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比较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3种接种程序基础免疫后的免疫原性。方法选择≥2月龄健康婴儿为研究对象, 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方法分成3组, 应用Sabin株含有Ⅰ型、Ⅱ型和Ⅲ型的脊灰灭活疫苗(sIPV)和口服含有Ⅰ型和Ⅲ型的脊灰减毒疫苗(bOPV), 按照1剂sIPV+2剂bOPV(1sIPV+2bOPV组)、2剂sIPV+1剂bOPV(2sIPV+1bOPV组)和全程sIPV(3sIPV组)3种程序完成基础免疫, 分别采集3组基础免疫前和基础免疫后28~42 d双份血清, 应用细胞微量中和试验测定脊灰中和抗体。采用方差分析、秩和检验以及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3组共205名受试者完成脊灰疫苗基础免疫后血清脊灰中和抗体Ⅰ型、Ⅱ型和Ⅲ型阳转率均高于97.00%、阳性率均高于98.00%、几何平均滴度(GMT)较基础免疫前均大幅度升高, 3组Ⅰ型、Ⅱ型和Ⅲ型基础免疫前后阳性率、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组免疫后GMT均为Ⅰ型最高, Ⅲ型次之, Ⅱ型最低, Ⅱ型GMT水平 2sIPV+1bOPV组、3sIPV组均高于1sIPV+2bOPV 组。结论 3组基础免疫后血...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了43名未免疫儿童口服脊髓灰质炎三价糖丸疫苗后的初免效果。其中免疫后3型抗体阳转或抗体滴度4倍增长率Ⅰ、Ⅱ型100%,Ⅲ型为97.7%;Ⅰ、Ⅱ、Ⅲ型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204.28、138.74、110.7,与疫免前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如果严格按免疫程度进行接种绝大多数儿童可获得成功的免疫。  相似文献   

3.
在江苏武进县农村对2~6月龄未服过脊髓灰质炎疫苗易感儿中,比较液体Ⅰ型,糖丸Ⅰ型和三价糖丸疫苗免疫应答。3种疫苗3次免疫后,抗体阳转率均达到95~100%,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以液体Ⅰ型最高,液体Ⅰ型与糖丸Ⅰ型、Ⅰ型糖丸与三价糖丸无显著性差异,但三价糖丸与液体Ⅰ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鉴于2~4月龄婴幼儿服用糖丸十分不便,且不易保证服苗效果,建议生产厂家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尽快将脊灰糖丸剂型改为液体剂型。  相似文献   

4.
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基础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考察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inactivated poliomyelitis vaccine,IPV)在中国婴儿中的免疫效果,并与目前常规使用的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vaccine,OPV)进行比较.方法 对2个月龄婴儿采用组群随机法分为2个组,每组208名,分别接种IPV和OPV,并采集免疫前后血清.采用微量中和方法,对血清中抗脊髓灰质炎病毒3个型的中和抗体进行测定,对于抗体保护率比较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抗体滴度进行对数转换后采用Z检验进行比较,所有统计学检验以P<0.05来确定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婴儿经初次免疫后,IPV组Ⅰ、Ⅱ、Ⅲ型病毒中和抗体保护率分别为100.0%(186/186)、97.3%(181/186)、98.9%(184/186),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51.2、86.7、211.3,OPV组Ⅰ、Ⅱ、Ⅲ型病毒中和抗体保护率分别为97.4%(188/193)、100.0%(193/193)、95.3%(184/193),GMT分别为1089.5、538.2、203.7.两组中Ⅰ、Ⅱ型的保护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Ⅰ、Ⅱ型分别为X2Ⅰ=2.991,P=0.084;X2Ⅱ=3.512,P=0.061),但Ⅲ型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Ⅱ=4.143,P=0.042).IPV组Ⅰ、Ⅱ型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低于OPV疫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Ⅰ=12.537,P=0.000;ZⅡ=13.415,P=0.000),而Ⅲ型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ZⅢ=0.067,P=0.947).