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藿朴夏苓益胃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抗Hp、抑酸及保护胃黏膜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藿朴夏苓益胃汤。两组治疗均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疗效为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76.67%(P0.05),治疗后症状总积分治疗组(2.95±1.47)明显少于对照组(6.91±1.65)(P0.05)。Hp阴转率治疗组为46.67%与对照组43.44%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藿朴夏苓益胃汤治疗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三联疗法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观察Hp相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在治疗前后中医证型的变化,探讨三联疗法对Hp相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中医证型的影响,以指导中医药的治疗。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按三联疗法标准方案给予抗Hp治疗,14 d为1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经三联疗法治疗后,脾胃湿热证型较治疗前增多,肝胃不和证型较治疗前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虚弱证型较治疗前增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相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经三联疗法治疗后中医证型发生了变化,具有向湿热转变的规律,三联疗法治疗后患者脾胃湿热证型较治疗前增多。  相似文献   

3.
吴艳玲 《中外医疗》2009,28(2):72-72
目的观察中西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68例治疗组用柴芍胃康宁合西医三联疗法,68例对照组用西医三联疗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幽门螺杆菌清除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芍胃康宁能显著提高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二术清胃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疗效及对血清中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2和胃泌素(gastrin,Gas)的影响。方法:将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给予施维舒胶囊,每次1粒,每天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二术清胃汤治疗,每天1剂,常规水煎分2次温服。两组连续观察8周。比较两组症状体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临床疗效。检测血清中COX-2和Gas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脘腹痞满、口干口苦、食少纳呆、身重困倦、恶心欲呕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SF-36量表各指标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有效率为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70%(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中COX-2和Ga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二术清胃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疗效显著,且可降低患者血清中COX-2和Gas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奥美拉唑佐治浅表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中医院于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92例浅表性胃炎患者,将其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n=46)。观察组给予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连续治疗3周后,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幽门螺杆菌(Hp)的根除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5%(44/4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26%(36/46),2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的根除率为84.78%(39/46),对照组的Hp的根除率为71.74%(33/46),2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冶疗后烧心、腹部不适、嗳气等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美拉唑佐治浅表性胃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死亡消化不良等病症,加快胃黏膜修复,效果显著,安全可靠,该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性慢性胃炎患者血清胃泌素、生长抑素的变化,探讨Hp引起慢性胃炎的致病机制。方法选择本院经胃镜和病理诊断的慢性胃炎患者96例,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CSG)4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52例,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胃泌素、生长抑素浓度,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Giemsa染色检查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比较CSG和CAG血清胃泌素、生长抑素水平以及合并Hp阳性感染组和Hp阴性组血清胃泌素、生长抑素水平变化。结果CAG组血清胃泌素低于CSG组(54.53±23.54)ng/Lvs(77.90±31.77)ng/L,(P〈0.01),慢性浅表性胃炎Hp阳性组血清胃泌素高于Hp阴性组(86.34±34.35)ng/Lvs(62.53±38.25)ng/L,(P〈0.01);而慢性萎缩性胃炎Hp阳性感染组和Hp阴性组血清胃泌素水平无差异(P〉0.05)。CAG组血清生长抑素低于CSG组(106.24±28.31)ng/Lvs(132.19±25.86)ng/L,(P〈0.01);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Hp阳性组血清生长抑素均低于同组的Hp阴性组(128.59+29.12)ng/Lvs(145.99±32.68)ng/L;(95.35±24.88)ng/Lvs(112.36±26.35)ng/L,(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生长抑素降低;但对于血清胃泌素,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升高,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下降,Hp感染并不能改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低胃泌素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8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止痛和胃汤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疗程,2疗程后贯彻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临床症状、胃黏膜炎症状况、幽门螺杆菌尿素[14C]呼气实验测定情况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62.50%,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胃黏膜炎症改善率为93.75%,对照组胃黏膜改善率为64.58%,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随访2月幽门螺杆菌尿素[14C]呼气实验测定改善率89.58%,对照组随访2月Hp尿素[14C]呼气实验测定改善率62.50%,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浅表性胃炎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胃黏膜炎症,并显著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清除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阴性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研究标准的86例Hp阴性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2)和对照组(n=44),治疗组给予阿莫西林+奥美拉唑+谷氨酰胺颗粒服用;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及谷氨酰胺颗粒服用.连续服药2周,观察两组的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90.9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莫西林、奥美拉唑、谷氨酰胺颗粒三联疗法与奥美拉唑、谷氨酰胺颗粒二联疗法均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有效,而阿莫西林为抗生素,因此,在Hp阴性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当中可不添加抗生素,同时也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和分析三联疗法在抗幽门螺杆菌(Hp)中的应用效果,使用三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浅表胃炎,观察在治疗前后其中医证型的变化情况。