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8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放射增敏剂甘氨双唑钠(CMNa)对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患者IMRT同步化疗期间咽部黏膜炎的影响。方法 2014—2015年间63例患者按照1∶2比例随机入组同步放化疗+ CMNa (CRT+CMNa)和同步放化疗(CRT),57例完成治疗方案。CMNa 800 mg/m2为放疗前30 min静脉滴注,隔天使用。CRT方案为PGTV和阳性淋巴结处方剂量69.96~73.92 Gy分33次,PTV处方剂量为60.06 Gy分33次,顺铂100 mg/m2。放疗技术采用IMRT或HT。结果 CRT+CMNa组19例,CRT组38例。两组间基线临床资料相近(P=0.34~1.00),PGTV (73.00 ± 2.66) Gy比(71.66 ± 3.99) Gy,P=0.19)、PTV (60.58 ± 2.27) Gy比(59.67 ± 2.08) Gy,P=0.14)处方剂量相近,化疗周期数也相近(P=0.28)。CRT+CMNa较CRT组放疗期间≥3级放射性黏膜炎发生率下降,分别为32%、61%(P=0.04),疼痛VAS评分降低,分别为4.6±1.6、6.2±1.6(P=0.00),放疗期间抗生素使用和血液毒性两组也相近(P=0.08~0.80)。结论 CMNa可以减轻头颈部鳞癌IMRT同步化疗期间黏膜炎发生率和程度及疼痛评分。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45岁,入院前1个月发热,体温最高39.5℃,伴畏寒、乏力、大汗,无寒战、咳嗽、腹痛、腹泻、尿频等.外院查白细胞(WBC)3.7×109/L,分类中性粒细胞(N)0.524,淋巴细胞(L)0.303,血红蛋白(Hb)142 g/L,血小板(PLT)184×109/L.予头孢噻肟和青霉素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45岁,入院前1个月发热,体温最高39.5℃。伴畏寒、乏力、大汗,无寒战、咳嗽、腹痛、腹泻、尿频等。外院查白细胞(WBC)3.7×10^9/L,分类中性粒细胞(N)0.524,淋巴细胞(L)0.303,血红蛋白(Hb)142g/L,血小板(PLT)184×10^9/L。予头孢噻肟和青霉素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4.
放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图像引导放疗是目前实现肿瘤精准放疗的主流技术。MR加速器能在放疗过程中对肿瘤进行MRI, 实现肿瘤的实时追踪与监控, 完成MR引导的自适应放疗。本文将综述MR加速器在肺癌中的相关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术后IMRT对肢体和躯干软组织肉瘤患者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5—2011年收治的80例肢体和躯干体壁软组织肉瘤患者资料。全组患者功能保全手术后均行IMRT,其中原发肢体的51例,原发躯干体壁的29例。71例患者获得阴性手术切缘。中位放疗剂量为64 Gy。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5年样本数为43例,5年LC率为88%、DMFS率为75%、PFS率为73%、OS率为84%。手术切缘阴性者5年LC率显著高于阳性切缘者(90%比65%,P=0.023),原发肿瘤≤5 cm者的5年OS率显著高于>5 cm者(95%比69%,P=0.041)。多因素分析显示阳性切缘是LC率的影响因素(HR=5.33,95%CI为1.19~23.86,P=0.029)。随访期间水肿和关节僵硬总发生率分别为18%和10%。结论 肢体和躯干体壁软组织肉瘤患者行术后IMRT可获得良好LC率,远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IMRT降低直肠癌患者放疗区域造血活性骨髓的受照射剂量,以其减轻在同期放化疗期间的急性血液不良反应。方法 前瞻性入组直肠癌初治患者,根据盆腔核磁图像确定造血活性骨髓分布并勾画,并对其进行剂量限定(V5<95%,V10<90%,V20<80%,V30<65%),新辅助治疗方案为IMRT同期化疗(95%PTV50 Gy分25次,2 Gy/次),同期每周奥沙利铂50 mg/m2,卡培他滨每天1650 mg/m2(放疗期间每天2次)。结果 共 35例Ⅱ、Ⅲ期患者完成入组和治疗方案。2-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其中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26%(9例)、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7%(6例)、红细胞减少发生率为3%(1例)、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3%(1例)。多元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造血活性骨髓 V5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最低值均显著相关(P=0.005、0.002、0.017)。