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目的:研究通关藤化学成分的指纹图谱。方法:采用HPLC以TC-C18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10 nm,流速1.0 mL·min-1,柱温25 ℃。结果:以ZP-7通关藤苷元B([11α-O-(2-甲基丁酰基)-12β-O-乙酰基通关藤苷元B])为参照物,建立了通关藤的指纹图谱,指认了17个共有峰,精密度和重复性中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RSD<3%,每个产地色谱图中的共有峰的峰面积之和>90%,10批药材的相似度在0.75~0.98,存在一定差异。结论:该方法准确、重复性好,为通关藤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也为通关藤进一步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侯陆星  蔡光明  张雅铭  黄媛  张卓勇 《中草药》2009,40(Z1):158-160
目的 建立蕨麻药材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 Kroma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水-乙腈为流动相,采用线性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 mL/min;柱温30 ℃;检测波长208 nm。结果 共有9个共有峰。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RSD均小于3%,符合指纹图谱相关要求。结论 此方法准确、可靠。该指纹图谱能够用于蕨麻药材的鉴定及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栀子不同炮制品标准汤剂质量指标的差异。方法 测定19批栀子、炒栀子和焦栀子标准汤剂出膏率、指标成分栀子苷的含量和转移率,并建立标准汤剂指纹图谱,计算指纹图谱相似度,采用对照品比对的方式对共有峰进行确证,以指纹图谱共有峰的峰面积为变量,进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寻找差异性标志物。结果 标准汤剂的出膏率排序焦栀子>栀子>炒栀子;栀子苷的含量排序栀子>炒栀子>焦栀子;栀子苷的转移率排序焦栀子>栀子>炒栀子。栀子、炒栀子和焦栀子指纹图谱均标识出7个共有峰,指认出其中5个成分,栀子不同炮制品标准汤剂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5;OPLS-DA将栀子、炒栀子和焦栀子分为两类,并找到5个差异性成分,分别为峰6、峰5、峰7、峰3和峰2,表明随着炒制程度的加深,上述化学成分在标准汤剂中的含量逐渐降低。结论 可为栀子、炒栀子和焦栀子配方颗粒及其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王爱潮  祁东利  罗配  范丽丽  刘洋  刘志东 《中草药》2014,45(23):3408-3413
目的 研究和建立温胆汤UPLC-UV指纹图谱,确定色谱峰药材来源,同时对各成分进行定性研究,为该方物质基础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UPLC-UV法进行温胆汤指纹图谱研究,对14批样品进行相似度分析;阴性液对照法进行共有峰药材来源研究;UPLC-MS/MS法对温胆汤中成分进行定性研究.结果 建立了温胆汤UPLC-UV指纹图谱,进行了方法学考察,结果显示该方法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良好;对14批样品进行指纹图谱研究,得出共有峰指纹图谱,标记了22个共有峰;进行了14批样品相似度比较,相似度在0.863~0.998;通过与对照品保留时间比较,直接指认了橙皮苷、新橙皮苷、柚皮苷、甘草苷和甘草酸铵;与药材阴性液比较,对22个共有峰药材来源进行了归属;UPLC-MS/MS法定性了橙皮苷、新橙皮苷、柚皮苷、甘草苷和甘草酸铵5个成分,推断出了圣草枸橼苷、异柚皮苷、枸橘苷、乌拉尔甘草皂苷乙4个成分.结论 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准确、可靠,对温胆汤物质基础和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灯心草及其炮制品灯心炭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指纹图谱及灯心草中3个菲类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比较灯心草炮制前后质量差异。方法 采用UPLC建立灯心草、灯心炭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采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建立了灯心草与灯心炭UPLC指纹图谱,生品标定15个共有峰,炭品标定16个共有峰,与相对应的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89;通过CA将灯心草和灯心炭聚为两类,PCA筛选出4个主因子;确定了灯心草3个菲类成分的UPLC定量方法。结论 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稳定可靠,炮制后灯心草化学成分发生变化,为灯心草临床用药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孙仁爽  赵敏婧 《中草药》2023,54(15):5003-5010
