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明确鼻咽癌N0‐N1期患者Ⅱb区淋巴结预防照射剂量CTV60Gy优化至CTV50Gy的安全性以及对腮腺保护的剂量优势和临床价值,了解PET‐CT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对颈部可疑阳性淋巴结(最大横断面短径≥5 mm但<10 mm)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N0‐N1期初治非转移鼻咽癌157例,其中104例在多模态影像指导下进行上颈部Ⅱb区临床靶区优化,以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颈部淋巴结复发模式,配对t检验比较剂量优化前后靶区及腮腺剂量参数差异。结果 N1期行对侧单颈Ⅱb区优化60例,行双颈Ⅱb区优化25例(仅咽后淋巴结转移者);N0期双颈Ⅱb区优化19例。共有3例患者出现颈部复发,均在高剂量区内。全组5年总生存率为93.3%,淋巴结无复发生存率、无局部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7.1%、91.3%、88.5%和80.8%。颈淋巴结复发与鼻咽局部复发有关,与咽后淋巴结状态无关。14例患者Ⅱb区内有可疑阳性颈淋巴结,最大横截面短径平均为7.1(5~9) mm,其中11例PET‐CT阳性,平均SUVmax为2.96(2.5~3.3)。优化后肿瘤体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腮腺的Dmean、Dmax、D50%、V26Gy显著低于常规计划(P<0.01)。结论 鼻咽癌N0‐N1患者进行Ⅱb区CTV60Gy至CTV50Gy的剂量优化是安全的,腮腺及颈部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明显降低,对于未达诊断标准的小淋巴结需要结合PET‐CT及DWI等多模态成像进行个体化处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明确鼻咽癌N0‐N1期患者Ⅱb区淋巴结预防照射剂量CTV60Gy优化至CTV50Gy的安全性以及对腮腺保护的剂量优势和临床价值,了解PET‐CT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对颈部可疑阳性淋巴结(最大横断面短径≥5 mm但<10 mm)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N0‐N1期初治非转移鼻咽癌157例,其中104例在多模态影像指导下进行上颈部Ⅱb区临床靶区优化,以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颈部淋巴结复发模式,配对t检验比较剂量优化前后靶区及腮腺剂量参数差异。结果 N1期行对侧单颈Ⅱb区优化60例,行双颈Ⅱb区优化25例(仅咽后淋巴结转移者);N0期双颈Ⅱb区优化19例。共有3例患者出现颈部复发,均在高剂量区内。全组5年总生存率为93.3%,淋巴结无复发生存率、无局部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7.1%、91.3%、88.5%和80.8%。颈淋巴结复发与鼻咽局部复发有关,与咽后淋巴结状态无关。14例患者Ⅱb区内有可疑阳性颈淋巴结,最大横截面短径平均为7.1(5~9) mm,其中11例PET‐CT阳性,平均SUVmax为2.96(2.5~3.3)。优化后肿瘤体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腮腺的Dmean、Dmax、D50%、V26Gy显著低于常规计划(P<0.01)。结论 鼻咽癌N0‐N1患者进行Ⅱb区CTV60Gy至CTV50Gy的剂量优化是安全的,腮腺及颈部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明显降低,对于未达诊断标准的小淋巴结需要结合PET‐CT及DWI等多模态成像进行个体化处理。  相似文献   

3.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恶性程度很高,预后差。其中,ⅢA(N2)期约占20%,此分期患者异质性大,生存差异明显,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是其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目前,对于辅助放疗用于治疗ⅢA(N2)期NSCLC患者仍存在争议,ⅢA(N2)期NSCLC患者行辅助放疗尚缺乏高级别证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影响胸部放化疗后完全缓解的Ⅱ_(B)-Ⅲ_(B)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脑转移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1例于2009年1月至2016年4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接受胸部放化疗达到完全缓解的Ⅱ_(B)-Ⅲ_(B)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对脑转移预后相关的因素,如性别、年龄、胸部放疗剂量、放化疗模式、治疗前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乳酸脱氢酶(LDH)、是否行预防性全脑照射(PCI)、TMN分期、体力状态评分(PS)等进行分析。使用log-rank法进行单因素分析,使用COX回归法进行多因素分析,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治疗前LDH≥240 IU、治疗前NSE≥17 ng/ml、未行PCI和脑转移风险正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脑转移风险只和治疗前LDH≥240 IU(HR=1.90,95%CI为1.07~3.37,P=0.029)、未行PCI(HR=2.08,95%CI为1.17~3.72),P=0.013)正相关。