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1.
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唾液腺是其主要累及部位之一,其中最大的一对唾液腺即腮腺的影像检查对干燥综合征的诊断有一定价值。磁共振成像对软组织分辨力高,技术手段丰富,在诊断干燥综合征上相比其他检查有其独有的优势,笔者对腮腺MRI在干燥综合征诊断上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保温对胃癌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和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以25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保温组220例和未保温组230例,未保温组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治疗,保温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围手术期保温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和应激指标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术后VAS得分和满意度的差异。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PT、APTT、TT凝血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别,手术后,未保温组的PT、APTT、TT水平较手术前升高,而保温组上述指标均较术前无明显改变。两组患者手术前的血糖、皮质醇、胰岛素、TNF-α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别,手术后两组上述指标水平较手术前增高,而未保温组增高更明显(P﹤0.05)。保温组患者术后VAS得分较未保温组低,满意度较未保温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保温可明显改善胃癌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和应激反应,对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远期疗效,观察术后腰椎MRI影像变化.方法:对232例经显微内窥镜下行椎间盘切除术的单节段腰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随访,有129例随访成功,其中男71例,女58例,年龄21~67岁,平均40.1岁,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对患者进行ODI评定,按照MacNab评分法评定未次随访时手术疗效.评价等级为优、良、可、差.59例患者复查腰椎MRI,观察椎间盘突出复发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时间3~7年,平均5.2年.129例患者手术前ODI为67.34%±5.68%,末次随访时为9.32%±1.46%,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按照MacNab评分法,末次随访时手术疗效优75例,良40例,可10例,差4例,优良率为89%.59复查腰椎MRI者中评价为优良者无椎间盘突出复发;评价为差的4例患者中3例发现椎间盘突出复发.结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后中远期疗效好,腰椎MRI影像变化与手术疗效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4.
老年转子间骨折Gamma钉与动力髋部螺钉(DHS)治疗的比较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目的观察60岁以上老年转子间骨折的Gamma钉治疗效果,同时与传统的动力髋部螺钉(DHS)固定方法比较,评价Gamma钉临床应用的优、缺点和注意事项。方法收集近10年来60岁以上老年转子间骨折住院手术并获随访1年以上病例166例,其中DHS治疗129例,Gamma钉治疗37例,对手术操作时间、失血量、输血量、术后血红蛋白降低量和术后1年的生活质量进行逐项总结和比较。结果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血红蛋白的变化有显著差异(P<0.01)。一年后的功能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统计显示Gamma钉和DHS手术,分别只有56.7%和55.2%能完全恢复到伤前水平,分别有37.8%和36.4%及5.4%和8.3%功能不如伤前或生活不能自理。两者结果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Gamma钉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有方法简单、手术时间短、伤口暴露小等优点。但其潜在的创伤并不比传统的DHS方法小,这两种方法对老年人生活质量也仅有55.2%~56.7%得到较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保守治疗及骨折畸形愈合的具体原因,探讨避免或减轻骨折畸形愈合的对策. 方法 随访15例老年转子间骨折保守治疗病例,年龄75~101岁,平均88.8岁,骨折类型按Evens-Jensen分型,入院后因内科并存症或其他原因未手术而行骨折保守治疗,分别采取皮牵引、骨牵引、穿"丁"字鞋或仅卧床制动,定期拍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和最终的活动功能. 结果 2例患者在入院后1~3个月死亡,骨折仅部分愈合,其余患者骨折均完全愈合.15例患者中,4例IA型骨折和严格骨折牵引的1例ⅡB型骨折未出现畸形愈合,其余患者未能严格同定和制动,均有不同程度的内翻、短缩及外旋畸形,并影响患者的下肢活动功能. 结论 老年人转子间骨折后因身体或其他原囚而未能手术的移位骨,在折保守治疗过程中,如不能很好地维持骨折位置并固定,会导致骨折移位加重及骨折畸形愈合,最终影响髋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27例老年人桡骨远端脆性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后,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和了解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及手术治疗的优、缺点.方法 对2002年1月~2008年3月间,60岁以上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行手术治疗的27例患者进行随访、评估.年龄61~83岁,平均68.7岁,男:3例,女:24例.骨折AO分类A型、B型及C型各9例,手术方式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21例、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6例,9例患者使用注射用硫酸钙作为骨缺损的填充,3例使用异体骨.随访时间3个月~77个月,平均25.9个月,用Dienst方法对治疗结果进行评分.结果除3例术后三个月骨折部分愈合外,其余骨折全部达到骨性愈合,评分结果为优5例、良12例、可3例、差7例,优良率为63%.主要并发症有手腕部疼痛、伸屈及旋转功能受限、握力下降,或残留腕部畸形.结论 手术治疗是老年人桡骨远端移位骨折治疗的重要方法,但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合理选择术式及植骨材料,术后积极康复,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 总结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内固定治疗方法。方法 1999年1月~2003年1月,收治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32例,男13例,年龄60-88岁,平均73.2岁;女19例,年龄60-94岁,平均75.5岁。按Neer分类标准对肱骨近端骨折进行分型:二部分骨折22例,其中肱骨外科颈骨折占二部分骨折的68.1%;三部分骨折6例;四部分骨折4例。二部分骨折中有3例、三部分骨折中有1例患者因内科合并症或不接受手术而行三角巾悬吊或石膏固定,其余28例均行手术治疗。8例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8例经肩峰外侧、三角肌切口手术,其中5例大结节骨折复位后,直接拧入螺钉固定,1例因大结节撕脱骨块较薄,用张力带固定,2例外科颈骨折行带锁髓内钉内固定;12例经三角肌、胸大肌切口手术,5例行钢板螺钉内固定,7例行张力带固定。结果 28例手术患者中2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年,平均1.5年。骨折均愈合,5例行张力带治疗的三、四部分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超过3个月,其中2例发生股骨头坏死。三、四部分骨折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关节僵硬,6例残留继发性肩关节挛缩。术后根据UCLA评分,二部分骨折优良率为81.2%,三、四部分骨折优良率为33.3%。结论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需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治疗方法,虽然四部分骨折内固定术后效果欠佳,但对因各种原因不能行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内固定尤其是张力带固定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继发性肩关节挛缩和肱骨头坏死是三、四部分骨折的常见并发症。肩关节手术后早期和全面的康复训练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采用中医辩证论治,同时配合西药化疗治疗肺癌38例的临床观察,并与单纯用西医化疗或化疗加放疗的45例对照组的疗效对比,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近期疗效和生存期均优于对照组,化疗的毒副反应低,中西医结合具有良好的协同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全椎板切除减压术后远期腰椎X线影像变化情况。方法:1991年1月~2001年12月,我院行单纯全椎板切除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32例,其中X线资料完整者63例,男32例,女31例,年龄65~83岁,平均72.3岁。分析术前和术后X线资料,观察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及其相邻上、下节段的椎体间相对距离、相对位移、椎体间活动角度及椎体间冠状面活动度和水平面旋转度的改变。结果:术后随访5~15年,平均7.3年,125个全椎板切除减压节段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椎体间相对距离明显降低(P=0.001),椎体间相对位移略有增大(P=0.1),椎体间活动角度明显增大(P=0.01),椎体间冠状面活动角度略有增大(P=0.1),椎体间水平面相对旋转度明显增大(P=0.01)。112个减压相邻上、下节段手术前后比较,上述指标变化均不明显(P〉0.05)。结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术后减压节段X线影像退变迹象明显,减压相邻上、下节段退变迹象较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