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对坐骨神经根压迫模型大鼠脑组织中单胺递质水平的影响,探讨针刺对镇痛、促进神经损伤再生修复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1-03/07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生理实验室完成。选择Wistar大鼠90只,分为5组,电针治疗组、电针对照组、手针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各18只。前4组大鼠均进行坐骨神经根压迫模型制备。①电针治疗组:造模后第3天开始电针治疗,1次/d,每次15min。取穴:双侧L4,L6“夹脊”,患侧“环跳”、“阳陵泉”。进针深度约1cm,轻提插捻转后,针柄接电疗仪。连续波,频率2Hz,电流强度以大鼠腰肌及后肢轻度抖动为度。②电针对照组:取穴:双侧L4~6“夹脊”。余同电针治疗组。③手针对照组:取穴:双侧“肾俞”,患侧“环跳”、“阳陵泉”。采用轻提插捻转手法,不接电疗仪,间隔5min捻针1次,余同电针治疗组。④模型对照组:于造模后第3天开始,每日抓取1次,不做针刺等处置。⑤正常对照组:正常饲养,不做任何处置。各组分别于术后第7,14,28天各麻醉后处死6只大鼠,制备组织匀浆,离心后取上清液测定脑组织中5-羟色胺、5-羟吲哚乙酸及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应用荧光分光光度法。结果:9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脑组织中5-羟色胺水平的变化:造模后7d,电针治疗组和电针对照组大鼠脑组织中5-羟色胺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90.23±5.05),(170.80±6.99),(150.76±6.65)ng/g(P<0.01,<0.05)]。造模后14d,两电针组5-羟色胺水平进一步提高。至造模后28d,两电针组5-羟色胺水平下降,电针治疗组已接近正常水平(162.51±7.67)ng/g。②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脑组织中5-羟吲哚乙酸水平的变化:各组大鼠脑组织5-羟吲哚乙酸水平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脑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的变化:造模后7d及14d模型对照组与各针刺组大鼠脑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5.43±3.08),(36.35±2.62),(36.13±2.63),(34.61±3.26),(30.48±3.18)ng/g;(35.80±3.36),(34.96±2.67),(35.00±3.34),(35.16±3.18),(30.83±2.53)ng/g(P<0.05)],但各针刺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到造模后28d,电针治疗组大鼠脑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已接近正常,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31.65±3.53),(34.95±3.11)ng/g(P<0.05)]。结论:①针刺后7~14d产生镇痛效应时,大鼠脑组织内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增高,但后者与针刺干预无关,可能与造模有关。②随着电针治疗后神经根损伤的修复、疼痛的减轻,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逐渐下降至正常。③电针可以通过对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的影响和良性调节作用,有效地参与镇痛及神经损伤的修复,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针刺对大鼠受损腰神经根超微结构及炎性介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腰神经受压后造成神经功能损害和神经行为的异常,不但与受压迫物的机械性损伤有关,而且与压迫造成的炎症反应有关。目的:建立腰神经根压迫症的动物模型,探讨针刺对模鼠受损腰神经根超微结构及炎性介质的影响。设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针推伤科。材料:实验于2001-01/2004-01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试验动物中心完成。将SD雄性大鼠90只随机分为造模组45只和造模+电针组45只。方法:腹腔注射氯胺酮麻醉,以L5-6棘突间隙为中心,咬除L5-6棘突、右侧椎板和关节突,将特制的硅胶片置于右侧L5神经根出硬膜囊处,局部固定,逐层缝合,无菌纱布覆盖。造模组造模后常规饲养,不作任何处理。造模+电针组于造模后第1天取28号3.33cm(1.0寸)毫针,针刺右后肢环跳、阳陵泉与受压神经根相应节段右侧的夹脊穴。造模(电针)后15d和30d,取压迫区受损腰神经根组织经处理后于电镜、光镜下观察,同时测定其地诺前列酮及5-羟色胺等炎症递质的含量。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受损腰神经根组织于电镜、光镜下观察结果。②各组大鼠受压神经根组织内地诺前列酮及5-羟色胺含量。