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4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预先针刺是否能诱导脑缺血耐受而具有脑保护作用及对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神经解剖教研室进行。取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脑缺血组、针刺预处理组各10只。针刺预处理组脑缺血前给予针刺,采用“4-动脉阻断”方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神经元内氏体亚甲兰特殊染色法观察大鼠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内氏体变化;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染色)及(电镜观察脑缺血后大脑皮质、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脑缺血组皮质、海马CA1区可见大量棕色TUNEL染色阳性细胞核,皮质为(65.36±10.18)个/视野,海马CA1区(58.34±9.64)个/视野,针刺预处理组阳性细胞核皮质(10.63±5.39)个/视野,海马CA1区为(12.16±5.69)个/视野,较脑缺血组明显减少(q=6.55,8.73,P<0.05),内氏体染色阳性细胞数脑缺血组皮质为(16.16±8.31)个/视野,海马CA1区(21.66±9.39)个/视野,针刺预处理组阳性细胞核皮质(55.36±12.19)个/视野,海马CA1区为(79.36±10.69)个/视野,较脑缺血组明显增多(q=7.65,9.23,P<0.05)。结论:针刺预处理可以诱导脑缺血耐受,减轻缺血后神经元损伤,抑制神经元凋亡可能是预先针刺发挥脑保护作用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手针和电针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并与缺血预处理结果进行比较。方法:①实验于2005-02/2005-9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心完成。①选用雄性健康Wistar大鼠108只。采用4-动脉阻断法复制大鼠全脑缺血模型。按随机抽签法将大鼠分为6组(每组18只):正常组(正常饲养,不予任何处置),假手术组(仅暴露双侧椎动脉及双侧颈总动脉),脑缺血组(热凝双侧椎动脉及动脉夹夹闭双侧颈总动脉10min),脑缺血预处理组(热凝双侧椎动脉及动脉夹夹闭双侧颈总动脉3min,24h后全脑缺血10min),手针预处理组(术前7d用0.25mm×40mm毫针针刺大鼠双侧足三里穴,直刺进针5mm;双侧曲池穴,直刺进针4mm,0.25mm×25mm毫针针刺百会穴,平刺约3mm。针刺预处理组间歇5min捻转一次,平补平泻,1次/d,干预30min,预处理后24h全脑缺血10min),电针预处理组(术前7d采用全能脉冲电疗仪,对足三里、曲池穴进行电针针刺,频率为1Hz,电压为2V,强度以肢体轻微抖动为度,1次/d,干预30min。预处理后24h全脑缺血10min)。②术后24,48,72h各组各处死鼠6只,取脑,采用细胞凋亡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大鼠脑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③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大鼠10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CA1区细胞凋亡数:脑缺血预处理组、手针预处理组、电针预处理组、假手术组、正常组明显少于脑缺血组(P<0.05);电针预处理组大鼠大脑皮质细胞凋亡数明显少于手针预处理组(P<0.05),与脑缺血预处理组相近。结论:针刺预处理可以通过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且电针干预效果与脑缺血预处理相近,优于手针干预后。  相似文献   
3.
针刺诱导脑缺血耐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预先针刺是否能诱导脑缺血耐受而具有脑保护作用及对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神经解剖教研室进行。取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脑缺血组、针刺预处理组各10只。针刺预处理组脑缺血前给予针刺,采用“4-动脉阻断”方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神经元内氏体亚甲兰特殊染色法观察大鼠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内氏体变化;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染色)及电镜观察脑缺血后大脑皮质、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脑缺血组皮质、海马CAl区可见大量棕色TUNEL染色阳性细胞核,皮质为(65.36&;#177;10.18)个/视野,海马CA1区(58.34&;#177;9.64)个/视野,针刺预处理组阳性细胞核皮质(10.63&;#177;5.39)个/视野,海马CAt区为(12.16&;#177;5.69)个/视野,较脑缺血组明显减少(q=6.55,8.73,P&;lt;0.05),内氏体染色阳性细胞数脑缺血组皮质为(16.16&;#177;8.31)个/视野,海马CA1区(21.66&;#177;9.39)个/视野,针刺预处理组阳性细胞核皮质(55.36&;#177;12.19)个/视野,海马CAl区为(79.36&;#177;10.69)个/视野,较脑缺血组明显增多(q=7.65,9.23,P&;lt;0、05)。结论:针刺预处理可以诱导脑缺血耐受,减轻缺血后神经元损伤,抑制神经元凋亡可能是预先针刺发挥脑保护作用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4.
