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Lan Y  Fu WG  Wang YQ  Guo DQ  Jiang JH  Chen B  Xu X  Yang J  Shi ZY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3):1612-1614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06年5月腔内修复孤立性髂动脉瘤1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右髂总动脉瘤8例,左髂总动脉瘤5例,左髂内动脉瘤破裂1例。髂动脉瘤腔内修复的标准是瘤体直径〉3.0cm。结果14例均取得技术成功。8例右髂总动脉瘤,钢圈栓塞右髂内动脉后选用分叉支架型人工血管行腔内修复术。其中1例右髂总动脉瘤累及腹主动脉下端,选用AUl支架型人工血管腔内修复加股.股动脉旁路术。5例左髂总动脉瘤栓塞同侧髂内动脉后选用直型支架型人工血管。1例左髂内动脉瘤破裂急诊行钢圈栓塞后选用直型支架覆盖左髂内动脉开口。术后即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消失,远近端支架型人工血管与宿主动脉结合处均未见明显渗漏。1例术后出现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和肺水肿,经抢救痊愈,其余13例无手术并发症。术后CTA随访10.2个月(3~19个月),瘤体无增大,支架无移位,无内漏,旁路人工血管通畅。结论腔内修复术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具有可行、安全、微创等特点,近期疗效较好,远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合并髂动脉瘤的腔内修复术(EVAR)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4年3月35例腹主动脉瘤合并髂动脉瘤行EVAR术患者资料,其中9例合并单侧髂内动脉瘤,1例合并双侧髂内动脉瘤,14例合并单侧髂总动脉瘤(直径18 mm),11例合并双侧髂总动脉瘤,所用腔内技术包括栓塞髂内动脉瘤后覆盖,髂内动脉瘤单纯覆盖,"喇叭口"支架,以及"三明治"技术重建一侧髂内动脉等。结果:所有腔内技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125±40)min,出血量(173±65)m L。术中发现内漏8例(22.9%),其中I型内漏4例(近端2例,远端2例)均经球囊扩张后内漏消失,III型内漏1例,经扩张及部分加弹簧圈栓塞后内漏消失,II型内漏2例及IV型内漏1例,均未予处理。35例术后随访6~60个月,无动脉瘤破裂,2例术后6个月发现腹主动脉瘤体增大,造影确诊远端I型内漏,经弹簧圈栓塞后内漏消失,其余33例瘤体直径无增大。结论:对于合并髂动脉瘤的腹主动脉瘤患者,有效处理髂内动脉,然后根据髂总动脉直径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可以达到理想的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腹主动脉瘤合并双髂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经验。方法2009年1月~2012年3月,126例腹主动脉瘤接受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aneurysmrepair,EVAR),其中33例合并双髂总动脉瘤(直径〉18mm)。27例双侧髂总动脉直径〉18-〈25mm,选择合适口径的髂腿移植物完成传统EVAR;6例因-侧髂总动脉直径≥25mm,选择该侧髂外动脉作为锚定区完成EVAR,并行髂内动脉栓塞术。结果所有腔内技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115±36)min,出血量(173±65)m1。术中发现即刻内漏7例(21.2%):I型内漏3例(近端1例,远端2例,均经球囊扩张后内漏消失);11I型内漏1例,经扩张后内漏消失;II型内漏2例,Ⅳ型内漏1例,经随访瘤体直径未增大,未予处理。33例术后随访6~39个月,平均15.3月,无动脉瘤破裂,无远端迟发型I型内漏发生,髂动脉直径无明显扩张。结论对于部分合并双髂动脉瘤的腹主动脉瘤患者,根据髂总动脉直径选择合适的腔内治疗方法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腔内修复术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腔内修复术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06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腔内修复孤立性髂动脉瘤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右髂总动脉瘤4例,左髂总动脉瘤2例,左髂内动脉瘤破裂1例。结果7例均取得技术成功。3例右髂总动脉瘤累及右髂内动脉,选用分叉支架型人工血管行腔内修复术。