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6 毫秒
1.
目的观察周氏"络穴止痛方"加地机、气冲穴针刺治疗湿热瘀阻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周氏"络穴止痛方"加地机、气冲穴针刺治疗;对照组30例予应急止痛治疗。2组均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1、2、3个疗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COX痛经症状评分量表Ⅱ(CMSSⅡ)评分、疼痛持续时间及中医症状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1、2、3个疗程疼痛VAS评分、CMSSⅡ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及疼痛持续时间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治疗组治疗1、2、3个疗程疼痛VAS评分、CMSSⅡ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及疼痛持续时间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疗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治疗1、2、3个疗程疼痛VAS评分、CMSSⅡ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及疼痛持续时间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疗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周氏"络穴止痛方"加地机、气冲穴针刺治疗湿热瘀阻型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并能改善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疼痛时间,改善中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温疏活血定痛方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寒凝血瘀型P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温疏活血定痛方口服;对照组30例予少腹逐瘀胶囊口服。2组均于每次经前7 d开始服药,连服10 d,为1个月经周期,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 67%,对照组总有效率73. 33%,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腹痛、月经色黯有块、形寒肢冷、舌质紫黯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 0. 05)。2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及CMS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 0. 05)。结论温疏活血定痛方治疗寒凝血瘀型PD,可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缓解患者痛经程度和痛经症状,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光明中医》2021,36(9)
目的探究中医穴位埋线结合中药对痛经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9年8月收治的100例痛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使用常规针刺治疗,试验组则使用穴位埋线疗法配合中药口服进行治疗,治疗时间持续3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完成后的COX痛经症状评分量表(CMSS)、疼痛持续时间、疼痛视觉评分(VA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治疗完成后的治疗疗效以及治疗满意度并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CMSS评分、疼痛持续时间、VA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治疗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穴位埋线结合中药治疗能够对痛经患者的疼痛程度有效降低,并且疗效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埋线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俞募配穴埋线法治疗,对照1组采用俞募配穴针刺法治疗,对照2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3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随访3个月。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时VAS评分、CM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P0.05),且治疗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1,P0.05)。结论:采用俞募配穴埋线法治疗原发性痛经患者有效,能较为持久地缓解患者疼痛,改善痛经伴随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列消癥汤治疗ⅢA型(湿热挟瘀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136例ⅢA型慢性前列腺炎(湿热挟瘀型)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8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前列消癥汤,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CPSI评分(疼痛、排尿、生活质量)、尿流率、WBC计数、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 18%(62/68),对照组总有效率70. 59%(4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相对于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 0. 05),观察组增加更明显(P 0. 05);治疗后两组NIH-CPSI评分系统中疼痛、排尿、生活质量、总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 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NIH-CPSI评分系统各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两组前列腺液(EPS)中白细胞(WBC)计数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 0. 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 0. 05);治疗后两组EPS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EPS各项炎性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1)。结论:前列消癥汤能有效改善ⅢA型(湿热挟瘀型)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症状,减轻前列腺组织炎症损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温经疏肝化瘀通络法联合针灸治疗对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血清前列腺素和β-内啡肽(β-EP)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2—12月在唐山市中医医院治疗的130例辨证为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益母草冲剂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自拟温经疏肝、化瘀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痛经疼痛程度(痛经评分)、疼痛持续时间及治疗前后患者血清前列腺素E_2(PGE_2)、前列腺素F_(2α)(PGF_(2α))、β-EP水平变化情况,评估治疗措施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PGE_2及β-E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均<0. 05),PGF_(2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 05),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大(P均<0. 05)。治疗后2组患者痛经评分明显降低(P均<0. 05),疼痛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均<0. 05),且观察组患者痛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疼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 85%(61/65),对照组为78. 46%(51/6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2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温经疏肝、化瘀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疗效更好,可明显减轻患者围月经期疼痛程度及缩短痛经持续时间,可能与明显调节血清前列腺素和β-EP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川夏宁坤汤治疗痰湿瘀结证子宫腺肌病(AM)的疗效。