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应用Go-S试验对有肠道症状的135名患者进行大肠癌筛查,男性74例,女性61例,平均年龄39.7岁.筛查结果:大肠癌、大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Go-S试验阳性率分别为86.30%、76.50%及72.70%。大肠癌与任性结肠炎其Go-S阳性率统计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大肠癌与大肠息肉间无明显差异(P>0.05)。直肠癌4例,其Go-S试验皆为阳性。直肠以上癌18例,Go-S阳性5例。尽管有假阳性,Go-S试验仍不大为一种方便、敏感性比较高的大肠癌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半乳糖氧化酶在大肠癌临床筛检中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时才  黎而介 《广西医学》1995,17(3):183-184
采用半乳糖氧化酶-雪夫氏法(Go-S)筛查直肠脂检粘液标本212例,结果在22例结肠癌中,阳性18例(81.8%),190例非癌病变中,阳性11例(6.5%)10例正常人1例阳性(10%),本表明Go-S对大肠癌检出的敏感度为81.8%,特异性为94.2%,阳性预示值62.0%,阴性预示值92.7%,提示Go-S时目前大肠癌普查的一种较敏感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大肠癌P53、C-erbB-2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P^53、C-erbB-2与大肠癌发生的关系及其在大肠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免疫组化(S-P)染色观察大肠腺癌101例、腺瘤性息肉54例及炎性息肉46例P^53、C-erbB-2的表达情况。结果:P^53、C-erbB-2在腺癌中有很高的阳性表达率(47.25%、54.45%)与良性病变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在腺瘤性息肉中二才的阳性率(12.96%、25.92%)也  相似文献   

4.
应用免疫组化SP法现在HLA-DR抗原在54例大肠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正常大肠粘膜上皮、增生性息肉及息肉状腺瘤上皮均无HLA-DR抗原表达,而腺癌中出现HLA-DR的异常表达(阳性率为50%),且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1).结果说明HLA-DR抗原的异常表达可作为反映大肠粘膜上皮恶变的一项指标,对评估大肠癌的预后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刘桂兰  杨铁生 《北京医学》1998,20(3):143-145
应用G-CSF ELISA试验盒,分别测定了48例怀孕37 ̄38周娘际妇静脉血清,50例正常足月儿脐静脉血清和49例脐动脉血清G-CSF阳性率和含量。结果他们的阳性率分别为8.33%,74%和8.16%,并测定了37例阳性脐静脉血中G-CSF的含量,结果S/N均值为5.90±3.95,经统计学处理,脐静脉血和孕妇静脉血阳性率有显性差异(P〈0.01),脐静脉血与脐动脉血阳性率也有显性差异(P〉  相似文献   