目的 建立老鹳草Geranium wilfordii指纹图谱,研究老鹳草提取物的指纹图谱与抗肿瘤活性之间的谱效关系,初步明确老鹳草抗肿瘤主要活性成分。方法 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建立老鹳草抗肿瘤活性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采用MTT法,以人乳腺癌MCF-7细胞为模型,对老鹳草样品的醋酸乙酯部位进行抗肿瘤活性测定。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将量化共有峰面积与MTT法测得老鹳草抗肿瘤活性结果相结合,构建老鹳草抗肿瘤谱效关系。结果 通过指纹图谱的建立,共标定了16个共有峰,确定1号峰为没食子酸、7号峰为柯里拉京、8号峰为老鹳草素、12号峰为鞣花酸。其中29批药材的相似度均大于0.732,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进一步分析样品间差异,将距离较远的30号样品排除。HPLC指纹图谱中的16个共有峰中,有8个峰对MCF-7细胞有作用,得到MCF-7的谱效方程,经6批药材验证,谱效方程计算值与实际值的偏差率不超过10%。结论 该谱-效方程可用于预测老鹳草的抗乳腺癌作用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金朝  郑大华  何昊奇  于猛  邹忠梅 《中草药》2024,55(9):2887-2895
目的 研究氧化芍药苷在正常和抑郁大鼠血浆、尿液、粪便中代谢产物的差异,并推测其主要的代谢途径。方法 选取Wistar大鼠,复制慢性应激抑郁大鼠,分别连续ig给予正常和抑郁大鼠氧化芍药苷水溶液3 d,收集大鼠血清、尿液和粪便;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结合UNIFI分析平台鉴定氧化芍药苷在正常和抑郁模型大鼠体内的原型成分及代谢产物。结果 在正常和抑郁大鼠血浆中均检测到氧化芍药苷原型成分,且在抑郁大鼠血浆中的相对含量是正常大鼠血浆的10倍;在抑郁大鼠血浆、尿液和粪便中分别鉴定出4、13、2个代谢产物,在正常大鼠血浆、尿液和粪便中分别鉴定出1、12、3个代谢产物,其中11个共有代谢产物,主要发生的代谢途径为氧化、去饱和等I相代谢反应,甲基化、葡萄糖醛酸化、乙酰化等II相代谢反应。结论 氧化芍药苷ig给药后主要以原型成分进入体内,且抑郁大鼠血浆中原型成分的相对含量较正常大鼠高10倍;在抑郁和正常大鼠中的代谢产物有差异,其中葡萄糖醛酸化为正常大鼠体内特有的代谢途径,乙酰化为抑郁大鼠体内特有的代谢途径。推测氧化芍药苷可能是以原型成分为主发挥药效作用,通过尿液和粪便以原型或代谢产物排泄。  相似文献   

8.
杨贵雅  薛紫鲸  张丹  郭梅  郑玉光  郭龙 《中草药》2019,50(21):5328-5335
目的 基于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含量测定对丹参药材皮部和木部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与比较,阐明丹参药材不同部位活性成分的分布规律。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批次的丹参皮部和木部样品进行分析,分别建立丹参皮部和木部指纹图谱;在此基础上,对丹参皮部和木部样品中的丹参素、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二氢丹参酮I、隐丹参酮、丹参酮I和丹参酮IIA 8个活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并结合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丹参皮部和木部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结果 建立了丹参药材皮部和木部化学指纹图谱,共标定了10个共有峰;含量测定和化学计量学分析结果表明,丹参皮部和木部样品的化学成分存在差异,其中丹酚酸类成分差异不大,而丹参酮类成分差异较大,丹参皮部样品中丹参酮类成分明显高于丹参木部样品。结论 通过指纹图谱结合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明确了丹参药材不同部位活性成分的分布差异,为丹参药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景海漪  史辑  崔妮  贾天柱 《中草药》2014,45(10):1412-1417
目的 采用HPLC-CAD法研究巴戟天Morindae Officinalis Radix炮制前后寡糖类成分的HPLC-CAD指纹图谱变化,为科学评价和控制其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Shodex Asahipak NH2(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乙腈和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为25 ℃,进样量为10 μL。CAD参数:气压241.36 kPa,量程100 pA。结果 巴戟天不同炮制品的HPLC指纹图谱共有峰特征明显,不同炮制品指纹图谱有差异。炮制后峰面积显著升高,表明巴戟天经炮制后,寡糖的量明显增加,炮制品共确定了10个共有峰。结论 建立了巴戟天寡糖类成分的HPLC特征图谱检测方法,可用于巴戟天及其炮制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芪冬颐心口服液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UPLC-Q-TOF-MS方法对其成分进行归属,为芪冬颐心口服液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建立10批次芪冬颐心口服液指纹图谱,采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A版)”进行相似度评价,方法学考察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同时应用UPLC-Q-TOF-MS方法对其成分进行鉴别和归属。结果 10批次芪冬颐心口服液指纹图谱中有7个共有峰,指纹图谱相似度大于0.99。同时应用UPLC-Q-TOF-MS方法,正离子质谱数据鉴定出25个成分,负离子质谱数据鉴定出17个成分,正、负离子质谱数据共同鉴定出9个成分,并对每个共有峰进行单味药材归属。结论 HPLC指纹图谱结合UPLC-Q-TOF-MS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和稳定性较好,可为芪冬颐心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牡荆子中2个木脂素单体化合物6-羟基-4-(4-羟基-3-甲氧基苯基)-3-羟甲基-7-甲氧基-3,4-二氢-2-萘醛(VB-1)和vitedoin A(VB-2)在大鼠体内的代谢情况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超快速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UFLC-IT-TOF-MS)技术,鉴定大鼠分别ig给予2个木脂素单体化合物后,粪便、尿液、胆汁、血浆中的代谢产物。