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机械取栓术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LVO-AIS )的主要方式,研究证实机械取栓的明确时间窗为发病内6h,然而对于发病6-24h或超过24h接受机械取栓的患者筛选仍存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超时间窗机械取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机械取栓治疗不同类型基底动脉(BA)闭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9年9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连续收治的95例行机械取栓治疗的BA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BA闭塞是否为串联病变,分为非串联病变组(67例)和串联病变组(28例)。比较两组血管成功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2b~3级)的比例、90 d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3分)的比例、术中挽救措施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的差异。结果与非串联病变组相比,串联病变组的年龄偏低(P=0.002),而男性(P=0.009)、有吸烟史(P=0.014)、缺血性卒中TOAST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P=0.001)以及存在一侧椎动脉发育不良(P=0.036)的比例更高。两组患者在术前及术后24 h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股动脉穿刺至BA再灌注时间、血管成功再通比例及90 d预后良好比例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串联病变组的发病至就诊时间(P=0.049)、发病至BA再灌注时间(P=0.046)均较非串联病变组延长,且术中挽救措施(包括单纯球囊扩张、急诊支架置入、静脉应用替罗非班)的使用比例均更高(均P<0.05)。两组在手术相关的不良事件及病死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不同类型的BA闭塞患者,应用机械取栓治疗的临床结局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该结论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或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3.
醋狼毒炮制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为迅速测定人血清HCG-β的含量以利宫外孕等的快速诊断。本文参照KosasaT,S报道,将双抗体法改为双抗体-PEG法,操作时间由5~6小时缩短为1.5小时。用两法测定30例正常育龄期妇女及5例病人的血清HCG-β含量,其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2。用双抗体-PEG法测定102例病人的血清HCG-β含量与临床表现相符  相似文献   
5.
6.
彭稳稳    刘莎莎    王亚    张永鑫    李俊松    李文  蔡宝昌   《中国药学杂志》2013,48(4):258-261
 目的 以附子-干姜药对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附子单煎液及附子与干姜合煎液中次乌头碱(HA)、苯甲酰乌头原碱(BAC)、苯甲酰次乌头原碱(BHA)及苯甲酰新乌头原碱(BMA)4种乌头类生物碱,探讨两药相须配伍增效原理。方法 Kromasil C18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A相为乙腈,B相为0.2%醋酸水溶液(三乙胺调pH为6.2),梯度洗脱(0~15 min:25%~31%A;15~36 min:31%~35%A;36~40 min:35%~25%A);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40 nm,柱温30 ℃。结果 4种乌头类生物碱均达到基线分离,线性关系良好(r>0.999),加样回收率为96.9%~101.9%,RSD<3%。与附子单煎液相比,附子与干姜合煎液中次乌头碱及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煎出量增加,苯甲酰乌头原碱及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煎出量稍有减少,但4种乌头类生物碱煎出量总和呈增加趋势。结论 附子与干姜配伍可促进乌头类总生物碱的溶出,从成分角度解释附子与干姜相须配伍增效原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狼毒(月腺大戟)醋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比色法,Kedde显色剂显色,测定醋制前后狼毒饮片中毒性成分总内酯含量的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Kromasil-ODS柱(4.6 mm×250 mm,5μm),检测波长290nm,柱温25℃,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同时测定醋制前后狼毒饮片中有效成分狼毒乙素、狼毒丙素的含量变化。结果:狼毒饮片醋制后其毒性成分总内酯含量降低,由0.60降至0.45 mg.g-1。有效成分狼毒乙素、狼毒丙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建立的特征图谱信息丰富,可以反映醋制前后化学成分的整体变化规律。结论:狼毒饮片醋制后化学成分发生明显变化,其醋制后降低毒性,增强疗效可能与这些成分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胆囊切除术后近期黄疸的经验教训江苏省太仓市沙溪人民医院外科(215421)张永鑫近几年来,我院胆囊切除术数已仅次于阑尾切除术。自1994年1月至1996年1月共作胆囊(道)手术112例,其中3例术后出现黄疸,现将其经验教训报告如下。[例1]胆囊内多发...  相似文献   
9.
上颌总义齿在行使语言功能时,其后缘时刻受到气流的冲击,后堤区稍一出现间隙气体便侵入义齿组织面与上腭粘膜面之间,而使固位作用消失,义齿因重力的作用而发生脱位。此种情况,在唾液稀薄的义齿戴用者尤其明显。因此,在制作上颌总义齿时,处理好后堤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术中及术后常见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发生原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9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13例,根据术中及术后是否发生不良事件分为研究组(发生1种或几种不良事件,230例)和对照组(无不良事件,283例).分析入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原因,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血管成功再通率、良好预后率、病死率等,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不良事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513例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44.8%(230/513),包括任何类型颅内出血(22.0%,113例)、症状性颅内出血(9.6%,49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23.4%,120例)、新血管流域栓塞(6.2%,32例)、动脉夹层(1.4%,7例)、支架内血栓形成(1.9%,10例)和血管再闭塞(4.5%,23例)等.导致不良事件的原因有再灌注损伤、无效再灌注、机械损伤(支架、导管、导丝)和药物等.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年龄偏大(t=2.298,P<0.05),男性患者占比低(χ2=9.614,P<0.01),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高、美国神经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会/介入放射学会侧支循环分级系统(ASITN/SIRs)评分较低(Z=34.378、13.311,P均<0.01).研究组取栓次数多于对照组(Z=22.677,P<0.01),但血管成功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2b/3级)率和术后90 d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2分)率均低于对照组(χ2=19.903、180.191,P均<0.01),术后90 d病死率高于对照组(χ2=52.818,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症状性颅内出血和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1).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术中及术后不良事件会影响90 d预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和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是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