6.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c-my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对有随访资料的大肠癌的表达。结果提示:c-myc阳性表达中,大肠癌(7049%)明显高于正常粘膜(266%,P<0.05)。正常大肠粘膜未发现EGFR阳性表达,而大肠癌有较高表达(7704%)。PCNA阳性表达中,大肠癌(4640±26.5)%明显高于正常粘膜(1512±5.44)%,P<0.05)。EGFR表达与大肠癌Dukes分期有关(P<0.05)。PCNA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及Dukes分期有关(P<0.05)。大肠癌4年生存率EGFR和PCNA表达>65%组均明显低于<25%组(P<0.05),EGFR-LI和PCNA-LI与生存期均有明显负相关。结论表明:c-myc、EGFR和PCNA表达与大肠癌的大肠癌细胞增殖有相关性。EGFR和PCNA表达与大肠癌的生存期均有明显负相关,该两项指标对大肠癌临床诊治和预后的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用免疫印迹技术及5株单克隆抗体(CL-3,CL-4,CS-1,GS一2,PS-10)检测大肠癌(39例),肠炎(9例),息肉(12例)患者及正常人的粪便提取液中癌相关抗原(TAA)。结果显示:大肠癌患者粪便中蛋白和TAA区带明显高于正常人、肠炎和息肉患者。TAA的区带数人均值与肠道病变恶性程度呈正相关。TAA片段(分子量>80KD)常在大肠癌中表达,息肉、肠炎患者较少,接近于正常人.,检测阳性率是:大肠癌:CL-373%,C1-470%,CS-141%,GS-263%,PS-10 52%。正常人:4%,10.5%、0%、O%、10.5%。息肉:17%、8%、8%,33%、8%。肠炎:22%、22%、33%、44%、11%。5株单抗检测大肠癌患者粪便TAA中以CL-3,CL-4为好,有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P53及Bcl-2蛋白在大肠腺瘤及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检测大肠腺瘤及腺癌中P53蛋白及Bcl-2蛋白的表达,探讨p53基因、bcl-2基因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10例正常大肠粘膜、30例大肠腺瘤、100例大肠腺癌及癌旁粘膜中P53蛋白及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大肠腺瘤P53、Bcl-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26.7%及76.7%,大肠腺癌P53、Bcl-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43%及67%,均显著高于正常粘膜与癌旁粘膜(P<0.01);随着腺瘤不典型增生程度的加重,P53蛋白阳性率显著增高(P<0.01),而Bcl-2蛋白表达与腺瘤分级无关;大肠腺癌P53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腺瘤Ⅰ级不典型增生(P<0.01),与Ⅱ、Ⅲ级不典型增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化差的大肠腺癌P53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分化好的大肠腺癌(P<0.01),而分化差的大肠腺癌Bcl-2蛋白阳性率显著低于分化好的大肠腺癌(P<0.05),大肠腺癌P53、Bcl-2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P53蛋白表达患者复发率高、5年生存率低(P<0.05),Bcl-2蛋白过度表达的大肠癌患者复发率低、5年生存率高(P<0.05)。结论:bcl-2  相似文献   

9.
P53基因产物的形态定量分析在大肠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图像分析技术,对15例正常肠粘膜、45例癌旁粘膜、39例大肠腺瘤及66例大肠癌进行了P53基因产物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及七项核参数的测定,并对二者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正常粘膜、癌旁粘膜、大肠腺瘤及大肠癌P53基因产物表达阳性率及免疫反应分值(IRS)分别为0、4.44%、10.26%、57.58%;0、0.35、0.76、10.26。相关分析表明:P53免疫组化染色强度及阳性物含量与其相应  相似文献   

10.
用免疫放射法检测34例大肠癌患者血清MG-Ags水平,并与32例大肠良性疾病进行对照,结果发现:大肠癌组血清MG-Ags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血清MG-Ags水平与病理分期、病理类型关系密切,A期低于B、C、D期(P<0.01),高分化癌低于中低分化癌(P<0.01);MG-Ags水平与大肠癌病变环绕肠管的程度及肝转移与否均相关,环绕程度>1/2者高于≤1/2者(P<0.01);有肝转移者血清MG-Ags水平高于无肝转移者(P<0.05)。此对大肠癌的诊断、治疗及估计预后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应用CEA多克隆抗体和P21单克隆抗体对10例大肠中分化腺癌(CA)、20例大肠管状腺癌(TA)及10例绒毛状腺瘤(VA)进行了免疫组化检查,同时对9例大肠癌移行粘膜(TM)、10例大肠增生性息肉(HP)及9例大肠癌切缘“正常”粘膜(NM)进行对照检测。结果,CEA在CA反应的阳性率为100%,VA50%,TA40%,TM22%,HP20%,NM11.1%。P21在CA反应的阳性率为70%,VA40%,TA20%,TM22%.HP10%,NM为阴性反应。CEA与P21的结果呈正相关(r=0.972),两者反映的趋势相似。我们认为,CEA和P21的阳性表达支持大肠腺瘤特别是VA属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2.
大肠癌病人血清胃泌素和癌胚抗原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清胃泌素(GAS)、癌胚抗原(CEA)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大肠癌(60例)、胃癌(40例)、肝癌(30例)、消化系统良性疾病(40例)及正常人(30例)的GAS与CEA水平。结果 大肠癌组、胃癌组GAS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两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肝癌组、消化系良性疾病组与正常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大肠癌组GAS术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胃泌素(GAS)、癌胚抗原(CEA)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大肠癌(60例)、胃癌(40例)、肝癌(30例)、消化系统良性疾病(40例)及正常人(30例)的GAS与CEA水平。结果大肠癌组、胃癌组GAS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两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肝癌组、消化系良性疾病组与正常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大肠癌组GAS术后显著下降(P<0.001)。不同病变部位GAS、CEA差异无显著性(P>0.05)。分化良好腺癌的GAS、CEA均稍高于中、低分化癌。结论血清GAS、CEA检测可做为普查筛选大肠癌的一项客观指标,但CEA敏感性很低,远逊于GAS,胃癌组与大肠癌组间有交叉重叠,须注意鉴别。GAS对判断手术疗效及细胞分化程度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rasp21在大肠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ras癌基因在大肠腺瘤,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54例大肠癌,17例大肠腺瘤和31例正常粘膜中的rasp21的分布,结果 癌组织及腺瘤组织均有rasp21过量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7.4%和29.4%,均高于正常粘膜(P〈0.05),在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组p21阳性表达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 rasp21的过量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及淋巴  相似文献   