结论治疗前血清LDH水平可为预测胸部放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的Ⅱ_(B)-Ⅲ_(B)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脑转移风险提供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现代综合治疗模式及诊断技术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SCLC)放化疗有效者行脑预防照射(PCI)的疗效及复发失败模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14年间共201例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放化疗综合治疗且达有效[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的局限期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合治疗采用以调强放疗和≥4周期EP/CE方案化疗为主的同步或序贯放化疗,采用脑MRI(90.0%)或CT(10.0%)重新评估有无脑转移。比较PCI组(91例)及非PCI组(110例)的长期生存及复发失败类型。结果 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77.3个月(95%CI为73.0~81.5个月)。PCI组中位总生存(OS)为58.5个月,2、5年OS分别为72.5%、47.7%;非PCI组中位OS为34.5个月,2、5年OS分别为61.7%、35.8%(P=0.075)。PCI组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期为22.0个月,2、5年PFS分别为48.0%、43.4%;非PCI组中位PFS为13.9个月,2、5年PFS分别为34.4%、26.7%(P=0.002)。PCI组2、5年累积脑转移率为6.6%与12.2%,非PCI组为30.0%与31.0%(P=0.001);初发脑转移率分别为4.4%与25.5%,中位初发脑转移时间分别为11.9个月与8.7个月(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综合治疗后疗效评价(P<0.001)、PCI(P=0.033)是PFS的独立预后因素。分层分析表明综合治疗后达CR患者行PCI显著提高5年PFS(72.7%∶48.0%,P=0.013),疗效达PR者行PCI未提高5年PFS(26.1%∶20.2%,P=0.213)。结论 在现代放化疗综合治疗模式下和更准确的脑转移诊断方法下,放化疗有效的局限期SCLC患者行PCI可改善PFS,降低初发脑转移率和全部脑转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治疗前外周血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鳞状细胞癌抗原(SCC)联合检测对行根治性放疗的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127例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结束后3年末的生存情况将入组病例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收集治疗前外周血实验室指标,计算出PLR、NLR,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参数的差异。建立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比较PLR、NLR、SCC单独预测及联合预测模型对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3年总生存(OS)的预测效能。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预后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127例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纳入研究,生存组96例,死亡组31例。两组患者在FIGO分期、肿瘤最长径、淋巴结转移、PLR、NLR和SCC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R、NLR、SC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60、0.712、0.700,PLR+NLR+SCC联合预测模型的AUC可提高至0.784。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FIGO Ⅲ期、FIGO Ⅳ期、淋巴结转移、PLR≥205.555、NLR≥3.060及SCC≥6.950 ng/ml是影响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3年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PLR、NLR、SCC对预测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的3年OS具有较好的价值,PLR+NLR+SCC联合预测模型的预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MRDWI中ADC值联合SCC、CEA值在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疗效监测、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2016年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初治患者 80例,FIGO分期ⅡB期39例、ⅢA期7例、ⅢB期26例、ⅣA期8例。入组后常规进行MRDWI检查及SCC、CEA检测,根据具体状况采取盆腔外放疗45~50 Gy+同步含铂化疗+后装治疗20~25 Gy,治疗结束后均进行MRDWI、SCC和CEA检查,比较治疗前后ADC值、SCC和CEA检查结果,其中40例于治疗中期予以ADC值、SCC和CEA检查。采用配对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80例入组患者经同步放化疗后整体有效率为100%,至治疗结束无患者出现疾病进展且总生存期均在6个月以上。