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62例真菌菌血症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研究真菌菌血症临床特点、可能的相关因素、病原谱及药敏特点,为真菌菌血症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地研究医院2003-2004年发生的62例真菌菌血症。结果95.2%的真菌菌血症为医院感染;59例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95.1%)、中心静脉置管(46.8%)、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38.7%);分离出的病原菌依次为白色假丝酵母菌(16株)、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2株)、光滑假丝酵母菌(11株)、热带假丝酵母菌(10株);对氟康唑敏感性均>90%(热带假丝酵母菌除外)。结论非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导致的真菌菌血症逐渐增多,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及中心静脉置管与真菌菌血症相关性可能更强,氟康唑对除热带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外的多种真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2.
59例假丝酵母菌属菌血症的危险因素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危重住院患者获得性假丝酵母菌属菌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1990-2004年间某院59例假丝酵母菌属菌血症和61例细菌菌血症的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假丝酵母菌属菌血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59例假丝酵母菌属菌血症中白色假丝酵母菌18株(30.5%)居首位;其后依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及12株其他假丝酵母菌;在59例假丝酵母菌属菌血症患者中,53例(89.8%)采用过放化疗,34例(57.6%)长期留置导尿管,47例(79.7%)采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23例(39.0%)应用中心静脉插管,同时,患者还接受了多种广谱抗菌药物的治疗。结论白色假丝酵母菌为假丝酵母菌属菌血症的首要致病菌;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放化疗、使用中心静脉插管、机械性通气均会增加假丝酵母菌属菌血症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医院真菌感染的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对2000年4月-2010年4月219例MM患者医院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例患者发生74例次医院真菌感染,感染率为26.5%,例次感染率为33.8%;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91.9%;医院真菌感染呈逐渐上升的趋势;ECOG评分、侵入性操作、联合抗菌治疗、中性粒细胞缺乏是MM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共检出74株真菌,白色假丝酵母菌占52.7%,光滑假丝酵母菌占20.3%,克柔假丝酵母菌占9.5%,热带假丝酵母菌占8.1%,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占4.0%,烟曲霉菌占5.4%;氟康唑、伊曲康唑的敏感性降低,伏立康唑敏感性高。结论 MM患者医院真菌感染率增高,改善患者一般状况、减少侵入性操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对原发病的有效治疗,对预防医院真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ICU诊治的120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临床感染症状与体征、感染部位及真菌种类分布,并对引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120例ICU患者的症状与体征中以发热居多113例占94.17%,其次为肺部湿啰音63例占52.50%,痰量增多、黏稠61例占50.83%;经痰液、肺部分泌物及血液等标本中共分离出真菌133株,其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78株占58.65%;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22株占16.54%、光滑假丝酵母菌14株占10.52%;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2种广谱高效抗菌药物应用>1周、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低蛋白血症、白细胞降低、入住ICU住院时间>1周均为ICU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其中≥2种广谱高效抗菌药物应用>1周患者感染率最高,为64.17%。结论 ICU重症患者肺部真菌感染临床症状与体征主要是发热、肺部湿啰音、痰量增多黏稠,感染的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居多,≥2种广谱高效抗菌药物应用>1周是引发ICU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最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与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住院患者肺部真菌感染及耐药性,为治疗提供有效数据.方法 选择52例住院治疗的肺部真菌感染AECOPD患者作为感染组,选择同期的肺部非真菌感染AECOPD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感染组患者痰液标本进行真菌鉴定与药物敏感试验;初步分析AECOPD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感染组患者共检出真菌64株,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毛霉菌属、青霉菌属、烟曲霉菌分别占60.94%、12.50%、6.25%、4.49%、6.25%、3.12%、4.49%、1.56%;白色假丝酵母菌对制菌霉素、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较敏感,对酮康唑及5-氟胞嘧啶的敏感性较差;感染组患者广谱抗菌药物使用、住院、机械通气、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COPD患者肺部真菌感染主要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临床治疗时应选择具有针对性的窄谱抗菌药物,此外,还要在早期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医院无菌体液中深部真菌的分离率、菌种分布和耐药性,指导临床深部真菌的治疗。方法收集自2008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患者临床疑似感染标本,经萨布罗培养基分离培养真菌,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和VITEK-2Compact YST卡进行菌种鉴定,Rosco纸片扩散法测定药敏。结果 25 420份无菌体液标本中共分离出真菌340株,分离率为1.34%,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140株占41.18%,光滑假丝酵母菌60株占17.65%,近平滑假丝酵母菌42株占12.35%,热带假丝酵母菌40株占11.76%,对氟康唑的敏感性分别为88.60%、63.30%、47.60%、80.00%,而对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的敏感性均为100.00%。结论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次之,白色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对唑类药物敏感性较高,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对唑类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的抗菌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7.
