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报道显微镜辅助直视下腰间盘切除术与椎间盘镜辅助腰间盘切除术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比较分析显微镜与椎间盘镜辅助下的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治疗病例分别为33例和36例.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住院天数、术前及术后腰腿疼痛的JOAS(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及VAS(Visual Analog Scales)评分、围手术期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所有病例平均随访2年2个月(11个月至4年),2组术前及术后腰腿疼痛的JOAS及VAS评分、围手术期并发症、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镜辅助直视下腰间盘切除术与椎间盘镜辅助腰间盘切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均疗效满意,均为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研究手术显微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microsurgical lumbar discectomy, MSLD)与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 ME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特点与疗效。方法 2006年 1月至 2009年 12月, 90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 MSLD组与 MED组各 450例, 术后分别平均随访 36个月和 38个月。比较两组手术病例的平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住: 天数及恢复情况。结果 MSLD组及 MED组的切口长度分别为(3.8±1.1) cm和(2.4±0.7) cm, 手术时间分别为(51.0±14.2) min和(62.0±16.3) min, 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0±35) ml和(106±43) ml, 以上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 MSLD组及 MED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 VAS)改善率和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改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MSLD组硬脊膜撕裂、急性竖脊肌血肿、神经根及马尾损伤等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的发生率均明显少于 MED组(P< 0.01)。两组均未出现定位错误、大血管损伤和术后感染。结论 MSLD与 ME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获得满意的远期疗效, 但 MSLD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学习曲线短。  相似文献   

3.
腰椎间盘突出症两种微创手术方法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研究比较显微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MSLD)与椎间盘镜(ME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方法和疗效,为LDH的微创治疗提供经验参考和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单节段LDH微创治疗病例,两组各100例,比较手术时间、术中情况、住院时间、并发症,以及疗效等指标。结果两组疗效优良率均达到90%以上,无显著性差异;在手术成功率及手术时间上MSLD组优于MED组。结论此两种微创方法疗效满意,技术方法无明显差异。MSLD具有操作简单,适应证宽等优点,作为目前微创治疗方法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显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和显微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scopic lumbardiscectomy,MSLD)的手术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03-2015-03收治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herniation,LDH)患者12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MED组和MSLD组各61例,分别予以MED和MSLD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MED组相比,MSLD组的切口更长,但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LD组术总优良率为86.89%,明显优于MED组的77.05%(P=0.01);MSLD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9.03%,与MED组的16.3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结论两种术式治疗LDH均可取得较好疗效,安全性较高;与MED手术相比,MSLD手术切口略长,但疗效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比较显微腰间盘切除术(MSLD)与椎间盘镜(ME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方法和疗效,为微创治疗提供经验参考和治疗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单节段LDH微创治疗病例,其中MSLD治疗45例,MED治疗32例,比较手术时间、术中情况、并发症、住院日、疗效等指标。[结果]2组疗效优良率均达到了90%以上,无显著差异,MED切口长度明显短于MSLD,而后者在手术时间上明显少于前者。[结论]此两种微创方法疗效满意,但比较之下MED适应证明显受限,技术方法未见明显优势,MSLD是目前更为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远期疗效,观察术后腰椎MRI影像变化.方法:对232例经显微内窥镜下行椎间盘切除术的单节段腰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随访,有129例随访成功,其中男71例,女58例,年龄21~67岁,平均40.1岁,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对患者进行ODI评定,按照MacNab评分法评定未次随访时手术疗效.评价等级为优、良、可、差.59例患者复查腰椎MRI,观察椎间盘突出复发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时间3~7年,平均5.2年.129例患者手术前ODI为67.34%±5.68%,末次随访时为9.32%±1.46%,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按照MacNab评分法,末次随访时手术疗效优75例,良40例,可10例,差4例,优良率为89%.59复查腰椎MRI者中评价为优良者无椎间盘突出复发;评价为差的4例患者中3例发现椎间盘突出复发.结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后中远期疗效好,腰椎MRI影像变化与手术疗效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7.