结论 经基础免疫后IPV在婴儿中免疫效果良好,和OPV相比,IPV组Ⅰ、Ⅱ型保护率与OPV相当,Ⅲ型高于OPV组.IPV组Ⅰ、Ⅱ型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低于OPV疫苗,而Ⅲ型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与OPV组相当.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脊髓灰质炎(脊灰)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IPV)与I+III型二价脊灰减毒活疫苗(Bivalent oral poliovirus vaccine,b OPV)两种序贯基础免疫程序的免疫原性。方法在河北省肥乡区招募健康婴儿,随机分成两组,按2-3-4月龄基础免疫程序分别接种IPV-b OPV-b OPV和IPV-IPV-b OPV,检测基础免疫前和免疫后28-42d血清脊灰病毒Ⅰ、Ⅱ、Ⅲ型中和抗体,分析中和抗体阳性率、阳转率和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结果 IPV-b OPV-b OPV、IPV-IPV-b OPV程序组分别招募受试者69名、68名,两组婴儿基础免疫后脊灰病毒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Ⅰ型100%、100%,Ⅱ型98.55%、100%,Ⅲ型100%、100%;阳转率分别为Ⅰ型100%、100%,Ⅱ型97.06%、100%(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Ⅲ型100%、100%;GMT增长倍数分别为Ⅰ型758倍、810倍(Z=-0.62,P=0.535),Ⅱ型5倍、26倍(Z=-5.15,P0.001),Ⅲ型379倍、634倍(Z=-3.34,P=0.001)。结论两种IPV与b OPV序贯基础免疫程序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IPV-IPV-b OPV程序对Ⅱ、Ⅲ型脊灰病毒的免疫原性优于IPV-b OPV-b OPV程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DTaP-IPV/Hib五联疫苗,简称五联苗)基础免疫后的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中和抗体水平,并与传统的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PV)免疫效果对比分析。方法选择无脊灰疫苗接种禁忌证的健康婴儿,按照接种疫苗的不同,分为五联苗组和OPV组,每组100人。收集每个研究对象的脐带血和基础免疫后的颈静脉血,以微量中和试验测定血清中脊灰病毒Ⅰ、Ⅱ、Ⅲ型中和抗体。将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进行对数转换,采用t检验、χ2检验比较免疫前后抗体水平差异。结果基础免疫后,两组Ⅰ、Ⅱ、Ⅲ型脊灰中和抗体水平较免疫前均有显著提高(P0.01),保护率均达100%。五联苗组基础免疫后Ⅰ、Ⅱ、Ⅲ型脊灰中和抗体GMT分别为227.54、186.11、377.41,OPV组分别为1 217.75、680.29、418.77,两组Ⅰ、Ⅱ型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五联苗低于OPV组(Ⅰ型:t=-10.80,P0.01;Ⅱ型:t=-8.941,P=0.010);Ⅲ型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24,P=0.776)。基础免疫后Ⅰ、Ⅱ、Ⅲ型脊灰中和抗体水平与性别、出生体重、母传抗体水平无线性相关关系,Ⅰ、Ⅱ型抗体水平与采血间隔和接种疫苗的种类有线性相关关系。结论五联苗3剂次基础免疫后可提供针对脊灰的有效免疫保护,但Ⅰ、Ⅱ型抗体水平相对于OPV免疫后较低,建议对基础免疫时全程接种五联苗的儿童在4岁加强免疫时口服1剂次OPV。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sIPV)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 2017年8月—2018年4月,选择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2月龄的常住健康婴儿,在Ⅰb期临床试验中,20名2月龄婴儿接种高剂量sIPV试验疫苗;在Ⅰ期临床试验中,60名2月龄婴儿按1:1:1的比例随机接种低剂量sIPV试验疫苗、sIPV对照疫苗或野毒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wIPV)。对受试者进行安全性观察,并采集受试者免疫前和全程免疫后30 d的血清样本进行免疫原性观察。结果高、低剂量组、s IPV对照组和wIPV对照组中,总体征集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0.0%、55.0%、65.0%和50.0%,以1级(轻度)不良反应为主;Ⅰ型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2 007.47、2 070.22、1 580.56和364.70,Ⅱ型中和抗体GMT分别为700.26、477.52、220.98和159.75,Ⅲ型中和抗体GMT分别为366.21、522.75、289.64和306.74。结论低、高剂量s IPV试验疫苗在2月龄婴儿人群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且免疫原性优于2个对照疫苗。  相似文献   

8.