肿瘤医院医院深部真菌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肿瘤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深部真菌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及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某肿瘤医院2008年1-12月间医院感染病例资料521份。结果 521例医院感染病例中发现深部真菌感染者179例(34.36%),其中60岁者占59.22%(106例);恶性肿瘤患者居多,占94.41%(169例);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常见,占53.07%(95例);分离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占57.54%(103株),其次为光滑假丝酵母菌(43株,24.02%)、热带假丝酵母菌(23株,12.85%)、克柔假丝酵母菌(9株,5.03%)、毛孢菌属(1株,0.56%)。结论肿瘤医院的医院深部真菌感染情况较严重,以高龄、恶性肿瘤患者多见。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预防肿瘤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真菌性肺炎的菌种分布和危险因素,为临床有效的预防与控制真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查阅和统计病历资料,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我院住院老年患者中感染真菌引发真菌性肺炎168例,分析菌种分布和危险因素。结果肺炎患者真菌感染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占首位,为54.76%;近平滑假丝酵母菌为次位;为19.05%,老年患者患真菌性肺炎的临床危险因素主要是原发病、侵入性诊疗手段、激素和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结论采取支持疗法,治疗原发病、减少侵入性诊疗操作,以及科学合理使抗菌药物等综合措施,有效的降低医院老年真菌性肺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住院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病原学和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213例真菌感染患者进行病原学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其发生的危险因素,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346株真菌中,假丝酵母菌属1258株(93.45%),依次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葡萄牙假丝酵母菌;性别、年龄、病原菌检测时间、基础疾病、白蛋白值、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物以及侵入性检查和治疗是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各种假丝酵母菌的构成比有所变化;早期诊治基础疾病、合理规范应用检查和治疗手段、适当缩短住院时间是预防真菌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129例肠道真菌医源性感染患者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肠道真菌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种类、易感因素、防治及预后。方法回顾性调查2008年1月-2010年6月住院患者中发生肠道真菌医院感染129例,调查患者一般资料、真菌种类、相关易感因素等。结果 129例肠道真菌医院感染患者中检出真菌131株,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55.73%;年龄偏大、长时间联用抗菌药物、伴有基础疾病等是发生肠道真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提高对肠道真菌感染的认识,早期发现肠道感染征象,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肠道真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医院获得性假丝酵母菌菌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情况,探讨影响假丝酵母菌菌血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200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血培养确诊为医院获得性假丝酵母菌菌血症病例,收集人口统计学资料及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240例医院获得性假丝酵母菌菌血症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55例,女性85例,平均年龄(50.4±16.6)岁。血培养分离白假丝酵母菌90株(37.5%),近平滑假丝酵母菌63株(26.3%),热带假丝酵母菌53株(22.1%)。白假丝酵母菌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对唑类药物的敏感率>90%,克柔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的敏感率较低(分别为40.0%、59.3%、62.3%),热带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的敏感率也偏低(分别为62.3%、60.0%)。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器官衰竭(OR=5.872,P<0.001)、脓毒性休克(OR=3.313,P=0.005)为医院获得性假丝酵母菌菌血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白假丝酵母菌是引起假丝酵母菌菌血症最常见的病原菌,且检出了耐氟康唑、氟胞嘧啶、伊曲康唑的假丝酵母菌。假丝酵母菌菌血症患者基础疾病多、病情重、病死率高,器官衰竭、脓毒性休克是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内蒙古地区医院感染现状,为制定医院感染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依据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2018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要求,内蒙古地区所有三级、二级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自愿参加调查,自主选取调查日期填写统一调查表。结果 2018年内蒙古地区共有169所医院参加现患率调查,调查患者61 469例,1 016例(1 100例次)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现患率为1.65%,例次现患率为1.79%。≥900张床位医院的医院感染现患率较高,为2.60%。医院感染现患率位于前三位的科室为综合ICU(12.70%)、血液病科(6.55%)、儿科新生儿组(5.98%)。