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低分子量肝素延缓进行性肾小球硬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LMWH)对进行性肾小球硬化的延缓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通过摘除右肾后重复注射阿霉素的方法建立进行性肾小球硬化大鼠模型。给予LMWH治疗6周,观察大鼠蛋白尿、血生化及肾脏病理改变。计算肾小球硬化指数,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小球Ⅳ型胶原蛋白(Col-Ⅳ)、层粘蛋白、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B)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结果:LMWH治疗后,进行性肾小球硬化大鼠的尿蛋白排泄明显降低,血清白蛋白升高,肾功能得以改善。肾脏病理改变减轻,肾小球硬化指数下降,Col-Ⅳ和层粘蛋白在肾小球系膜区的积聚减少,PDGF-B和bFGF在肾小球的表达受到抑制。结论:LMWH能明显延缓进行性肾小球硬化,其作用与抑制肾小球PDGF-B和bFGF的蛋白表达从而减少肾小球系膜基质的积聚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肾舒胶囊对 5 / 6肾切除大鼠残余肾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制作大鼠 5 / 6肾切除模型 ,1周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肾舒胶囊治疗组、苯那普利治疗组 ,同时作假手术对照。肾舒胶囊治疗组及苯那普利治疗组分别给予肾舒胶囊及苯那普利灌胃。术后 12周检测大鼠体重、血压、2 4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 ,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 ,检测肾组织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DGF)、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Ⅳ型胶原 (Col Ⅳ )mRNA表达。结果 肾舒胶囊能显著降低 5 / 6肾切除大鼠 2 4h尿蛋白量 ,改善肾功能 ,抑制PDGF、TGF β1、Col ⅣmRNA表达的上调 ,肾脏组织病理显示它能明显抑制残余肾脏的代偿性肥大 ,减轻肾小球硬化及肾间质纤维化 ,其效果和苯那普利相当。结论 肾舒胶囊能延缓 5 / 6肾切除大鼠残余肾脏的病变进展。其作用机制与抑制系膜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积聚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肾络通药物血清对大鼠系膜细胞外基质(ECM)不同成分的抑制作用及对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影响.方法 以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及血清药理学方法 为基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外基质中纤维连接蛋白(FN)、Ⅳ型胶原(ColⅡ)的含量;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 细胞外基质纤维连接蛋白、Ⅳ型胶原的含量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肾络通对其均有抑制作用.结论 肾络通能够减少细胞外基质的积聚,抑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分泌与表达,此作用是其防治肾小球硬化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与肾小球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最初是在血小板的α颗粒中发现的,具有强烈的促有丝分裂和细胞趋化作用,广泛表达于多种肾脏疾病当中.近来研究表明,PDGF 可以通过促进系膜细胞和成纤维的增殖、促进系膜细胞转分化以及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积聚,还通过趋化巨噬细胞浸润和其他细胞因子,进一步加重上述损伤,参与肾小球硬化的发展.现就 PDGF 与肾小球硬化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肾舒胶囊对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刺激的大鼠系膜细胞 (MC)增殖及转化生长因子 - β1 (TGF β1 )、Ⅳ型胶原 (Col Ⅳ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 ,制备肾舒胶囊含药血清 ,用苯那普利作为阳性对照药 ;将肾舒胶囊含药血清加入AngⅡ刺激的大鼠MC中 ,MTT法测定MC增殖情况 ,半定量RT PCR检测TGF β1 、Col Ⅳ的mRNA表达。结果 肾舒胶囊含药血清可明显抑制AngⅡ诱导的大鼠MC增殖及TGF β1 、Col ⅣmRNA表达 ,其作用效果与苯那普利相当。结论 肾舒胶囊可能通过抑制MC增殖及分泌TGF β1 等生长因子 ,减少细胞外基质积聚 ,防治肾小球硬化。  相似文献   

6.
