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甲基强的松龙(methyloprednisonlone,MP)预防脊髓神经功能损害的效果,探讨最佳用药方案。方法 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36例确认为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或一期后、前路椎管减压内固定治疗,手术由同组医师完成。A组20例,减压前30min给予MP 1 000mg冲击,术后第1天起MP按照200mg、200mg、80mg、80mg逐日减量,共应用5d。B组16例,减压前不予冲击,减压即刻80mg及术后80mg/日静推共5d。如果减压后8h内出现脊髓损害加重的情况,立即按第三次全美急性脊髓损伤研究冲击方案执行,并排除血肿压迫等原因。两组手术开始后均给予20%甘露醇125mL静滴,术后按125mL/8h静滴,共4d。对两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进行脊髓型颈椎病JOA评分。结果 A组有1例,B组有2例减压后8h内出现神经症状加重,按第三次全美急性脊髓损伤研究方案冲击后缓解;两组术前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3个月、6个月两组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提高(P〈0.05);术后1周JOA评分A组优于B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围手术期应用MP可预防脊髓神经功能损害,促进近期神经功能恢复。术前宜权衡利弊,术中、术后仔细观察神经功能变化并及时处理,MP冲击应用并无必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甲基强的松龙(MP)不同用法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探讨最佳用药方案。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6年8月在我院脊柱外科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3例,男48例、女35例;年龄35~65岁,平均52岁;前路减压手术65例,后路减压手术1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术中使用MP组(n=20),脊髓减压前30min静脉快速滴注MP1000mg;B组,术后使用MP组(n=23),即术中不使用,术后1h开始静脉滴注MP80mg,每日2次,连续使用5d;C组,术中、术后使用MP组(n=19),脊髓减压前30min静脉快速滴注MP1000mg;术后1h开始静脉滴注MP80mg,每日2次,连续使用5d;D组,空白对照组(n=21),术中、术后均不使用MP。术前和术后1d、2周、3个月分别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标准对患者神经功能评分,记录应用MP的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各组患者ASI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d、2周和3个月时,A、C组ASIA评分较B、D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B组与D组的ASIA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脊髓减压前30min快速静脉滴注MP1000mg能够显著改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近期的神经功能,术后小剂量应用MP则无明显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甲基强的松龙(MP)对发育性颈椎管狭窄(DCS)合并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脊髓减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2例DCS合并CSM患者,根据围手术期是否应用MP分为2组,MP组32例,术中脊髓减压前30min以MP 30mg/kg静滴(15min内滴完),45min后继以5.4mg/kg/h维持用药23h;对照组30例,术中脊髓减压前给予地塞米松15mg静脉点滴,术后地塞米松10mg静滴×3d.术后3d、7d、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按JOA评分标准评定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率[(术后JOA评分-术前JOA评分)/(17-术前JOA评分)×100%],观察统计并发症.结果术后3d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7d时MP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改善率分别为(68.43±9.89)%、(49.67±11.45)%,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个月时分别为(77.32±11.24)%、(61.65±10.42)%(P>0.05),术后6个月时分别为(81.12±10.42)%、(70.45±9.22)%(P<0.05),术后12个月时分别为(83.15±8.57)%、(81.77±11.61)%(P>0.05).术后对照组有4例出现肩痛,MP组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DCS合并CSM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MP能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术后近期神经功能改善率,未增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中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对严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脊髓减压术后近期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01年6月至2004年12月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的中重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24例,影像图片证实脊髓横断受压面积≥25%.根据术中是否使用MP分为两组MP组60例,术中脊髓减压前30min左右给予MP 20mg/kg快速静滴,术后20%甘露醇250ml静滴,连续维持3d;对照组64例,术中脊髓减压前30min左右给予地塞米松20mg快速静滴,术后给予20%甘露醇250ml+地塞米松10mg静滴,每日1次,维持3d.观察患者术后1周内脊髓功能恢复情况,按JOA脊髓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神经功能恢复率,并统计其并发症.结果术后第1天和第3天MP组神经功能恢复率稍好,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7天,MP组和对照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率分别为75.50%±6.18%和61.02%±6.30%,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与糖皮质激素相关的并发症无差异.结论对严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中脊髓减压前应用大剂量MP冲击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术后近期神经功能恢复率,且不增加与糖皮质激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依达拉奉在脊髓型颈椎病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在脊髓型颈椎病围手术期应用的价值。