两种剂型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国产糖丸剂型和法国产液体剂型3价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在本市农村进行了观察。对126名≥2月龄婴儿分2组,分别以一种剂型疫苗免疫,免疫前和每次免疫后1个月采血,用ELISA法检测脊灰IgG抗体。结果表明,两种剂型疫苗免疫后,3个型IgG抗体阳性率均在96%以上;几何平均滴度(GMT)糖丸疫苗Ⅰ、Ⅱ、Ⅲ型分别为1:3825.1、1:2954.4和1:2763.3,液体疫苗则为1:4467.6、1:3141.4和1:2753.3。两种剂型疫苗免疫后的抗体阳性率和GMT的差异均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首剂脊髓灰质炎(脊灰)灭活疫苗(IPV)与二价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bOPV)序贯基础免疫程序的效果。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重庆市脊灰基础免疫适龄儿童,分为实验1组(SG1)、实验2组(SG2)、对照组(CG),分别按Salk株IPV(IPVSalk)-bOPV-bOPV、Sabin株IPV(IPVSabin)-bOPV-bOPV、三价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tOPV)-bOPV-bOPV序贯程序完成3剂脊灰疫苗基础免疫,其中SG1和SG2组IPV从2018年8月1日开始接种,CG组tOPV于2016年4月1-30日接种,在基础免疫完成后1-3个月检测儿童血清脊灰中和抗体。结果 SG1、SG2、CG组分别纳入儿童335名、358名、334名。完成脊灰疫苗基础免疫后,各组I型脊灰抗体保护率分别为99.70%、99.70%、98.50%(Fisher精确概率法,SG1与CG:P=0.12;SG2与CG:P=0.11;SG1与SG2:P=1.00),II型分别为83.28%、74.58%、98.80%(χ2=49.34,P=0.00;χ2=85.59,P=0.00;χ2=7.84,P=0.01),III型分别为99.40%、100%、97.90%(Fisher精确概率法,P=0.11;P=0.01;P=0.23)。结论实验组儿童I型和III型脊灰中和抗体保持较高水平,首剂IPV与bOPV序贯免疫程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二价脊髓灰质炎(脊灰)减毒活疫苗(b OPV)引入前后北京市2014年和2016年不同基础免疫程序免疫效果和疫苗效价。方法 2014年和2016年脊灰疫苗基础免疫程序分别为3剂三价脊灰减毒活疫苗(t OPV)全程免疫和1剂脊灰灭活疫苗(IPV)与2剂二价脊灰减毒活疫苗(b OPV)序贯免疫,分别在北京市两个区选择完成基础免疫后4-8周的婴儿,采集血标本以检测脊灰病毒中和抗体,同时采集不同疫苗储运环节的疫苗标本以检测疫苗效价。结果 2014年和2016年分别调查儿童72人和68人。2014年基础免疫后Ⅰ、Ⅲ型脊灰病毒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8.61%和100%,抗体滴度(1∶)[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1 536(1 024-1 536)、1 536(512-1 536);2016年基础免疫后Ⅰ型、Ⅲ型脊灰病毒中和抗体阳性率均为100%,抗体滴度(1∶)分别为1 024(512-1 536)、1 536(1 024-1 536)。2014年和2016年Ⅰ、Ⅲ型脊灰病毒中和抗体分布均有显著性差异(Ⅰ型:χ2=8.77,P=0.038;Ⅲ型:χ2=16.76,P=0.001)。2014年t OPV的平均效价为6.1±0.1Lg CCID50/剂,2016年b OPV的平均效价为6.9±0.2Lg CCID50/剂(t=-7.76,P0.001)。结论新疫苗b OPV引入后,IPV-b OPV序贯免疫程序的基础免疫效果与引入前的t OPV全程和IPV-t OPV序贯免疫程序效果一样好;疫苗储运各环节疫苗效价均合格,冷链运转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使用"2-1-1"程序接种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持久性及2剂加强免疫效果。  方法  选择曾暴露后使用"2-1-1"程序后1年、2年和3年的对象314人,进行2剂加强免疫,在加强免疫前、后14天分别采集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人狂犬病毒IgG抗体,分析使用"2-1-1"程序后1年、2年、3年及经2剂加强免疫后的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和抗体阳性率。  结果  303人按"2-1-1"程序接种疫苗后1年、2年和3年的抗体GMC分别为1.33 IU/mL、1.04 IU/mL和0.72 IU/mL,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7.78%、66.67%和55.56%。282人经2剂加强免疫后,1年组、2年组和3年组的抗体GMC分别为16.83 IU/mL、19.37 IU/mL和21.05 IU/mL,加强免疫后抗体GMC均高于加强免疫前(t=16.54,P < 0.001;t=13.85,P < 0.001;t=16.02,P < 0.001);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00%、99.00%和100.00%。  结论  狂犬病暴露后使用"2-1-1"程序具有良好的免疫持久性,3年内2剂次加强免疫后具有较好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年龄和既往流感病毒暴露史对免后血清与H3N2亚型变异株交叉反应的影响。  