结果:9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造模+电针15d组较造模15d组神经纤维周围充血、水肿及神经根纤维脱髓鞘变较轻,许旺氏细胞结构基本正常,造模30d组神经纤维周围大量炎细胞聚集,神经根纤维严重脱髓鞘变,神经纤维间隙明显增宽,并见红细胞渗出。造模+电针30d组脱髓鞘变较轻,并缓解神经内水肿。②造模+电针15d和30d组大鼠受压神经根局部组织内地诺前列酮明显低于造模15d和30d组[(61.17&;#177;9.77),(76.65&;#177;7.39)mg/L;(56.05&;#177;7.98),(71.04&;#177;6.99)ng/L,P〈0.01]。造模+电针15d和30d组大鼠受压神经根局部组织内5-羟色胺含量明显低于造模15d和30d组[(1413.4&;#177;194.5),(2587.7&;#177;214.7)ng/L;(780.4&;#177;133.0),(1355.0&;#177;147.7)ng/L,P〈0.01]。结论:电针可缓解受损腰神经根周围炎性反应,改善腰神经根超微结构,并且具有降低压迫腰神经根组织内地诺前列酮及5-羟色胺含量,部分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针刺对抑郁症模型大鼠前额皮质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针刺对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学和前额度质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分析针灸治疗抑郁症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5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江苏省针药结合实验室完成。选择Open-Field法评分相近的40只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组、针刺组,每组各10只。应用分养和长期不可预见性中等强度应激造成抑郁症模型。实验第21天,进人治疗阶段。正常组,每笼4只,常规饲养。模型组,孤笼,常规饲养。氟西汀组,按照1.8mg/kg给予氟两汀灌胃,1次/11,连续21d。针刺组,应用32号1.0寸针灸针,百会穴向前斜刺,神庭穴向上斜刺,进针深度约为2mm,内关直刺1mm,三阴交直刺5mm,每穴均匀捻转刺激30s,留针10min,1次/d,连续21d。以Open—Field法对照研究针刺对慢性应激诱导的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学的改变;应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系统对照研究针刺对模型大鼠前额皮质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改变。 结果:纳入大鼠40只、全部进人结果分析.无脱失。①造模后,模型组和各治疗组大鼠行为学评分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②治疗第7天针刺组行为学已接近正常组(P〉0.05);治疗21d后,氟西汀组行为学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0.01),与正常组接近(P〉0.05)。③治疗21d后,针刺组大鼠前额皮质内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较模型组明显升高[(18.97&;#177;1.52),(13.35&;#177;0.69)ns/s;(715.97&;#177;23.43)(587.40&;#177;23.2)ng/g;P〈0.01],去甲肾上腺素含量与正常组接近[(790.38&;#177;22.05)ng/g,P〉0.05],5-羟色胺尚低于正常组[(23.56&;#177;0.82)ng/g,P〈0.05];氟萌汀组5-羟色胺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27.12&;#177;1.46)ng/g,P〈0.01],去甲肾上腺素含量较模型组变化不大[(535,26&;#177;19.70)ng/g,P〉0.05]。 结论:针刺能够改善抑郁症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异常,起效快,3周疗效与氟西汀相当;针刺改善抑郁症模型大鼠前额皮质单胺类神经递质系统功能的作用机制和规律与氟西汀治疗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高国丽  车光升  姜源  董瑶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9):182-183,186
背景:在血管性痴呆时,脑组织缺血、缺氧,能量消耗,神经元代谢异常,三磷酸腺苷生成减少,细胞内外离子环境的紊乱等导致突触结构破坏。可能引起单胺神经递质的释放异常。 目的:观察参麻益智胶囊干预的多发性脑梗塞引起的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脑组织单胺递质含量的变化,分析其对血管性痴呆的影响。 设计:随机对照观察。 单位:辽宁省基础医学研究所病生研究室。 材料:Wistar种系大鼠96只。鼠龄为8-12个月,体质量为270-500g,雄雌各半。 方法:实验于2001—04/07在辽宁中医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病理生理研究室完成。将实验动物分为6组,每组大鼠16只,雄雌各半。其中5组采用Wistar大鼠颈内动脉注入凝血栓子的方法,制作出多发性脑梗塞引起的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参麻益智胶囊3.2g/kg,1.6g/kg,0.8g/kg剂量组(参麻益智胶囊由人参、天麻等总提取物组成。