疗后血清中SCC、CEA值较疗前降低(P=0.000、0.000),疗后ADC值较疗前升高(P=0.000)。疗后与疗前相比SCC、CEA值越低ADC值越高(P=0.000、0.000),预示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疗效越好。结论 MRDWI联合SCC、CEA对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疗效监测、预后评估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早期(ⅠB‐ⅡA期)宫颈癌术后存在中危因素患者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后生存情况、失败模式、急性不良反应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放疗科收治的早期宫颈癌术后存在中危因素的患者211例,单纯放疗(RT)组91例,同步放化疗(CCRT)组120例。卡方检验对比两组患者3、5年的总生存(OS)率和无进展生存(PFS)率、失败模式及急性不良反应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OS及PFS的单因素分析,并进行log-rank检验;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211例患者3、5年的OS率分别为95.0%、93.8%,PFS率分别为86.8%、83.2%。CCRT组和RT组患者的OS率分别为93.9%、96.5%(3年)、91.8%、96.5%(5年)(χ2=1.763,P=0.184),PFS率分别为84.4%、89.9%(3年)、79.3%、88.3%(5年)(χ2=2.619,P=0.106),两组均无差异。两组患者总复发率为15.64%,两组患者复发率、局部和远处失败模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623,P=0.105;χ2=6.745,P=0.080),主要失败模式为局部区域复发及肺转移。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可能是OS的影响因素(χ2=3.849,P=0.05),侵犯深度是PFS的独立预后因素(χ2=4.095,P=0.043)。CCRT组急性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显著高于RT组(χ2=56.425、27.833,P值均<0.001)。结论 早期宫颈癌术后存在中危因素的患者辅助放疗疗效好,主要失败模式为局部区域复发及肺转移。病理类型可能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侵犯深度是PFS的独立预后因素。同步放化疗较单纯放疗增加了急性胃肠道不良反应及骨髓抑制,但可耐受。单纯放疗和同步放化疗疗效无显著差异,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现代诊疗条件下,全脑放疗(WBRT)能否延长小细胞肺癌(SCLC)脑转移患者的生存期。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0—2020年245例伴有脑转移的广泛期SCLC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WBRT组168例(剂量30 Gy分10次),无WBRT组7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至少2个周期的化疗,化疗方案均为顺铂或卡铂联合依托泊苷,115例接受了胸部放疗。研究终点为脑转移后生存期(BM‐OS),采用卡方检验对分类数据进行比较,采用稳健逆概率处理加权(sIPTW)方法对组间变量进行匹配,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曲线比较。结果 全组患者中位BM‐OS为9.1个月。有无WBRT患者的中位BM‐OS分别为10.6、6.7个月(P=0.003),应用sIPTW平衡两组影响因素后,两组的BM‐OS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其中,首诊广泛期伴脑转移患者118例,有无WBRT的中位BM‐OS分别为13.0、9.6个月(P=0.007);广泛期疗中出现脑转移患者127例,有无WBRT的中位BM‐OS分别为8.0、4.1个月(P=0.003)。在50例单纯脑转移患者中,有无WBRT的中位BM‐OS为13.3、10.9个月(P=0.259);在195例伴有颅外转移的患者中,有无WBRT的中位BM‐OS分别为9.5、5.9个月(P=0.009)。结论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行全脑放疗能够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影响放化疗后达完全缓解、部分缓解(CR/PR)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预防性脑照射(PCI)后脑转移(BM)风险、预后因素。方法 收集2002—2017年间在浙江省肿瘤医院治疗疗效达CR/PR且经PCI治疗的550例局限期SCLC患者的基本资料,回顾分析PCI后BM风险因素及预后。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PCI后总体BM率为15.6%(86/550),Ⅰ、Ⅱ、Ⅲ期的分别为9%(4/43)、13%(7/52)、16.5%(75/455)。总体中位总生存(OS)期为27.9个月,5年OS率为31.0%;BM与未BM患者中位OS期分别为24.9个月与30.2个月,5年OS率分别为8.9%与36.1%(P<0.001)。BM是影响OS的因素(P<0.001);临床分期仍然是OS、无BM生存的影响因素(P<0.001、=0.027)。初治肿瘤最大直径≥5cm者发生BM风险更高(P=0.034),但不影响OS (P=0.182)。年龄≥60岁与<60岁者中位OS期分别为24.6 个月与34.9个月(P=0.001),2 次/d与1 次/d照射方式者中位OS期分别为29.8个月与24.5个月(P=0.013),年龄、性别、放疗分割、放化疗疗效(CR/PR)与BM发生率无关(均P>0.05)。结论 初治肿瘤最大直径≥5cm是放化疗后CR/PR的SCLC患者PCI后发生BM的高危因素,年龄<60岁者OS更好。  相似文献   

11.