方法  将750名受试者按照1:1的比例接种试验用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和对照用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并且根据年龄和流感病毒暴露史分组,通过血凝抑制(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I)试验测得受试者免疫前后血清针对疫苗株的血凝抑制滴度,与免疫后血清针对当年流行的4株H3N2亚型变异流感毒株的抗体滴度,计算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以及变异株和疫苗株的抗体GMT比值比,使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比较不同年龄组以及不同既往流感暴露组之间的GMT比值比差异。  结果  在接种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的人群中,在免疫前同时暴露于H1亚型和B型流感病毒株的受试者,其针对A/Jiangsu-Nanchang/11926/2014(H3N2)的免后抗体水平高于无H1/B暴露的人群(t=3.913,P=0.001)。在接种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人群中,19~59岁的成年人针对A/Jiangsu-Haizhou/11044/2015(H3N2)免后交叉反应水平高于3~18岁的青少年(t=3.198,P=0.008)。  结论  先前暴露于H1亚型或B型流感病毒,可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H3免后抗体应答的交叉反应性,并因此可能影响疫苗效力。人类的免疫后反应存在年龄特异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龚成  刘茵  卢倩  凌莉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9,23(5):588-591,596
  目的  分析美沙酮门诊间转诊后漏服受治者的剂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加强受治者转诊后服药剂量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广东省9家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自2008年1月~2016年12月所有受治者资料,选择其中未按时返回原门诊的转诊记录进行分析。收集转诊时间、转诊剂量等转诊信息、匹配受治者的服药信息及基本信息,以受治者的转诊后首次服药剂量与转诊期间服药剂量相比剂量是否增加为因变量,运用二水平的Logistic模型分析转诊后剂量增加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97名受治者合计840人次转诊记录进行分析,其中119(14.26%)人次在转诊后剂量增加,转诊期间美沙酮服药剂量低于60 ml/d(OR=2.88,95%CI:1.85~4.50,P < 0.001),转诊天数越长(OR=1.02,95%CI:1.01~1.03,P < 0.001),累计转诊次数少(OR=0.97,95%CI:0.95~0.99,P=0.004)的受治者越容易在转诊返回后提高美沙酮服用剂量。  结论  部分漏服药的转诊受治者在返回后首次服药会提高其剂量。各美沙酮门诊应加强对转诊受治者尤其是未按时返回的受治者的监管,对于受治者的剂量调整要求慎重考虑,减少剂量变化,提高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识别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预后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并评估其预后价值。  方法  从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下载DLBCL患者的基因和临床信息:GSE31312(n=424,训练集)和GSE10846(n=295,验证集)。在训练集中通过套索算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结合平稳选择法以及多因素Cox回归筛选与患者预后相关的lncRNA。根据所筛lncRNA将患者进行危险分层(高危组和低危组)并进行log-rank检验。然后分别建立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lncRNA及IPI+lncRNA的Cox比例风险模型,依据时点/动态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法对各模型的预测准确度进行评价和比较。  结果  共发现8个与DLBCL预后相关的lncRNA。训练和验证集中,两组患者生存曲线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训练集:χ2=73.1,P < 0.001;验证集:χ2=13.4,P < 0.001),IPI+lncRNA模型的C指数与其他两个模型相比,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训练集:IPI+lncRNA vs. IPI:Z=76.536,P < 0.001;IPI+lncRNA vs. lncRNA:Z=17.714,P < 0.001;验证集:IPI+lncRNA vs. IPI:Z=42.427,P < 0.001;IPI+lncRNA vs. lncRNA:Z=30.587,P < 0.001)。  结论  本研究发现的8个lncRNA可以作为DLBCL的预后标志物,与IPI结合可提高对DLBCL患者预后判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升高的联合作用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3个月不良预后的关系。  