7.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7,(3):211-214
目的:观察缬沙坦及苯那普利对5/6肾切除大鼠血清瘦素(leptin)水平及其肾小球硬化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SD雄性大鼠30只,其中24只通过5/6肾切除法制造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模型,术后2周随机分为模型组、缬沙坦组及苯那普利组,另6只为假手术组。术后第6周末各组大鼠进行肾功能(Scr、BUN)及血清瘦素的测定;处死大鼠,取出肾脏进行病理组织形态学观察,测定肾小球硬化指数(GSI),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Ⅳ型胶原(ColⅣ)及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结果:模型组瘦素明显升高,与GSI、TGF-β_1、ColⅣ及FN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71、0.951、0.919、0.913)。与模型组相比,缬沙坦组及苯那普利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降低,肾功能及GSI明显改善,肾脏转化生长因子TGF-β_1、ColⅣ及FN表达减少(P<0.01)。结论:慢性肾衰存在高瘦素血症,阻断RAS可通过降低瘦素水平改善肾小球硬化。  相似文献   

8.
氯沙坦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球硬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细胞外基质降解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链脲霉素(streptozotozin,STZ)诱导的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氯沙坦组,16周后测血肌酐、尿素氮.对肾组织进行HE和Masson染色,计算肾小球硬化指数.Western免疫印迹测定肾脏Ⅳ型胶原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的蛋白表达量,real time-PCR方法检测肾组织Ⅳ型胶原mRNA,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mRNA和CTGF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氯沙坦组血尿素氮、肾小球硬化指数及肾组织Ⅳ型胶原、CTGF蛋白表达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Ⅳ型胶原mRNA,TGF-βJ mRNA及CTGF mRNA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结论:氯沙坦可能通过抑制TGF-βl和CTGF,减少Ⅳ型胶原积聚,减轻肾小球硬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药慢肾1号方对IgA肾病小鼠肾小球系膜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口服小牛血清清蛋白(BSA)及酸化水感染的复合法建立小鼠实验性IgA肾病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慢肾1号方对该模型肾小球系膜区内PDGF、TGFβ1因子的表达.[结果]本实验在IgA肾病小鼠肾组织系膜区内检测到PDGF、TGFβ1表达,且与肾脏系膜区的病理损伤呈正相关,提示PDGF、TGFβ1参与并介导了IgA的发生、发展.肾高治疗组PDGF、TGFβ1的表达及病理损伤弱于模型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其中模型组系膜区PDGF、TGFβ1的表达及病理损伤高于正常对照组,与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正常组中PDGF、TGFβ1的表达较弱,与其他各组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肾高治疗组PDGF、TGFβ1的表达及病理损伤弱于肾低治疗组且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慢肾1号方对IgA肾病小鼠肾小球系膜区PDGF、TGFβ1表达有抑制作用,而抑制系膜区PDGF、TGFβ1的表达可能是慢肾1号方治疗IgA肾病的有效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皮素 1(ET 1)致系膜细胞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增加的介导途径。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按培养条件不同分为正常对照组、ET 1组、阻断剂(RG50864)干预组及氯沙坦干预组,分别培养24?h。采用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IV型胶原(Col IV)、纤维连接蛋白(Fn)的含量;RT PCR法测定培养系膜细胞内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B(PDGF B)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PDGF B蛋白的表达。结果① 在外源性ET 1作用下,上清液中Col IV、Fn蛋白含量、系膜细胞PDGF B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P<0.05),以10-7mol/L ET 1作用最为明显。RG50864呈浓度依赖方式抑制ET 1所致的Col IV、Fn分泌增加(P<0.05);② 氯沙坦能抑制ET 1所致系膜细胞PDGF B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减少上清液中Col IV、Fn蛋白的含量(P<0.05)。结论① ET 1能够刺激ECM分泌增加并促进系膜细胞合成PDGF B,ET 1所致的系膜细胞ECM分泌增加可能部分由PDGF B介导;② 氯沙坦可以通过拮抗系膜细胞PDGF B的产生进而减少ECM的分泌和沉积,从而产生明显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洛伐他汀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表达的影响.