1例右髂总动脉瘤累及腹主动脉下端,选用AUI(Aortouniiliac)支架型人工血管腔内修复加股动脉旁路术。2例左髂总动脉瘤选用直型支架型人工血管。1例左髂内动脉瘤破裂急诊行钢圈栓塞后选用直型支架覆盖左髂内动脉开口。术后即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造影显示动脉瘤消失,远近端支架型人工血管与宿主动脉结合处均未见明显渗漏。1例术后出现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和肺水肿,经抢救痊愈,其余6例无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1~19个月(平均10.6±6.42个月),瘤体无增大,支架无移位,无内漏,旁路人工血管通畅。结论腔内修复术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具有可行、安全、微创等特点,近期疗效较好,远期效果尚须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孤立性髂动脉瘤治疗方法的选择并分析其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科室200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21例孤立性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有4例患者分别接受瘤体切开人造血管移植、腹主动脉及双侧髂动脉瘤切开分叉型人造血管移植、髂内动脉近远端结扎等传统手术。有17例患者分别接受了单纯髂动脉覆膜支架置入、髂内动脉弹簧圈栓塞联合髂动脉覆膜支架置入、弹簧圈封闭髂内动脉瘤近远端等腔内治疗。1例破裂孤立性髂动脉瘤在急诊腔内治疗过程中,因失血性休克虽经积极治疗无效死亡,余下病例均治愈出院。4例开放手术者平均手术时间2.83 h,术中及术后平均输血900 m L,平均住院时间17.5 d。17例采用腔内治疗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58 h,术中及术后平均输血160 m L,平均住院时间7.7 d。仅腔内治疗患者术中造影发现Ⅰ型内漏1例、Ⅱ型内漏1例。采用两种手术方式者均未发生输尿管或肠管损伤、臀肌跛行、乙状结肠缺血等并发症。17例获得随访,随访率为85%,随访时间1~60个月,平均22个月。随访过程中,人工血管及支架移植物均通畅,未发现原有动脉瘤扩张。1例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出现髂窝脓肿,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有2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因其他疾病死亡,其余无明显的临床症状。结论从本组有限的临床病例资料可以初步看出,对于孤立性髂动脉瘤,采用传统手术及腔内治疗均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腔内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特点,但对于一些特殊的孤立性髂动脉瘤,采用传统手术的可控性要好于腔内介入治疗,在临床上应根据动脉瘤的解剖形态与患者的全身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腹主动脉瘤合并双髂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经验。方法总结2016年4月至2018年1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18例接受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的腹主动脉瘤合并双髂总动脉瘤患者。其中6例双侧髂总动脉直径18~25 mm,选择合适口径的髂动脉分支支架完成传统EVAR;9例双侧髂总动脉直径≥25 mm,选择双侧髂外动脉作为锚定区完成EVAR,并行髂总动脉直径较大侧或合并髂内动脉瘤样变侧进行髂内动脉弹簧圈栓塞术;3例双侧髂总动脉直径≥25 mm,选择双侧髂外动脉作为锚定区完成EVAR,并行三明治技术单侧髂内动重建。结果腔内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120±35)min,出血量(100±40)ml。术中无即刻Ⅰ型内漏出现。1例双侧髂外动脉作为锚定区治疗患者术后发生臀肌缺血症状;3例三明治技术单侧髂内动重建患者中,1例髂内动脉Ⅱ型内漏发生,1例髂内动脉闭塞。术后随访3~32个月,平均10.3个月,无动脉瘤破裂,髂动脉直径无明显扩张。结论腹主动脉瘤合并双髂总动脉瘤患者根据髂总动脉直径选择合适的腔内治疗方法可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重建髂内动脉与否术后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髂动脉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腹主动脉瘤(AAA)行腔内隔绝术时髂动脉的处理方式。