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ATP)负荷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门控心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在评价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危险分层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00例以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患者,行ATP负荷~(99m)Tc-MIBI门控心肌SPECT显像检查,将左心室心肌短轴和垂直长轴像划分为17个节段,采用视觉半定量评价法评价各心肌节段核素分布情况,计算左心室负荷总积分(SSS)、左心室静息总积分(SRS)、左心室总积分差(SDS),统计缺血节段数,根据SSS值和缺血节段数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分析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的危险分层及心肌缺血程度;探究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狭窄程度与心肌缺血及危险分层的相关性。结果 100例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其中单支病变患者62例,双支病变患者33例,三支病变患者5例。对临界病变患者进行危险分层:低危组45例(45.0%),中危组34例(34.0%),高危组21例(21.0%)。多支病变组高危患者比例高于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SSS和SDS值也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而SRS值无明显差异。所有患者共累及143支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其中左前降支84支,左回旋支29支,右冠状动脉30支,三组之间SSS值、SDS值、SRS值无明显差异(P0.05)。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中,轻度狭窄患者与中度狭窄患者间低、中、高危患者的分布无明显差异。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SSS、SRS及SDS间无相关关系。ATP负荷~(99m)Tc-MIBI门控心肌SPECT显像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心肌缺血检出率显著高于动态心电图检出率(76.0%比39.0%,P0.05)。结论ATP负荷~(99m)Tc-MIBI门控心肌SPECT显像可以较准确地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强化他汀治疗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0年1月~2011年6月于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接受介入治疗的ACS患者239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119)和强化治疗组(n=120),常规治疗组予阿托伐他汀20 mg(qN),强化治疗组入院采血后即刻予阿托伐他汀80mg口服,后予阿托伐他汀40mg(qN)维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和治疗后1个月血脂[包括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谷丙转氨酶(ALT)、肌酐(Cr)、高敏C反应蛋白(hs-CRP)、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及治疗后1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包括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结果两组治疗后TC、LDL-C、hs-CRP均较治疗前下降,且随时间延长而下降,其中强化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浆ALT、Cr、血小板聚集率和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无改变(P>0.05);强化治疗组心绞痛复发率和心力衰竭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组(心绞痛:15.0%vs.26.9%;心力衰竭:9.2%vs.18.5%,P<0.05),但两组再发心肌梗死及心源性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CS患者接受介入治疗术后早期服用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可进一步降低血脂水平,减少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且不影响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强度。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观察针刺加艾箱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4例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产科住院的产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采用针刺法治疗,治疗组60例采用针刺加艾箱灸治疗。3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5.93%,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67%,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加艾箱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人胃腺癌组织中P53蛋白和VEGF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40例胃癌和20例正常胃组织进行P53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检测,研究老年人胃腺癌组织P53蛋白和VEGF的表达与肿瘤组织中MVD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①正常胃组织中P53蛋白和VEGF表达全部阴性,胃癌组织中P53蛋白、VEGF阳性率分别为52.5%、62.5%.②P53蛋白、VEGF的阳性表达强度与MVD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细胞组织学分级呈显著负相关(P<0.05).③P53蛋白表达强度与VEGF表达强度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突变的P53蛋白可以通过增加VEGF的产生引起瘤内MVD增多,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P53蛋白、VEGF的表达强度可以作为判定胃癌转移潜能及评估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用于肠道清洁准备的效果。方法:178例拟进行肠道清洁准备的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使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与对照组(使用甘露醇),比较2组肠道清洁度、不良反应和依从性。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肠道清洁度有效率分别为100.0%、94.2%(P>0.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7%、27.9%(P<0.05),完全依从率分别为96.7%、80.2%(P<0.05)。结论: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用于肠道清洁准备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高,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巨刺丘墟治疗踝关节扭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5 0例患者中 ,男性 38例 ,女 12例 ;年龄 18~ 4 2岁 ,平均 2 2岁 ;病程最短者 2个小时 ,最长者 1年 ,以 2天内就诊者较多 ;左踝扭伤 2 2例 ,右踝扭伤 2 8例 ,以外侧多见。选用 2 8号 5cm毫针取健侧丘墟穴 ,常规消毒 ,左手将此穴固定 ,右手持针快速刺入皮下 ,进针2 5cm左右 ,以泻为主 ,大幅度提插捻转 ,使局部出现酸麻沉胀。同时令患者活动伤足 ,缓缓作踝关节的背伸跖屈及内翻外翻动作。 5分钟左右可行针 1次 ,一般留针 2 0~ 30分钟即可。个别轻微型患者症状消失可以不留针。对于扭伤较重者适当配合局部冷敷、按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短时间缺血对大鼠80%肝切除术后肝功能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12只大鼠分成两组,缺血组肝右叶缺血15min,24h后行缺血肝叶亚铁血红素氧化酶-1免疫组化染色和ATP酶活性测定,同时行肝左叶和尾状叶切除,观察肝切除前,肝切除后1d,2d,3d和第5d肝功能指标GOT,GPT和LDH变化,第5d测定肝再生指数。结果:缺血组缺血后24h,肝细胞亚铁血红素氧化酶-1染色强阳性,并由中央小静脉周围向汇管区逐渐减弱,两组肝ATP酶活性无差异;80%肝切除后第5d,缺血组血清GOT,GPT和LD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肝功能恢复较对照组快,两组肝再生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肝缺血15min后24h,肝细胞亚铁血红素氧化酶-1被大量诱导产生,短时间缺血可以改善肝切除术后肝功能,缺血组肝切除术后肝功能的迅速改善可能与亚铁血红素氧化酶-1的诱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其他甲状腺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治疗的462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中并存其他甲状腺疾病的临床资料。结果462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中700例合并其他甲状腺疾病,1418例存在不同的诊断失误。结论在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同时应注意其合并的其他甲状腺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