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 and 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 are tumor markers of 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 which were reported to predict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SCLC. We previously reported that dipyridamole-modulated Tc-99m sestamibi (dipyridamole-MIBI)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 could predict the response to chemotherapy in SCLC patient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dipyridamole-MIBI and pretreatment serum levels of NSE and LDH for the prediction of response to chemotherapy in SCLC. Twenty-eight SCLC patients underwent dipyridamole-MIBI SPECT 3 to 7 days before starting chemotherapy (80 mg/m2 etoposide and 80 mg/m2 cisplatin every 3 or 4 weeks for at lease two cycles). Serum levels of NSE and LDH were also measured at the same day of the imaging. Tomographic images before and after 0.84 mg/kg dipyridamole infusion were acquired 1 hour after injection of 370 (10 mCi) and 1,110 (30 mCi) MBq MIBI, respectively. The response to chemotherapy was grouped as specified as complete (CR), partial response (PR), no change (NC), and progressive disease (PD), according to the change in tumor size on chest roentgenography and CT. Patients showing CR and PR were classified as responders, and those who showed NC and PD were considered nonresponders. Among the 28 patients, 15 were responders (2 CR, 13 PR) and 13 were nonresponders (11 NC, 2 PD). The change of tumor-to-normal lung ratio (T:NL) after infusion of dipyridamol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responders as compared with nonresponders (0.38 +/- 0.64 vs. -0.38 +/- 0.50, respectively, p = 0.002). However, pretreatment serum NSE and LDH levels did not correlate with the response to chemotherapy. Increase of T:NL after dipyridamole infusion was a strong negative predictor of chemotherapeutic response in SCLC patients, while NSE and LDH could not predict it.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同步加量模式和常规分割模式在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疗效、预后及不良反应,为同步加量放射治疗技术在局限期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提供证据。方法 通过开放标签的随机对照非劣Ⅲ期研究,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入组经细胞学或组织学证实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配至同步加量组(PGTV 60.2Gy分28次,2.15 Gy/次;PTV 50.4Gy分28次,1.8 Gy/次)和常规分割组(PTV 60Gy分30次,2 Gy/次)。主要终点为2年无进展生存(PFS),次要终点为2年局部区域控制,2年总生存(OS),放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 2017年2月—2019年7月入组患者231例,其中216例患者随访时间超过2年或已死亡,常规分割组106例,同步加量组110例。常规分割组对比同步加量组的2年PFS率为45.2%∶38.2%(HR=1.22,95%CI为0.87~1.72,P=0.2),2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LRFS)为68.7%∶69.9%(HR=0.98,95%CI为0.62~1.56,P=1.0)。多因素分析显示,2组患者中,早放疗在PFS、OS、LRFS均显著优于晚放疗(HR=1.69,95%CI为1.18~2.41,P=0.003;HR=1.72,95%CI为1.09~2.70,P=0.018;HR=1.66,95%CI为1.01~2.73,P=0.046)。肿瘤分期是OS的影响因素(Ⅲ期相比于Ⅰ-Ⅱ期,HR=3.64,95%CI为1.15~11.57,P=0.028)。两组患者的3级以上不良反应无统计差异:放射性肺炎4.7%∶2.7%(P=0.44),放射性食管炎3.8%∶1.8%(P=0.51),骨髓抑制21.7%∶15.4%(P=0.83)。结论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接受同步加量放疗的疗效不劣于常规分割放疗,其中早放疗可改善预后。两组的放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两者相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局限期小细胞肺癌(SCLC)术后行预防性脑照射(PCI)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3-2015年浙江省肿瘤医院收治的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52例局限期SCLC患者资料。