15.
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胃泌素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43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和20例对照组空腹血清胃泌素(SG)水平。结果表明:大肠癌患者S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Dukes C、D期大肠癌患者SG显著高于Dukes A、B期(P〈0.05);不同肿瘤组织学类型之间SG差异无显著性;根治性大肠癌切除术后SG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姑息性手术前后SG差异无显著性。提示SG水平与大肠癌生长密切相关,SG测定有助  相似文献   

16.
半乳糖氧化酶试验(GO-S试验)用于临床筛检大肠癌,对47例进行直肠粘液GO-S试验,结果无论是阴性或阳性者,均进行纤维结肠镜对照检查。结果表明:6例结直肠癌阳性者4例(66.67%);41例非癌组阳性者4例(9.75%),其中腺癌2例。32例正常人中仅2例阳性(6.25%)。本组资料表明该试验对大肠癌检出敏感性为66.67%,特异性为90.24%,阳性预告值为50%。提示GO-S试验对大肠癌检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TGF-βRⅡ)表达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了102例乳腺癌手术标记中TGF-βRⅡ的表达情况。结果 乳腺癌原发灶TGF-βRⅡ表达阳性率为25.49%,其中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为44.74%,有转移者阳性率为14.06%(P〈0.01),TGF-βRⅡ表达水平与乳腺癌大小和TNM分期进展呈负相关(P〈0.01,P〈0  相似文献   

18.
(1)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TGF-βⅡR)表达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2)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6例大肠癌术后标本及癌旁组织中TGF-βⅡR表达情况。(3)结果 癌旁组织中TGF-βⅡR表达阳性率为96.64%,原发癌组织表达阳性率为44.64%,差异有显著性(x^2=30.78,P〈0.01);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为72.00%,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为22.58%  相似文献   

19.
对35例胃、大肠良性疾病患者(良性疾病组)及68例胃癌、大肠癌患者(恶性疾病组)血清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糖链抗原242(CA242)进行了测定。结果:胃及大肠恶性疾病组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P<0.01),恶性疾病组联合测定阳性率高于单项测定的阳性率(P<0.05)。胃癌联合测定的阳性率为86.11%,大肠癌为84.38%,良性疾病组联合测定无一例阳性。结论:肿瘤标志物的测定对胃癌、大肠癌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联合测定更能提高其灵敏度,可作为胃及大肠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20.
该文应用免疫组化法研究大肠癌和大肠腺瘤组织中P16,Rb基因蛋白的表达及意义,32例大肠癌P16,Rb阳性病例率分别为34.3%和40.6%,40例腺瘤则分别为72.5%和37.5%,P16阳性病例率在大肠癌病理组织类型中无明显差异,但Rb阳性病例率高分化腺癌较明显低于其他类型大肠癌(P〉0.05),ATP(0~+级腺瘤P16阳性病例率明业高于ATP(++~+++)级腺瘤(P〈0.01),AT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