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thoracolumbar disc herniation, TLDH)是指下胸段(T10)至上腰段(L2)的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腰膨大、圆锥或高位马尾神经所引发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近年来,随着MRI以及CT诊断技术的发展,TLDH的确诊率得到很大提高,但由于发生率相对较低,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且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或漏诊,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此外,尽管近年来关于TLDH手术治疗的文献报道逐渐增多,但由于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风险,手术入路选择争议颇多[1~7]。笔者通过相关文献回顾,对胸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007年天津市区外伤性脊髓损伤住院患者的特点。方法对2007年天津市区主要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外伤性脊髓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共收治外伤性脊髓损伤住院患者73例,其中男性57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51.34岁,老年人占26%。以无职业者及工人为主。跌倒占42.5%,交通事故占35.6%。颈脊髓损伤最常见。ASIA分级以D、A级常见。D级损伤患者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效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天津市区脊髓损伤患者的年龄较高,跌倒是主要致伤原因。  相似文献   
3.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30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60例。本病病因尚不完全清楚,根据临床表现、X线检查及关节穿刺液的性状可以做出初步诊断,但确诊要要根据滑膜穿刺活检。滑膜切除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手段,加用放射治疗的疗效并不明显,关键是要彻底切除病变滑膜及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于非膝关节病变,由于大多伴有骨质较明显破坏、宜在切除病变滑膜的基础上,同时行关节融合。  相似文献   
4.
小儿脊柱脊髓损伤相对少见,占全部脊柱脊髓损伤的1%~10%.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小儿脊柱在解剖和生物力学方面的特殊性,小儿脊柱脊髓损伤的诊断、治疗和成人有一定区别.幼儿以颈椎高位损伤相对常见,2岁以下幼儿的颈椎损伤约80%表现为高位损伤.随着年龄增大(>8岁),儿童脊柱解剖特点和损伤类型逐渐接近于成人表现.尽管小儿脊柱脊髓损伤相对少见,由于影像学特征以及幼儿不能很好配合的特点,使得小儿脊柱脊髓损伤的准确诊治比较困难.本文针对这一情况,结合小儿不间发育阶段脊柱解剖特点、脊柱脊髓损伤特点及其具体诊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腰椎峡部重建内固定器治疗腰椎峡部不连的临床应用可行性及价值,为其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方法 取健康山羊16只,体重22.65~31.22 kg,建立L5腰椎峡部不连动物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2组,每组8只,分别为单纯植骨组(于峡部不连处单纯植入自体髂骨0.8~1.1 g)和内固定植骨组(先安装内固定器再于峡部不连处植入自体髂骨0.8~1.1 g).于术后8周处死动物行影像学、大体和组织学观察.同时进行生物力学实验:取自愿捐赠椎体标本5个,来源于男4例,女1例;年龄35~51岁.于L5椎体左峡部横断,造成腰椎峡部不连模型.将微型位移传感器置于峡部断端,电子万能试验机模拟腰椎峡部重建内固定器施力方向,以2 mm,min的速度匀速加载,用动态数据采集分析仪同步收集峡部断端的形变值.全部加载直至标本发生骨破坏,观察位移传感器是否发生形变及腰椎峡部断端处是否发生闭合. 结果 实验动物均无凶手术原因造成的神经损伤或死亡,术后麻醉清醒后即活动,无伤口感染发生.术后8周腰椎双斜位X线片和大体观察均显示,内固定植骨组峡部融合率为100%,显著高于单纯植骨组的62.5%(P<0.05).组织学观察示,单纯植骨组3只峡部未融合动物腰椎峡部断端骨小梁骨陷窝空虚,骨细胞消失;内固定植骨组峡部断裂处骨小梁连接成网状,小梁问为骨髓组织,骨小梁局部呈现不同程度的"镶嵌样"结构.椎体标本生物力学测试与数据处理结果 显不,匀速加载过程中,当外载荷为40 N时,位移传感器发生形变,腰椎峡部断端缝隙开始闭合;随着外载荷进一步加大,传感器位移呈线性上升趋势;当外载荷为212N时,位移传感器不再发生形变,腰椎峡部断端缝隙完全闭合,紧密接触,开始呈现加压效应. 结论 腰椎峡部重建内固定器具有明显的稳压和加压的双重力学功效,且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6.