结论 根据MR确定的骨盆造血活性骨髓受量与直肠癌患者新辅助同期放化疗急性血液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明显相关。临床试验注册 ClinicalTrials.gov,注册号:NCT01863420。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奥沙利铂对人肝癌细胞HepG2放射后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奥沙利铂作用HepG2细胞不同时间后的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0)。选择合适的奥沙利铂浓度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分别给予3种不同处理:HepG2空白组、单纯照射组(1、2、4、6、8、10 Gy单次照射)、奥沙利铂+照射组)。同期选取6 Gy照射组检测细胞凋亡情况。检测以上3组细胞中细胞增殖蛋白ERK1/2和DNA损伤修复蛋白Ku-70表达情况。结果 奥沙利铂对HepG2细胞的6、12、24、48 h的IC50分别为54.4、29.1、17.8、10.5 mg/L。3 mg/L浓度奥沙利铂的放射增敏比为1.59。细胞凋亡情况检测结果表明奥沙利铂+照射组存活细胞比例均低于照射组(P=0.005)、奥沙利铂组(P=0.008)和空白对照组(P=0.001)。照射组和奥沙利铂+照射组的ERK1/2表达水平被持续抑制,其中照射组的ERK1/2表达水平在处理后48 h开始升高,但低于对照组,奥沙利铂+照射组的ERK1/2表达水平一直为最低,且没有升高趋势。各组Ku-70的变化水平与ERK1/2类似。结论 奥沙利铂对于人肝癌细胞HepG2的体外放射具有显著的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pT1-2N0乳腺癌保乳术+放疗和改良根治术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分析1999-2014年治疗的6137例pT1-2N0期的乳腺癌患者资料,其中1296例患者接受保乳术+放疗(保乳术组),4841例患者接受改良根治术但未做放疗(改良根治组)。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最后采用倾向性评分比较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9.
同期放化疗是目前部分腹盆腔肿瘤的标准治疗,比如大肿块宫颈癌[1]、Ⅱ期和Ⅲ期直肠癌[2]、肛管癌[3-4]、局部晚期胃癌[5-6]。但是,在增加疗效的同时急性血液毒性(hematologic toxicity,HT)也显著增加[7-9],并进而增加了感染、输血、使用集落刺激因子机会和延长住院时间。更主要的是,严重的骨髓(bone marrow,BM)抑制还会延迟或中断化疗和放疗的实施[7-9],有可能降低疗效。此外,局部晚期患者的疗效仍不乐观,可能需要加强治疗强度。因此,如果能降低血液毒性,可能会使患者接受更强的同期放化疗,以期进一步改善疗效。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在提高靶区剂量和降低正常组织剂量方面相对于常规放疗具有绝对优势[10,11]。既往研究显示盆腔肿瘤接受IMRT时,骨盆BM和腰骶椎BM接受10、20 Gy照射体积(V10、V20)与发生急性HT明显相关[3,12-14]。因此,减少BM受量体积可减少HT发生和严重程度。因此,运用IMRT剂量学优势,定量研究BM保护IMRT(BM-sparing IMRT,BMS-IMRT)以减轻同期放化疗不良反应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用兆伏(MV) X线平片测定乳腺托架固定下全乳放疗摆位误差,探讨自由呼吸状态下临床靶体积(CTV)外扩至计划靶体积(PTV)的边界。
方法 选取2010-2012年本科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的29例乳腺癌患者,其中17例行全乳照射,12例行全乳和锁骨上淋巴引流区照射。均采用乳腺托架体位固定,利用放疗计划系统数字重建图像与治疗期间拍摄正交MV验证平片比较,确定摆位误差。对接受锁骨上淋巴引流区照射与未照射的误差比较行成组t检验。
结果 全体患者共获得正交MV验证平片图像127套,平均每人(4.4±1.2)套。全组患者左右、上下、前后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0.9±3.1)、(0.7±3.0)、(1.2±2.1) mm,摆位误差的系统误差分别为3.1、3.0、2.1 mm,随机误差分别为2.7、3.3、3.5 mm;做与未做锁骨上淋巴引流区照射者的摆位误差无差异(t=0.02、0.20、0.20,P=0.98、0.85、0.85)。CTV至PTV边界左右、上下、前后方向分别为9.6、9.8、7.7 mm。
结论 用乳腺托架固定全乳调强放疗的CTV外放PTV在左右、上下、前后方向上应至少分别为9.6、9.8、7.7 mm。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