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9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中青年患者,急诊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立即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并按制定的护理措施精心护理患者。结果:经积极治疗及护理,患者心功能得到满意改善(P〈0.05),治疗成功率为93.88%,发生出血、局部感染分别为6.12%、4.09%,未发生下肢缺血及气囊破裂。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中青年患者,急诊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疗效确切,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治疗成功率、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对13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床旁置入主动脉球囊反搏的护理,主要包括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各项临床护理工作,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认为有效的护理在床旁置入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康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护理经验,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行推广使用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40例,对患者进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细致的护理,包括心理干预、术中护理以及并发症护理等,观察患者术前以及术后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尿量等的变化,并对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记录,从而对治疗以及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球囊反搏治疗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平均动脉压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血氧饱和度和尿量也明显上升,心率减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从并发症发生情况来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结论对于进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的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来说,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相关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市朝阳区望京医院2013-01—2014-12共3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护理过程。结果 30例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的心肌梗死患者,其中2例患者为出现术后并发症抢救失败死亡,2例患者为病情严重,家属因经济问题放弃治疗,26例患者为积极抗休克治疗及有效的护理后好转出院。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之后,经过护理人员全面细致的护理工作,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从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的监测与护理。方法:对13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同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明显好转,11例抢救成功,2例最终放弃治疗。结论:通过严密病情监测,周密细致的护理,做好并发症预防,是提高IABP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2医院2005年9月至2007年2月确诊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患者27例,观察血流动力学改变、急诊介入治疗特点、住院期间及术后1个月的病死率、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心功能恢复状况。结果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30min后血流动力学即开始改善,2~6h达血流动力学稳定。27例患者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均成功完成急诊介入治疗,无术中死亡,住院期间死亡2例,随访1个月死亡1例。术后1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和室壁运动评分均较术后第1天显著改善。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的急诊介入治疗能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改善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应用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应用呼吸机辅助治疗的护理措施。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经过积极的抢救治疗,16例患者好转出院,3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2例患者家属签字放弃抢救,自动出院。救治成功率为76.19%。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及时使用呼吸机辅助治疗,给予积极有效的预防治疗护理措施,能降低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主动脉球囊反搏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3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30例患者接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后,血流动力学稳定,24例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及6例溶栓治疗均成功.7例死亡,其中3例发生泵衰竭而死亡,4例出现恶性心律失常而死亡,存活率为76.7%.结论 IABP对血流动力学状态有明显改善,减少心肌梗死再发生率,为PCI治疗赢得时间,有益于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徐英 《华西医学》2010,(4):692-693
目的探讨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过程中护理措施对改善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2008年9月2009年5月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的9例患者,对治疗过程进行了观察及全面合理的护理。结果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患者病情复杂危重,使用过程中需辅以全面合理的护理措施,防止并发症发生,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益。  相似文献   

10.
