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组织因子抑制子(TFPI)基因局部转移对兔颈总动脉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36只新西兰纯种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腺病毒空载组,包载组织因子抑制子(TFPI)基因腺病毒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12只)。用球囊导管对实验兔行颈总动脉损伤,术后14天取病变血管,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表明TFPI在转移局部表达成功;病变最明显处取标本进行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血管内膜增生,以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血管内膜、中膜和腔面积的变化,计算内膜增生细胞核抗原增殖指数。结果:TFPI基因局部转移后血管内膜面积明显减少,中膜面积不变,血管腔面积增大。结论:TFPI基因局部转移显著抑制颈总动脉损伤处血管内膜的增生,有可能防治再狭窄。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胞质泛素蛋白连接酶1(KPC1)在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的蛋白表达情况,探讨其在新生内膜形成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 将成年雄性SD大鼠(450 ~ 50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组,建模后以左侧损伤动脉为实验组,同时以假手术组的左侧正常颈动脉为对照组.实验组大鼠于损伤后1d、3d、7d、14d、28d分别处死并取材,采用Western blot检测KPC1蛋白、内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情况,以qRT-PCR检测KPC1的mRNA表达,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比较内膜增生程度;采用体外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建立增殖模型,运用Western blot及qRT-PCR检测其KPC1蛋白、KPC1 mRNA表达特征.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实验组KPC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PCNA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qRT-PCR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KPC1的mR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E染色结果示颈动脉球囊损伤后1d、3d时光镜下血管内膜增生不明显;7d时光镜下可见新生内膜,增生的VSMC向内膜下迁移,管腔开始狭窄;14d时,可见明显新生内膜,VSMC排列紊乱,内弹力膜断裂,管腔明显狭窄,内膜厚度超过中膜;28d时,血管内膜继续不规则增生,血管腔狭窄程度继续加重,狭窄超过50%.体外培养并模拟VSMC增殖,提取细胞进行Western blot和qRT-PCR检测显示,KPC1蛋白、KPC1 mRNA表达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刺激增殖后开始逐渐减低.结论 抑制KPC1基因表达可促进损伤内膜增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VSMC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二苯乙烯苷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手术组和二苯乙烯苷组(TSG组).手术组及TSG组均用球囊导管扩张法损伤左侧颈总动脉,TSG组给予二苯乙烯苷灌胃治疗.术后第7天、14天和21天,取损伤血管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光镜观察,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仪分别测量血管内膜和中膜横断面的面积,计算内膜/中膜面积比(I/M),并用Western Blot检测血管组织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2)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球囊导管扩张法损伤的左侧颈总动脉内膜/中膜面积比显著增加,受损血管的ERK1/2蛋白的磷酸化加强,二苯乙烯苷能够减少内膜/中膜面积比,抑制pERK1/2的蛋白表达(P〈0.05).结论二苯乙烯苷抑制内膜增生、延缓损伤血管狭窄的作用可能与减少血管ERK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小鼠颈总动脉血管内膜损伤模型,观察并在体显示导管所致血管损伤病变情况。方法通过在小鼠左颈总动脉中插入并旋转导管导线造成血管损伤。于伤后1、3、4周行血管组织切片,HE染色对比观察损伤后血管内膜及中层等厚度及面积变化。并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血管损伤后αVβ3分子表达及Ki67阳性细胞数的变化。最后在不同血管损伤程度动物,注射可与αVβ3分子特异性结合的^[1]In-RP478,2.5h后分离出损伤及对照血管,检测其放射自显影强度。结果颈总动脉损伤后,血管内膜增生,出现大量新生内膜。新生内膜中有大量αVβ3表达。血管中层明显变厚。在血管中层及新生内膜中有大量Ki67阳性细胞。放射自显影发现,损伤侧显影强度明显高于对照侧,对比系数与损伤程度成正比。结论以αVβ3为靶分子的同位素显影可能为检测血管病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益气活血复方对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VCAM-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复方(YQHXFF)对兔颈动脉内皮损伤后血管内膜增生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雄性新西兰白兔28只,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给予普通饲料8周;模型组和益气活血复方组给予高脂喂养6周后,用球囊拉伤法建立兔颈总动脉内皮损伤模型,第8周末处死动物,免疫组化法检测损伤处颈总动脉组织中VCAM-1表达,HE染色观察颈动脉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与模型组对比,益气活血复方可明显抑制损伤后的动脉内膜增殖反应,下调损伤局部VCAM-1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益气活血复方可抑制球囊损伤后动脉内膜增殖反应,其机制可能与下调VCAM-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局部转染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gr-1)的诱骗性寡脱氧核苷酸(Decoy ODN)对球囊损伤颈总动脉后内膜增生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4(CDK4)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Egr-1decoy ODN抑制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的机制。