每克药粉含生药2.7g。由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提供。),阳性药对照组。痴呆对照组;未造模动物为正常对照组。对参麻益智胶囊各剂量组分别施以相应剂量的参麻益智胶囊灌胃;阳性药对照组应用喜得镇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片灌胃。剂量为1mg/kg;痴呆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应用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动物在造模后1周开始给药,1次/d,连续给药6周。应用高教液相色谱法测定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 主要观察指标: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吲哚乙酸、高香草酸和5-羟色胺的含量.并进行组间对比。 结果:实验动物由于自身体质和环境改变等原因死亡9只。最后进入结果分析的实验动物为87只。痴呆对照组大鼠脑组织内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大鼠[(0.40&;#177;0.23),(0.70&;#177;0.14)ng/g,t=2.712,P〈0.01],而参麻益智胶囊3.2,1.6g/kg剂量组大鼠脑组织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明显高于痴呆对照组大鼠[(0.57&;#177;0.09),(0.58&;#177;0.19),(0.40&;#177;0.23)ng/g,t=2.211,P〈0.05]。尽管其含量仍然低于正常对照组大鼠。参麻益智胶囊0.8g/kg剂量组的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0.48&;#177;0.23)g/kg,t=2.213,P〈0.05],但仍略高于痴呆对照组和阳性药对照组大鼠[(0.41&;#177;0.19)ng/g]。其他神经递质间差异不明显。 结论:痴呆大鼠脑组织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明显降低,而参麻益智胶囊具有升高痴呆大鼠脑组织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参麻益智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可能与其提高脑组织内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制备理想的脑卒中后抑郁大鼠模型的方法,为研究脑卒中后抑郁的中西医药物治疗提供一个良好的动物模型。 方法:实验于2002-07/2003—02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实验室完成。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单纯脑卒中组10只、孤养应激组10只、脑卒中后抑郁组15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综合孤养、中度的不可预测应激处理复合制备脑卒中后抑郁大鼠模型。运用Longa 5评分法(评分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和水平木棒法(正常大鼠放置其上可以在上面持续时间超过3min)评定脑卒中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程度。运用糖水实验、敞箱实验、被动躲避实验评定脑卒中后抑郁大鼠的兴趣感变化、自发活动和探究行为等抑郁行为学改变。采用荧光分光度法测定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多巴胺)水平。 结果:①在造模中6只大鼠死亡,3只大鼠造模未成功,36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②脑卒中大鼠22只(包括单纯脑卒中组9只,脑卒中后抑郁组13只),清醒后第4,8,24小时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58&;#177;0.69,2.32&;#177;0.58,1.37&;#177;0.60。③脑卒中动物20只(包括单纯脑卒中组8只,脑卒中后抑郁组12只),脑卒中后第1,3,5天在圆棒上停留时间分别为(110.94&;#177;31.40)s,(149.53&;#177;16.56)s,(169.88&;#177;8.44)s。④脑卒中后抑郁组脑卒中后第7,14天的体质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348.8&;#177;47.7)g,(390.9&;#177;22.9)g,P〈0.05;(321.7&;#177;43.8)g,(392.6&;#177;23.5)g,P〈0.01]。(5)脑卒中后抑郁组糖水消耗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8.48&;#177;1.15)mL/kg,(113.0&;#177;11.8)mL/kg,P〈0.011。⑥脑卒中后抑郁大鼠敞箱活动低下,被动躲避缺陷。⑦脑卒中后抑郁组双侧额顶皮质及脑干的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显著降低。 结论:在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的基础上复合孤养和应激处理可以制备出较理想的脑卒中后抑郁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6.