1 典型病例 钱某,男,13岁,学生,2002年3月24日就诊.主诉:眼、口、鼻、腿发作性的不自主抽动1年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相关病理生理机制及相关预防措施。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6月-2013年4月4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死亡病例18例,然后存活病例和死亡病例的年龄,出血部位,出血量.手术时机选择及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回归分析,以了解这些因素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经过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血肿位置,年龄,手术时机选择和术前意识与预后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但是患者的血肿量与其预后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尽早进行手术治疗,严格控制和预防术后并发症,严格把握高龄(〉61)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指征,对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穴位电刺激对周围性面神经损伤兔面神经核中BDNF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穴位电刺激对面神经损伤兔面神经核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揭示针刺促进损伤面神经再生修复的机理。方法:日本大耳白兔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组、传统针刺组、电针刺激组,每组分为术后7d、14d、21d、28d四个时间组,应用神经卡压法造成面神经损伤模型,观察各组兔面神经核中神经元的变化。采用尼氏染色的方法光镜下观察面神经核中神经元形态的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面神经核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阳性神经元进行染色,并用表达阳性细胞数定量分析。结论:穴位电刺激可促进兔面神经核中BDNF的表达,并对损伤面神经修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循证医学在针灸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论述了循证医学的背景、概念,指出了循证医学在针灸研究中的重要性,强调提高针灸科研人员素质,借鉴循证医学的方法指导针灸医学研究;提出了建立针灸医学分析系统数据库,充分利用网上资源;统一针灸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吸取最佳证据,推动针灸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单丽莉 《中外医疗》2014,(31):157-158
目的分析在冠心病介入疗法围手术期行护理干预措施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更进一步为临床护理提供有力依据。方法选择在该院2011年2月—2014年6月进行介入疗法治疗的冠心病患者64例,将其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格法为依据分成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支架植入及起搏器植入术。对照组按照常规对症护理法进行干预,观察组则予以患者围手术期的系统护理干预,具体包括术前、术中以及术后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7.5±1.3)d,与对照组(11.2±2.3)d比较明显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5.8±13.7)分,高于对照组为(81.2±1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方面比较,两组均未见皮下气肿,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在围手术期予以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以及缩短住院时间,加快康复,有推广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9.
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整体电针、局部电针、传统手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将9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电针对照组、手针对照组,从临床疗效、疼痛综合评分对各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各组治愈显效率分别为81,3%、65.6%、58.1%,电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症状、体征积分差值比较电针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无论是镇痛、改善症状,还是改善体征方面,都优于传统手针,而整体电针又优于局部电针。  相似文献   
10.
针刺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手针和电针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并与缺血预处理结果进行比较。 方法:④实验于2005—02/2005—9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心完成。①选用雄性健康Wistar大鼠108只。采用4-动脉阻断法复制大鼠全脑缺血模型。按随机抽签法将大鼠分为6组(每组18只):正常组(正常饲养。不予任何处置),假手术组(仅暴露双侧椎动脉及双侧颈总动脉),脑缺血组(热凝双侧椎动脉及动脉夹夹闭双侧颈总动脉10min),脑缺血预处理组(热凝双侧椎动脉及动脉夹夹闭双侧颈总动脉3min,24h后全脑缺血10min),手针预处理组(术前7d用0.25mm&;#215;40mm毫针针刺大鼠双侧足三里穴,直刺进针5mm,双侧曲池穴。直刺进针4mm,0.25min&;#215;25mm毫针针刺百会穴,平刺约3mm。针刺预处理组间歇5min捻转一次,平补平泻,1次/d,干预30min。预处理后24h全脑缺血10min),电针预处理组(术前7d采用全能脉冲电疗仪,对足三里、曲池穴进行电针针刺,频率为1Hz,电压为2V,强度以肢体轻微抖动为度,1次/d,干预30min。预处理后24h全脑缺血10min)。②术后24,48,72h各组各处死鼠6只,取脑,采用细胞凋亡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大鼠脑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③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结果:大鼠10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CA1区细胞凋亡数:脑缺血预处理组、手针预处理组、电针预处理组、假手术组、正常组明显少于脑缺血组(P〈0.05);电针预处理组大鼠大脑皮质细胞凋亡数明显少于手针预处理组(P〈0.05),与脑缺血预处理组相近。 结论:针刺预处理可以通过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且电针干预效果与脑缺血预处理相近,优于手针干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