方法:应用HE染色,Realtime 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观察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情况、Egr-1、CDK4和PCNA的表达及Egr-1decoy ODN对它们的影响。结果:Egr-1decoy ODN组内膜增生明显减轻,Egr-1、PC-NA和CDK4的表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Egr-1decoy ODN可能是通过特异性抑制Egr-1的表达,进而抑制PCNA和CDK4的表达,而减轻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TLR-4基因在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后脑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制备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动物模型。利用RT—PCR方法检测脑缺氧缺血后脑组织TLE-4mRNA的表达。结果TLR-4在脑缺氧缺血后6h已明显升高,至12h已达高峰,较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LB-4基因可能参与了新生大鼠缺血缺氧后的炎症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gr-1)诱骗寡核苷酸(诱骗基因)对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Wistar雄性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随机分4组,每组4个时相点(3,7,14,21d),每个时相点3只大鼠。取大鼠颈总动脉行病理形态学检查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染色,同时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对照组1(对照基因组)和对照组2(转染试剂组)分别与诱骗基因组相比,球囊损伤后7d可见内膜增生,14d、21d增生更明显(P<0.01)。正常动脉未见PCNA表达,动脉损伤后7d,新生内膜及中膜中PCNA阳性表达达高峰,14d后逐渐下降。诱骗基因治疗后,与对照组1和对照组2相比,动脉PCNA表达减少(P<0.01)。诱骗基因组NO含量较两对照组增高,第14d最明显(P<0.01)。结论Egr-1诱骗寡核苷酸可抑制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并能升高血中NO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蛇床子素对球囊损伤后大鼠颈动脉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 SD 雄性大鼠30 只,随机 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蛇床子素组[10 mg/(kg·d)] 和高剂量蛇床子素组[30 mg/(kg·d)]。复制 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蛇床子素组大鼠术前2 d 开始给药,假手术组、模型组同时给予0.9% NaCl,共给 药16 d。术后第13 天行苏木精- 伊红染色法染色,观察血管内膜的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新生 内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ELISA 检测大鼠受损血管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 介素-1β(IL-1β)水平,Western blot 检测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Toll 样受体(TLR4)蛋白的表达。 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高、低剂量蛇床子素组均能减少球囊损伤后新生内膜面积、内膜/ 中膜比(P <0.05), 并使PCNA 阳性指数降低(P <0.05),降低球囊损伤血管组织TLR4 和NF-κB 的过表达和炎症介质 TNF-α 和IL-1β 水平(P <0.05)。结论 蛇床子素能够抑制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的内膜增生,主要通过 影响TLR4/NF-κB 通路,减轻炎症反应,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增生及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4,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以1.5F球囊导管建立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球囊损伤组(n=12)、缬沙坦组(n=12)。造模后第1天开始给予缬沙坦10mg.kg-1.d-1灌胃,假手术组及球囊损伤组灌胃等量蒸馏水,14d后取损伤血管段,组织形态学观察并测定内膜增生情况,实时定量PCR检测血管TLR4mRNA的表达。结果:术后14d,球囊损伤组和缬沙坦组可见明显内膜增生,内膜面积及内膜和中膜面积比均显著大于假手术组,而缬沙坦组上述指标均低于球囊损伤组(P<0.05);球囊损伤组和缬沙坦组TLR4mRNA的表达较假手术组升高,与球囊损伤组比较,缬沙坦可降低球囊损伤诱导的TLR4高表达。结论:缬沙坦可抑制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引起的血管内膜增生,其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损伤血管TLR4的过表达而实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并体内转染反义Smad3腺病毒载体,研究阻断TGF-β1/Smad3信号途径对损伤后大鼠颈动脉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单纯损伤组(单纯球囊损伤大鼠颈动脉内膜)、干预组(损伤后局部保留灌注反义Smad3腺病毒液)、空白对照组(损伤后局部灌注空载腺病毒液);另取6只同周龄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各组分别在损伤后第1天、3天、1周、2周、1月、3月时处死大鼠并取材.ELISA法检测单纯损伤组和正常对照组不同时间点血清中TGF-β1的质量浓度;Real-time PCR和HE染色法分别检测三个损伤组在不同时间点Smad3 mRNA表达和血管壁内膜、中膜厚度.