1,6二磷酸果糖对慢性心肌缺血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口服1,6二磷酸果糖对大剂量异丙肾上腺素所致慢性心肌缺血大鼠脑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1/11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和北京市积水潭医院神经内科实验室进行。取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①异丙肾上腺素组: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5mg/(kg&;#183;d),制成慢性心肌缺血模型,连续7d;同时给予生理盐水10mL/(kg&;#183;d)灌胃,连续21d。②1,6二磷酸果糖(FDP)组:造模同前,同时给予1,6二磷酸果糖10mL/(kg&;#183;d)灌胃,连续21d。③正常对照组:50μL/(kg&;#183;d)生理盐水皮下注射7d,同时给予生理盐水10mL/(kg&;#183;d)灌胃21d。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脑组织丙二醛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同时测定总抗氧化能力;并用光镜、电镜观察脑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24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丙二醛含量:异丙肾上腺素组、FDP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3.088&;#177;0.230),(2.265&;#177;0.349),(1.404&;#177;0.187)μmol/g,P〈0.001],但FDP组低于异丙肾上腺素组(P〈0.01)。②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异丙肾上腺素组、FDP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23.22&;#177;3.07),(39.70&;#177;3.44),(44.89&;#177;2.77)Nu/mg,P〈0.001],但FDP组高于异丙肾上腺素组(P〈0.01)。⑧总抗氧化能力:FDP组与正常对照组接近[(1.404&;#177;0.134),(1.474&;#177;0.062)u/mg,P〉0.05],两组均异丙肾上腺素组[(0.581&;#177;0.114)u/mg,P〈0.01]。④CA1区100μm内神经元数:异丙肾上腺素组、FDP组均少于正常对照组[(13.25&;#177;3.06),(32.25&;#177;4.33),(52.63&;#177;3.85)个,P〈0.001],但FDP组多于异丙肾上腺素组(P〈0.01)。结论:灌胃1,6二磷酸果糖可降低心肌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丙二醛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减轻脑组织病理的异常变化,提示1,6二磷酸果糖可预防、治疗慢性心肌缺血坏死所致的缺血性脑组织损伤,其神经保护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应激、抗自由基、增加细胞内能量、膜稳定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解毒通络方对脑缺血大鼠恢复期海马与皮质中单胺类递质和乙酰胆碱含量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5/2006—02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病理实验室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中医院药理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SD大鼠150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结合低血压状态制作脑缺血模型,将造模成功的150只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及解毒通络方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各30只。每组又分为造模后4,8周2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15只。各剂量治疗组每天按不同剂量灌服解毒通络口服液(由栀子、丹参、黄芪、天麻等组成),低、中、高剂量分别相当于生药1.85,3.7,7.4g/kg,配置成给药体积为5mL/kg的溶液;模型组、正常组同时灌胃相应体积的洁净水。以改进的柱前、柱后双酶柱结合高效液相电化学方法检测大鼠海马与皮质的乙酰胆碱含量;以高效液相电化学方法检测大鼠海马与皮质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结果:纳入动物15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脑缺血后4周模型组大鼠海马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升高[分别为(797.29&;#177;60.04),(528.90&;#177;149.13)μg/L,P〈0.01]、乙酰胆碱水平显著降低[分别为(19.72&;#177;10.09),(39.73&;#177;22131)μg/L,P〈0.011,皮质去甲肾上腺素、高香草酸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显著降低[分别为(52.81&;#177;21.71),(258.65&;#177;125.82)μg/L,P〈0.01;(5.22&;#177;3.19),(9.02&;#177;2.27)μg/L,P〈0.05],海马与皮质多巴胺、5-羟色胺及其他代谢物及皮质乙酰胆碱水平均无明显变化。