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湖南省郴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质量,为进一步提高新发传染病网络报告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郴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定义监测指标评估事件监测报告质量。结果 截至2020年3月4日郴州市共报告17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突发公共卫生相关事件,均为未分级事件,聚集性疫情波及人口的罹患率为2.00%~83.33%。9起事件已结案,其中1起事件中出现出院病例核酸复检阳性。报告时效值为(0.56±0.44) h,监测敏感值平均为4.54 d,信息完整率和准确率均为100%。结论 新冠肺炎突发事件均报告及时、信息报告完整且准确,但是监测敏感性滞后;事件进程中要根据疫情进展,及时、准确评估疫情并对事件定级。事件中末例病例出院后随访至少28 d,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再对事件进行结案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郴州市2005—2018年法定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5—2018年郴州市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和人口学资料,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8年郴州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30种318 95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01.80/10万;共报告死亡病例15种847例,年平均死亡率为1.34/10万;总体法定传染病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为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其它感染性腹泻病和流行性腮腺炎;发病人群以散居儿童、农民、学生、幼托儿童为主。结论 郴州市传染病防治工作仍然艰巨,需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4岁以下儿童和60岁以上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传染病防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和分析郴州市人体重点寄生虫病原谱及感染现状,为寄生虫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年在郴州市以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调查点,采用改良加藤法检查肠道蠕虫虫卵、生理盐水涂片法和碘液涂片法检测肠道原虫滋养体或包囊、透明胶纸法查3~6岁儿童蛲虫卵、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别钩虫。结果共检查7 031人,肠道蠕虫感染率为1.83%(129例),以钩虫感染为主,各虫种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77,P0.01);钩蚴均为美洲钩虫;未检出肠道原虫。各县(市、区)间肠道蠕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77,P0.01)。感染者年龄主要集中在30岁以上人群,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呈现上升的趋势(χ~2=26.21,P0.01);职业以农民为主,农民与其他职业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67,P0.01)。结论郴州市人体重点寄生虫病原谱以钩虫为主,感染率处于低位水平,但是感染因素仍然存在,需持续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以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郴州市近十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利用网络直报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案例库及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场调查资料,描述与分析郴州市十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布特征。结果 2001-2010年郴州市达到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320起,发病9 272人。其中Ⅰ级事件4起(1.25%),Ⅱ级29起(9.07%),Ⅲ级61起(19.16%),Ⅳ级236起(73.73%)。波及人口462 000人,罹患率144.88/万,病死率3.32%,累计死亡率1.89/万。其中传染病暴发疫情131起(40.93%),流感、水痘、麻疹、伤寒和腮腺炎是主要疾病;食物中毒48起(15.06%),安全事故121起(35.08%),死亡571例,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事件的高发场所与高发人群为学校、工矿中的学生与农民工。结论郴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暴发疫情、食物中毒和生产安全事故为主,学校和矿山是事件的高发场所。提示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应抓好免疫接种、重视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和开展健康教育等几个方面,此外,环境污染事件和自然灾害事件也要引起足够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这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对郴州市居民健康的影响,为制定应对冰雪灾害救援措施和保障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郴州市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期间居民健康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郴州市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给居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造成因灾害相关疾病和意外死亡增加,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较去年同期增加135.00%,摔伤增加102.94%,新生儿早产率增加53.48%,部分被调查居民出现不正常心理状态,医疗机构门诊工作量下降,手术及时率下降31.06%,儿童免疫接种率下降57.85%,因灾滞留人员发热、感冒人数占就诊人数的89.60%. [结论]郴州市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给居民日常生活、居民健康带来严重影响,有必要制定合理的灾后救援措施与保障机制,最大限度降低财产损失、减少灾害对居民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6.
郴州市使用乙脑疫苗后33年来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湖南省郴州市使用乙脑疫苗后33年来乙脑的动态变化趋势及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郴州市使用乙脑疫苗后33年来(1972~2004年)的乙脑疫情监测资料进行整理建立数据库,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χ2等统计学检验。结果郴州市使用乙脑疫苗后的33年间乙脑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χ2=2464.92,P<0.01),年平均发病率为4.27/10万;流行强度明显减弱,疫区范围逐渐缩小。80.88%的病例为学龄前儿童;发病具有明显季节性,7、8月是发病的高峰月,占全年病例数的78.41%。结论乙脑疫苗的免疫接种对预防和控制乙脑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且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需加强对学龄前儿童的乙脑疫苗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郴州市近15年来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有效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运用Excel进行数据整理,分析甲乙类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的三间分布特点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该市15年来共报告甲乙类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7种共474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7.06/10万,死亡530例,年平均死亡率为0.79/10万,年平均病死率为11.16%。该类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除狂犬病稍有上升外,其他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该类传染病在法定传染病中发病率较低,但病死率较高,防治工作不容忽视。狂犬病占此类传染病死亡构成的71.32%,狂犬病的控制尤其重要。该类传染病有明显的季节特点和人群特征,应做好重点地区高危人群的防治干预。该类传染病经过多年的防治,基本得到控制,但应高度警惕新发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郴州市居民是否存在登革病毒(DV)感染,为制定登革热预防控制策略、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5年选取郴州市2家医院门诊的部分发热病例和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个社区和1个镇的健康人群(本地居住1年以上),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登革病毒IgM与IgG。结果共检测154例发热病例和488名社区健康人群。发热病例中DV-IgM抗体、DV-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65%(1/154)、0.81%(1/123),健康人群中DV-IgG抗体阳性率为1.43%(7/488)。结论郴州市居民中登革热血清抗体阳性,其意义应进一步跟踪;郴州市存在登革热暴发、流行的潜在威胁,应加强监测和宣传教育,大力灭蚊,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和临床医生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郴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郴州市2006-2010年通过网络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市5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9起,发病2 204例,死亡32人;以传染病暴发疫情为主(占49.28%),其次是食物中毒(占28.99%);罹患率最高的是职业中毒(78.08%),其次是食物中毒(17.87%);事件主要发生在学校(占46.38%);发生在乡村、县、市事件的比重分别为66.67%、21.74%和11.59%,平均罹患率乡村级(7.74%)与县级(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1.49,P〈0.01),平均罹患率县级(3.24%)与市级(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08,P〈0.01)。结论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加大学校卫生管理力度是有效控制事件发生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可能造成的健康损失,为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减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了我国南方某省CZ市SX区1月13日到2月8日灾害期间主要医疗机构的临床记录,筛查其中死亡、骨折、一氧化碳中毒和心脏病急性发作等病例,并以人口普查资料作为计算本次发生率的分母,对灾害期数据与前两年同期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与2006-2007年同期相比,灾害期间被调查地区的超额死亡率为0.98/10 000,其中循环系统和CO中毒的超额死亡率分别为0.49/10 000和0.35/10 000;与2004-2007年同期相比,灾害期间被调查地区主要与灾害有关的传染病超额发病率为-3.75/100 000;与2007年同期相比,灾害期间被调查地区急救转运病例发生率增加了0.98‰,医疗机构门诊就诊率下降了2.1‰,而急诊科门诊就诊率增加了0.08‰;医疗机构病人住院率下降了0.11‰,而CO中毒和骨折病人住院率分别增加了0.41‰和0.16‰。结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增加了CO中毒、骨折和循环系统等特殊疾病的死亡率或发病率。有必要采取措施,预防和缓解和寒冷有关的疾病,特别是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