胸腰段爆裂骨折后凸畸形不同测量方法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比较常用胸腰段骨折侧位X线片不同测量方法测量后凸角度的可信度及可重复性.方法:40例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的侧位X线片,让3位脊柱外科医师应用6种测量方法测量后凸角度,(1)伤椎头侧邻近椎体上终板和尾侧邻近椎体下终板平行线的垂线夹角;(2)伤椎下终板和头侧邻近椎体上终板平行线的垂线夹角;(3)伤椎头侧和尾侧邻近椎体后壁平行线的垂线夹角;(4)伤椎头侧邻近椎体下终板和尾侧邻近椎体上终板平行线的垂线夹角;(5)伤椎上终板和下终板平行线的垂线夹角;(6)后凸比率,即伤椎头侧邻近椎体前下缘至尾侧邻近椎体前上缘距离(a)/伤椎头侧邻近椎体后下缘至尾侧邻近椎体后上缘距离(b).以3周为间隔分别独自测量两次后凸角度,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方法1组内相关系数高度一致(r=0.84~0.95),其次是方法4(r=-0.75~0.90).各种测量方法三位测量医师所得结果组内一致性(重复测量5°以内变化)为76%~98.5%,方法1显示较好的一致性(92.4%~98.5%).配对检验显示,不同观察者之间,组间可信度相关系数为O.53~0.90,方法1显示最高组间可信度相关系数(0.85,范围0.75~0.92),其次是方法4(0.81.范围0.71~0.89).结论:测量伤椎头侧椎体上终板和尾侧椎体下终板平行线的垂线夹角作为骨折椎体后凸角具有最佳组内和组间可信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后因素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至2006年12月接受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选取JOA改善率>75%(A组38例)和<25%的病例(B组32例)进行分析.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术前JOA评分、术前Pavlov比率、术前颈椎活动度、术前颈椎曲度指数、脊髓受压节段数、随访时间等可能影响术后JOA改善率的术前参数行统计学分析,两组只在年龄和术前JOA评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去除两组中年龄>60岁的病例以及JOA评分<6分的病例.A组剩余24例(A1组),B组18例(B1组).再次对A1组和B1组行以上统计学分析,两组各项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A1和B1两组术后颈椎活动范围及其改变率、术后颈椎曲度指数及其改变率、术后Pavlov比率及椎管扩大率等六项参数进行成组设计t检验,并与JOA改善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上述六项参数中除两组术后颈椎活动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五项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中除术后颈椎活动范围与JOA改善率无相关性,其余指标均与JOA改善率有相关性;B1组中除术后颈椎活动范围及其改变率与JOA改善率无相关性,其余各指标均与JOA改善率有相关性.结论 术后减小颈椎活动范围、维持颈椎前凸及尽量扩大椎管直径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在胸椎管狭窄症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方法:84例胸椎管狭窄症患者均行椎板切除减压术,并将其分为2组,A组,围手术期应用大剂量MP组,36例,术中进椎管前静脉给予MP 30mg/kg,15min滴完;术后静脉应用MP(80mg/d)3d。B组,围手术期应用氟美松治疗组,48例,术后静脉应用氟美松(10mg/d)3d。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变化情况(JOA评分17分法),并对计量资料行t检验。结果:术前JOA评分A组为8.58±2.62分,B组为9.12±2.81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周时A组为13.65±2.16分,B组为11.12±2.36分;术后3个月时A组为14.11±2.21分,B组为12.62±2.35分,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有9例患者术后即刻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加重,而A组未出现类似病例。结论:围手术期应用大剂量MP对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脊髓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宝奎  邓树才  窦如明  甄刚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9):660-662,671,I0004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椎间植骨融合器治疗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症的远期疗效。[方法]自1996年10月~2002年10月本组收治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症105例,随访资料齐全者86例。所有患者均行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滑脱,椎间植骨融合器行椎间融合固定。62例患者中1枚融合器从后斜向前呈45°植入,24例为2枚融合器从后向前垂直植入。随访测定固定节段的椎体间有无移位、滑脱有无复发,比较术前、术后2周及随访时固定椎间隙高度与近端第2椎间隙高度比值的变化。[结果]随访2~8年,平均35个月。根据NaKai评分标准,本组优56例,良13例,可17例,优良率为80.23%。Ⅰ度腰椎滑脱19例术后全部解剖复位;Ⅱ度腰椎滑脱51例中5例遗留Ⅰ度滑脱;Ⅲ度腰椎滑脱16例中4例留有Ⅰ度滑脱。末次随访时使用1枚融合器或2枚融合器所固定的椎间隙高度与近端第2椎间隙高度的比值与术后2周时的比值相比有所减低,滑脱无复发。[结论]椎弓根螺钉加椎间植骨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手术疗效满意,显著提高融合率,预防神经根管狭窄、神经卡压的发生,减少术后断钉和滑脱复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头环牵引外固定架治疗颈椎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从1997年2月~2005年7月共收治129例颈椎外伤性骨折脱位患者。将129例病例随机分成2组,1组70例行头环牵引,其中31例头环牵引加背心带支架保守治疗,39例头环牵引加手术治疗(前路手术18例,后路手术17例,前后路联合手术4例);另1组59例行颅骨牵引,其中13例颅骨牵引加支具保守治疗,46例颅骨牵引加手术治疗(前路手术22例,后路手术20例,前后路联合手术4例)。[结果]随访6~48个月,平均12个月。头环牵引与颅骨牵引对上颈椎骨折脱位的复位作用无明显差异;对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复位作用,统计学处理显示头环牵引组要明显好于颅骨牵引组,复位所需时间比颅骨牵引组短,完全复位率高,减压充分,更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治疗后离床时间头环牵引组要短于颅骨牵引组,2组患者治疗前后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均有改善。[结论]头环牵引外固定架可改善复位功能,对颈椎的牵引固定作用较颅骨牵引更为坚强稳定,使用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