并对幽门螺杆菌与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证型的关联性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收治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90例,采用三联疗法进行治疗。结果:在使用三联疗法治疗之后与治疗前相比,数量增加的是脾胃湿热证型患者,而数量减少的是肝胃不和证型患者(P〈0.05)。但是,虽然脾胃虚弱证型患者与治疗前相比有一定的增加,但是不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对确诊之后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采用三联疗法治疗,具有很好的抗Hp效果,并且在经过治疗之后,患者的中医证型出现了很大改变,大多数还是趋向于湿热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中医辨证施治,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治疗组胃阴不足型总有效率为90.91%,脾胃虚寒型总有效率为88.89%,脾胃湿热型总有效率为95.24%,肝肾不和型总有效率为94.74%,各分型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医分型进行辨证施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清胃方在幽门螺旋杆菌(Hp)相关性胃炎实证治疗中的应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Hp相关性胃炎实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仅给予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清胃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Hp转阴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Hp转阴率为86.67%,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在Hp相关性胃炎实证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显著,Hp转阴率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通络养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拟通络养胃汤为基础治疗本病35例;并设对照组观察32例。疗组口服自拟中药汤剂通络养胃汤,对照组口服胃复春片口服,疗程6个月,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证候疗效有效率85.7%,对照组为71.88%(P〈0.05);治疗组胃镜疗效和病理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通络养胃汤为基础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辛开苦降法合西药"标准三联"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Hp阳性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应用加味半夏泻心汤合抗Hp的西药"标准三联"治疗;对照组42例单纯应用"标准三联"治疗。两组均分别治疗14 d,停药30 d后,复查Hp并判断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的改变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后Hp根除率为76.2%,治疗组为9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整体积分疗效中,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0%,治疗组为9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开苦降法合"标准三联"治疗Hp阳性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比单纯应用西药,可更好的根除Hp和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健脾消积汤配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8例,给予健脾消积汤联合化疗,对照组34例单纯给予化疗。21 d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缓解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0.6%、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疼痛控制率为76.5%,与治疗组9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与白细胞下降,对照组发生率为67.6%、治疗组发生率为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消积汤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不良反应,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健脾解毒方结合卡培他滨片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卡培他滨片治疗,治疗组给予健脾解毒方结合卡培他滨片治疗,21天为1个周期,共治疗2个周期。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生存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疲倦等生存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解毒方有助于改善晚期大肠癌的临床证候,提高生存质量,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愈创汤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探讨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60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术后均常规处理,治疗组同时加服中药愈创汤;采用量化评分法观察患者创面组织修复的临床疗效,观察其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肉芽组织生长情况、血清EGF变化情况。采用肛管直肠测压法观察直肠肛门功能的恢复状况。结果:(1)治疗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2)治疗组患者术后第10 d、第14 d创面愈合率均大于对照组(P〈0.05);(3)治疗组患者肉芽生长情况较对照组良好(P〈0.05);(4)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肛门功能各指标评分及总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肛管直肠压力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术后第3 d,治疗组及对照组血清EGF值均较正常值显著下降(P〈0.05),术后第7 d及第14 d,治疗组升高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愈创汤可缩短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不影响肛门功能。促愈机理可能与调节内源性EGF有关。  相似文献   

17.
张世杨  杨国云  陈卓 《四川医学》2014,(9):1171-1173
目的 观察联合补中益气汤加减辅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西药对症治疗;治疗组30例,除上述处理外,联合补中益气汤加减辅助治疗。结果 联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总有效率达93.75%,高于对照组(P〈0.05),且愈显率达73.3%;治疗组患者内镜下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 联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柴芍六君子汤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柴芍六君子汤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柴芍六君子汤[药物组成:柴胡6 g,白芍12 g,白术12 g,茯苓12 g,陈皮6 g,姜半夏12g,木香(后下)6g,砂仁(后下)6 g,党参18 g,甘草6 g]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兰索拉唑肠溶胶囊30 mg,每日1次;莫沙必利片5 mg,每日3次;阿莫西林片0.5g,每日3次.观察两组近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有效率为6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1 a复发率分别为26.7%和4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柴芍六君子汤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具有调整机体和胃黏膜局部屏障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运脾法及中药复方清幽颗粒对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肠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Hp阳性、中医辨证为脾胃湿热证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内服清幽颗粒;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疗程4周,观察临床症状改变、幽门螺杆菌(HP)转阴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22%,对照组总有效率86.11%,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能明显减轻患儿症状并优于对照组(P〈0.01),对Hp的抑制作用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运脾法及中药复方清幽颗粒对小儿幽门螺杆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对Hp感染性胃肠疾病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