后路显微内窥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探讨后路经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适应证、术中操作要点及并发症处理,方法:回顺性分析2000年3月~2002年3月应用、MED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42例.男171例,女71例:年龄19—71岁,平均34岁。术前均行CT检查,常规扫描L3-S1三个椎间隙,48例术前行MR检查,检查结果为单节段椎间盘突出193例.双节段椎间盘突出46例,三节段椎间盘突出3例。手术切除单节段205例,双节段36例.三节段1例。结果:术后1-6d下床活动,平均2.2d,术后住院3~12d.平均5.2乱切口浅层感染1例,经换药后二期愈合,全部病例随访2-15个月.平均6个月.术后平均3.6周基本恢复正常生活和一般工作.恢复原工作率52.4%,接Macnab疗效评价标准.优183例、良44例、可13例、差2例,优良率94%。术中发生硬膜及神经根袖损伤6例.椎间隙定位错误1例~术后椎间隙感染1例.经卧床制动、理疗和抗生素治疗后痊愈。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熟练的操作技术是减少MED手术并发症、提高其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显微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MSLD)与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2006年4月~2007年10月收治单节段LDH患者27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48例采用MSLD治疗,130例采用MED治疗.比较两种手术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并发症、住院天数,手术后VAS、SF-36量表躯体疼痛评分、ODI改善率和改良MacNab评分情况.结果:MSLD组及MED组的切口长度分别为4.5±1.5cm和2.5±0.8cm.手术时间分别为40.0±13.8min和56.0±15.9min,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96±77ml和111±45ml、住院天数分别为9.4±2.6d和9.8±2.8d,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MSLD组及MED组随访时间分别为平均18.3个月和18个月,未次随访时MSLD组及MED组的VAS改善率分别为(85.3±1.8)%和(84.5±2.1)%,SF-36量表躯体疼痛评分改善率分别为(81.3±5.6)%和(80.1±6.1)%,ODI改善率分别为(85.3±1.8)%和(82.3±2.0)%,改良MacNab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4.0%和93.7%,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MSLD组及MED组并发症分别为:腹部不适14例(9.46%)和12例(9.23%)、急性尿潴留21例(14.19%)和18例(13.84%),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硬脊膜撕裂0例和2例(1.54%)、急性竖脊肌血肿2例(1.36%)和5例(3.85%),MSLD组明显少于MED组(P<0.01).结论:MSLD与ME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取得满意疗效,但MSLD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是目前更为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oflex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的手术并发症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至2011年6月采用Coflex内固定手术治疗121例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资料,男76例,女45例;年龄37~75岁,平均54.6岁。其中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38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58例,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15例,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病变节段均分布于L3,4、L4,5及L5S1间隙。记录并分析手术相关并发症及转归。结果 10例患者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其发生率为8.3%(10/121)。其中器械直接相关并发症3例,包括假体固定翼折断、假体松动及棘突骨折各1例,予观察随访,假体均未移位,未影响手术疗效。非器械相关并发症7例:术中硬膜撕裂2例,创口浅表感染1例,经相应处理均治愈;再手术4例,再手术率为3.3%(4/121),其中2例为术中减压不彻底需再次减压,1例为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再次行髓核摘除术,另1例为术后椎管内血肿形成经手术清除血肿后好转。结论 Coflex 辅助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再手术率均较低,且器械直接相关并发症较低,术中规范操作是降低器械直接相关并发症的关键;而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彻底有效减压是保证手术疗效、避免发生非器械相关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TED)与椎板间开窗椎间盘切除术(F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9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ED组和FD组,其中TED组36例、FD组33例。对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住院时间、末次随访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随访时间6~2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8±12.5)个月。两组末次随访JOA评分、VAS评分、围手术期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TED组短于FD组(P 0.05)。结论TED和F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取得满意的短期疗效,但与FD比较,TED创伤更小,手术时间更短,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后路显微镜辅助下小切口椎间盘切除术(microsurgery lumbar discectomy,MS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0月~2011年12月采用Leiea MC1型显微镜及特制椎板小拉钩对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单间隙突出90例,双间隙突出50例,三间隙突出10例,合并侧隐窝狭窄30例)行显微镜下椎间盘髓核切除术。术前X线精确定位手术间隙,全程显微镜下显露,切除部分黄韧带,初步显露硬膜,根据需要切除少许上位椎板下缘及关节突内缘,保护神经根,切除髓核组织。结果手术时间30~60 min,(35.5±6.4)min;术中出血20~95 ml,出血量(56.5±5.8)ml。手术切口长1.8~3.5 cm,(2.5±0.8)cm。术中硬脊膜破裂2例,行硬脊膜修补。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神经根、马尾神经损伤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3.5~7.0 d,(5.5±2.0)d。单病种总医疗费用6000~8500元,(5500±1500)元。150例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4.6月,按MacNab评价标准:优127例(84.6%),良13例(8.7%),可10例(6.7%),优良率93.3%(140/150)。结论 MS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野清晰,神经根减压彻底,对脊柱稳定结构破坏小,术后疗效满意,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理想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2.