结果 单纯损伤组各时间点TGF-β1的质量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干预组第1天、3天、1周、2周、1月时的Smad3 mRNA表达和第1天、2周、3月时的内膜/中膜比值均较单纯损伤组明显下降(P<0.05);单纯损伤组与空白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内转染反义Smad3可以阻断TGF-β1/Smad3信号转导,从而抑制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并体内转染反义Smad3腺病毒载体,研究阻断TGF-β1/Smad3信号途径对损伤后大鼠颈动脉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单纯损伤组(单纯球囊损伤大鼠颈动脉内膜)、干预组(损伤后局部保留灌注反义Smad3腺病毒液)、空白对照组(损伤后局部灌注空载腺病毒液);另取6只同周龄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各组分别在损伤后第1天、3天、1周、2周、1月、3月时处死大鼠并取材。ELISA法检测单纯损伤组和正常对照组不同时间点血清中TGF-β1的质量浓度;Real-timePCR和HE染色法分别检测三个损伤组在不同时间点Smad3mRNA表达和血管壁内膜、中膜厚度。结果单纯损伤组各时间点TGF-β1的质量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干预组第1天、3天、1周、2周、1月时的Smad3mRNA表达和第1天、2周、3月时的内膜/中膜比值均较单纯损伤组明显下降(P〈0.05);单纯损伤组与空白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内转染反义Smad3可以阻断TGF-β1/Smad3信号转导,从而抑制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对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gr-1)的诱骗性寡脱氧核苷酸(decoy ODN)对大鼠动脉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和可能的机制。方法制备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将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损伤组、杂码寡脱氧核苷酸(SCR)组和治疗组,每组24只。术后3、7、14、21 d处死动物,每组6只。应用HE染色、Real 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情况、Egr-1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的表达及Egr-1 decoy ODN对它们的影响。结果①内皮损伤后3 d内膜增厚不明显,7 d内膜开始增厚,14、21 d时内膜明显增厚。②Egr-1 mRNA和蛋白水平于术后3 d开始升高,21 d时达到顶峰,而PDGF-BB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于3 d开始升高,14 d时达到顶峰。③转染Egr-1 decoy ODN治疗后,在各个时间点内膜增厚程度减轻,与对照组比较,Egr-1和PDGF-BB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gr-1 decoy ODN可能是通过特异性抑制Egr-1的表达,进而抑制PDGF-BB的表达,达到减轻新生内膜厚度、从而减轻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RhoA/ROCK信号系统在血管外膜炎症介导的大鼠颈动脉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表型变化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20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模型组(用硅胶管包裹大鼠颈动脉1周,造成血管外膜的慢性炎性损伤)和对照组,取材后HE染色,分别观察2组血管形态学变化,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血管组织中SM α-actin 与ROCK2的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颈动脉血管外膜增厚,炎性细胞浸润,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排列紊乱,VSMC中SM α-actin 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增高,ROCK2 mRN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 结论 RhoA/ROCK信号系统可能参与血管外膜炎症介导的大鼠颈动脉VSMC增殖和表型变化的调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颜氏益心方对实验性球囊损伤后大鼠颈总动脉血管内膜的影响.方法 利用SD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法造成颈动脉狭窄,观察颜氏益心方对颈动脉狭窄血管内膜厚度及管腔面积的影响.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管腔面积明显缩小(P<0.05),内膜显著增生(P<0.05);与模型组比较,益心方低、高剂量组管腔面积及内膜增生程度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 颜氏益心方可改善球囊损伤后大鼠颈动脉血管内膜的厚度及管腔面积,从而抑制其内膜增生,减少其再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16.
赵允彪  夏勇 《实用全科医学》2013,(12):1835-1836,1859,F0003
目的观察大蒜素局部应用在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中对新生内膜及NF-κB、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左侧颈总动脉不行球囊损伤;对照组,大鼠左侧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立即经带孔球囊导管给予生理盐水;药物组,大鼠左侧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立即经带孔球囊导管给予大蒜素高(100μg/ml)、中(50μg/m1)、低(25μg/ml)浓度,共3组。每组于术后14d取颈总动脉组织,行HE染色观察新生内膜组织形态学改变,计算内膜面积(IA),及内膜/中膜面积比(IA/MA);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F-κB、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组未见内膜增生,对照组与假手术组相比新生内膜明显增厚,药物组较对照组新生IA及IA/MA显著降低(P〈0.01),但是药物组各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假手术组未见NF-κB、TNF—α染色阳性细胞,药物组与对照组相比NF-κB、TNF-α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P〈0.01),并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大蒜素通过局部短时间应用可以抑制血管球囊损伤后新生内膜增生,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NF—α/NF—κB信号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并评估能模拟外源性物理损伤的颈总动脉钳夹致颈总动脉钝性创伤模型.