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从国内14家医院纳入缺血性脑卒中病例1 110例,检测入院时血清幽门螺杆菌免疫球蛋白G(helicobacter pylori immunoglobulin G,HP-IgG)水平及CRP水平,不良预后定义为发病3个月后的死亡或复合结局(死亡或心血管事件)。根据HP-IgG及CRP是否升高,将所有患者分为四组,:G1为低水平HP-IgG+低水平CRP组,G2为低水平HP-IgG+CRP升高组,G3为HP-IgG升高+低水平CRP组,G4为HP-IgG升高+CRP升高组。采用COX回归方法分析HP-IgG升高和CRP升高的联合作用与不良预后的关系。  结果  对HP-IgG升高及CRP升高的联合作用分析发现,多因素调整后,与G1(低水平HP-IgG+低水平CRP)患者相比,G4(HP-IgG升高+CRP升高)患者3个月的死亡风险为G1的13.45倍(95%CI:2.83~63.94,P=0.001),发生复合结局的风险为G1的3.97倍(95%CI:1.79~8.82,P < 0.001)。  结论  HP感染与CRP升高的联合作用与脑卒中发病3个月后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广州市非近视儿童远视储备不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2021年9―12月,在广州市11个区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每区抽取2~3所幼儿园、2所小学、2所初中开展眼科检查和问卷调查,对其中6~12岁非近视儿童(8 335名)的屈光度和远视储备不足情况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binomial回归模型分析9~12岁非近视儿童(3 216名)远视储备不足影响因素。  结果  2021年广州市6~12岁非近视儿童等效球镜度数(spherical equivalent, SE)为+0.13(-0.25, +0.50) D,远视储备不足检出率为85.18%。各年龄段SE分别为6岁+0.38(0.00, +0.75) D、7岁+0.25(-0.13, +0.50) D、8岁+0.13(-0.13, +0.50) D、9岁+0.13(-0.25, +0.38) D、10岁0.00(-0.38, +0.38) D、11岁0.00(-0.38, +0.25) D、12岁-0.13(-0.50, +0.25) D;远视储备不足检出率6岁为88.57%、7岁为91.56%,8岁为93.80%,9岁为90.58%,10岁为79.47%,11岁为66.43%,12岁为57.31%。女生(PR=1.08, 95% CI: 1.00~1.28, P=0.047)、年龄<12岁(PR9岁=4.58, 95% CI: 3.65~5.75; PR10岁=3.92, 95% CI: 3.11~4.95; PR11岁=2.36, 95% CI: 1.86~3.00, 均有P<0.001)、郊县(PR=1.57, 95% CI: 1.32~1.86, P<0.001)、平均每天放学后做作业/读写时间≥3 h(PR=1.27, 95% CI: 1.02~1.59, P=0.034)、经常或总是读写时眼睛离书本距离<33 cm(PR=1.19, 95% CI: 1.05~1.34, P=0.006)、经常或总是躺着或趴着看书或电子屏幕(PR=1.31, 95% CI: 1.07~1.61, P=0.010)、父母一方/双方近视(PR=1.16, 95% CI: 1.03~1.30, P=0.014)可能是9~12岁非近视儿童远视储备不足的危险因素,课间休息活动在户外(PR=0.70, 95% CI: 0.62~0.80, P<0.001)可能是9~12岁非近视儿童远视储备不足的保护因素。  结论  广州市非近视儿童远视储备不足检出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并受遗传因素、性别、年龄、地区、课间休息活动场所、持续读写时间和距离、用眼姿势等因素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山东省2型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支持现状,分析家庭支持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为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山东省4个地市的2 520名2型糖尿病进行问卷调查;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家庭支持与不同自我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  结果  患者家庭支持的平均得分为(16.3±5.3)分;患者进行饮食控制、体育锻炼、服药依从和血糖监测(≥ 1次/周)的比例分别为75.4%、61.6%、38.5%和17.1%。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家庭支持得分越高,患者进行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和血糖监测的可能性越大,OR值分别1.03(95%CI:1.01~1.05,P < 0.001)、1.07(95%CI:1.06~1.09,P < 0.001)和1.03(95%CI:1.01~1.04,P < 0.05);但家庭支持对患者服药依从行为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  结论  家庭支持对患者的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和血糖监测的行为有着作积极的作用,但对患者服药依从的作用较小;应探索构建医疗机构-社区-家庭全面的自我管理支持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贵州省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中和抗体水平。  