腰椎间盘突出与有无临床症状的影像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区域定位评分法研究腰椎间盘突出(膨出、突出、脱出)有临床症状与无临床症状的相关性及原因分析。方法:将符合要求的CT病理分型为膨出、突出、脱出的体检或住院或门诊患者120例,按有临床症状与无临床症状分为2组,每组按CT病理分型分3组,年龄20-59岁,平均38.5岁,有临床症状与无临床症状两组间在性别、年龄、病程及椎间盘分布节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应用区域定位评分法对各组评分;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矢状径指数(SI)、盘黄韧带前间隙、侧隐窝上口宽度、硬膜囊前后径。CT值由X线断层扫描测定,分别测量3次,取平均值。结果:④腰椎间盘突出有临床症状与无临床症状两组在SI、CT值、CT评分、硬膜囊前后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侧隐窝上口宽度、盘黄韧带前间隙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腰椎间盘突出有临床症状与无临床症状两组突出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间盘脱出有临床症状与无临床症状两组突出节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腰椎间盘突出大小、部位、类型不一定与临床症状存在必然关系,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压迫程度无正比关系;②椎管内突出髓核是否导致相应的临床症状存在着诸多或必然因素,可能与椎间盘突出物可代偿的椎管储备容量、受累神经根对机械压迫的逃逸避让与弹性延长功能,以及受累神经根低氧消耗与抗缺血性损伤代偿作用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B-Twin cage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椎间不稳症的疗效。方法采用B-Twin cage治疗43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85~130 min,术中出血量95~225 ml。4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3~30个月。术后无感染、神经损伤、植入cage松动脱出等并发症。术后JOA下腰痛评分:优33例,良5例,可5例,优良率88.4%。结论应用B-Twin cage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椎间不稳,创伤小,植骨融合率高,安全性可靠,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侧后方入路手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侧后方入路手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和适应证。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18~61岁,平均35.6岁。单节段突出23例:L1,26例、L2,312例、L3,45例,多节段突出4例:L1,2 L4,51例、L2,3 L3,42例、L3,4 L4,51例所有病例均采用侧后方入路手术,直接摘除压迫脊髓前方的间盘组织、骨增生组织,如椎间盘不稳,则行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53个月,平均29个月。根据Otani等分级方法评定疗效:优13例,良10例,进步4例。结论:侧后方入路手术是一种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良好方法,临床应用时要掌握好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15.
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28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8例行单侧扩大开窗减压髓核摘除,6例行双侧开窗减压,6例行后路半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8例行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28例均行椎弓根螺钉固定。16例行椎间自体髂骨植骨,12例行cage椎间植骨术。单侧椎间植骨融合14例,双侧椎间植骨融合14例。应用JOA评分评价患者手术前后及随访时的神经功能,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2例硬脊膜撕裂,1例出现单侧神经根麻痹。JOA评分由术前(11.85±2.41)分提高到术后(25.34±3.23)分,优良率为83.78%。其中单侧开窗组评分由术前(11.60±2.30)分术后改善到(24.85±3.30)分,优良率83.06%;双侧开窗组由术前(11.50±2.40)分术后改善到(25.50±3.20)分,优良率81.12%;半椎板切除组由术前(11.71±2.34)分术后改善到(25.83±3.41)分,优良率86.36%;全椎板切除组由术前(11.92±2.53)分术后改善到(24.49±3.19)分,优良率80.00%。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8~66个月,随访期内26例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  相似文献   

16.