结果发现并确证了2个木脂素原型及其11个代谢产物在大鼠体内的存在。通过代谢产物鉴定分析了其主要代谢途径,发现在大鼠体内这2个木脂素成分发生了葡萄糖醛酸化、硫酸化、羟化、羟化硫酸化、还原葡萄糖醛酸化和还原硫酸化等代谢反应。结论通过对2个木脂素单体化合物代谢产物的分析,基本阐明了其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为进一步的药理活性及其机制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云南松松塔提取物含药血清对乙醇损伤大鼠肝细胞的抗氧化作用进行研究。方法:取SD大鼠1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和云南松松塔提取物组(1 g·kg-1),每组5只,每天ig 2次,连续3 d,于末次ig 8 h后制备含药血清。取新生大鼠处死,无菌条件下,取肝脏分离正常肝细胞进行培养,将预培养的肝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空白组、3个不同质量分数云南松松塔提取物含药血清组(25%,50%,100%),用不同质量分数的云南松松塔提取物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正常肝细胞进行预处理,1 h后,除正常组,空白组外,其余组加入100 mmol·L-1乙醇诱导损伤,继续培养8 h后,MTT法检测大鼠肝细胞存活率,酶标法检测培养液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受损大鼠肝细胞经5%和10%含药血清处理后,存活率明显增大,细胞培养液中ALT活性和MDA含量明显降低,SOD活性和GSH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云南松松塔提取物含药血清对乙醇损伤大鼠肝细胞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序贯代谢方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UPLC-HRMS)技术,鉴定给药后不同血浆样品中的原型成分与代谢产物,研究栀子化学成分在大鼠体内不同部位的代谢情况。方法 首先制备栀子提取液,然后通过肠灌流和封闭肠环法分别收集肠壁代谢、肠道菌群代谢、肝代谢的血浆样品,ig给药后收集综合代谢血液样品,结合UPLC-HRMS对各个样品所含成分进行分析与鉴别。结果 从栀子提取液中共检测到环烯醚萜苷类、萜类、有机酸类和栀子黄色素类等46个化学成分。序贯代谢研究结果表明,在肠代谢样品中检测到38个原型入血成分和22个代谢产物,肝代谢样品中检测到25个原型入血成分和16个代谢产物,综合代谢组样品中检测到14个原型入血成分和10个代谢产物。结论 基于序贯代谢方法,解析栀子在大鼠体内的原型入血成分与代谢产物,不同代谢部位成分的差异为阐明栀子代谢成分在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杨宝  郑小芸  轩申鑫  阮清锋  江诗琴  崔辉  赵钟祥 《中草药》2021,52(13):3905-3913
目的比较救必应总三萜主要成分在正常和高脂血症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制备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各组单次ig救必应总三萜后于不同时间点取血。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测定大鼠血浆中冬青苷O、oblonganoside I、rotundinoside C、ilexside II、长梗冬青苷、苦丁冬青苷H、毛冬青皂苷A_1、竹节参皂苷IVa、救必应酸、rotundanonic acid、冬青素A的浓度,将血药浓度和时间数据导入DAS 2.0软件中以非房室模型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苷元的吸收速度显著高于三萜皂苷,皂苷含糖的数目越多吸收入血的速度越慢。救必应酸在正常和高脂血症大鼠体内的达峰浓度(C_(max))分别为3 257.9、2 173.8 nmol/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t))分别为29 897.6、24 501.3 nmol·h/L,远超其他10个成分的总和。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部分成分的达峰时间(t_(max))延长,C_(max)、AUC_(0~t)降低。结论救必应总三萜主要成分在正常和高脂血症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存在显著差异,救必应酸为口服总三萜后大鼠体内的主要暴露成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BHD)小鼠体内的药效动力学过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测定小鼠ig BHD后肝脏组织中丙二醛(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制备BHD含药血清,并观察含药血清对小鼠空白肝匀浆内MDA水平和SOD活性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BHD对MDA及SOD活性影响的时效、量效关系,估算相应的药效动力学参数。结果 BHD整体给药及其含药血清均显著降低小鼠肝内MDA水平,增强SOD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MDA及SOD的整体和血清药理实验的时-效曲线均呈现明显的多峰现象,相应药效动力学参数除效应达峰时间(tp)和效应呈现半衰期[t1/2(Ka)]比较接近外,其余参数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BHD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效应,且药效强度较高,作用时间长,其单次给药的药效动力学模型为一室开放模型。  相似文献   

16.