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在2017年5~6月采集3个市(州)6个年龄组健康成人血清共360份,应用蚀斑减少中和试验法检测乙脑病毒中和抗体。  结果  360名调查对象中乙脑病毒中和抗体阳性率为55.28%,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 ∶17.52。不同性别(χ2=10.798,P=0.001)、不同发病率地区(χ2=6.090,P=0.048)成人乙脑病毒中和抗体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不同年龄成人乙脑病毒中和抗体阳性率在45.00%~60.00%之间(χ2=4.236,P=0.516);不同民族中,布依族成人乙脑病毒中和抗体阳性率最高(79.17%)。  结论  贵州省成人乙脑病毒中和抗体水平较低,存在成人乙脑流行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贵州黔南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人衰弱现况及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及生命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在贵州黔南民族地区3个镇10个村抽取1 352名农村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  结果  贵州黔南民族地区1 352名农村老年人中衰弱者497人,衰弱率为36.76%;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民族(β=0.40,OR=1.49,95% CI:1.16~1.91,P<0.001)、年龄(β=0.27,OR=1.31,95% CI:1.09~1.57,P<0.001)、家庭年收入(β=-0.28,OR=0.76,95% CI:0.67~0.86,P<0.001)、饮食类型(β=0.29,OR=1.33,95% CI:1.17~1.52,P<0.001)、居住情况(β=-0.76,OR=0.47,95% CI:0.32~0.69,P<0.001)、慢性病(β=1.01,OR=2.75,95% CI:2.10~3.60,P<0.001)和日常生活功能状况(β=0.78,OR=2.17,95% CI:1.66~2.85,P<0.001)是影响该地区老年人衰弱的主要因素。  结论  贵州黔南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人衰弱严重程度相对较高,尤其高龄、少数民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及患慢性病老年人是衰弱防治的重点人群,应积极开展慢性病管理及老年人合理膳食的指导,引导老年人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预防或延缓老年人衰弱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聪帅  闫建华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11):1664-1667
  目的  了解大学生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感知、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内在机制,为有效缓解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纵向设计,使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体育锻炼等级量表(PARS-3)、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感知量表分别于2021年12月(T1)和2022年3月(T2)方便抽取郑州、北京、沈阳、天津4个地区16所高校的973名大学生进行2次追踪调查。  结果  2次调查,男、女生在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感知变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81,-1.82,P值均>0.05),在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2个变量上存在跨群组的性别差异(T1:Z值分别为-0.98,-4.84;T2:Z值分别为-0.86,-4.64,P值均<0.01),男生的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女生;大学生在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感知、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上存在稳定、同步相关性(r=-0.31~0.54,P值均<0.01);大学生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感知T1能够预测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T2(β值分别为0.30,0.43,P值均<0.01),体育锻炼T1能够预测心理健康T2(β=0.37,P<0.01),且在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感知与心理健康的影响路径上,体育锻炼具备中介作用。  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感知、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存在纵向因果关系,依据性别提高大学体育锻炼意识对改善心理健康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