②脑缺血后8周模型组大鼠海马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升高[分别为(346.88&;#177;125.98),(110.76&;#177;18.56)μg/L,P〈0.05;(7.16&;#177;3.52),(3.78&;#177;0.44)μg/L,P〈0.01],5-羟色胺、乙酰胆碱水平显著降低[分别为(79.38&;#177;26.47),(127.64&;#177;23.03)μg/L,P〈0.01;(14.75&;#177;5.21),(22.59&;#177;6.58)μg/L,P〈0.05],皮质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也显著降低[分别为(57.67&;#177;18.30),(133.43&;#177;39.15)μg/L,P〈0.01],皮质单胺类递质代谢产物及乙酰胆碱水平则无明显变化。解毒通络方可使上述各项指标的绝大部分恢复到接近正常大鼠水平。结论:解毒通络方能够有效促进脑缺血大鼠海马与皮质中单胺类递质和乙酰胆碱代谢紊乱状态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背景:根据中医“治未病”理论,近年来提出了针刺预处理扶正学说。目的:证实针刺预处理脑组织提取液的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湖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研究所及解剖组胚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3—09/2004—07在湖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研究所完成;选用成年Wistar大鼠102只。20只用于脑组织提取液制备,82只用于后续实验。方法:以“肾俞”、“百会”穴针刺预处理大鼠,制备正常及针刺预处理脑组织提取液。82只大鼠随机分6组。空白对照组5只行空白对照,假手术对照组15只行假手术,脑缺血再灌注对照组16只行脑缺血再灌注造模,生理盐水对照组16只先行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再行脑缺血再灌注造模,正常脑组织提取液对照组15只先行正常脑组织提取液腹腔注射,再行脑缺血再灌注造模,针刺预处理脑组织提取液组15只先行针刺预处理脑组织提取液腹腔注射,再行脑缺血再灌注造模。腹腔注射分别于脑缺血造模前2h和1h进行,每只大鼠共注射2次,1mL/次。上述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1,3,7d取材(即各分3小组:每小组5只)。各组动物分别于相应时间段取材,脑组织石蜡包埋切片,光镜下进行脑组织病理学观察,在400倍镜下进行存神经元计数,计数区域为各片顶皮质I区V层(内锥体层)。主要观察指标:①脑组织病理学观察。②脑顶皮质I区V层幸存神经元计数。结果:实验过程中共有2只动物死亡,脑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各1只,100只大鼠实验数据进入结果分析。①脑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除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各时间段脑片镜下均可见弥散性神经元缺血缺氧性病理改变,但均无灶性坏死区。②脑顶皮质I区V层幸存神经元计数:再灌注1d,脑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幸存神经元密度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338.8&;#177;31.2),(753.4&;#177;60.8)个/mm^2,F=129.36.P〈0.051;再灌注3,7d神经元变性进一步加剧,但两者间无差异(F=1.76,P〉0.05)。各时间段生理盐水对照组、正常脑组织提取液对照组与脑缺血再灌注对照组间的正常及针刺预处理脑组织提取液差异不显著(F=1.76,P〉0.05)。在3个时间段针刺预处理脑组织提取液组幸存神经元密度均显著高于脑缺血再灌注对照组[(438.1&;#177;41.0),(338.8&;#177;31.2)个/mm^2;(296.4&;#177;27.1),(124.8&;#177;13.4)个/mm^2;(269.5&;#177;30.4).(1324&;#177;15.7)个/mm^2,F=129.36,P〈0.05]。结论:以肾俞、百会穴针刺预处理脑组织提取液行大鼠腹腔注射,可使随后发生的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元丢失数量显著减少,针刺预处理脑组织提取液已产生明显的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9.
疾徐捻转泻法针刺足三里对高血压家兔的降压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疾徐捻转泻法针刺足三里对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高血压的效果。方法:实验于2005-05/06在大连大学生物有机化学重点实验室完成。①采用健康家兔1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血压模型组和针刺治疗组,每组6只。②正常对照组滴注生理盐水(1.5mL/min);高血压模型:耳缘静脉滴注40.mg/L去甲肾上腺索溶液(1.5mL/min)。造成家兔实验性高血压;针刺治疗组保持去甲肾上腺索恒定滴速(1.5mL/min),同时以疾徐捻转泻法针刺家兔两侧拟足三里穴位,针刺方法:选用28号、1.5毫针。采用疾徐捻转泻法:进针时疾遮刺入,快速捻转,徐徐出针。行针法2min。留针10min,再行针法2min,留针10min。⑧针刺结束后采用颈动脉直接插管法测定各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④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q检验。结果:家兔1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针刺治疗结束后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高血压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针刺治疗组[高血压模型组:(146.6&;#177;21.0)。(115.8&;#177;16.5),(126.3&;#177;17.3)mmHg(1mmHg=0.133kP由;正常对照组:(121.8&;#177;14.3),(93.2&;#177;12.8),(102.2&;#177;12.8)mmHg;针刺治疗组:(112.0&;#177;9.0),(95.5&;#177;8.3),(100.8&;#177;8.3)mmHg。P〈0.05];正常对照组与针刺治疗组接近(P〉0.05)。结论:疾徐捻转泻法针刺足三里可明显降低高血压家兔血压。  相似文献   

10.
