸煮即直接与猪脚一起上酒席,存有交叉污染可能.结论 该起疫情为农村家庭丧宴中食品受O139霍乱弧菌污染所致,传染源为带菌的甲鱼,传播途径为甲鱼制作过程中污染了鸡蛋,经食用后引起发病.  相似文献   

17.
In July 2002 and June 2003, cholera outbreaks were detected by a diarrhoea surveillance system in a village outside Karachi, Pakistan. Specimens were culture confirmed. The first outbreak was caused by Vibrio cholerae O139 (n = 30) and the second outbreak by V. cholerae O1 (n = 39). Demographic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were recorded and case-control studies were conducted following each outbreak. Clinical information was obtained for 29 of the 30 patients in the first outbreak, and 2 of the patients in the second outbreak were either out of the area or lost to follow-up, leaving 29 and 37 cases in the analysis for the first and second outbreak, respectively. Eighteen (49%) of the 37 V. cholerae O1 patients were under 2 years of age compared with 6 (21%) of the 29 V. cholerae O139 patients (P = 0.02). Vibrio cholerae O139-infected patients were more likely to be febrile (16/29) than those infected with V. cholerae O1 (2/37; P<0.001). A household contact with cholera was a risk factor in both outbreaks; water source was a risk factor in the first outbreak only. Geographically, cases were clustered during the first outbreak but not during the second. Person-to-person contact and water reservoirs appear to be the main transmission routes for cholera in this setting.  相似文献   

18.
We report results of surveillance for cholera caused by Vibrio cholerae O139 from September 1992, when it was first identified, to December 1998. V. cholerae O139 dominated as the causative agent of cholera in Calcutta during 1992-93 and 1996- 97, while the O1 strains dominated during the rest of the period. Dramatic shifts in patterns of resistance to cotrimoxazole, neomycin, and streptomycin were observed. Molecular epidemiologic studies showed clonal diversity among the O139 strains and continuous emergence of new epidemic clones, reflected by changes in the structure, organization, and location of the CTX prophages in the V. cholerae O139  相似文献   

19.
王艳玲  于凤泰 《职业与健康》2010,26(18):2075-2077
目的分离培养患者粪便标本中的霍乱弧菌,对其进行种属鉴定和毒力基因及药物敏感性检测。方法常规方法分离菌株,根据其生化及血清学反应结果鉴定菌株,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霍乱肠毒素基因(ctxAB),K-B法分析药物敏感性。结果从患者粪便中分离到O139霍乱弧菌1株,携带霍乱肠毒素基因(ctxAB),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等常用药物敏感,对氯霉素、呋喃妥因、庆大霉素、四环素、氨苄西林耐药。结论该株菌为霍乱弧菌流行株,聚合酶链反应可较快完成对霍乱弧菌肠毒素基因(ctxAB)的检测。在对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疫情防控工作中,应密切监测其耐药性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为临床有针对性用药提供依据,及时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