根据术后是否行PCI治疗分为PCI组(19例,Ⅰ、Ⅱ、Ⅲ期分别为5、5、9例)和非PCI组(33例,Ⅰ、Ⅱ、Ⅲ期分别为12、5、16例)。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PCI组和非PCI组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32.9、20.4个月,2年总生存率高于非PCI组(72%∶38%,P=0.023);中位颅内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32.5、17.1个月,PCI组2年颅内无进展生存率优于非PCI组(89%∶53%,P=0.026)。亚组分析结果显示PCI治疗可使Ⅲ期患者总生存获益(P=0.031),而Ⅰ、Ⅱ期患者生存获益不显著(P=0.924、0.09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I是总生存的影响因素(HR=0.330,P=0.041)。结论 SCLC术后行PCI治疗可降低术后脑转移的发生率,并使SCLC患者总OS获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研究广泛期SCLC化疗后IMRT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007—2012年在本院放疗科接受化疗+IMRT的130例初治广泛期SCLC患者,化疗方案以EP、CE方案为主,放疗剂量32 Gy~63 Gy,35例患者进行了PCI。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率96.1%。全组治疗毒性轻微,≥2级血液学毒性及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22.3%、12.2%,≥2级RP发生率7.7%。放疗后达CR、PR、SD、PD者分别占4.6%、72.3%、6.2%、13.1%,疗效未能评价5例,客观有效率76.9%。中位生存期18个月(4~66个月),1、2年OS率分别为72.3% 、38.3%。30例(23.1%)患者放疗后发生局部区域失败,83例(63.8%)发生远处失败。26例放疗计划可恢复的局部区域失败患者中,22例单纯照射野内失败,2例单纯野外失败,2例野内野外同时失败。单因素分析中年龄、LDH水平、放疗剂量、PCI是影响预后因素(P=0.014、0.049、0.043、0.003),多因素分析中放疗剂量、PCI是影响预后因素(P=0.021、0.007)。初诊无脑转移患者PCI明显改善生存(HR=2.318,95%CI为1.388~3.871;P=0.003)并降低累积脑转移率(18.4%:37.2%,P=0.038)。胸部放疗EQD2剂量达54 Gy可改善OS (HR=1.615,95%CI为1.016~2.567;P=0.043),并有改善PFS趋势(HR=1.49,95%CI为0.965~2.299,P=0.072)。结论 化疗有效的广泛期SCLC行胸部放疗可提高LC率及OS率,适当提高胸部剂量可改善患者预后。PCI可显著改善OS并降低脑转移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究术后辅助化疗联合胸内照射对于早期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的预后价值。方法:采用主题词和关键词相结合的检索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从建库至2020年08月20日发表的比较SCLC术后辅助胸内放疗的文献。主要研究终点为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次要研究终点为无病生存时间(disease-free survival,DFS);是否术后胸内照射同OS、DFS的相关性通过风险比(hazard ratio,HR)表达。文献质量评估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文献质量评分;异质性检验采用Q检验和I2统计量,并通过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以及Meta回归分析用来探讨异质性来源。发表偏倚评价采用剪补漏斗图。软件采用R语言 4.0.0版本meta包。结果:共纳入5篇文献,3 90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早期SCLC患者术后接受辅助化疗联合术后胸内照射同单纯辅助化疗相比,在OS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99,95%CI:0.88~1.11);但亚组分析中术后淋巴结阳性的患者OS可能获益,N1患者为(HR=0.73,95%CI:0.59~0.91),N2患者为(HR=0.60,95%CI:0.49~0.74)。此外,DFS存在获益(HR=0.277,95%CI:0.160~0.480)。结论:术后胸内照射治疗不能改善早期SCLC患者的OS,但亚组分析中可以延长术后淋巴结阳性患者的OS;而且无论术后淋巴结状态,胸内照射都可以延长DF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行预防性脑照射(prophylactic cranial irradiation,PCI)后发生脑转移的危险因素,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筛选出不能从PCI中获益的人群,为PCI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08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过PCI的167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对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用Kaplan-Meier法计算脑转移发生率及总生存率,并用Log-rank法进行检验。采用Cox回归对影响脑转移及总生存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PCI后1、2、3年脑转移率分别为3.8%、12.7%、18.9%。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肿瘤为T4期(P=0.004,HR=7.06,95%CI:1.86~26.82)是影响患者PCI后脑转移的危险因素,T2期(P=0.008,HR=2.48,95%CI:1.26~4.89)、T3期(P=0.003,HR=3.38,95%CI:1.49~7.47)、T4期(P=0.001,HR=3.87,95%CI:1.79~8.35)是影响患者总生存的危险因素。