方法 取64只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颈总动脉钳夹致颈总动脉钝性创伤建模后1、3、7 d组,每组16只.假手术小鼠予颈部切开、缝合,建模小鼠予左侧颈总动脉钳夹30 min.取颈总动脉标本,通过H-E染色观察血管组织结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n=10)、蛋白质印迹法(n=6)检测血管功能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H-E染色显示颈总动脉钳夹伤后血管内皮细胞出现不同程度损伤,血管基质的连续性下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颈总动脉钳夹伤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内皮素1表达上调,炎症细胞标志物髓过氧化物酶(MPO)在血管壁及血管周围表达增加.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颈总动脉钳夹伤后血管功能相关标志物VCAM-1、eNOS、内皮素1,炎症相关蛋白环氧化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以及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活化caspase 1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上调,其中血管功能相关标志物VCAM-1与eNOS表达均在钳夹后3 d到达高峰,而内皮素1表达则在钳夹后1~7 d呈上升趋势.结论 颈总动脉钳夹致颈总动脉钝性创伤小鼠模型建立成功.颈总动脉钳夹可导致血管组织损伤并发生炎症反应与细胞凋亡,这种损伤可能是创伤性血管狭窄及动脉瘤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大鼠损伤后狭窄颈总动脉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mRNA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辛伐他汀低剂量和高剂量组,制备颈总动脉狭窄模型,辛伐他汀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于术前3 d起分别给予辛伐他汀5、10 mg.kg-1.d-1进行灌胃,连续给药17 d后处死,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左颈总动脉形态学变化;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测定血管壁组织的bFGF mRNA与ERK1/2 mRNA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管中膜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显著,排列紊乱,向管腔及内弹力板方向增生扩展,管腔严重狭窄;辛伐他汀低剂量组血管内膜相对光滑,中膜VSMC排列趋于规整,管腔狭窄程度较轻;辛伐他汀高剂量组血管内膜比较光滑,中膜VSMC增殖程度显著降低,VSMC排列规整,管腔狭窄程度明显减轻。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他各组颈总动脉bFGF mRNA、ERK1/2 mRNA的表达均有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低剂量组bFGF mRNA、ERK1/2 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辛伐他汀高剂量组则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辛伐他汀高剂量组颈总动脉bFGF mRNA和ERK1/2 mRNA表达与低剂量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通过抑制bFGF mRNA和ERK1/2 mRNA的表达抑制VSMC增殖,实现其抗血管损伤后狭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人参皂苷Rg1( Rg1)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原癌基因c-myc表达的影响,补充说明Rg1对球囊损伤所致血管狭窄形成的防治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制模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Rg1低剂量(4 mg/kg)组和Rg1高剂量(16 mg/kg)组.制模次日腹腔注射给药,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4d后取损伤侧颈总动脉,行H.E.染色并测量管腔面积(Lumen area,LA)以判定血管腔狭窄程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 (real-time RT-PCR)法检测管壁c-myc mRNA的表达.结果 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组大鼠血管腔面积较假手术组明显狭窄(P<0.01).Rg1低剂量及高剂量均明显改善球囊损伤所致的颈动脉狭窄,使球囊损伤后狭窄的血管腔面积增大(P<0.05);Rg1高剂量显著下调损伤血管壁的c-myc mRNA表达(P<0.01).结论 Rg1能减轻球囊损伤所致大鼠颈动脉狭窄,可能与其下调c-myc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调节多种增殖因子的核转录因子NF -kB的反义和诱骗性寡核苷酸为干预药物 ,探讨它们单独或联合作用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增殖反应及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七组 ,制作血管球囊损伤模型 ;相应时间点处死动物进行检测。 结果模型组、正义组、Scramble组的血管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内膜 /中膜在第 5d增加 ,14d达到高峰 ;反义组、诱骗组、反义组 +诱骗组干预后 ,血管上述病理指标明显改善 (P<0 .0 5 )。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 (VCAM - 1)mRNA表达在血管损伤后 6h即可检测到 ,3、5、7d后持续表达增加 ,14d后表达降低 ;免疫组化显示VCAM - 1蛋白质表达在 14d达到高峰。反义组、诱骗组、反义组 +诱骗组治疗后 ,与模型组、正义组、scramble组相比 ,VCAM - 1mRNA表达和蛋白合成在各时相点均降低 (P <0 .0 5 )。Westernblot检测核蛋白抽提物 ,显示核因子NF -kBp6 5在血管损伤后 6h有一定蛋白表达 ,1d后蛋白表达明显增加 ,至 7d达高峰 ,14d后蛋白表达略降低。反义组、诱骗组、反义组 +诱骗组干预后 ,各时相点蛋白质表达均减弱 (P <0 .0 5 )。 结论转录因子NF -kB调控VCAM - 1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 ;球囊损伤后血管壁细胞增殖在不同时相点有动态变化 ;脂质体介导局部转染反义、诱骗性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