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某地高职学校学生艾滋病认知状况及相关态度和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高职学生性行为和艾滋病认知的现状,为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抽取某地4所高职院校学生4873名,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学生性行为发生情况;对5280名学生分别于健康教育前后进行艾滋病认知情况调查。结果高职学生近50%有过恋爱经历;边缘性行为发生比例男生为48.1%,女生为34.3%;性行为发生率男生为14.4%,女生为3.0%;有性行为的女生中有6.7%有过人流经历;高职学生AIDS知识和对AIDS的态度经健康教育之后均有所改善(P值均〈0.01)。结论高职高专学生性态度趋于开放,性行为现况令人担忧;对艾滋病知识了解不够全面,对待艾滋病病人的态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艾滋病知识及态度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状况及态度,探讨对中学生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问卷对泰安市1030名中学生在艾滋病知识、态度、知识需求等方面进行现况调查。结果:95.1%的中学生知道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极大的传染病,92.0%的学生知道艾滋病3大传播途径,但仍有少部分学生错认为与AIDS患者日常生活接触可以传播AIDS,仅38.7%的学生知道蚊蝇叮咬不会传播HIV。还有9.4%的学生不同意与HIV感染者一起学习。结论:对中学生应进行全面、系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以提高认知水平,减少对艾滋病的恐惧心理。  相似文献   

3.
高中学生2 062名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评价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目的 了解高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为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不记名问卷调查方式,对北京,阜新4所中学的2062名高一、高二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57.5%的学生知道艾滋病病毒可通过男性与男性之间的性接触传播,52.9%的学生知道正确使用避孕套可降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性;有关预防艾滋病和性传播疾病(AIDS/STD)知识,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学生的预防艾滋病知识和性健康知识主要来自大众传媒;有82.9%的学生想了解预防AIDS基本知识;46.6%的学生同意与感染HIV的人继续做朋友;有3.6%的学生报告曾有过性交行为。结论 学校预防AIDS健康教育工作应该得到加强,在教育中应注意培训学生正确的性道德观念,培养学生不歧视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及AIDS患。  相似文献   

4.
某医学院学生HIV/AIDS知识·态度·行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相关行为和态度,为今后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采用匿名方式对某医学院一~四年级468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97.6%的学生知道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85.2%的学生认为目前艾滋病不能治愈;68.8%的学生毕业后不愿意到收治艾滋病病人的科室工作;23.1%的学生认为自己处于感染艾滋病的危险之中;有6.6%的学生承认有过性行为:不同年级学生所掌握的艾滋病知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医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是必要的,应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作为医学生必修课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大中专医学生到农村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论证将大中专医学生培养成农村艾滋病健康教育主体的可行性。方法采取普查方法,以某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在校大中专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艾滋病社区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组织医学生利用假期下农村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并开展农村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问卷调查,了解其对农村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结果经过医学生开展农村艾滋病健康教育,农村居民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正答率由24.4%提高到89.3%,认为应允许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继续工作和学习的人数由22.4%提高到90.5%,表示愿意与患艾滋病亲友交往的人数由64.7%提高到90.8%,差别均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组织医学生利用假期下农村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能明显改善农民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大中专医学生可培养成农村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主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合肥市犯罪青少年艾滋病知识、态度和健康教育需求的情况:方法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合肥市某少管所的8个中队,再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每个中队抽取51人共408人进行统一的集中问卷调查。结果艾滋病感染途径的知晓率(62.4%)较非感染途径的知晓率(50.4%)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43,P=0.132)。犯罪青少年对于艾滋病相关知识了解不深,个别项目知晓率低,如对我国目前艾滋病感染人数的回答正确率仅为5.9%;正确回答艾滋病的医学名称的仅占21.6%;正确率超过50%的项目仅占40%。很多犯罪青少年的场所尚未开展过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34.1%和40.4%的犯罪青少年分别认为他们现在的场所很有必要或有必要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犯罪青少年最希望通过电视(34.8%)、书刊报纸(38.2%)获得艾滋病知识。54.2%的犯罪青少年认为小学就应该开始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认为应该从初中开始的有40.2%。结论犯罪青少年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对该群体加强艾滋病健康教育应引起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中学校医与健康教育教师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及健康教育状况。方法:采用自填问卷方式,对14个城市的653名中学校医及健康教育教师进行调查。结果:95%以上的被调查对象知道有关HIV/AIDS的传播途径及正确使用避孕套可降低感染HIV/AIDS的危险性等知识。有关HIV/AIDS不传播途径、预防及治疗基本知识有待提高。分别有97.9%和90.5%的调查对象赞成在大学和中学开展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88.9%回答将愿意在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71.2%表示可以与艾滋病病毒感染在同一个办公室工作。有53.3%的校医及健康教育教师回答曾接受过有关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培训。他们遇到的主要困难是缺少合适的教师参考书(67.0%),希望得到培训、资料、支持和专家指导。结论:应扩大对我国中学校医健康教育教师进行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培训;出版有关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方面的教师参考书及音像制品。  相似文献   