段慧竹  刘佳星  闫艳  杜晨晖 《中草药》2022,53(14):4376-4387
目的 比较正常和抗生素大鼠对酸枣仁总黄酮体内代谢转化反应的差异,及2组大鼠血浆中斯皮诺素的药动学变化特征。方法 采用ig联合抗生素建立抗生素干预大鼠模型;正常与抗生素大鼠ig酸枣仁总黄酮(120 mg/kg),收集粪便及不同时间点的血浆样品。采用UHPLC-Q-TOF-MS/MS技术分析粪便中原型成分及代谢产物;以黄芩苷为内标,建立UPLCMS/MS测定大鼠血浆中斯皮诺素含量的方法,并应用于斯皮诺素在正常与抗生素大鼠体内药动学比较研究。结果 正常及抗生素大鼠粪便中共鉴定了24个化合物,包括9个原型成分(维采宁II、斯皮诺素、牡荆素、异牡荆素、当药黄素、异当药黄素、山柰酚-3-O-芸香糖苷、6′′′-p-香豆酰斯皮诺素、6′′′-阿魏酰斯皮诺素)和15个代谢产物。正常大鼠中主要发生氢化、糖基化等4种代谢反应,抗生素干预后发生了脱甲氧基、去羟基化等6种代谢反应。与正常组相比,抗生素组大鼠血浆中斯皮诺素的血药浓度显著降低(P<0.05),达峰时间和半衰期显著升高(P<0.05)。结论 抗生素干预会导致酸枣仁黄酮类成分在大鼠体内代谢反应紊乱,并影响斯皮诺素的药动学行为。  相似文献   

17.
高家荣  徐双枝  韩燕全  魏良兵  宋俊梅 《中草药》2017,48(12):2401-2406
目的建立补骨脂-肉豆蔻药对含药血清指纹图谱并分析补骨脂-肉豆蔻药对的入血成分。方法对20只SD大鼠分别ig 10个不同批次的补骨脂-肉豆蔻药对提取物,采用UPLC法比较体外供试品、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指纹图谱,分析其入血成分。结果测定给药后入血成分并建立UPLC指纹图谱,标出13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在0.90以上),其中10个峰来源于体外供试品中原型成分,3个峰为代谢产物。结论首次采用血清药物化学方法,建立了补骨脂-肉豆蔻药对血清指纹图谱,反映补骨脂-肉豆蔻药对口服给药吸收入血情况,为其体内药效物质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并识别不同产地白三七药材HPLC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及标准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白三七指纹图谱,同时应用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对实验数据进行识别,以分析不同产地白三七药材间及同科同属5种药材的相似性及差异性,并通过总量统计矩法对白三七药材共有峰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白三七指纹图谱共标定16个共有峰,并指认了人参皂苷Rg1、Re、Rb1及竹节参皂苷V、IV、IVa色谱峰;其中竹节参皂苷V和IV在不同批次白三七样品中的质量波动较小;各产地白三七样品除产自四川大凉山样品(S7)外相似度在0.90以上;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均将白三七样品分为3类;五加科人参属5种药材成分总量统计矩参数差异较大。结论建立的白三七HPLC指纹图谱和化学识别模式可为其质量控制和区分同科同属5种药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马钱子生物碱类成分经口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屈艳格  陈军  王冬月  蔡宝昌 《中草药》2013,44(8):1008-1012
目的 比较马钱子生物碱类成分(马钱子碱、马钱子总生物碱和马钱子优化总生物碱)ig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 大鼠ig给药后取血,以石杉碱甲为内标,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样品中马钱子碱,DAS l.0程序拟合房室模型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马钱子生物碱类成分ig给药后马钱子碱的药动学行为均符合二室模型;与马钱子碱单体给药相比,马钱子总生物碱与马钱子优化总生物碱能显著增加马钱子碱的体内吸收,其他药动学参数无显著差异.结论 ig给以马钱子生物碱类成分后,马钱子其他生物碱类成分对马钱子碱有吸收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中药复方制剂六经头痛片进行血清药物化学研究,为确定六经头痛片药效物质成分奠定基础。方法采用HPLC-Q/TOF-MS技术,对ig给予六经头痛片后的大鼠血浆进行分析。结果综合分析六经头痛片体外样品、给药组血浆、空白组血浆的总离子流图、提取离子流图及质谱图等信息,鉴定了含药血浆中出现的46个移行成分,包括葛根素等24个吸收原型成分及22个代谢产物。结论血浆中检测到的吸收原型成分和代谢产物,可能是六经头痛片的真正活性成分,为明确六经头痛片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