方法: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58例脊髓型颈椎病,治疗组30例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依达拉奉,术前30min静脉滴注(30mg),术后连续使用6d(30mg/次,2次/d);对照组28例,未应用依达拉奉。采用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spinresonance,ESR)检测患者术前30min、减压后30min脑脊液自由基含量;术前及术后1d、1周、3个月采用JOA评分评定神经功能,观察术后症状反跳发生率。结果:脑脊液自由基含量术前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减压后30min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术前、术后1d、术后3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JOA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周治疗组JOA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症状反跳的发生率、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围手术期应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能降低脑脊液自由基浓度,减少术后症状反跳,提高术后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在伴有严重脊髓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有严重脊髓受压的颈椎病患者62例,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或后路单开门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按照围手术期是否使用MP分为MP治疗组和对照组。MP治疗组38例,术中操作达椎前或后路达椎板时静脉给予MP30mg/kg,15min滴完;45min后给予5.4mg/kg/h维持23h,术后第1~3天均按80mg/次静脉滴注,每天2次;术后第4天停用。对照组24例,施行同样减压术,于手术当时开始常规使用地塞米松(DXM)治疗,10mg/次,每天1次,应用3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内脊髓功能JOA评分和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前MP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JOA评分分别为6.9±2.3分和7.5±2.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MP治疗组JOA评分为11.9±3.2分,改善率为49.5%;对照组为9.1±2.1分,改善率为16.8%,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消化道溃疡、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中4例出现症状加重,经对症处理后1例完全恢复,2例肢体仍有麻痛感,1例肌力未完全恢复正常。结论:围手术期大剂量使用MP在伴有严重脊髓压迫的颈椎病患者的减压治疗中具有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的作用,可有效地预防由于手术所造成的神经刺激症状,相关并发症比较少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MP)在脊髓型颈椎病围手术期的作用。方法 4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MP组(21例)和对照组(23例),分别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髂骨植骨前路钢板内固定。MP组在术中和术后1、2、3d应用MP,对照组仅行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d、2周、1个月分别用JOA评分标准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记录应用MP的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各组患者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d、2周、1个月时,治疗组JOA评分分别为(9.53±2.38)分、(11.21±3.15)分、(12.27±2.27)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围手术期应用MP,术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优于未用MP者。  相似文献   

8.
甲基强的松龙在胸椎管狭窄症围手术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目的松龙(MP)在胸椎管狭窄症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目的效果.[方法]对2003年7月~2007年12月40例胸椎管狭窄症采用单纯后路胸椎板切除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围手术期是否应用MP分为两组:MP组,21例,术中脊髓减压前30 min以MP30 mg/kg冲击治疗(15 min内滴完),45 min后以5.4 mg/(kg·h)维持用23 h;对照组,19例,术中脊髓减压前给予地塞米松(DX)15 mg静滴术后10 mg/d静滴,连续3 d.术后3 d、7 d、3个月、12个月,按JOA脊髓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神经功能改善率(术后评分-术前评分)/(17-术前评分)×100%],观察并发症.[结果]术后3 d时MP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改善率分别为(33.54±10.01)%、 (28.29±8.73)%,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7 d时分别为(58.34±8.98)%、 (49.34±8.27)%,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及12个月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有5例患者术后即刻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加重,而MP组未出现类似病例.[结论]围手术期应用大剂量MP对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目的脊髓功能有保护作用,提高手术目的安全性,未增加严重不良反应目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甲基强的松龙(MP)在复杂寰枕部畸形合并严重压迫性脊髓病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复杂寰枕部畸形合并严重性压迫性脊髓病患者62例,分为MP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19例术前无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者在脊髓减压前30min按20mg/kg冲击,术后第1、2、3天均按3mg/kg/d静滴;13例术前合并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者脊髓减压前30min按30mg/kg冲击,其后按5.4mg/kg/h静滴,持续23h后停用。