单萍  许燕飞 《上海护理》2003,3(2):61-62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的原理是“时相—位移—搏动” ,是急性心肌梗死及心源性休克患者在进行PTCA或冠脉搭桥术前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可增加心排量 ,降低外周循环阻力及肺楔压 ,并能明显增加主动脉平均压 ;休克患者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后心脏射血分数自 2 7%增加到 36 % [1] 。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状的并发症常伴发于球囊插入、球囊反搏和撤出球囊时。故加强对患者的监护是很关键的 ,也是很重要的。我科于 2 0 0 2年 7月采用IABP治疗 1例心肌梗死后泵衰竭、心源性休克患者 ,由于处理及时、护理得当 …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心源性休克的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因AMI合并心源性休克入住我院行溶栓治疗的患者33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是否接受IABP治疗,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后的冠状动脉开通率、溶栓后2 h血流动力学指标、入院后8 h死亡率及院内死亡率。结果治疗组溶栓后冠状动脉开通率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治疗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入院8h死亡率及院内死亡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时,尽早选择应用IABP联合溶栓治疗,将有助改善此类高危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床边紧急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15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床边置入IABP的围术期护理要点进行总结,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生命体征、尿量、心电图、球囊导管、反搏压力、并发症等的监测。结果患者在应用IABP辅助治疗后,血流动力学趋于稳定,表现为心率减慢,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尿量明显增加,血管活性药物剂量明显减少(P〈0.01);住院期间存活11例,死亡4例。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早期床旁应用IABP的患者,积极的术中配合和有效的术后监护能为冠脉血运重建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支持,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特征与救治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 (AMI)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特征 ,总结救治经验。方法  10 8例 AMI患者 ,分为休克组 (11例 )与非休克组 (97例 )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处理与近期预后的异同。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及梗死部位无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与非休克组比较 ,休克组肌酸磷酸激酶和心肌肌钙蛋白 I升高〔(31979.7± 2 2 2 71.1) nm ol· s- 1· L- 1比 (17795 .2± 14 979.7) nmol· s- 1· L- 1和 (90 .7± 6 1.1) μg/ L 比 (39.9± 5 2 .1) μg/ L,P均 <0 .0 5〕,左室射血分数降低 (0 .4 6± 0 .12比 0 .5 5± 0 .12 ,P<0 .0 5 ) ,急性肺水肿、心律失常和肺炎合并症增多 (6 4 %比 14 % ,P<0 .0 0 1;5 5 %比 2 1% ,P<0 .0 5 ;4 6 %比 12 % ,P<0 .0 1) ,采用溶栓治疗、冠状动脉造影、主动脉内气囊反搏者多 (46 %比 18% ,73%比 2 6 %和 36 %比 4 % ,P均 <0 .0 5 )。两组住院期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 (0比 4 % ,P>0 .0 5 )。结论  AMI并休克者心肌梗死面积大 ,急性肺水肿、心律失常和肺炎合并症多 ,需主动脉内气囊反搏者多。正确判断、严密监测、及时有效处理 ,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早期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机械通气(MV)、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术(CVVH)治疗合并心源性休克、急性肺水肿、急性肾损伤的重症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合并心源性休克、急性肺水肿、急性肾损伤的行床旁联合应用IABP、MV、CVVH治疗的AMI患者3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7例患者中死亡11例(29.7%),治疗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尿素氮、血清肌酐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联合应用IABP、MV、CVVH治疗合并心源性休克、急性肺水肿、急性肾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重症AMI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建议尽早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主动脉气囊反搏(IABP)联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疗效。方法比较36例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治疗前后的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心脏指数(CI)、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和每小时尿量变化。结果接受IABP联合PCI治疗后,患者的CVP、PCW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分别为(4.1±4.3)mmHgVS(10.4±6.8)mmHg,(10.5±7.1)mmHgVS(23.6±8.3)mmHg(P〈O.05),而CI、MAP和每小时尿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分别为(2.2±1.3)L·min-1·m-2 VS(1.3±0.9)L·min-1·m-2,(83.4±13.6)mm HgVS(56.8±15.2)mmHg,(44.5±14.9)ml/hVS(12.6±5.4)ml/h(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患者,IABP联合急诊PCI治疗,疗效确切。这对不能开展急诊冠状动脉旁路手术的医院,IABP联合急诊PCI治疗具有特殊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心源性休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治疗的术后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9年67例行PCI及IABP治疗的AMI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抢救护理的经验。结果67例患者中,44例痊愈出院,23例死亡,病死率为34.33%。结论经PCI及IABP治疗AMI心源性休克的护理重点是加强观察,选择合适的体位,及时制止反搏泵停搏,根据患者的心功能进行输液管理,积极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post-traumatic myocardial contusion requires close electrocardiographic and hemodynamic monitoring. When complications such as cardiogenic shock occur, aggressive treatment using Swan-Ganz catheterization for monitoring of intravascular volume and cardiac inotropic support are necessary. Failure to restore hemodynamic stability using these measures is an indication for the use of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counterpulsation. A case of successful management of a patient with post-traumatic myocardial contusion complicated by refractory cardiogenic shock using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counterpulsation is presented. Use of the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mproved cardiac output, eventually resulting in hemodynamic stabilization.  相似文献   

18.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的监测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的监测及护理措施,降低术后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资料共22例,总结细致全面的监测及护理措施。结果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在CCU监护治疗,出现并发症20例,其中出血8例,血小板减少6例,肢体缺血2例,肾功能衰竭3,感染1例;17例经及时对症处理后予以纠正,病情好转出院。结论细致全面的监测,积极预防护理及针对性的处理可以降低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