方法将60例痰湿瘀结证AM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予川夏宁坤汤治疗,对照组27例予散结镇痛胶囊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3个月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CA125、痛经、月经血量变化情况,其中以中文版COX痛经症状评分量表(CMSS)、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价痛经改善情况,采用月经失血图(PBAC)评估月经血量,并统计2组临床综合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84%,对照组62.96%,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血清CA125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2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NRS评分、PBAC评分及CMSS评分中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NRS评分、CMSS评分中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子宫体积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川夏宁坤汤对痰湿瘀结证AM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改善痛经症状,减少月经量,但在降低血清CA125、减小子宫体积方面优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背俞穴埋线法联合益气活血润肠法治疗脾气虚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疗效及对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脾气虚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给予背俞穴埋线法治疗,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润肠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理状态变化情况,统计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 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 2组治疗后担忧因子、满意度因子、社会心理因子、生理因子、总分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均0. 05),观察组担忧因子、满意度因子、社会心理因子、生理因子、总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背俞穴埋线法联合益气活血润肠法治疗脾气虚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疗效较佳,可显著降低中医症候评分,并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且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探讨热敏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8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2018年1月—12月)进行前瞻性研究,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划分患者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安宫黄体酮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热敏灸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疼痛评分、COX痛经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结果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5. 00%(观察组)、80. 00%(对照组),二者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 0. 05)。2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COX痛经症状严重程度评分、COX痛经症状持续时间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 05),而治疗后观察组的疼痛评分、COX痛经症状严重程度评分、COX痛经症状持续时间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P 0. 05)。2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 0. 05),而治疗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P 0. 05)。治疗期间,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热敏灸可有效减轻原发性痛经患者月经期间的疼痛感,减轻其痛经症状,缩短其痛经持续时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其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委中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镇痛效应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影响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加用委中穴刺络拔罐,均治疗1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完成治疗后各评分、TNF-α、CD62P、P物质(SP)、白细胞介素-6(IL-6)、前列腺素E2(PGE2)腰椎功能、血液流变学变化并比较;完成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完成治疗后2组患者TNF-α、CD62P、SP、IL-6、PGE2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 0. 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于对照组(P 0. 05)。2)完成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显著升高(P 0. 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VAS、ODI显著低于对照组,JOA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3)完成治疗后2组患者腰椎最大活动度、腰椎肌力正常百分比的前屈、后伸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 0. 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4)完成治疗后2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 0. 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刺络拔罐委中穴能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血液循环,抑制炎性反应,改善疼痛,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丁香苦苷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并比较丁香苦苷单体两种给药途径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考察丁香苦苷单体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和灌胃给予丁香苦苷水溶液,采集血样,固相萃取小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静脉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α为2.41min,T1/2β为15.38min。灌胃给药后丁香苦苷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Cmax为17.91min,T1/2(α)为9.642min,T1/2(β)31.748min。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9%。结论:丁香苦苷单体经口服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给药后,吸收和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13.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5.
病性的变化和转化以及疾病的传变是中医病理学的2个核心问题。它们可分别从阴阳五行数学的公理1和公理2、3得到圆满的解释。病性变化,其症结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病性转化,其症结则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正负号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脘痛证候的量化诊断规律。方法:以因子分析方法对808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四诊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因子分析从胃脘痛临床症状中提取12个因子,分别代表脾胃湿热、脾胃虚寒、肝胃气滞、气阴两虚、胃热炽盛、胃阴亏虚、肝胃郁热、脾胃气虚等8个证候,同时对各个证候进行量化。结论:因子分析所得的胃脘痛的常见证候分类及量化诊断为临床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成立以来,确立了以中医综合治疗结、直肠癌为主攻方向,不断探索具体治疗方法和建立系统评价体系的成长历程。他们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结直肠癌专病建设组长单位,牵头联合全国26家医院以及挪威国家补充替代医学研究中心,进行的中医结直肠癌的诊疗方案的验证工作,牵头制定《结直肠癌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以及探索建立辐射社区医院的结直肠癌中医三级防治网络等工作,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认可,具有典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中医学科建设与学科带头人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沿革回顾,提出了中医药学科建设的总体构思,指出要发展一个大的一级学科,首先要有教育,这是发展学科的基础;其次是科研来提高教育水平,并指导临床;再次是临床;三者缺一不可。同时提出了学科带头人应具备的条件及如何培养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19.
胡方林 《中医教育》2010,29(1):37-39
传统的闭卷考试不能很好地反映方剂学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试行了以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试改革,考试成绩由笔试、机试、平时3个方面组成。结果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带动了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全面进行。  相似文献   

20.
六经皆有咳嗽,寒热皆可致咳,治疗上不可拘于一理一方,当穷究其机,辨证施治,方能事半功倍。以六经辨证为纲,分析《伤寒杂病论》对咳嗽的有关论述,以期提高咳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