对照组30例,术后均即刻应用20%甘露醇125ml,1次/8h;地塞米松20mg/d静滴,共3d,第4天减至10mg,第5天减至5mg,5d后停用。评价患者脊髓功能恢复情况、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MP治疗组术后3d、7d和术后3个月的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术后3d和3个月与术前比较有明显提高(P<0.05),术后7d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MP治疗组术后7d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者应用MP自主呼吸功能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P<0.05)。两组均未发生感染、心血管和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外科减压治疗复杂寰枕部畸形合并严重压迫性脊髓病是改善脊髓神经功能的有效方式,同时应用MP可有效维持减压后获得改善的脊髓神经功能,并有助于减压后患者自主呼吸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在脊髓型颈椎病围手术期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价值。方法: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25例,分为3组,A组:术后未用激素治疗组,42例;B组:氟美松治疗组,38例;C组:大剂量MP+抗酸药组,45例。比较三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评分(JOA 17分法),统计并发症,观察患者术后咽部不适的时间。结果:3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的JOA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C组患者术后无症状反跳现象,术后咽部不适的时间明显短于A、B两组(P〈0.001);A组发生l例伤口感染,B组出现1例消化道隐性失血,C组出现1例毛囊炎、2例消化道隐性失血。结论: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可以改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咽部不适的症状,应用安全,但对神经功能恢复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甲基强的松龙在脊髓型颈椎病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4,自引:12,他引:22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MP)的不同剂量和用法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脊髓减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7例,根据MP不同剂量和用法分为4组,A组:小剂量术后组,22例;B组:大剂量术中组,25例;C组:大剂量术后组,24例;D组:未用MP组,16例。术后近期(1周)、远期(半年)按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计算4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率,统计并发症。远期神经功能评分增加按ODOM分级评分。结果:A、D组分别和B、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与D组、B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4组均未发生创口和肺部感染,B组发生1例胃大部切除吻合口溃疡,C组1例出现黑便。各组远期随访未发现骨质疏松、骨坏死等并发症,植骨融合良好。结论:大剂量MP连续应用能明显提高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率;MP的上述用法是安全的,但对消化道并发症应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行颈椎后路手术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ofposteriorlongitudinalligament.OPLL)患者的颈椎曲率变化、JOA评分改善率以及颈肩轴性痛VAS评分改善率,比较颈椎后路三种手术方式对改善颈椎曲度、神经功能及轴性症状的远期影响.[方法]根据手术方式分三组:A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29例,B组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术23例,C组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内固定术26例,记录术前、术后的颈椎曲度、JOA评分及轴性症状等.[结果]JOA评分改善率:3组患者术后与术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c组最高.颈椎曲度改善率:C组最好,A组次之,B组最差.并发症发生情况:在轴性症状上,3组的VAS评分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最高,A组次之,C组最低.[结论]采用颈椎后路三种手术方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合并OPLL均能达到良好的疗效.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恢复和保持颈椎曲度,降低轴性症状及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后因素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至2006年12月接受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选取JOA改善率>75%(A组38例)和<25%的病例(B组32例)进行分析.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术前JOA评分、术前Pavlov比率、术前颈椎活动度、术前颈椎曲度指数、脊髓受压节段数、随访时间等可能影响术后JOA改善率的术前参数行统计学分析,两组只在年龄和术前JOA评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去除两组中年龄>60岁的病例以及JOA评分<6分的病例.A组剩余24例(A1组),B组18例(B1组).再次对A1组和B1组行以上统计学分析,两组各项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A1和B1两组术后颈椎活动范围及其改变率、术后颈椎曲度指数及其改变率、术后Pavlov比率及椎管扩大率等六项参数进行成组设计t检验,并与JOA改善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上述六项参数中除两组术后颈椎活动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五项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中除术后颈椎活动范围与JOA改善率无相关性,其余指标均与JOA改善率有相关性;B1组中除术后颈椎活动范围及其改变率与JOA改善率无相关性,其余各指标均与JOA改善率有相关性.