方法:2004年7月至2010年11月共对43例瘤体累及单侧或双侧髂动脉分叉的AAA行腔内隔绝术,其中单侧髂动脉分叉受累27例,双侧髂动脉分叉受累16例。根据髂动脉病变情况,分别采取髂内动脉单纯覆盖、髂内动脉栓塞后覆盖、髂动脉外环结扎、一侧髂内动脉重建等不同的处理方法。结果:所有病例均操作成功,手术结束时无Ⅰ型内漏存在。术后出现臀部间歇性跛行6例(14.0%),便血1例(2.3%),无病例发生臀部或会阴部皮肤坏死、肠坏死及死亡。结论:术中避免同时封闭双侧髂内动脉,尽量保留一侧髂内动脉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肾下型腹主动脉瘤(IAAA)行腔内隔绝术后,盆腔直肠缺血的防治经验。方法:1997年3月至2006年7月共对72例瘤体延及单侧及双侧髂动脉分叉的IAAA实施了腔内隔绝术,其中包括单侧髂动脉分叉受累者32例,双侧髂动脉分叉受累者40例。针对髂总动脉不同的病变情况,采取保留健侧髂内动脉、一侧髂内动脉重建、髂总动脉外绑扎等不同的处理方法。结果:即时操作成功71例(98.6%),手术结束时无Ⅰ型内漏存在。术后出现臀、股部疼痛5例(6.9%),便血3例(4.2%),未发生臀、股部和结、直肠坏死。结论:术中应尽可能保留一侧髂内动脉,避免同时封闭双侧髂内动脉,是避免臀部、直肠缺血坏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腹主动脉瘤的治疗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AAA)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AAA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中夹层动脉瘤3例,真性动脉瘤21例,动脉瘤破裂后再形成的假性动脉瘤1例,动脉瘤穿破十二指肠空肠曲形成腹主动脉肠瘘1例。病变累及肾动脉平面以上者3例,肾动脉平面以下者23例:病变仅累及腹主动脉者4例,病变除累及腹主动脉外,尚合并有单侧或双侧髂总动脉瘤者/2例,合并双侧髂总动脉瘤及一例或双侧髂内动脉瘤者5例,合并一侧髂总、髂内、髂外动脉瘤1例,合并有双侧髂总、髂内、髂外动脉瘤1例。施行紧急手术治疗3例,择期手术治疗14例,施行支架型人工血管腔内微创治疗7例,未手术2例。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无瘫痪、下肢动脉栓塞等发生。术中及术后30d死亡率为3.8%(1例)。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的7例无漏血、移位等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22例随访3个月至4年,均存活良好。结论 AAA的腔内血管外科治疗具有创伤小,术石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有条件行支架型人工血管作腔内治疗的应优先考虑腔内治疗,传统手术方法在技巧等方面的改进有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并能为不具备腔内治疗条件的患者解除疾患。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 对于主-髂动脉瘤合并双侧髂内动脉瘤(IIAA)的患者,髂动脉分支支架(IBD)是目前保留单侧髂内动脉(IIA)首选治疗方式,但商业化的IBD因个体化解剖差异而应用受限,难以满足所有患者情况,因此,本研究探讨IBD拓展应用保留单侧IIA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1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行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EVAR)中采用不同方法拓展应用G-iliacTM IBD保留单侧IIA的3例主-髂动脉瘤合并双侧IIAA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66~70岁;腹主动脉瘤(AAA)最大直径29~56 mm,保留侧IIA主干有效腔管径及扩张处最大直径分别为10~11 mm和17~20 mm。保留侧髂总动脉(CIA)及髂外动脉(EIA)直径分别为15~28 mm和13~18 mm,栓塞侧IIA主干扩张处最大直径25~37 mm。3例患者均接受EVAR,采用G-iliacTM IBD保留IIAA相对较小的一侧,弹簧圈栓塞IIAA较大一侧,技术成功率100%。保留单侧IIA拓展策略包括:将IIA桥接支架锚定于其主干相对健康管腔处,以及利用球扩式覆膜支架远端后扩放大特性,加强支架与扩张IIA远端密封性。围手术期无心梗、脑梗、出血及死亡等重大并发症发生。1例发生保留侧IIA来源Ib型内漏,球囊扩张后内漏消失;1例出现肠系膜下动脉来源II型内漏,出院前及术后3个月随访无明显改变;1例术后随访期间出现栓塞侧IIA分支来源II型内漏,术后3个月内漏消失。均未出现臀肌跛行症状,无支架断裂、移位、血栓等支架相关并发症。结论 对于合并双侧髂内动脉瘤样扩张的主-髂动脉瘤患者,采用不同策略,拓展IBD应用以保留单侧IIA短期内可行、安全,其中远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1.