方法16只Wistar大鼠在阿霉素注射肾病模型后高脂饮食,并随机分为高脂组及治疗组,治疗组给予洛伐他汀4mg/kg,饲养12周,观察血脂、尿蛋白、肾脏病理改变.结果治疗组血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尿蛋白、肾脏病理积分及泡沫细胞明显低于高脂组,肾脏免疫组化显示治疗组PDGF、纤维连接蛋白减少.结论洛伐他汀可减轻高脂血症造成的肾小球损伤,其机制之一为减少PDGF在肾脏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氟非尼酮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疗效,探讨氟非尼酮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 组织中I型胶原(collagen type I,Col I),III型胶原(collagen type III,Col III),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 α-SMA),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氟非尼酮组(n=5)。对模型组和氟非尼酮 组大鼠行左侧输尿管结扎术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氟非尼酮组从造模前24 h开始以氟非尼酮[125 mg/(kg.d)]溶于 0.5%羧甲基纤维素钠(sodium carboxyl methyl cellulose,CMC-Na)中灌胃,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以等体积0.5% CMC-Na灌 胃。于术后14 d处死大鼠,取梗阻侧肾组织行HE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Col I,Col III,α-SMA,PDGF,CTGF的蛋白表达;用RT-PCR检测Col I,Col III,PDGF,CTGF mRNA表达。结果:模 型组肾间质损伤指数、胶原相对面积评分及Col I,Col III 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假手术组增高(P<0.05),氟非尼酮治 疗后明显改善(P<0.05)。模型组肾组织α-SMA,PDGF,CTGF蛋白表达及PDGF,CTGF mRNA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明显 增加(P<0.05),氟非尼酮治疗后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氟非尼酮(125 mg/kg.d)能够显著改善单侧输尿管梗阻 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其作用机制与抑制肌成纤维细胞的活化及关键促纤维化因子PDGF和CT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进一步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减轻肾小球硬化的机理。方法  3 6只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行单侧肾切除大鼠加阿霉素注射 ,治疗组再给予每日苯那普利 6mg .kg- 1 灌胃 1次 ,共 12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BB(PDGF BB)的表达 ,并进行半定量分析。计算不同组别肾小球硬化指数。结果 模型组较对照组肾小球硬化明显 ,PDGF BB表达明显增强 (P <0 .0 11) ;苯那普利治疗组肾小球硬化较模型组明显减轻 ,PDGF BB表达亦减弱 (P <0 .0 1)。结论 大鼠阿霉素肾病肾小球硬化时 ,PDGF BB表达增强 ,PDGF BB参与肾小球硬化的进展 ;ACEI可能通过降低PDGF BB在肾组织表达发挥其延缓肾小球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乙酰肝素酶(HPA)、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HSPG)、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的表达变化。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和阿霉素肾病组(AN组),分别观察0、7、14、21、28天的24h尿蛋白定量,0、14、21、28天血清白蛋白、尿素、肌酐、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以及肾小球HPA、HSPG、bFGF、PDGF表达的改变。结果 AN组造模后14、21及28天24h尿蛋白定量较同时间点NC组及同组前一时间点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N组在造模后各观察时间点HPA与PDGF表达显著增多,且随观察时间延长增加,与N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组在造模后各观察时间点HSPG表达较NC组显著减少,且随观察时间延长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FGF在NC组及AN组各观察时间点表达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HPA表达与HSPG表达呈负相关(r=-0.757,P<0.05),与PDGF表达及蛋白尿呈正相关(r=0.899,P<0.05;r=0.868,P<0.05)。结论 HPA表达增加导致HSPG水解增多,同时释放出PDGF等因子,肾小球基膜的物理屏障和电荷屏障受损,促进蛋白尿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络方防治大鼠肾小球硬化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通络方对肾组织中Ⅳ型胶原(Col Ⅳ)、纤维连接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通络方防治大鼠肾小球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光镜观察治疗组肾脏病理学改变,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及网像采集分析系统测定各组大鼠肾脏组织中Ⅳ-C、FN、LN、TGF-β1表达情况.