结论:较高的T分期是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PCI后脑转移及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即使T4期患者PCI后脑转移发生率高于其他期别,但仍能够从PCI中获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放射治疗是小细胞肺癌治疗的主要方式,其实施过程涉及到小细胞肺癌的诸多环节,总结国内外关于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的研究现状,探讨胸部放射治疗和全脑预防性照射在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PubMed、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及万方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小细胞肺癌,放疗,全脑预防性照射"为中文关键词,以"small cell lung cancer,radiotherapy,prophylactic cranial irradiation"为英文关键词,联合检索1996-01-2016-12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英文文献377篇,中文文献4篇.纳入标准:(1)小细胞肺癌;(2)放疗;(3)全脑预防性照射.排除标准:(1)非小细胞肺癌;(2)手术;(3)化疗.根据剔除标准剔除中文文献2条,英文文献326条,最后纳入分析37篇文献.结果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胸部放疗的分割剂量和模式为45 Gy/30次,超分割放疗或60~70 Gy/30~35次,常规分割放疗.胸部放疗参与的最佳时间为于化疗第1个周期或第2个周期参与.胸部同步放化疗结束以后行全脑预防性照射,放疗期间可给予药物盐酸美金刚以保护神经认知功能或海马保护的调强放射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胸部放疗的分割剂量和模式为30 Gy/10次或45 Gy/15次.全脑预防性照射存在争议.结论胸部放射治疗和全脑预防性照射在小细胞肺癌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是一种生长迅速、具有神经内分泌特性的肿瘤。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 NSE)、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astrin-releasing peptide, ProGRP)和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 LDH)已在SCLC的诊断和治疗中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治疗前后SCLC患者NSE、ProGRP和LDH的变化探讨标志物在肿瘤分期、疗效评价及预测复发方面的价值。方法纳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SCLC初治病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数据,包括临床特征、治疗前及2周期化疗后的血清NSE、ProGRP及LDH,疗效及无进展生存期。结果治疗前,广泛期(extensive disease, ED)患者NSE、ProGRP及LDH均高于局限期(limited disease, LD)(P<0.005);LD患者的NSE水平随淋巴结分期的升高而明显增加(P=0.010);有体重下降的患者NSE及LDH均高于无体重下降者(P=0.032, P=0.014)。化疗2周期后,有效患者的NSE及ProGRP下降程度明显高于疗效为稳定或无效的患者(P=0.015, P=0.002)。LD组化疗周期数>4个及治疗后ProGRP下降明显的患者较化疗周期数≤4个及ProGRP下降不明显的患者复发风险低;而远处转移数目≤2个、疗前LDH正常及治疗后ProGRP的明显下降,提示ED患者的近期复发风险低。此外,肿瘤复发类型(敏感复发、耐药复发、难治复发)与化疗后ProGRP下降程度呈负相关(P=0.044)。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治疗周期数是LD组SCLC近期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远处转移数目及治疗后ProGRP的下降程度是ED组SCLC近期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升高的程度与肿瘤负荷相关,ProGRP在治疗后的下降程度可能预测疗效及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开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探讨局限期小细胞肺癌(SCLC)胸部不同放疗靶区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2-2017年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及浙江省肿瘤医院收治的接受2程EP方案诱导化疗后无疾病进展的309例局限期SCLC患者。随机分为照射化疗后残留肿瘤组(159例)和照射化疗前原发病灶组(150例)。2个组患者均采用累及野照射纵隔阳性淋巴结的完整结区。胸部放疗采用45 Gy分30次3周完成,2 次/d,与第3程EP方案化疗同步进行。共化疗4-6程。放化疗后疗效评价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的患者接受全脑预防性放疗25 Gy分10次2周完成或30 Gy分15次3周完成。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数据。结果 照射化疗后残留肿瘤组和化疗前原发病灶组1、2、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9.4%、61.5%、60.1%和79.8%、66.5%、57.3%(P=0.73)。化疗后残留肿瘤组和化疗前原发病灶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2.1个月(95%CI:18.2~26.0)和26.9个月(95%CI:23.5~30.3),1、3、5、7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1.1%、31.6%、23.9%、 22.2%和85.3%、36.6%、26.1%、20.0%(P=0.51)。化疗后残留肿瘤组和化疗前原发病灶组2-3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32.9%和43.2%(P=0.01),2-3级肺纤维化发生率分别为2.0%和10.9%(P=0.01)。结论 对于诱导化疗后的局限期SCLC,胸部放疗可仅照射化疗后残留原发灶,纵隔淋巴结引流区可常规采用累及野放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