8.
深圳市部分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丽珠  杨振发  房思宁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8):1014-1014,1018
目的:了解深圳市中学生艾滋病(AIDS)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为今后采取针对性的AIDS健康教育方法和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在我市罗湖区某中学,随机选择高二级中学生2个班进行无记名自填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结果:在104份有效问卷中显示,艾滋病答对率平均为79.9%,除了属非传播途径的个别问题外,3个传播途径的认知正确率达到73.1%~88.5%;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较高;但仅有50.2%和46.3%对婚前性行为和网恋持反对态度。结论:深圳市中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认识有某些不足,性观念持较开放态度。提议今后对青少年的艾滋病健康教育中对有关信息加以全面系统改进,结合生殖健康内容教育学生如何避免性途径的AIDS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高职不同年级医学生对性病、艾滋病知识掌握的状况及存在的差异,为制定健康教育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某职业技术学院在校1~3年级医学生各400名,对性病和艾滋病传播途径、预防控制等知识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有效问卷1153份,有关性病和艾滋病知识问卷得分总合格率为420人(36.43%),各年级之间的合格率有显著性差异(χ^2=35.80,P〈0.001),且高年级的优秀率要高于低年级(χ^2=9.40,P〈0.05)。结论医学生对性病及艾滋病认知状况不尽人意,高年级略优于低年级学生。建议在学校开设性病学知识必修课或选修课,把预防性病、艾滋病教育纳入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宛城区农村中学生对艾滋病(AIDS)的相关知识、态度现状。方法随机选取2所初级中学和2所高级中学学生共计41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关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经血液、性生活、吸毒、母婴传播均回答正确的268人,占65.69%,认为蚊子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的占50.74%;愿意与HIV/AIDS者继续交往的占70.34%,不愿意继续来往的占9.80%,不知道如何进一步如何相处的占18.63%;中学生获得AIDS知识的途径主要来源于电视、报刊和杂志等。结论在中学生中尽快开展科学、系统的预防HIV/AIDS的健康教育,增强他们抵御AIDS侵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HIV感染高发区医学生艾滋病认知、态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漆光紫  黄高明  庞雅琴  李阳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9):3736-3737,3739
[目的]了解HIV感染高发区医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情况,为进一步做好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对位于广西HIV感染高发区的某医学院9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6.8%的调查对象知道艾滋病有传染性,96%知道艾滋病的传染源是艾滋病病人和HIV感染者,97.8%知道性接触会传播艾滋病,89.7%知道正确使用安全套可降低艾滋病传播的危险,91.2%表示如果得知自己认识的人是HIV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会继续跟对方交往。但仍有75.2%的学生认为HIV携带者即为AIDS患者,22.5%认为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47%认为应该限制HIV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入学、就业等机会。[结论]HIV感染高发区医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态度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误区和消极态度,应充分利用医学院校的卫生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卫校师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现状。方法利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某卫生学校574名全日制在校2、3年级学生及教职员工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对10名师生进行了个人访谈。结果卫校师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为80.07%,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达84.97%,非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偏低,仅69.63%;53.1%的教职工及61.5%的学生感到害怕艾滋病;17.6%的调查对象认为艾滋病患者不应该享有上学权利,25.6%认为艾滋病患者不应该享有就业权利,59.0%认为经性途径感染艾滋病的人不值得同情,87.5%认为经吸毒途径感染艾滋病的人不值得同情。结论卫校师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具有较高的认识,但对某些非传播途径仍然存在认识不足;有一定比例的师生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有恐惧和歧视态度。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了解南京市各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情况,探讨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了解程度及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对南京市10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8.9%的学生听说过艾滋病,86.3%的学生知道艾滋病是由病毒所致;但只有37.9%的学生知道世界艾滋病日是12月1日。51.7%的学生认为蚊虫叮咬可以传播艾滋病;同时51.9%的学生表示如果得知自己的朋友是艾滋病人,不会因此与他(她)疏远;只有49.3%的学生表示如果与他人发生性行为一定会使用安全套。结论由于科普宣传等原因,高校大学生作为高知识水平的一个群体,对艾滋病的知晓率比较高。对艾滋病的一些基本知识了解较多,观念比较开放,对于艾滋病的态度比持端诈自转傈栌青识比持捍.  相似文献   