孤立性髂动脉瘤的腔内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利用血管腔内技术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的安全性、可行性、有效性和存在的问题。方法自1997年5月至2006年1月,对15例孤立性髂动脉瘤患者行血管腔内治疗。真性动脉瘤12例(80%),假性动脉瘤3例(20%);髂总动脉瘤9例(60%),髂内动脉瘤3例(20%),髂外动脉瘤3例(20%)。瘤径3.5-9.0 cm,平均(5.97±1.49)cm。髂内动脉瘤采用直接栓塞技术;髂总以及髂外动脉瘤采用支架型血管腔内修复技术或结合外科手术方法及栓塞技术进行治疗。术后观察瘤腔内血液动力学改变、髂内动脉以及下肢动脉供血的改变。结果术后仅1例保留双侧髂内动脉,其余仅保留单侧。术后2例发生内漏(13%)。无围手术期死亡,无移植物错放、移位、瘤体破裂、中转手术以及由于覆盖单侧髂内动脉而引起的肠道缺血、性功能改变等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出现一侧臀肌酸痛症状。手术时间0.5-4.0 h,平均(1.9±1.1)h;出血量30-300 ml,平均(126.7±70.1) ml;恢复活动时间0.5-4 d,平均(2.1±1.1)d;住院时间3-12 d,平均(5.5±4.7)d。结论腔内技术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方法。髂内动脉的处理以及内漏防治仍是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髂内动脉主要供应盆腔肌肉及部分盆腔脏器的血供.栓塞一侧髂内动脉可能导致盆肌缺血,进而引起跛行;如栓塞双侧髂内动脉,发生盆肌缺血坏死及骶骨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将增大.因此,对于双侧髂动脉瘤患者,应尽量保留一侧髂内动脉.2020年8月,我科对1例腹主动脉瘤累及双侧髂内动脉患者采用自制髂动脉分支支架( iliac bra...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创伤性假性动脉瘤(TPA)血管腔内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6年7月解放军第148医院收治的28例TPA患者临床资料,其中TPA位于四肢动脉13例,颈内动脉2例,肾动脉5例,胆囊动脉2例,臀上动脉2例,髂总动脉1例,肠系膜上动脉1例,脾动脉1例,阴茎动脉1例。17例主干型假性动脉瘤采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或多层裸支架植入术,11例终末型假性动脉瘤采用弹簧圈栓塞术。结果 28例患者腔内介入治疗均取得成功,假性动脉瘤均消失。17例植入支架者术后远端动脉搏动正常,无重要分支动脉闭塞,11例弹簧圈栓塞者术后出血停止,未出现脏器缺血坏死。术后随访6~39个月,平均(18.9±10.7)个月,失访1例,所有随访患者假性动脉瘤未复发,支架植入患者血管通畅,未发现支架移位、断裂,弹簧圈异位等并发症。结论根据假性动脉瘤位置、类型和侧支循环等选择不同的介入方法治疗TPA,具有微创操作简单、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的优点,可作为TPA的一线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孤立性髂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复杂病理情况下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以及吻合口处理和缝合问题。方法回顾性总结1997年1月至2007年6月间收治的33例孤立性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髂动脉瘤29例,双侧4例。均在全身麻醉下行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血管重建术。结果4例双侧病变中,行主动脉-双侧股动脉人工血管移植1例,主动脉-双侧髂总动脉人工血管移植3例;29例单侧病变中,主动脉-髂总动脉人工血管移植1例,髂动脉-股动脉人工血管移植3例,髂总动脉-髂外动脉人工血管移植21例,髂总-髂总动脉转流4例。33例平均随访5(0.5-10)年。2例分别于术后3年和6年死于急性脑梗塞和心肌梗塞,1例术后2年死于交通事故,余健康存活,无复发,无吻合口狭窄或下肢缺血表现。结论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是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的良好措施,仍然是目前医疗条件下有效治疗本病的主要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合并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一期腔内隔绝术治疗的可行性、手术操作技巧及并发症防治原则。方法和结果:1例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合并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及双侧髂动脉瘤的病人于2006年3月在本中心接受了腔内隔绝术。MRA检查提示.主动脉弓降交界处开始出现夹层.真腔受压变窄,以胸腹交界处及腹主动脉中段最明显,最扁窄处为0.5cm;假腔在腹主动脉中段明显,最大径约5.0cm,假腔再人口位于左髂总动脉近端。双侧髂总动脉迂曲并呈瘤样扩张。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及双侧肾动脉均发自真腔。