高压氧对创伤性脑水肿脑组织单胺递质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对创伤性脑水肿形成和发展中的中枢单胺神经递质的影响。探讨大鼠颅脑创伤后高压氧对脑水肿及脑组织单胺递质变化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1/04在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完成。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脑创伤组和高压氧治疗组,采用BIM—Ⅲ型撞击机撞击大鼠右侧颅顶,复制闭合性颅脑损伤,分别于伤后3,6及24h,应用高效液相法测定脑组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含量及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率。结果:①创伤组伤侧脑组织伤后6h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HT显著升高分别为(2946&;#177;686)ng/g,(2341&;#177;542)ng/g,(904&;#177;150)ng/g(P&;lt;0.05);24hNE达高峰(3523&;#177;1276)ng/g(P&;lt;0.01),5-HT较6h有所下降(752&;#177;203)ng/g但仍高于对照组(P&;lt;0.05),多巴胺降至正常水平。脑损伤后伤侧脑组织肾上腺素含量在各时相点均无统计学意义。高压氧组在6h、多巴胺、5.HT显著升高[分别为(2284&;#177;395)ng/g,(758&;#177;142)ng/g,P&;lt;0.Ol,&;lt;0.05),24h多巴胺低于对照组(1050&;#177;576)ng/g,P&;lt;0.05];去甲肾上腺素在6h开始升高,24h达高峰[(3061&;#177;939)ng/g,P&;lt;0.05]。②创伤组与高压氧组相比,高压氧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HT含量在各时间点均低于创伤组,仅有多巴胺、5-HT在24h显著低于创伤组[(1050&;#177;576)ng/g,(450&;#177;122)ng/g,P分别&;lt;0.05与&;lt;0.01]。③创伤组与高压氧组脑组织含水率在各时间点较对照组明显升高(78.66&;#177;0.24,78.92&;#177;0.29,79.08&;#177;0.33,P&;lt;0.01),高压氧组在伤后24h明显低于创伤组(P&;lt;0.01),而3~6h无明显差别。结论:脑损伤后脑内单胺神经递质的过量释放,是创伤性脑水肿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高压氧治疗能改善脑组织缺氧,降低脑组织中单胺递质的含量,减轻脑水肿。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调查肇庆市居民颈椎病发病情况及相关问题。方法 :通过分层随机抽样选择该市区18~70岁居民5000人为研究对象 ,入户或至单位询问调查。结果 :该市居民颈椎病发病率为8.11% ,男女差异无显著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 ,发病率逐渐增加。经多因素分析 :体位姿势不正确、情绪紧张、潮湿、疲劳是发病的主要诱因。结论 :该病严重影响肇庆市居民的健康 ,做好防治应从早做起 ,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四肢瘫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评测四肢瘫患者的重测信度及观察者间信度。方法由1位评定者应用四肢瘫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对20例四肢瘫患者进行评定,评定后1周内再次对该患者进行评定;另1位评定者在第1位评定者初次评定后2 d内对该患者进行评定。结果第1位评定者两次评定总分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94(P<0.01);第1位评定者与第2位评定者评定总分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71(P<0.01)。结论四肢瘫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及观察者间信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提高中风患者生活质量的护理方法。方法将5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和实验组27例,对照组给予针灸内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后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和贝克抑郁量表(BDI)评分均有好转,但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中风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16.
17.
Physiatrists are a valuable resource in legal settings, where assessment of functional capacity to perform work and of future medical needs must be determined. Physiatrists help determine what future medical care is needed to restore and maintain an individual at the maximum level of life functio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use of a quality of life (QOL) rehabilitation model, rather than a medical model, for enhancing functional performance, modifying environments, and facilitating patient coping. We discuss use of the QOL model to describe and influence a patient's physical, psychological, cognitive, vocational/economic, and social/leisure domains.  相似文献   

18.
19.
20.
本文监测了3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中内皮素 (ET)和心钠素 (ANP)的含量变化及其相关关系并进行分析 ,以探讨其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关关系。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3例 ,均为我院住院病人。年龄41~83岁 ,平均60.3岁 ;病程3h~3个月 ,其中1周内30例 (90% )。33例患者中腔隙性脑梗塞13例 (梗塞面积≤15mm2) ,单发性梗塞9例 (梗塞面积>15mm2) ,多发性梗塞11例 (梗塞面积>15mm2,且病灶在两个以上者 )。梗塞部位包括脑叶、基底层、脑干 (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