14.
马楚萍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8):4769-4771
目的 对在校藏族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艾滋病知识获得来源进行分析,为藏族大学生开展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更具针对性.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青海省某综合性高校抽群500人,采取自填式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 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的知晓率分别为71.8%、42.9%、66.9%.对于日常接触如与艾滋病人进餐、拥抱、蚊虫叮咬等不会传播艾滋病知晓率较低,分别为67.1%、69.7%、53.5%,被调查的大学生主要信息来源是书报(68.5%)、电视(66.9%)、而学校(25.3%)和家庭(11.9%)方面获得的信息较少.66.9%的学生表示对艾滋病人不歧视,66.9%的同学表示对HIV感染者的信息保密,有73.2%的同学表示亲人得了艾滋病愿意照顾,57%的同学表示愿意帮助感染艾滋病的同学,但是允许HIV感染者继续工作的只有41.5%.结论 藏族大学生对于艾滋病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专业性认识不够,且对传播途径的认识存在较大的欠缺,关于艾滋病常识的认知存在一定程度的性别差异,表现为女生整体认知情况优于男生.有必要加强学生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广州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广州高校大学生艾滋病(AIDS)知识、态度的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州市选取4所高等院校,每院校每年级随机选取20名学生,采用统一调查问卷,调查AIDS传播途径及预防知识以及对待AIDS/HIV感染者的态度。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AIDS相关知识、态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351名大学生,AIDS知识总知晓率为88.0%,其中传播途径知识总知晓率为91.3%,预防知识知晓率为80.6%;对待AIDS/HIV感染者正确态度率为44.9%。知识分值与态度分值呈正相关(r=0.121,P<0.05)。医学院校生知识得分高于非医学院校生(Z=-2.448,P<0.05);大学3~5年级学生知识得分高于1~2级学生(Z=-2.944,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专业、年级、父亲文化程度、了解AIDS等是影响对待AIDS/HIV感染者正确态度的主要因素。获得AIDS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书刊或报纸(占76.6%),其次是广播或电视(占68.9%)、互联网(占51.3%)。结论广州大学生掌握AIDS知识并不全面,对待AIDS/HIV感染者正确态度率较低,应进一步改进高等院校AIDS预防知识健康教育工作。建议开展学校健康促进活动,共同促进与实现有效的AIDS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16.
乌鲁木齐铁路旅客艾滋病知识、态度及健康教育需求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铁路旅客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以及健康教育需求,为更好地开展铁路艾滋病防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选择乌鲁木齐至北京、上海、汉口、成都的普快和特快列车,对随机抽取的车厢内的每一位旅客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2.3%的调查对象没有听说过艾滋病。"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看起来健康的人可能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保持一个性伙伴可以降低艾滋病传播的危险"、"同桌吃饭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和"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降低艾滋病传播的危险"5个知识点的知晓率分别为42.2%、56.3%、72.8%、77.7%和78.9%。全部正确掌握5个知识点的人占20.9%。不同年龄组和不同文化程度旅客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7.2%的铁路旅客最感兴趣的宣传内容是艾滋病预防措施。旅客认为最适合在铁路站车开展的宣传方式为广播(69.5%)、宣传手册(47.0%)、宣传画(38.4%)和电视(38.3%)。结论铁路旅客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以广播、宣传手册为主要宣传形式,以艾滋病预防措施等内容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有利于提高铁路旅客的艾滋病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情况,为制定医科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某医学院2130名在校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大一717名,大二533名,大三880名。结果医学本科生对HIV/AIDS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但对于蚊虫叮咬、与艾滋病病人共用毛巾衣物是否会传染艾滋病的正确回答率仅为36.7%和54.3%。医学生对艾滋病病人存在一定歧视,有79.9%的医学生不愿到艾滋病感染者处购物,76.4%的医学生不愿与艾滋病病人或艾滋病感染者共同进餐。与大一新生相比,高年级学生对HIV/AIDS相关知识了解较多,但对艾滋病病人的态度和可能采取的行为却相对较差。结论当今医学生对HIV/AIDS的认识与专业要求尚有较大距离,提示在医学院校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仍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大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行动效果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大、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以无记名自填式答卷方式,对广州市大学生2071名、高中生2589名、职中学生2796名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前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大、中学生在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后。对20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显高于教育前;对12项艾滋病相关行为的态度,教育后亦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 安全性行为教育、反吸毒教育是对大、中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参观图并茂的展览。发放健康教育处方,观看VCD,是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较好形式;在传播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大、中学生对艾滋病相关态度的转变;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还应与性伦理、性道德、法制教育相结合,效果会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继续教育医学生艾滋病知识及需求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继续教育医学生艾滋病的知识和需求情况,对北京市某医学高校在读的364名继续教育学生进行卷调查。结果显示继续教育医学生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高于在医务人员中调查结果。调查还显示,77.7%的被调查 在工作中有过皮肤损伤的经历,49.3%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目前工作中有可能感染艾滋病,86.2%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接受的医学教育中艾滋病的知识不全面,84.2%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将艾滋病作为专门的一  相似文献   

20.
了解男男同性交友平台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现状,为高校开展针对艾滋病预防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抽取442名大学男生,在男男同性交友平台上使用自填式网络问卷调查其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情况,比较不同特征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水平和性行为差异.结果 男男同性交友平台上本科低、中、高年级和研究生组中有性行为者分别占63.8%,72.1%,86.3%和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197,P=0.003).有性行为组男大学生“新八条”知晓率(81.0%)高于无性行为组(6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44,P=0.001).有性行为者中最近6个月同性多性伴(性伴数≥2人)的发生率为41.3%(137/332),57.0% (159/279)的人表示近6个月发生同性性行为时,每次都会使用安全套.同性恋多性伴比例(44.0%)和HIV检测率(66.4%)均高于异性恋或性取向不确定者(29.0%,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9.753,21.791,P值均<0.01).结论 男男同性交友平台上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不全面,高危行为发生率较高,未发生过性行为的学生主要集中在大学低年级,应及时进行全面的艾滋病预防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