手术在全麻下进行:降主动脉植入规格为34-34-100mm的直管型Talent移植物,封闭夹层裂口:腹主动脉植入规格为AOI26-12-170mm Talent移植物,远端连接12.12.68mmTalent移植物至一侧髂外动脉,行双侧股-股转流。瘤体隔绝完全,手术约耗时300min,失血1000ml,透视6min,使用威视派克450ml。术后21d出院。术后随访半年,病人生活质量良好,复查CTA显示:移植物通畅,瘤腔内均完全形成血栓。结论:腔内隔绝术的微创特点使一期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合并腹主动脉瘤成为一种比较安全的手术。主动脉长段隔绝也有利于降低截瘫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介入治疗腹腔内脏动脉瘤11例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腹腔内脏动脉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用介入技术治疗腹腔内脏动脉瘤11例,包括脾动脉瘤5例,胃-十二指肠动脉瘤5例,肠系膜上动脉(SMA)瘤1例。5例以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就诊,3例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和搏动性包块,3例无自觉症状。10例用血管内栓塞术,1例发自SMA的动脉瘤用联合动脉内栓塞和被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结果11例均治疗成功,无并发症。5例以出血为首发症状者,术后出血立即停止。1例SMA动脉瘤术后被完全封闭,主干及分支显影正常。3例术前有症状者术后腹痛逐渐消失、包块缩小。随访4~52个月(平均25.5个月),未发生与动脉瘤相关的并发症,超声波检查无动脉瘤复发表现。结论血管内介入技术是治疗腹腔内脏动脉瘤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封闭髂内动脉后臀肌和下肢缺血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行EVAR术的1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腹主动脉瘤最大直径[(55.2±12.9)mm],累及髂总动脉52例(29.9%)。EVAR治疗方法包括置入分叉型覆膜支架169例(97.1%),单臂型5例(2.9%)。术中封闭单侧髂内动脉29例,封闭双侧髂内动脉10例。观察围手术期和随访期患者臀肌和下肢发生缺血情况。结果行EVAR术的174例患者中,173例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腹,1例术中死亡,1例术后死亡。术中封闭单侧髂内动脉29例中有2例出现同侧臀肌轻度疼痛,行走疼痛加重,跛行距离100m,5例出现同侧下肢乏力,间歇性跛行100~200m;封闭双侧髂内动脉10例中有4例术后出现臀肌轻度疼痛,跛行距离200m,均采用扩血管、祛聚保守治疗后2~4周疼痛症状好转,间歇性跛行距离均大于500m,无臀肌坏死发生,无再行介入或外科干预治疗,随访期间跛行距离逐渐增加500~1000m,余未诉特殊不适。结论 EVAR术封闭髂内动脉后臀肌和下肢不同程度缺血,经保守扩血管和祛聚治疗可以缓解,但一定程度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封闭双侧髂内动脉或一侧均应宜慎重。  相似文献   

18.
髂内动脉超选择性栓塞化疗术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分析邓昕吴永安丛培生王光伟1994年1月至1997年6月,我们采用髂内动脉超选择性栓塞化疗术(下称介入)治疗晚期前列腺癌12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12例患者年龄44~81...  相似文献   

19.
髂内动脉栓塞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一附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髂内动脉栓塞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用介入放射技术对5例产后出血患行骼内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盆腔血管走和骸造影剂由血管外溢情况,以明胶海绵碎粒与稀释之造影剂混合栓塞双侧髂内动脉。结果:5你经髂内动脉造影均显示了不同临床原因引起的出血图象,经栓塞后血随之停止,但1例腹腔再度出血,剖腹探 现为右侧卵巢血管及圆韧带残端出血。结论:髂内动脉栓塞技术应用于难治性产后出血迅速止血,保留子宫,抢救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开展血管腔内带膜支架植入治疗主髂动脉多撕裂口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研究。方法 总结采用血管腔内多枚带膜支架植入治疗2例主髂动脉多撕裂口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经验。结果 2例均从股动脉入路植入多枚带膜支架封闭主髂动脉多个撕裂口。其中1例同期植入3枚封闭3个撕裂口3另1例同期植入3枚封闭4个撕裂口,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3个月及6个月复查示夹层动脉瘤均消失,假腔内血栓形成,无内瘘发生,病人均存活。结论 血管腔内多枚带膜支架同期植入治疗主髂动脉多撕裂口夹层动脉瘤是可行、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