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44.82%)、泌尿道(16.82%)、上呼吸道(10.82%)等。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8.04%,不同规模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0.353,P0.001)。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病原学送检率为36.08%。规模越大的医院的治疗用药病原学送检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309,P0.001)。治疗使用抗菌药物位于前3位的科室为儿科非新生儿组1 821例(98.11%)、呼吸科2 463例(97.62%)和肾病科334(96.53%);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较多的科室为产科484例(82.59%)、妇科395例(66.72%)和骨科1 106例(64.68%)。共检出医院感染病原体45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25株(71.12%)、革兰阳性菌82株(17.94%)、真菌30株(6.57%)。医院感染主要病原体为肺炎克雷伯菌(82株)、大肠埃希菌(81株)、铜绿假单胞菌(76株)等。结论本次现患率调查结果较全国及其他地区低。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可针对重点科室、主要感染部位采取有效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提高规模较小医院的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的实际情况及变化趋势,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2014-2018年每年调查一次,调查期为1日,调查对象为当日全部在院和出院患者,统计分析5年医院感染资料。结果 共调查患者9 718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4.55%,例次现患率为5.01%,五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及例次现患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193例次,占39.63%,其次分别为手术部位(75例次,15.40%)、泌尿道(65例次,13.35%)和上呼吸道(29例次,5.95%)。医院感染现患率最高的科室为血液科(15.73%),例次现患率最高的为重症监护病房(16.72%)。共检出医院感染病原体41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58株,革兰阳性菌112株,真菌38株,其他病原体6株。最常见的病原体为铜绿假单胞菌(51株),其次为大肠埃希菌(49株)、鲍曼不动杆菌(4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43株)和肺炎克雷伯菌(42株)。结论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有助于了解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器械相关感染和手术部位感染是医院感染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系统评价医院感染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数据库关于医院感染MDR-AB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因医院感染MDR-AB而死亡的患者(死亡组),对照组为医院感染MDR-AB但未死亡的患者(存活组),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各自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质量评价后,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1个研究,共1 204例医院感染MDR-AB患者,其中死亡组474例,存活组73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MD=3.99)、低蛋白血症(OR=2.1)、机械通气(OR=4.23)、气管插管/切开(OR=2.5)、深静脉置管(OR=2.21)、移植术后(OR=3.12)、入院APACHE Ⅱ评分高(MD=2.33)是MDR-AB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医院感染MDR-AB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纷繁复杂,需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青海省某院2010-2017年医院感染现患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病历调查与床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10-2017年各年份该院某日的所有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医院感染病原体及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细菌培养送检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8次横断面调查共调查住院患者12 446例,发生医院感染488例,555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92%,例次现患率为4.46%。各年份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93%~5.70%。医院感染现患率最高的科室为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为58.72%;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279例次)。各年份抗菌药物使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98,P<0.01),由2010年的55.56%下降至2017年的16.05%。抗菌药物使用以治疗用药为主(65.74%),治疗用药所占比率逐渐下降;以一联用药为主(91.52%),2011-2017年三联及以上用药比率均为0。各年份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48,P<0.05)。共检出病原体203株,以革兰阴性(G-)菌为主,占67.98%(138株),革兰阳性(G+)菌占25.62%(52株),其余为真菌及其他病原体。结论 该院医院感染现患率总体较平稳,抗菌药物使用及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逐步得到规范,需密切关注ICU、神经外科、血液科等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新建综合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关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7—2019年入住某医院新建综合ICU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医院感染病原菌情况。结果 共监测1 133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20例(174例次),医院感染率10.59%,例次感染率15.36%;医院感染日发病率为11.95‰,例次日发病率17.32‰,根据患者平均病情严重程度调整医院感染日发病率为3.65‰,调整例次日发病率为5.30‰。呼吸机、导尿管和中心静脉插管使用率分别为44.25%、85.19%、52.19%,呼吸机相关肺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和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分别为12.37‰、0.35‰、6.10‰。