经皮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经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 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出现的并发症,探讨其处理对策.方法 2002年7月至2010年10月采用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89例,男性448例,女性241例;年龄13 ~84岁,平均39.8岁.单间隙椎间盘突出669例,双间隙椎间盘突出19例,三间隙椎间盘突出l例.中央型突出66例,旁中央型365例,外侧型242例,极外侧型10例,游离型6例.观察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结果 术中髓核部分残留压迫神经根5例,2例术中改行开窗髓核切除术,2例二期行开窗髓核切除术,1例二期行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TLIF);神经根纤维束部分损伤2例,术后3~6个月内完全恢复;硬脊膜破裂2例,给予缝合皮肤伤口后痊愈.689例患者随访6~96个月,平均33个月.出现椎间隙感染7例,1例保守治疗,4例给予经皮穿刺置管冲洗引流持续局部应用抗生素,2例行后路开窗感染腰椎间盘清除术,均痊愈;术后复发6例,4例患者再次行PELD术,2例患者采用TLIF治疗,术后症状缓解;术后神经根性痛觉过敏和灼样神经根痛19例,经过止痛药物、神经营养药及物理治疗后好转;腰椎管狭窄症行单个节段的PELD术,效果不佳,二期行多节段TLIF治疗10例.结论 术中主要并发症有髓核部分残留压迫神经根、神经根纤维束部分损伤、硬脊膜破裂;术后主要并发症有椎间隙感染、复发、神经根性痛觉过敏和灼样神经根痛等.严格的适应证选择、无菌、熟练操作及术后康复锻炼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头灯辅助下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神经根管狭窄症的优点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冷光源头灯(Heine3S LED headlight)辅助下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神经根管狭窄症45例,男32例,女13例;年龄36~68岁,平均53.6岁;病程6~72个月,平均29.5个月。结果:28例患者术后次日原有腰腿痛症状消失,17例症状明显减轻。经6~14个月(平均8个月)的随访,依据JOA29分法进行疗效评分,由术前7~15分(平均11.6分)改善至术后26~29分(平均28.2分),平均改善率为93.1%。结论:冷光源头灯辅助下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神经根管狭窄症具有损伤小、操作方便、直视视野清晰、不影响脊柱的稳定性、减压彻底、疗效确实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技术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以明确诊断及责任节段,为进一步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42例复杂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47次选择性神经根阻滞,对可疑责任节段进行经椎间孔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根据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明确腰腿痛的责任节段,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手术治疗。结果93%(39/42)的患者结果为阳性,1例假阳性为隐匿性股骨颈骨折。神经根阻滞前下肢放射痛VAS评分为8.12+1.43,选择性阻滞后下肢放射痛VAS评分改善为2.31±1.63。而后36例进行手术治疗。结论对于诊断复杂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在常规诊断依据的基础上进行经椎问孔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能够明确诊断,为进一步手术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了明确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巨大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年来手术治疗的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1441例,将其分为巨大型172例、普通型1269例,随访记录其发病年龄、性别、症状特点、突出形态、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术后疗效、术后复发率等,并行统计学对比分析2组在各方面的异同。结果1441例患者资料完整,总体男女比2.99∶1,平均年龄43.4岁。2组之间比较:平均年龄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性别比例均为男性好发,巨大型组男女比明显低于普通型组(P<0.05);平均病程巨大型组明显短于普通型组(P<0.05);巨大型组与普通型组相比,双侧症状更多、肌力下降者更多、马尾综合征更多、中央型比例更高、椎间盘脱出者更多(P<0.01);巨大型组中实施双侧减压明显高于普通型组(P<0.01);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术中脑脊液漏发生率、切口感染率、深部感染率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优良率分别为94.12%、93.78%,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率巨大型组明显低于普通型组(P<0.05)。结论巨大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与普通型相比有截然不同的临床特点,其手术治疗可达到等同于普通型的良好疗效,术后复发率低于普通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1月至2009年7月,收治43例(70个退变间盘)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29例,女14例;年龄18~82岁,平均44.79岁;病程3~15个月,平均7.7个月。突出节段:L3.,44个,L4,536个,L5S130个。椎间盘退变分级:Ⅲ级42个,Ⅳ级28个。经椎间盘造影、透视证实椎间盘后方纤维环均撕裂,行PELD治疗。于术前、术后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1~2.5h,平均1.4h;术后住院时间5~8d,平均5.7d。43例均获随访,时间4~9个月,平均6个月。术中发生脑脊膜破裂1例(未发生脑脊液漏);术后当天出现一过性神经麻痹4例,未行特殊处理,末次随访时症状消失。术前VAS评分为(7.91±1.23)分,术后为(2.09±1.31)分;术前ODI指数为(74.22±16.61)%,末次随访为(17.88±8.20)%,术后VAS评分、末次随访ODI指数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27例,良13例,可2例,差1例。结论:PELD安全有效,可用于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