结论 术后减小颈椎活动范围、维持颈椎前凸及尽量扩大椎管直径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多节段颈脊髓病2种后路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80例因多节段颈脊髓病行椎板成形术(A组)和椎板切除融合术(B组)的患者的资料,对2组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时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评价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周2组日本骨科学会(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 JOA)评分平均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颈椎曲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P<0.05),B组则显著改善(P<0.05)。术后1年B组JOA评分较术后1周显著降低(P<0.05),B组与术前颈椎活动度的差值显著大于A组(P<0.01)。随访期间,A组C5神经麻痹的发生率为2.8%(1/36),B组为12.5%(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5,P<0.05)。结论2种方法早期都可取得良好的神经功能改善,在颈椎曲度、颈痛和活动度的影响上,两者各有优劣。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钠在颈椎前路手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骨科颈椎前路手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1组(帕瑞昔布钠40 mg静脉推注,q12 h×6次+自控静脉镇痛泵组),A2组(帕瑞昔布钠40 mg静脉推注,q 12 h×6次),B组(单用自控静脉镇痛泵).记录术后1、6、12、24、48、72 h的VAS疼痛评分和吗啡用量,观察不良反应率.结果 A1、A2组术后72 h内VA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B组;A1组吗啡使用量少于B组(P〈0.05);A1与A2组术后72 h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1组(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具有高效和安全的镇痛特性,对于颈椎前路手术后患者镇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分析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PLL)的结果,比较颈前路与颈后路手术治疗OPLL的优缺点。方法从2009年1月到2011年7月手术治疗颈椎OPLL患者22例,其中10例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骨化灶切除+植骨钢板内固定术,12例采用颈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比较前路与后路术前的基本因素(年龄、性别、随访时间、病程、骨化灶累计节段数、椎管狭窄率、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及两组术后JOA评分、JOA评分改善率、手术优良率之间的差别。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2.5个月,最短9个月,最长38个月。a)手术前后JOA评分有显著性提高(P值小于0.001),总计平均增加4.77分,前路组平均增加4.80分,后路组平均增加4.75分。b)JOA平均改善率为72.25%,前路平均改善率为73.26%,后路为71.40%。C)手术优良率为77.3%。前路优良率为80%,后路优良率为75%。d)颈前路、颈后路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前路与后路两组术前的基本因素(年龄、性别、随访时间、病程、骨化灶累计节段数、椎管狭窄率、术前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术后JOA评分、JOA评分改善率及手术优良率,两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前路手术更容易发生脑脊液漏的并发症(2/10),而后路无一例发生。结论对于颈椎OPLL患者,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骨化灶切除+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或颈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的手术短期疗效是满意的。前路与后路手术疗效无明显差异,手术入路的选择应取决于不同患者的特点和外科医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联合颈前路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联合颈前路融合治疗18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术前、术后、随访时的颈椎X线片观察人工椎间盘、内固定、植骨融合以及JOA评分改善情况。结果 18例均获随访,时间24~60(36±9.6)个月。置换间隙平均活动度术前为13.8°±6.5°,末次随访时为12.5°±5.3°,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术前为9.5分±1.5分,术后4个月时为14.2分±2.2分,平均改善率62.7%±11.2%,其中优9例,良5例,可2例,差2例。所有病例内置物无松动、移位及断裂,人工椎间盘位置良好。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联合颈前路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能维持颈椎活动度,减少固定融合节段,同时又减少邻近节段运动负荷。  相似文献   

18.
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2005年3月至2006年5月,1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接受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即受压节段两端行部分椎板切除,中央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A组),23例患者接受传统C3-7,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作为对照组(B组),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JOA评分改善率、减压程度、颈椎曲度指数、颈椎活动度及轴性症状严重程度进行随访,并比较评估。结果41例全部获得随访,JOA评分恢复率A组为(62.0±26.4)%,B组为(62.7±19.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例术后MRI均显示椎管减压充分.患者术后颈椎曲度指数丢失A组为(2.75±2.68)%,B组为(5.23±2.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颈椎活动度丢失A组为(7.21±4.07)°,B组为(13.16±6.3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有明显轴性症状者A组为22.2%.B组为5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获得了良好的神经减压效果,与传统C3-7单开门椎板成形术相比,在对颈椎曲度指数、颈椎活动度的影响以及轴性症状发生率等方面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