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创伤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为早期预防和控制术后切口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3年9月3 200例创伤骨折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75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未发生切口感染的7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总结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所有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 200例患者术后切口感染75例,感染率2.34%;共分离出病原菌103株,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9株占37.86%、表皮葡萄球菌26株占25.24%、铜绿假单胞菌17株占16.51%、大肠埃希菌9株占8.74%、肠球菌属7株占6.80%、肺炎克雷伯菌5株占4.85%;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基础疾病、切口类型、平均清创时间、钢板使用、手术部位、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骨折术后切口感染与患者自身的情况、切口类型、平均清创时间、钢板的使用、手术部位、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因素有关,针对这些危险因素给予相应的预防对策,对降低创伤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延期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Ⅱ、Ⅲ型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09年9月,采用切开复位解剖型钢板内固定(AP组)和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LCP组)治疗胫骨Ⅱ、Ⅲ型Pilon骨折共32例,其中AP组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19~55岁,平均(37.4±13.3)岁;LCP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21~56岁,平均(34.6±11.3)岁。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成角及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32例均获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5.0±1.7)个月。AP组与LCP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76.5±8.3)min和(58.3±3.4)min,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20.5±0.4)周和(15.7±0.2)周,正侧位成角之和分别为(6.6±0.5)°和(3.6±0.2)°,LCP组的上述指标均优于AP组(P〈0.05)。按照Kofoed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LCP组踝关节疼痛、行走功能、活动度3方面均优于AP组(P〈0.05)。结论:延期微创经皮LCP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效果尚可,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强度高、骨折愈合快、踝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是治疗Ⅱ、Ⅲ型Pilon骨折较好的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椎体植骨成形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52例胸腰椎单椎体不稳定骨折均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24例行经椎弓根植骨椎体成形术(TPG),28例行脊柱后外侧植骨融合术(PLF)。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X线片、CT和神经功能恢复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周TPG组伤椎前(后)缘高度、Cobb角、椎管矢状径占位分别平均为95.7%(98.3%)、5°、9.7%,PLF组上述指标为96.3%(96.9%)、6°、11.3%,两组术后脊髓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两组上述指标在术后1周改善无统计学意义(P>0.05)。52例均获随访,时间5~36个月,两组术后脊髓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末次随访PLF组术后矫正有不同程度的丢失,并有21.4%的内固定失效率,TPG组未发现明显的矫正丢失及内固定失效,TPG组远期疗效优于PLF组(P<0.05)。结论椎体植骨成形内固定术增加伤椎骨质量,提高椎体生物力学强度,恢复脊柱力线,保留更多脊柱运动节段,减少后期矫正度丢失、内固定失效及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闭合复位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19例,观察其疗效。结果本组均成功手术,手术时间40~90 min,术中出血量50~350ml。本组1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30个月;术后6个月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9例,良3例,中2例,优良率为85.7%。结论闭合复位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损伤小、出血少、固定牢固、最大限度地保存局部骨量等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联合颈前路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联合颈前路融合治疗18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术前、术后、随访时的颈椎X线片观察人工椎间盘、内固定、植骨融合以及JOA评分改善情况。结果 18例均获随访,时间24~60(36±9.6)个月。置换间隙平均活动度术前为13.8°±6.5°,末次随访时为12.5°±5.3°,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术前为9.5分±1.5分,术后4个月时为14.2分±2.2分,平均改善率62.7%±11.2%,其中优9例,良5例,可2例,差2例。所有病例内置物无松动、移位及断裂,人工椎间盘位置良好。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联合颈前路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能维持颈椎活动度,减少固定融合节段,同时又减少邻近节段运动负荷。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注入骨水泥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对5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单椎体骨折患者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在DSA透视引导下行单侧或双侧椎弓根穿刺,注入骨水泥。结果:发生骨水泥渗漏6例,术后1周腰背疼痛、后凸角度、伤椎高度、活动能力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与术后1周,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注入骨水泥,不仅能够明显缓解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导致的疼痛,而且可以部分恢复椎体高度和改善脊柱后凸畸形,有利于脊柱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异种骨经椎弓根椎体强化及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异种骨经椎弓根椎体强化及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20例,对患者术前后椎体高度、Cobb's角、椎管矢状径占位率进行比较. 结果 30例患者术后l周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值、Cobb's角、椎管矢状径占位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l周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神经ASIA分级A级中1例恢复为B级,余均为E级. 结论 异种骨椎体强化内固定术植骨融合率高,能有效防止术后矫正丢失及内固定失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颈前路间隙减压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对15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间隙减压,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观察其疗效.结果 本组术后稳定性良好,置换节段存在活动度(ROM),神经受压症状均明显缓解,脊髓功能改善.本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50个月,平均25个月.JOA评分术前为(8.7±1.5)分,术后12个月为(15.6±1.2)分;术后12个月Odom评级为优14例,良1例.术后12个月置换节段前屈后伸ROM平均为4.9°,左右侧屈ROM分别为平均3.4°和3.5°.结论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可以获得前路减压一样的近期疗效,同时维持了颈椎的正常ROM.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