结果 通络方可明显降低大鼠肾组织中Col Ⅳ、FN、LN、TGF-β1表达(P<0.05或P<0.01),减轻肾脏的病理损害(P<0.01).结论 通络方可能是通过降低肾脏组织中Col Ⅳ、FN、LN及TGF-β1表达起到治疗作用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在人MsPGN疾病进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sABCf法对 2 8例MsPGN的肾活检组织进行了PDGF ,TGFβ ,bFGF检测。 结果 PDGF ,TGFβ ,bFGF主要表达于肾皮质区的肾小管内上皮 ,在轻度MsPGN的肾组织内表达高于中~重度MsPGN ,在硬化的肾小球周围萎缩的肾小管 ,伴有淋巴细胞浸润的区域 ,可见PDGF ,TGFβ ,bFGF阳性颗粒。 结论 PDGF ,TGFβ ,bFGF的过表达阶段 ,可刺激MC的增生 ,加重疾病的进展 ,此期给予上述细胞因子的抑制剂或拮抗剂进行治疗 ,可抑制或延缓MsPGN的进展 ,减少肾功能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对肾小球硬化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SD大鼠40只,其中30只单侧肾切除加阿霉素(6 mg/kg)尾静脉注射制作肾小球硬化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成肾小球硬化组(D组),肾小球硬化苯那普利治疗组(DB组)和肾小球硬化芦沙坦治疗组(DL组),每组各10只;另10只为假手术(对照)组(C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DB组每日苯那普利(10 mg/kg.d)灌胃,DL组每日芦沙坦(40mg/kg.d)灌胃,C组及D组每日用相应量生理盐水灌胃.治疗6周后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在基因水平检测肾皮质TGFβ1mRNA和Ⅳ型胶原(ColⅣ)mRNA的表达,Western蛋白质印迹检测TGFβ1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肾组织ColⅣ的含量,并分析肾脏的病理改变,测定血白蛋白、胆固醇、尿素氮和肌酐以及24h尿蛋白的含量.结果D组出现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及高胆固醇血症,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尿素氮及肌酐也上升,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沉积,肾皮质TGFβ1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别比对照组增加3.59倍和2.60倍,ColⅣ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比对照组增加2.57倍和1.40倍.应用苯那普利及芦沙坦治疗6周后,DB组及DL组的血、尿生化改变明显改善,病理改变减轻.肾皮质TGFβ1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下调46%,53%,55%和59%,ColⅣ表达也降低.TGFβ1表达与肾小球细胞外基质Ⅳ型胶原,肾小球硬化指数和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存在明显的正相关(P<0.05).结论应用苯那普利和芦沙坦阻断RAS,可能通过对TGFβ1mRNA及蛋白的下调作用减少肾小球细胞外基质的沉积.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螺旋藻对阿霉素肾硬化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组),阿霉素肾硬化对照组(M组),螺旋藻组(SP组),贝那普利治疗组(B组)。8周后观察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BUN)、肌酐(Scr)及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观察肾脏组织纤连蛋白(FN)、IV型胶原(Col IV)、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RT-PCR测定肾皮质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螺旋藻能减少尿蛋白、降低BUN和Scr,减轻基质增生和肾小球硬化,且能减少FN、Col IV、TGF-β1的表达。下调肾皮质TGF-β1mRNA的表达。结论螺旋藻能减轻阿霉素肾硬化大鼠肾脏损害,对肾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化学性肝纤维化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血浆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及病变区PDGF A,B链表达在化学性肝纤维化不同病理阶段的动态变化。方法:选用Wistar大白鼠通过皮下注射40%四氯化碳花生油混合液复制化学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采用生物活性方法测定血浆PDGF,通过肝脏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病变区PDGF A,B链分布变化。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病变的加重,血浆PDGF逐渐升高。与对照组及相邻病变阶段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通过肝脏免疫组表明PDGF A,B链表达早期集中在汇管区间质细胞,散在分布于肝窦状隙,晚期广泛分布于纤维间隔内。结论:PDGF在化学性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