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64.94%),其次为血液(21.27%)和泌尿道(3.45%)。ICU住院日数≥14 d (OR=0.122,95%CI:0.036~0.414,P=0.001)、输血(OR=0.233,95%CI:0.104~0.522,P<0.001)、APECHE II评分≥20分(OR=0.358,95%CI:0.175~0.733,P=0.005)和气管切开(OR=0.158,95%CI:0.066~0.374,P<0.001)是ICU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ICU医院感染患者病死率(37.50%)高于非医院感染患者(2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4,P=0.031)。120例医院感染患者共检出147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58.50%)为主,居前5位的是肺炎克雷伯菌(19.05%)、白念珠菌(17.69%)、铜绿假单胞菌(15.65%)、金黄色葡萄球菌(10.89%)和鲍曼不动杆菌(占6.80%)。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14.29%、65.22%,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为81.25%。结论 新建综合ICU器械相关感染发病率较高,尤其是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检出主要病原菌耐药严重,应根据相关感染特点制定相应防控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1日—2017年6月30日某三级医院呼吸内科病区的慢阻肺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对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1∶1配对非感染病例,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共调查1 499例慢阻肺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18例,且均找到匹配病例,医院感染率为7.87%;例次感染率为8.2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近期住过重症监护病房(ICU)、肺功能分级重或极重度、恶性肿瘤、合并其他肺部疾病、留置导尿管、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抗菌药物使用时间14 d,抗菌药物使用种类2种、无创通气及低蛋白血症10种因素是慢阻肺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慢阻肺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有6种:肺功能分级、恶性肿瘤、合并其他肺部疾病、抗菌药物使用种类2种、低蛋白血症、无创通气。结论医务人员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积极治疗合并症,加强营养支持,重视肺功能的评估,掌握无创呼吸机的最佳脱机时间并做好消毒工作,以减少慢阻肺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胃大部切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其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10年7月—2014年6月入住某院行胃大部切除术的胃癌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探讨患者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纳入210例胃癌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36例,发病率为17.14%,主要为腹腔感染(10例)和手术切口感染(9例)。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55岁、营养不良、开腹手术、癌症TNM分期为Ⅲ~Ⅳ期、术后卧床时间>4 d的胃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病率较高(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55岁、营养不良和开腹手术是胃大部切除术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胃癌患者年龄大、营养状况差和开腹手术是胃大部切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手术前后应根据这些因素制定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FMEA)筛选出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菌高风险因素,为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FMEA风险评估法筛选出ICU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高风险因素,提出改进措施并落实,比较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 筛选出的高风险事件为患者过多需加床,清洁工隔离意识薄弱,实习生和轮科生隔离意识薄弱。干预前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78%(89/1 861),干预后为2.08%(34/1 636),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χ2=18.76,P<0.05)。干预后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发生率为0.31%,低于干预前的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FMEA可指导医院感染管理科和ICU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中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地进行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的特点,为预防和控制NICU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监测2013年1月—2017年12月某院NICU入住时间48 h的住院新生儿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医院感染发病特征及病原菌种类。结果 2013年1月—2017年12月NICU共监测新生儿10 551例,发生医院感染257例,270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2.44%,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为2.56%,例次日感染发病率为2.31‰。不同性别医院感染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出生体重、有无气管插管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不同年份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65.19%(其中VAP占36.30%);其次是血液(22.22%)。共检出病原菌169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居前3位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26.03%)、肺炎克雷伯菌(22.49%)、大肠埃希菌(19.53%)。结论低出生体重及侵入性操作是NICU住院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减少各种侵入性操作,严格掌握各种置管指征,加强产前孕母的宣教与营养指导,将胎儿的出生体重维持在合理范围均是预防NICU住院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